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27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27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再好不过了。”赫斯曼笑着点点头。

    对于苏联人的坦克,他可没有一点看不上的意思,虽然苏联坦克未必适合德国的国情苏联坦克走的是口径为王的路子,而德国人喜欢的小炮大车,求个稳定精准,和他们的战列舰是一个思路。赫斯曼也不是特别看得上眼,不过德国和欧洲共同体新一代的坦克,还是得继续沿着德国人原有的思路发展。

    然后,赫斯曼接着说:“由于俄罗斯帝国重新回到了欧洲这个大家庭中,而且还将成为欧洲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和欧洲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因此欧洲共同体的战争政策和军备计划,都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俄罗斯帝国成为欧洲共同体预备成员并且参与欧洲共同体事务这两件事受到了欧共体三强(德英法)的一致支持因为法国想要联俄,德国想要融俄,而英国因为印度这个命根子被苏联侵犯,因此支持以俄代苏,所以欧共体元老院飞速通过了接纳俄罗斯的相关决议。

    “帮助俄罗斯帝国取代苏联,将是欧洲共同体在战争中的首要任务,重要程度高于击败美国。”赫斯曼继续说,“因此在军备工作上,陆军的重要程度也将高于海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则维持原有的优先地位不变。”

    赫斯曼扫了一眼在场的各国代表,没有发现谁提出异议,于是又接着说道:“在陆军方面,e…50坦克项目和虎式坦克的进一步升级改进,将处于最重要的地位。e…50项目的原型车目前已经完成,第一个量产型号将会在今年年内完成,44年有望投产,希望可以在德国、法国和英国同时开始生产,将来还会在俄罗斯生产。”(未完待续。。)

第918章 储备船

    这个时空的德国,严格意义上说,在e…50项目的原型车完成之前已经开发过三款50吨左右的坦克了。一开始是45吨的黑豹和56吨的老虎,然后又在黑豹和老虎的技术积累上搞出了缩水虎虎式g型坦克,而e…50算是第四款50吨左右的坦克了。

    有了之前三款坦克的经验教训和技术积累,而且还有充足的资源供应和来自法国的技术支持(法国人在被德国打败前也开发过2款30吨级的坦克b1和sau…40,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因此e…50项目推进的非常顺利,到了1943年6月初就造出了第一辆原型车。

    被称为e…50…0坦克的这款原型车是由man公司拿出来的(德国的奔驰、man、保时捷、亨舍尔和法国的雷诺公司都参与了投标,因此会有5种e…50原型车),和史上停留在图纸上的e…50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赫斯曼要求的是不是少量可以扭转不利局面的“黑科技坦克”,而是能够碾压苏联的e…50坦克海!

    关键不是这辆坦克有多牛逼的战斗力,而是……海!

    用e…50海去淹死js系列的重型坦克就对了。

    所以现在的e…50…0型车也是个“缩水货”,战斗全重只有50吨,也没有传说中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而是采用了从3号坦克就开始使用扭杆悬挂系统,同时抛弃了过于复杂和沉重的交错负重轮,而采用了6对负重轮的设计可以用6对负重轮支撑50吨以上的重量,也是因为德国的有色金属瓶颈消失,可以生产更高质量负重轮和悬挂扭杆的原因。

    e…50…0型车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的设计也比“老虎”、“黑豹”和“缩水虎”有了较大的进步,从前置变成了后置,和苏联坦克在这方面的设计差不多了。不过e…50传动系统和变速箱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的,并不会带来操纵上的困难,更不会影响可靠性。

    e…50…0型车的发动机则采用了迈巴赫hl230p30型发动机,只有720匹马力(比史上的同款发动机也要好一些),因此公路最大时速也只有46公里。

    而e…50…0型车因为在负重轮和传动布局上节省了不少重量,因此可以凭50吨的战斗全重搞出让人满意的防护性能。其正面上车体和下车体的装甲达到了120mm/30度倾角,相当于138mm的垂直装甲防御能力,如果换算成均质钢板的话大约相当于160…175mm的厚度。

    e…50…0型车的炮塔前装甲则厚达125mm,火炮护盾更达150mm,侧部和后部装甲也达到了60mm(车身侧后部和炮塔侧后部装甲厚度一致)。对于50吨的战斗全重而言,算是非常坚固了。

    另外,e…50…0型车的火力也让人期待,装备的是一门8。8cmkwk43l/71炮,威力足够摧毁任何已知的坦克的正面装甲!

