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53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53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车拿走,部队就只能靠骡马来实现机动。

    可是马的生产在农业集体化后就是个难题了,苏联没有那么多马。因为集体农庄不会养多余的马。所以军队需要的马不能靠整个国家的农业支持,只能依靠国营养马场提供。而要国营牧场增加马的产量,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草场、饲料、人工和大量的投资,以及整个五年计划的调整,甚至还要为了喂饱多出来的马去减少苏联人民的口粮供应……

    斯大林一说起“机械化”,心情都变得有些差了,也不想再看见两个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贵族军官”的嘴脸。正想着把他们赶紧打发了,图哈切夫斯基又不开眼的说话了。

    “斯大林同志,”图哈切夫斯基紧皱着眉头,“我认为德国人有可能在欺骗我们!”

    “欺骗?”斯大林抬头看着图哈切夫斯基,“你认为他们不会进攻波兰?”

    “不,他们一定会进攻,”图哈切夫斯基说,“因为只有打败和控制波兰,德国本土才能和波罗的、东普鲁士连成一片。而且,德国的农产品无法自给,即使合并了波罗的共和国,每年仍然需要进口两百多万吨农产品,而波兰则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那他们会把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一起吞下?”

    “这不可能,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离德国本土太远。”图哈切夫斯基说,“总书记同志,我的意思是,德国人给我们的《黑色方案》很有可能是虚假的。《黑色方案》中的打法和德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军队机械化方针完全相反……”

    “好了,好了,”斯大林非常不耐烦,“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还是认为党的军事路线是错误的,没有按照法国资产阶级军事家戴高乐的意见,去建立少而精的机械化职业军,而是走了一条大规模人民军队的路线!”

    “这……”图哈切夫斯基愣了愣,还想解释两句。一旁的叶戈罗夫却已经脸色大变——斯大林提到了“党的路线”,这在苏联可是要出人命的大事!

    “斯大林同志,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是拥护党的军事路线的,他只是,只是觉得德国人在欺骗我们……”叶戈罗夫说着话,心里面突然升起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斯大林本来就不喜欢自己和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军事专家”,现在又拿“党的路线”说事……

    “那又怎么样?”斯大林瞪了叶戈罗夫一眼,“我要西白俄罗斯,我要右岸乌克兰,列宁同志还要消灭白色波兰!德国人能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就没有欺骗我们!至于他们要怎么打,又有什么关系?”

    斯大林加重了语气,“就算德国人用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踏平了波兰,也不等于党的军事路线是错的!因为苏联有苏联的国情!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可以让军队机械化!没有就是没有!”

    ……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我们还是去向斯大林同志认个错吧,在军队机械化问题上,我们有点急于求成了。”

    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一起离开了克里姆林宫,图哈切夫斯基倒没怎么样,可叶戈罗夫却仿佛火烧眉毛似的。刚一坐进汽车,就低声对图哈切夫斯基说。

    “认错?”图哈切夫斯基把眉毛一横,“我们没有错!工农红军必须要建立起强大的机械化突击力量,否则我们很可能在波兰灭亡后遭到德国的攻击!这关系到苏维埃国家的存亡,在这个问题上,我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路线!”

    “天哪,你在说什么啊?”叶戈罗夫眉头紧紧拧了起来。

    “********”对布尔什维克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凡是“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拥护者,就没有不下台的……而在大清洗的时代,一个“拥护反动军事路线”的罪名,就足够让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变成阶下之囚甚至丢掉性命。

    “这不是路线的问题,这不是路线问题!”叶戈罗夫语气凝重地说,“斯大林同志并没有否定机械化的好处,问题是不能急于求成。国家有困难,我们身为军人应该体谅。”

    图哈切夫斯基说:“怎么不急?最多两年,波兰这个苏德之间的缓冲国就会消失,到时候我们就要和机械化并且拥有空中优势的德**队面对面了!如果我们不能排除万难,及时建立一支强大的机械化军队,我们的事业就将面临失败的危险!身为一名布尔什维克的军事家,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实事求是!”

