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84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84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干涉欧洲战争的借口。不过对英国来说,美国的参战无疑意味着战争的必然胜利。

    因此在9月4日的英国各大报纸上“雅典娜号事件”占据的版面都比“斯卡帕湾大捷”所占据的版面更大,而且更加靠前。

    “德国人的残暴和无耻在击沉雅典娜号事件上又一次展现无遗!”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子爵对来访白厅街的苏联特使李维诺夫说,“他们击沉了客轮,又不敢承认!这是懦夫的行为,而懦夫……是不可能赢得战争的!”

    “他们当然不能承认,”李维诺夫耸了耸肩,“不过美国人也不会因为一条客轮被击沉而向德国宣战的,毕竟船上的乘客都获救了。”

    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雅典娜”号被一条德国鱼雷命中了船艉,动力舱进水,主机被毁,但是没有马上沉没。而且附近还有不少路过的商船和油轮,它们很快就赶去救援,把绝大部分乘客都救了起来。对美国而言,损失的不过是一艘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客轮。罗斯福总统就算再想打仗,也不能以这么个理由宣战。毕竟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和反战情绪还是非常高涨的。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美国参战,”哈利法克斯子爵笑了笑,说,“因为我们和法国、波兰很快就能战胜德国佬了!他们的空军刚刚在斯卡帕湾遭遇了重创。”

    一叠刚刚冲印出来的黑白照片被交给了李维诺夫,照片上面都是德国飞机的残骸和被俘的德国飞行员或是战死的德国飞行员。

    “我们击落了一百多架德国飞机,而且还有11架飞机迫降在了挪威,还有一些飞机在海上坠落。”哈利法克斯子爵一脸轻松地说,“他们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占到德国拥有总数的5%以上,加上他们这几天在波兰的损失,仅仅3天,德国人就失去了10%的飞机和飞行员了。”

    “你们的损失呢?”

    “一艘战列舰和一艘大型训练舰被击沉,另外还有三艘航空母舰、一艘战列巡洋舰重创。”哈利法克斯子爵微微苦笑,“这是军事机密,不能对外公布的。”

    他看着李维诺夫,“德国人其实干得不错,不过我们还有15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可以使用……这还不包括法国人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而德国人只有两艘战列舰可以用,海上的实力对比根本不会因为这次空袭而改变。”

    “可是你们有三艘航空母舰被重创了,”李维诺夫说,“如果我没有记错,你们只有七艘航母。”

    “航母?”哈利法克斯子爵笑了笑,“找些商船,就像‘雅典娜’号那样的,拆掉上层建筑铺上飞行甲板,那就是航空母舰了。海军部昨天晚上决定开工改装20艘航母,最多几个月就能完工。”

    最多几个月可以完工的是最快只能跑十几节的护航航母。在“斯卡帕湾大空袭”的当晚,在海军部召开的内阁会议就决定立即改装20艘护航航母,用于未来的大西洋护航。

    因为英国内阁的成员已经意识到,英国已经没有力量阻挡以“沙恩霍斯特”级和“塞得利兹”级为核心的德国破交舰队进入大西洋了!

    而要在德国破交舰队进入大西洋的时候维持英国的海上运输,就只能派出由战列舰和护航航母组成的护航舰队,全程保护运输船团了。对英国皇家海军而言,这样的任务不仅危险,而且极为繁重,为此还必须减少在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舰艇数量……

    不过哈利法克斯子爵是不会把英国面临的困境如实告诉苏联特使的,现在英国必须要伪装成一个胜利者,要展现的咄咄逼人。

    子爵说:“不过我很怀疑皇家海军是否真的能用上那些航空母舰,因为德国人多半坚持不到那些航母建成。”

    “是吗?”李维诺夫不置可否地问。

    “是的,”哈利法克斯子爵说,“我再给您透露一点军事机密,法国人很快就要在西线发动进攻了,现在德国人的军队都集中于东线,他们的西线是那样的空虚,只要法国人下定决心,他们就能突破齐格菲防线,这样莱茵区就会被法国占领,德国就会输掉战争。而且勇敢的波兰人也将同时在东线发起反击,以牵制德军的主力。”

    李维诺夫问:“反击会在什么时候开始?”

