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311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311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产油区一样的大油田。到时候德国人一年从中东获取的原油可就是个天文数字了!

    而英国如果能封锁住波斯湾和亚丁湾,那么伊朗、科威特和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就暂时帮不到德国了。

    “首相,我们正在索科特拉岛和马斯喀特修建大型机场,还在那里部署了地面部队、高射炮和雷达站。”庞德爵士回答,“不过东方舰队和英印军非常缺少飞机,特别是缺少高性能的飞机。”

    一提到飞机,丘吉尔的脑仁都疼了起来。大英帝国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还不就是因为没有好飞机吗?而现在地中海一丢,英国本土的飞机要转场去印度洋就很困难了。隔着五六千公里呢,中途还尽是德国的地盘。根本不可能飞过去。飞不过去就只能慢慢海运了。

    “我们现在有什么高性能的飞机可以部署?”丘吉尔皱着眉头问。

    “性能较好的战斗机我们有喷火式、p…40和最近刚刚从美国引进的p…51。至于轰炸机和攻击机,除了我们的布伦海姆式、威灵顿式、剑鱼式和大青花鱼式之外,我们还得到了美国的a…20,我们叫它‘波士顿’3式飞机,这是一种性能非常不错的双发轰炸机。”

    “好的,那就尽快把飞机部署到位吧,另外皇家海军还可以考虑引进美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和舰载鱼雷攻击机。”

    丘吉尔顿了顿,又把话题拉回了阿富汗,他说:“但阿富汗……那里曾经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国家,是吗?”

    英国历史上在阿富汗吃了很多苦头,英国从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到1921年间一共打了三次阿富汗,但是次次都打败仗。

    “是的,阿富汗很难对付,那里的地形复杂,民风彪悍好斗,存在许多武装部族,很难剿灭。”迪尔爵士眉头紧皱,“但是他们未必对付得了俄国人,毕竟俄国人是非常凶残的。”

    “那我们就应该帮助阿富汗人民抗苏,但不是公开的。”丘吉尔咬着雪茄屁股,思索着说,“我们不能让苏联安安稳稳把阿富汗吃下去,否则斯大林随时随地会冲进印度的。不过我们也不要给阿富汗人我们自己的装备……给他们一些美制的武器装备。印度那边有这样的装备吗?”

    “有一些,但不是很多。”迪尔爵士告诉丘吉尔。

    英国在法兰西战役大败后紧急向美国采购了许多轻武器,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被送往印度了。

    “好的,就这样!”丘吉尔拍板决定的时候,唐宁街10号的一个秘书快步走了进来,报告了一个好消息:美国邮轮“密西西比关注”号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被德国潜艇击伤。

    “我想这是一个信号,德国人开始得意忘形了!”丘吉尔吸了两口烟,下起了结论,“或许他们很快就要和上一次大战末期那样,发疯的攻击海上航行的中立国商船了,而这会促使美国加快参战的步伐。”

    ……

    “什么?一艘我们的邮轮被击伤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和国务卿赫尔、商务部长霍普金斯两人一起研究阿富汗问题的罗斯福总统也得到了“密西西比公主”号遭遇袭击的消息。

    “总统,我想这是一个机会。”霍普金斯提醒道,“我们可以立即宣布进驻冰岛和亚速尔群岛,以保卫美国的航行自由!”

    在地中海战役分出胜负以后,罗斯福就决定要让美军进驻冰岛、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了。不过眼下的美国还不是后世那个世界宪兵,在向海外特别是向欧洲势力范围内派兵的问题上还是比较谨慎的。冰岛还好说,毕竟已经被英国占领,美军就是去接管一下而已,现在打前站的少量美军已经开进去了,只是还没对外宣布。

    至于进驻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的事情都遇到了些麻烦,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拒绝美国的要求。