    而且在英国(本土)加入了e…50项目后,还拿出了一种正在开发的新型穿甲弹脱壳穿甲弹!据估计这种穿甲弹的穿甲效率将比同样口径硬芯穿甲弹还要提升50%以上。

    如果e…50坦克能够使用88mm口径的脱壳穿甲弹,那么理论上的穿甲能力将可以横扫所有二战时期可能出现的美苏坦克了。

    “虽然陆军的重要程度超过了海军,”赫斯曼主持的军备会议仍然在继续,在说完了陆军的各个重点项目(不止e…50一个)后,他又转向了海军,“但是海军现有的造舰计划仍然将会继续,而且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扩大!”

    “扩大?”法国海军总司令让。苏尔上将听得懂德语,赫斯曼的话刚说完他就开口提问了,“我们有那么多燃油去扩大舰队规模吗?”

    “没有。”赫斯曼回答,“舰队的规模不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但是可以建立储备船制度。”

    “储备?将一部分造好的军舰储备起来?”

    赫斯曼回答:“是的,就像陆军储备坦克,空军储备飞机一样。”

    海军其实也有“舰艇储备”,不过一般不是储备新船,而是储备旧船不舍得扔掉而已。因为海军的思路和陆军、空军不一样,他们现在还没有打消耗战的概念,根本没有把昂贵的舰艇当成消耗品的想法。

    不过赫斯曼和他身边的幕僚大多是陆军、空军出身,脑洞和海军不一样,所以在面对石油不足而舰船产能却足够的问题,很快就有人提出来“储备船”的概念。

    在奥丽加回到彼得格勒之前,“储备船计划”已经开始实行了很长时间这个计划本来就是用来在大西洋上压制美国的,现在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而作为“储备船计划”的一部分,德国海军武备局还开发了几款可以大量生产的饺子舰。

    其中又以“凯塞林”级航空母舰、“慕尼黑”级防空巡洋舰、1936年d型驱逐舰和21型潜艇最为重要。

    德国海军武备局的两名参谋,这时将准备好的4种饺子舰(艇)的资料发给了在场的各国海军人员。

    这四种“饺子舰”的设计早就完成了,而且都已经开始在德国本土生产。

    “这个航母怎么那么慢?”

    “轻巡洋舰也慢……”

    “还有驱逐舰,天哪,这看大概是我到过的最慢的驱逐舰了。”

    “21型潜艇倒是挺快的。”

    在场的各国海军人员纷纷议论起来了,本来他们以为德国人神神秘秘憋出来的四级饺子舰(艇)应该是什么先进的不行的玩意,可是拿到设计数据一看……哦,也不是完全大失所望啦,至少21型潜艇是个好东西,很好的东西!

    不过“凯塞林”级航母,“慕尼黑”级防空巡洋舰和1936年d型驱逐舰都是不折不扣的落后产品,除了防空火力强大外就没有一点黑科技了。

    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三种饺子舰居然都是落伍的慢船。

    其中“凯塞林”级轻型航母,1。5万吨的标准排水量,机库可以收容48架fw…190t和福克零式d……这还是中规中矩,不过这艘航母的最大时速居然只有区区26节,动力系统可以输出的最大功率也只有6。6万匹马力。

    “慕尼黑”级防空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只有6000吨,防空火力倒是挺足的,128mm高平两用炮有12门(6座双联),40mm博福斯高炮有16门(8座双联),20mm厄立孔高炮有16门(单装),而且还有非常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防空火力那是没得说,可是最大航速也是26节……

    而1936年d型驱逐舰也是强防空火力加慢航速的怪物,128mm高平两用炮有6门,40mm博福斯高炮有12门(6座双联),20mm厄立孔高炮有14门。但是2500吨标准排水量的小船,居然也只有26节的慢速……那么慢的驱逐舰,别说二战了,就是一战也罕见。