    两个正在对话的苏联元帅当然不曾想到,他们说的话已经被他们的司机记了下来,斯大林同志很快就能看到报告……(未完待续。)

第241章 利沃夫陷阱

    在克里姆林宫中,一间灯光阴暗的,非常宽大的办公室里面,墙上挂着苏波边境形势图,斯大林坐在油漆的办公桌后面,在他面前的一条绿色桌布上摆放着一堆文件。布尔什维克的伟大领袖右手边的一个烟灰缸里面装满了烟头,说明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很长时间。他的左手捏着一份报告——是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亲自送来的,内容和图哈切夫斯基的“反动军事路线”还有“反动保皇路线”有关。

    当斯大林的秘书把赫斯曼和他的副官汉斯。斯派达尔中校,以及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请进去后,斯大林站起来,和他们握手,然后默默地做了个手势请他们在椅子上坐下来,带着询问的目光看着赫斯曼。

    “路德维希,我们谈谈善后吧,发动战争不容易,但是结束战争更不容易。”

    对于怎么打败波兰,斯大林没有什么意见——只要能打败,随便怎么样都行,哪怕《黑色方案》是假的也没有关系。

    但是打败波兰以后怎么分配胜利果实,斯大林是有想法的。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不割地、不赔款的《布列斯特条约》是苏联个德国保持友谊的基础。”

    赫斯曼的意思就是按照《布列斯特条约》的规定来划分未来的边界——根据这份条约,俄国失去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省和俄属波兰王国。

    另外,所谓的“西乌克兰”,实际上不是沙俄的土地,从来都不是,西乌克兰是奥匈帝国的东加利西亚,在俄奥普瓜分波兰前则属于波兰。所以在《布列斯特条约》中。那里也不属于苏联。

    但是苏联国内却一直把西乌克兰说成是右岸乌克兰的一部分,称之为“失地”。

    斯大林将手中的“小报告”收进了抽屉——图哈切夫斯基的错误是严重的,不可原谅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拿下他的时候,至少这个月不行,同赫斯曼的谈判还需要他的专业知识。

    “我注意到你们还想保留波兰民族国家,”斯大林斟酌着说。“有必要吗?”

    斯大林的意思是可以把波兰彻底瓜分掉!这样西乌克兰就可以拿下来了——西乌克兰是波兰的工矿区,拥有不错的煤矿和铁矿。而煤又是苏联比较缺乏的资源。

    另外,西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那里是苏联西进中欧的门户,可以通往斯洛伐克和匈牙利。

    “可是欧洲有大约2500万波兰族人口,”赫斯曼说,“这对我们来说太多了。”

    现在波兰联邦有五千多万人口,其中波兰族2500万左右,犹太人400万左右,乌克兰人有1700万左右。立陶宛族有200多万,其他民族人口有100万以上。而波兰联邦的波兰族,大部分是生活在波兰联邦西部的,如果要瓜分,这些人都是德国的麻烦。

    “斯大林同志,我也赞成保留波兰,这有利于我们在战后同英法和解。”

    这时图哈切夫斯基突然插了句话,而且还帮着赫斯曼说话!斯大林拧紧了眉头。他知道图哈切夫斯基在想什么——波兰民族国家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国存在。

    虽然在德国合并了波罗的后,苏德已经是邻国。但是两国的边境线不是很长,而且两国边境的东段还有普斯科夫湖和大片森林存在,不利于大军通过。只有波罗的和立陶宛同白俄罗斯的交界处比较危险。不过距离不长,可以修建坚固的防线以包围白俄罗斯。

    可如果苏德完全瓜分了波兰,两国将会拥有非常漫长的共同边界,特别是在南线的乌克兰和波兰交界地区。地区非常平坦,也没有什么险要,非常有利于进攻。而且那里的民心……是绝对不向着苏联的。因为那里的人民没有当过一天俄国人,在奥匈帝国垮台后,短暂存在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又完成了土地改革。平分了土地(属于奥地利贵族的土地),也没有什么阶级矛盾可以利用。

    至于和英法和解什么的,斯大林倒没怎么放在心上。苏联加上德国,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英法,所以需要求和的是英法而不是苏德。

    “如果波兰成为缓冲国,”斯大林思索着说,“那么我们怎么管理这个国家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划分一下各自的管区呢?”