    西班牙甚至将少量的bf…109战斗机、he…112战斗机和ju88轰炸机部署到了加那利群岛,摆出一副准备抵抗的架势。虽然西班牙现在的军事实力很弱,但是bf…109和ju88都在欧洲战场上大展雄风。有这些飞机在加那利群岛,美国海军想要拿下群岛就得承担大型水面舰艇被击沉的风险。因此进驻加那利群岛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而葡萄牙的军事实力比西班牙更弱,而且萨拉查政府走的是亲英路线,所以对美国的拒绝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向亚速尔群岛增派军队。因此美国海军决定伺机“进入”亚速尔群岛,差的只是一个借口了。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借口,就这么办了。”罗斯福稍微思考了一下就拍了板,然后话题又回到了阿富汗。

    “我们的英国朋友好像对苏联入侵阿富汗非常不满啊,”罗斯福说,“看来他们还不愿意放弃印度。”

    “总统,如果失去了印度,英国人可能就没有再和德国对抗下去的念头了,”国务卿赫尔说,“现在苏联人正在挑战英国的底线。”

    “那我们怎么办?直截了当告诉斯大林让他从阿富汗退出?”

    霍普金斯摇摇头道:“总统,我们不能这样。因为在斯大林的计划中,印度一定是苏联对德作战的报酬。”

    “但英国人是不会同意的。”罗斯福耸耸肩,“看来在印度问题上,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我们可以劝告斯大林不要试图在打败德国前进入印度,”霍普金斯思索着说。“印度问题应该放在战后解决。”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向阿富汗政府提供一些秘密的帮助?”罗斯福想了想,又问。

    “当然可以,不过必须是秘密的。”国务卿赫尔思索着说,“可以向阿富汗提供一些德国生产的武器装备,这是很容易搞到手的,因为德国人在恢复军备后就一直在大卖军火,南美洲的许多国家都购买过德国的武器装备,我们有办法搞到许多。”

    “好的,那就赶快去做吧!”罗斯福总统点点头,笑道,“我听说阿富汗是个很难对付的国家,英国人在那里吃了不少苦头,或许苏联人也会遇到一些麻烦的。”(未完待续。)

第464章 大油田

    在中东大地上看似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中,实际上也是有江河湖泊存在的。而这些流淌在中东大地上的江河湖泊,则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璀璨的古文明。即便到了20世纪,中东文明因为种种原因而衰败的时代,在约旦河、利塔尼河、阿西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岸,仍然有发达的农业和繁荣的城镇,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现代化的痕迹,比如铁路和油田。

    赫斯曼元帅这时正坐在一架宽敞舒适的福克f40客机上,透过飞机上的舷窗注视着机翼下方的河流、铁路和城镇。

    “元帅,下面的城市就是阿勒颇,它是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非常古老,在10000年前可能就存在了。在古希腊人留下的资料中,他们称这座城市为贝罗埃亚,奥斯曼帝国时期管这里叫哈勒普,现在的名字是法国人来了以后才改的。”

    正在和赫斯曼说话的是萨达姆的祖师爷阿弗拉克——他领导的阿拉伯复兴运动正在联络叙利亚的其它阿拉伯人政党,准备组成一个可以接管政权的大党(就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不过阿弗拉克本人更多是一个思想家而非实干家,因此政党的组织和政权的建立都交给了他的同志,他本人则陪同着赫斯曼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视察参观。

    现在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和伊朗大部,都已经处于德军保护之下了。在英军从苏伊士运河防线撤退后,隆美尔的非洲军就冲进了阿拉伯半岛,然后沿着地中海海岸一路北上进入了叙利亚,然后又沿着幼发拉底河东进在叙伊边境和另一股借道土耳其进入伊拉克的德军会师。德意志非洲军也因此升级成了德意志中东军团。

    地中海的战争基本要结束了,现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只剩下图卜鲁克、克里特岛和直布罗陀半岛三地还没有被德国…意大利联军占领。除了扼守着地中海西大门的直布罗陀半岛外,另外两处都是孤岛绝地,夺取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是围绕中东展开的斗争恐怕还要继续上一段时间,这里的石油对于世界大战的胜负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英美苏三国恐怕都不会置之不理,任由德国将中东完全纳入掌握吧?