    斯大林需要知道准确的时间——不是为了去给德国人提醒,而是为了观察形势……如果法国和波兰的反击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苏联就只能暂时忘记列宁同志的遗嘱了。

    可如果法国和波兰的反击毫无效果,那么对不起,苏联就要递交最后通牒给波兰政府了。

    “9月底之前,德国人就会再一次尝到惨败的滋味!”哈利法克斯子爵回答。

    ……

    “9月底?”

    克里姆林宫内,约瑟夫。斯大林的案头,放在刚刚从德国用“空中快递”送来的空袭斯卡帕湾的照片。

    照片上面当然都是英国舰船起火燃烧和正在沉没的画面!就在英国公布胜利消息的同时,德国同样公布了战果:击沉英国航空母舰三艘,击沉战列舰两艘,重创战列舰三艘,击沉巡洋舰五艘。

    每一个战果,都有至少3张不同的照片为证!

    现在这些照片斯大林都看过了,不过他也不知道照片的真假。

    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现在就坐在斯大林办公桌的对面,除了这些照片,他还带来了李维诺夫的密电。

    在电报上,李维诺夫报告了“雅典娜”号客轮的救援情况,以及英法波三国的反击打算。

    “英国人想要我们坐着不动,直到9月底吗?”斯大林一边说话,一边往自己的烟斗里面塞着烟草。

    “总书记同志,我想他们就是这样打算的。”莫洛托夫说。“如果他们的反击揍效,收复右岸乌克兰的行动恐怕就……”

    “会奏效吗?”斯大林摇摇头,“在波兰的滨海省,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已经渡过了维斯瓦河,同时还有一支德**队开进了旦泽市区。波兰人打得很糟糕,这是可以确定的。”

    “但是法国的进攻或许会取得成功!”莫洛托夫提醒说,“这样一来,西线的战争就会长久持续。”

    “那是肯定的!”斯大林点着了烟斗,吸了口烟,“而且这对苏联很有好处!”

    斯大林显然不希望坐视德国“完全失败”,如果那样,苏联就有可能遭到帝国主义的围攻。

    “伪社会主义毕竟还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斯大林吐了口烟,说,“它的存在,总能吸引一些帝国主义的火力。”

    “您说的完全正确。”莫洛托夫恭维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答复?”

    “答复?”斯大林轻轻哼了一声,“苏联不需求答复帝国主义!另外,把英法波将要发动反击的消息告诉德国人。”

    莫洛托夫明白了斯大林的意思,斯大林虽然不相信德国,但更不信任英国、法国和波兰。如果英法波三国同意“乌克兰独立”,那么苏联或许可以将军事行动的范围限制在乌克兰。

    但是英国却采取了敷衍和拖延的政策,这是斯大林所不能接受的!

    ……

    英法波将要发动反击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斯德丁的东线总部。而赫斯曼大将的反应则是长出了口气,因为他担心的不是敌人的反击,而是英法的妥协——9月3日轰炸的规模本来可以更大些的。虽然赫斯曼现在没有干涉海军航空队的权限(他现在不是副总参谋长),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

    千机轰炸做不到——东线的每个集团军都要求更多更强的空中支援——但是出动500架飞机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因为现在每个航空团都有一个大队的补充飞行员和飞机可用。

    但是赫斯曼最后却没有去向海军航空队施加影响,因为他担心英国人可能因为损失太惨而妥协。以希特勒目前一心想和英国讲和的立场,暂时的妥协是很有可能的!