    图哈切夫斯基闻言轻轻叹息,斯大林太过贪心了。将波兰一分为二,由苏德分别管辖,同样会让波兰失去了缓冲的作用,而且波兰苏管区早晚也会并入苏联。

    “以布格河为界怎么样?”赫斯曼缓缓地说。

    他想把原属于奥匈帝国的利沃夫(伦贝格)拿到手,那是个很富庶的地区,不仅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带,而且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是波兰联邦的重工业中心。

    “可我们也想要得到利沃夫!”斯大林说。

    “那里属于奥匈帝国!”赫斯曼摇摇头,“根据《布列斯特条约》,应该由我们说了算!”

    斯大林的脸色阴了下来,冷淡地看着赫斯曼,“你们现在已经有了2300多万吨钢(1936年产量,包括了奥地利和捷克),如果你们控制了伦贝格,那么你们很快就能把钢的产量增加到3000万吨,因为那里有很好的煤矿和铁矿!

    而我们去年只有1200万吨钢,煤炭也只有1。16亿吨,这让我们两国处于一种过分不平横的状态之中。”

    苏联虽然号称“工业世界第三”,但那只是在重工业规模上号称超过了英国,比德国还差了一大截。如果要比技术,两国的差距就更大了——这也是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被德国暴打的一个原因,苏联的工业实力和德国在战前就没有办法相比,再算上法国、比利时、荷兰这些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苏联的差距就更大了。

    另外,苏联的重工业也有一个短板——缺煤!

    苏联虽然地大物博。什么资源都不缺。但是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西部地区,却没有多少煤炭(主要集中在东乌克兰的顿涅斯克),而目前属于波兰的利沃夫却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谁先占领就归谁控制吧,”赫斯曼想了一会儿,说。“右岸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归属苏联,立陶宛、旦泽和旦泽走廊归德国。波兰的其余地盘将属于独立的波兰共和国,由苏联和德国共同保护……至于双方的管区,原则上先占先得,怎么样?”

    这似乎是个对苏联比较有利的方案!因为苏联红军可以从他们在西线的大据点明斯克沿着大路直下西南的卢布林(在利沃夫西北),这样就能将波兰联邦切成两段,同时也能挡住了德军东进利沃夫的路线。

    而且,这条进军路线非常平坦,还有铁路线可以利用。除了布格河和布列斯特要塞之外。再也没有什么险要可以阻挡红军推进。

    斯大林摸出了自己的烟斗,又打开一个白铁皮的烟盒,塞上点烟丝,然后擦上了火,吸了两口,这才缓缓点头:“先占先得,听起来很不错……就这样吧。”他想了想,又问。“那么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发动战争?”

    “1939年9月,”赫斯曼说。“我们还需要再准备两年。”

    “还要准备那么久?”斯大林吐出口烟,“如果我没有记错,你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了。”

    “是的,但还是不够。”赫斯曼摇摇头,“首先是石油和有色金属的储备不够。我们现在只有1600万吨石油,希望可以在2年后达到2000万吨……这是维持2年战争所需要的量。”

    现在德国拥有和合成燃料产能和石油储备一样。都是保密的,前者的情况连苏联人都不清楚。所以赫斯曼才能欺骗斯大林,说德国一年需要1000万吨石油。

    “另外,我们的武器在西班牙战争中暴露出很多不足。”赫斯曼苦苦一笑,“我们的坦克打不过你们的t…26。估计也打不过波兰的7tp坦克,需要等三号和四号投产。我们的飞机……bf…109很不理想,福克d。31也没有想象中的好用,需要改进或研发新的飞机,因此还需要2年时间准备。”

    现在派去西班牙的是bf…109b型,这是一战后第一款大量装备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