    “真的有10000年?”赫斯曼将心思从战局上收了回来,开始和阿弗拉克交谈起来——中东和欧洲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德国的欧洲政策,一个太过混乱,有太多极端分子的中东是不符合德国利益的。而世俗化和欧化的中东,才是赫斯曼真正想看到的。而在阿拉伯人中,也只有阿拉伯社会复兴党能完成将阿拉伯半岛世俗化和欧化的任务。

    所以阿达姆的信基督的祖师爷是赫斯曼非常看重的人物。

    “亲爱的,这里可是人类最古老的聚集地点之一啊,能和叙利亚相比的,大概就只有埃及了。”赫斯曼的妻子克洛伊在慕尼黑大学学过历史,知道叙利亚有多么古老。

    “哦,”赫斯曼点点头,“真是年代久远,不过看上去还是很繁华的。”

    “这里当然繁华啦,叙利亚和伊拉克过去是阿拉伯半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克洛伊笑着给丈夫上起了历史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马士革、巴格达和阿勒颇比任何一座欧洲城市都要繁荣富裕。”

    “现在叙利亚也是阿拉伯的中心,”阿弗拉克自豪地说,“叙利亚紧靠地中海,距离欧洲很近,而且文化也更多样,不仅有ysl的文明,也有基督教的文明,因此叙利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远比伊拉克先进。至于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地方,那就更加不能和叙利亚相比了。”

    原来盛产难民的叙利亚在20世纪40年代还是个好地方!赫斯曼心想。

    实际上在石油土豪还没有出现的年代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什么的在阿拉伯半岛都属于鸟不拉屎的乡下地方。而且那些地方不仅穷还非常封闭,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育可言,完全就是一群不开化的半原始部落。怎么能和富庶进步的叙利亚相比?

    阿拉伯社会复兴党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政党会诞生在叙利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没有石油这个让人暴富的黑金,那么掌握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是完全有可能把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的,一帮沙漠部族国家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而阿拉伯人也将拥有一个强大团结的现代化国家。

    可惜,石油在波斯湾的大量发现,最后害苦了没有多少石油的叙利亚人和阿拉伯社会复兴党。

    “下面那条河是幼发拉底河?”赫斯曼这时注意到飞机正从一条非常宽阔的河流上空掠过。

    “是的,是幼发拉底河。”阿弗拉克回答,“从土耳其境内发源,一直向东,在伊拉克境内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变成夏台。阿拉伯河,最后汇入波斯湾。”

    “幼发拉底河的水运发达吗?”赫斯曼问。

    控制了中东的德国已经拥有了许多可以开发的大油田,虽然都被英国破坏了,但是要修复也没多难。中东的大油田都是埋藏浅并且容易开发的油田,就是重新打井也没啥难度。所以现在让赫斯曼头疼的不是怎么把油挖出来,而是怎么把油运回欧洲去。

    虽然地中海的制海权给德国、意大利拿下了。但是英国并没有放弃在亚丁湾和波斯湾的抵抗。英国人先用沉船封堵了苏伊士运河,接着又在索科特拉岛和马斯喀特修建大型机场,摆明是要封锁亚丁湾和波斯湾了。

    而且,中央保卫总局的对外情报局最近还发现有2艘英国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竞技神号)已经绕过南非往印度去了。如果算上东方舰队现有的光辉号航母,英国在印度洋的航母数量就达到了3艘,而德国和意大利却一艘都派不出来。

    显然打通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阿曼湾…波斯湾这条运油航路暂时是不能指望了。

    所以赫斯曼就只能想别的办法来运油了。而别的办法无非就是铁路、管道和内河运输了。

    “幼发拉底河的水运并不是很发达,因为水位不稳定,只有冬春两季水量较多,可以支持规模比较大的内河运输。”

    阿弗拉克的回答让赫斯曼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打算让海军和工兵的人研究一下利用幼发拉底河运油的可能性,哪怕一年只能运个几十万吨,也比没的要好。

    这时,飞机已经掠过了幼发拉底河,出现在机翼下方的都是非常荒凉的土地。中东的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只有在河流两岸很靠近水源的地方,才有大片的绿色存在。稍微走远一点就是荒漠戈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