    而这对德国并不利,因为大英帝国不会放弃敌视德国的政策,而且法国陆军也会因为波兰战役的结果加快机械化的步伐。(未完待续。)

第285章 反击 二

    1939年9月6日,新组建的法国第5集团军的坦克部队总指挥夏尔。戴高乐上校正和自己的顶头上司普特雷拉中将一起,在阿格诺突出部(位于阿尔萨斯和德国的交界处,西北两面和德国接壤)的最前沿查看阵地。

    这里是马奇诺防线的重点布防地段,无论是西面隔莱茵河同德国对峙的部分,还是北面(边境线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平坦地段,都被全世界最坚固的防线保卫着。

    而戴高乐上校和普特雷拉中将今天不是来查看马奇诺防线的,他们是来观察对面德国人的齐格菲防线的。

    前线非常安静——德国和法国的几十万大军在两条防线上对峙,这里自然是真正的前线了,可是却没有一点硝烟的味道,也没有枪炮的声音。

    “将军阁下,上校先生,开战一个星期以来,我们没有一例伤亡,也没有朝敌人放过一枪。当然,他们也没有向我们这里打过一枪一炮……”

    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少校站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堡垒旁边,指着远处静悄悄的德军防线,用一种非常满意的语气报告着前线的情况。

    没有开火,没有伤亡,宣而不战,的确非常让人满意!

    “你们就没有进行火力侦察?”戴高乐上校有些不大满意地问。

    “为什么要火力侦察?”这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壕里面挨过德国炮弹轰炸的“老少校”用一种惊奇而且充满反感的目光打量着戴高乐。

    “那是让孩子们去送死!这没有一点意义!”他说,“我不需要侦察也知道对面的防线有多坚固,因为我是看着德国人构筑防线的……他们来了很多人,运送水泥和钢筋的欧宝卡车在公路上排出望不到边的长队。而且施工陆陆续续进行了好几年,完成工程量绝对不会比马奇诺防线少!”

    “一定会有什么薄弱地段的!”戴高乐说。

    “不!没有薄弱地段!绝对没有……”

    这位上了年纪的少校仿佛猜到了戴高乐的心思,立即高叫起来,用哀求的目光看着戴高乐和他身边一言不发的普特雷拉中将。“行行好吧,别让孩子们去送死……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死够了!为什么还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再去让德国人杀死?这太残忍了!”

    老少校急得都快要哭起来了,他知道战争有多残酷!上一次大战中他失去了两个弟弟,现在他不愿意再失去儿子了。

    “少校,你怎么能这样说话!”戴高乐回头看看普特雷拉中将,似乎在要求中将惩罚这个胆小鬼。

    “上校!我说的话是事实!”这位少校似乎根本不在乎戴高乐的军衔比他高,反而振振有词地说,“下达进攻的命令很容易,让孩子们爬出安全的防线,向德国人的阵地发动冲锋,然后看着他们被德国人的机关枪全部打死!

    如果您认为这样做有意义,那么就请下达正式的命令吧!”

    这话说得很难听,不过普特雷拉中将却没有一点要发怒的意思,反而好言相劝了那个“老少校”几句,就带着戴高乐离开了前线。

    “中将!”戴高乐在回司令部的汽车不满地说,“部队的士气低落,没有人想打仗,这样怎么能发动进攻?”

    原来普特雷拉和戴高乐到前线转悠是为了制定进攻计划——在英国人的强烈要求下,法国总理达拉第要求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上将研究大举进攻齐格菲防线的问题。

    于是,驻守在马奇诺防线后面的几个法国集团军的司令官就都跑到前线去视察,看看有没有可能突破德国人的防线。

    而普特雷拉也带着戴高乐在阿格诺前线转悠了几天,看到的则是一片祥和的静坐战场面。

    虽然上了战场,但是没有人想要进攻,也没有多少人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前线的营长、团长听到“进攻”一词,都是各种不情愿。

    “那么夏尔,”普特雷拉中将问,“用你的坦克部队有把握突破齐格菲防线吗?”

    用装甲部队去突破筑垒地带?戴高乐这回也和那位“老少校”一样,连连摇头:“中将,这不可能……德国人的齐格菲防线拥有防坦克壕和龙牙系统,还有大量钢筋混凝土炮垒,这些都是用来对付坦克的。如果用坦克部队强攻,损失会非常惨重!”

    齐格菲防线的具体情况,戴高乐也不知道。但是德国的宣传部门花了不少时间吹嘘那里的“反坦克壕”和“龙牙”——这两道障碍可以阻挡坦克的推进,同时摆放在后方钢筋混凝土堡垒中的反坦克炮就会摧毁法国坦克。

    如果法国人要集中坦克群去突破防线,损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