    “先生们,”赫斯曼笑着打断了人们的议论,然后掰着手指头说起慢船的好处,“航速慢的优点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省钱、省时和省油,而且还有利于舰队在海上长期作战。”

    和汽车、飞机一样,目前一艘舰船上最贵的也是动力系统,比如“凯塞林”级6。6万匹马力的锅炉和轮机要是换成13万、14万匹马力的设备,那花费可就贵多了。

    而马力更大也意味着建造时间更久,因为船壳好建,轮机难造。对拥有了欧洲大部分造船能力的欧共体而言,大量建造1。5万吨级、6000吨级和2500吨级军用舰艇的船壳是没有难度的,虽然做不到像美国那么快,但是也慢不到哪儿去。

    可是轮机的制造就没那么快了,这可是精细活,如果舰船的输出动力多一倍,那也就意味需要的轮机也多了一倍。这样造好的船壳就得等轮机了,对于追求造船速度是很不利的。

    而且,航速较慢也意味着容易达到最佳的经济时速就是比较省油。另外,动力系统功率小也意味着体积小,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空间用存放燃料、食品、淡水和弹药,舰艇的持续作战能力就会大大增加,对补给舰只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

    根据德国海军总司令部的要求,由“凯塞林”级航空母舰、“慕尼黑”级防空巡洋舰和1936年d型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在18节航速时可以持续航行10000海里,在12节航速下可以持续航行16000海里。

    也就是说,在大西洋上作战的时候,它们根本不需要携带补给舰只,这样又能节省一大笔造船开销和燃料消耗了。(未完待续。。)

第919章 大西洋战线

    1943年7月5日,当德意志帝国和欧洲共同体开始又一次面临两线持久作战的局面时,赫斯曼的老朋友空军司令阿尔贝特。冯。凯塞林元帅乘坐着一架宽敞舒适的福克42型客机,趁着夜色飞跃了浩瀚无垠的大西洋。

    坐在这架飞机上凯塞林元帅看上去不是很愉快,一路上除了睡觉就是皱着眉头在翻看一大堆赫斯曼让人交给他的文件和亲笔信。

    赫斯曼在信里面写了一大堆感谢和安慰他的话,同时还向他解释了目前德国面临的困难处境原本先把苏联打得割地求和,然后再全力对付美国的机会完全破产了。和苏联的谈判在6月底就已经结束,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正式回到了欧洲的史舞台上,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德国最重要的盟友……总之,赫斯曼和凯塞林的老朋友奥丽加女皇这下心满意足了,但是德国却有了很大的麻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赫斯曼做出决定:放弃南美和加勒比作战,同时取消南美战线。

    而凯塞林元帅作为南美战线的总司令,自然也只能无功而返了。

    不过他人还没有离开卡宴(位于圭亚那,是南美战线司令部所在地),赫斯曼已经给他安排好了新的职位,仍然是个要职,是新成立的大西洋战线总司令!

    由于总参谋部直辖了东线战场(实际上是以第一军需总监古德里安为东线总司令),现在的德国国防军只剩下了大西洋战线和印度战线这两个“战线级”司令部。

    印度战线的司令部设在英属印度帝国的首都德里,总司令是哈尔德元帅。这个战线司令部统一指挥在印度的英印军和德军,同时欧洲联合舰队印度分舰队也由该司令部管辖,印度洋同样是印度战线所负责的地区。不过印度战线的主要战场在陆地上,海上只有少量以澳大利亚为基地的美军(加拿大英军)潜艇和伪装袭击舰活动。因此由一位德国陆军元帅担任印度战线司令官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在大西洋战线上发挥主要作用的,怎么说都应该是海军吧?让一个根本不懂海军的陆军出身的空军元帅去当大西洋战线总司令真的合适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凯塞林元帅见到了亲自到布雷斯特迎接他的总参谋长赫斯曼帝国元帅。

    “阿尔贝特,”赫斯曼在机场上和凯塞林拥抱了一下,“在卡宴一定过得很郁闷吧?”

    “还好吧,”凯塞林苦苦一笑,跟着赫斯曼上了大轿车,在车上他对赫斯曼说,“只是一事无成而已……不过你怎么给我安排了一个指挥海军的工作?我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

    赫斯曼摇摇头,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