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300部分

寒门首辅-第300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要强军必定要先给军人承诺,要让他们相信流血流汗后不会被文人踩在脚下,当作一无是处的奴仆。

    “先生真是朕的知己!”

    朱厚照一直想提高武人的地位,却被一群文官围攻不得不作罢。但他的骨子里其实是不服的。

    现在谢慎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他的一边,让少年天子感到十分感动。

    “陛下,这才只是第一步。要想真的让军队忠于陛下,忠于大明还得给他们入阁的机会。”

    出将入相,从来都是臣子的最高追求。

    出将自不必说,入相自然也是这些武官垂涎已久的。

    自打胡惟庸案后大明正式废除了丞相,内阁也就代替了丞相成为了替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

    内阁首辅就相当于宰相,是百官之首。

    别说是内阁首辅了,就是不加大学士头衔只入阁参与政务也不可能是武官能做到的。

    正德皇帝虽然答应提升武官地位,但没想到谢先生狮子大开口一下就要把武将拔到这么高的地位。

    “先生真的觉得此举可行?”

    内阁不是一般的机构,入阁也不是说着玩的。自打成化朝以来便有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传统,总不能到朱厚照这里就断了吧?

    皇帝的犹豫自然在谢慎的意料之中。毕竟朱厚照不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再离经叛道也不可能跳出历史的局限性。

    “当然可行。唯有此法可以让军人真的和陛下一条心。”

    封爵只是权宜之计,入阁才是稳固军心的最好办法。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吗?都是爹生娘养的,凭什么你们文官就能跨马游街,翰林当值。凭什么武将就得刀口舔血,马革裹尸?

    受这些苦也就罢了,偏偏还得不到公正的对待。换做是谢慎,心中也会有意见。

    “嗯,朕都听先生的!”

    朱厚照朱同学到底是少年心性,十分意气用事,聊的开心了怎么都好说。

    “至于王卿,不知该如何封赏?”

    对于王守仁,朱厚照有些犯难了。

    照理说,他刚刚封了王守仁南直隶巡抚,叫其全权负责平倭事宜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再加封难道要封总督?

    作为下属,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替领导分忧。

    谢慎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陛下,王巡抚虽然有功,但可不立赏。等到王巡抚真的剿灭倭寇,平定东南陛下大可一并封赏。”

    王守仁和那些新军官兵不一样,没有那么迫切的升官愿望。

    究其原因还是身份地位的先天差距。

    王守仁是才子,是词臣,官运亨通根本不必担心前程。何况他已经是巡抚一级的大员,稍稍压一压也是应该的。

    以他的势头,以他的功劳,将来入主六部甚至入内阁都不是什么难事,这种时候王守仁当然不着急了。

    但这些新军官兵却必须立刻封赏,只有让他们尝到甜头,才会更卖力的为朱家为大明效力,也会让其余官军争相效仿。

    “陛下,还有一事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厚照大手一挥道:“先生有什么事但讲无妨。”

    “陛下,臣以为要想彻底荡平倭寇,应该从内部下手。”

    “哦?先生说说看。”

    谢慎便将倭寇如何与当地富商勾结,甚至和当地官府勾结一一说与朱厚照听。

    朱厚照听后直是怒不可遏。

    “竟然有这种事,他们真以为朕不会杀人吗!”

    倭寇虽然可恶,但那毕竟是外族。可如果是大明的百姓残害自己的同胞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这些大族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便是当地官府也不敢轻易招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见当地官府态度软弱也就越来越嚣张,最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陛下要想根除倭患,必须先对这些人动手。”

    “恩,朕这就授予王卿王命旗牌,准其立斩五品以下官员。”

    朱厚照也是来了劲头,攥紧拳头道。

    王命旗牌就是后世戏文中常见的尚方宝剑,有了它便等于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面对违抗命令者,可以当即拿下斩杀,对主帅立威很有帮助。

    “陛下英明,既如此王巡抚在东南便应该没人掣肘了。”

    这是谢慎能为王守仁争取到的最大程度了,接下来就要看王守仁自己的了。

    没有了作内应的沿海富商,倭寇就是没有根的浮萍,可以轻易被剪除。

    。。。。。。

    。。。。。。

第五百五十章 平定倭患

    王守仁在南直隶乃至东南沿海还是有威望的,尤其是在南桥码头大捷后。

    不少官员对王守仁的态度都发生了改观,由开始的敬而远之变成敬服。

    他们是真的服,巡抚大人料事如神诱敌深入,大胜倭寇端是扬了大明官军的军威。

    有了威望办起事来就轻松许多。从大略方针贯彻到人员调度,明显比王守仁初到松江时容易。当然这一切完全改变还是在天子下旨授予王守仁王命旗牌后。这玩意可就相当于天子本尊,王守仁等于可以代替天子随机决断,生杀予夺全在他一念之间。

    即便有人想要挑战王守仁的权威现在也得乖乖的认怂,不然被半夜从家中揪出来斩首示众也不是不可能。

    王守仁在推的无外乎一件事,那就是对沿海富商家进行彻底搜查,这不仅仅限于宅邸,更有别院田庄。询问对象也不仅仅是富商亲眷,连长工短工仆人书童一并在内。

    问的人多了,难免有人说漏了嘴。王守仁派人顺藤摸瓜之下,发现了不少这些富商和倭寇相勾结的证据。

    证据确凿之下那些富商也辨无可辨,只不住的叩头求饶。王守仁却哪里会管这些,他就是要杀人立威。

    巡抚大人一声令下,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与倭寇勾结祸害乡里的富商便被官兵五花大绑押赴刑场斩首。

    每天都有和倭寇勾结的富商被揪出,数量之多令人惊讶。

    一颗颗首级被斩下悬挂在松江府城外的城门上,以作警示。

    至于这些富商的财产一律收归官府所有。

    通倭是重罪,这些富商家眷也跑不了,该流放的流放,该充入教坊司为妓的充入教坊司为妓。在这件事上王守仁使出了雷霆手腕,绝不留情。

    这些富商才是倭寇的金主,正是他们养着这些倭寇任由他们肆虐沿海。

    眼下金主被除,倭寇没了供养一时阵脚大乱。

    盘踞在沿海各处小岛上的倭寇意见发生了分歧,一些认为应该尽快离开返回扶桑。另一些认为应该继续跟大明官军干到底。

    大明官军都是一些软蛋怂包,南桥码头不过是打了他们一个出其不意,再交战明军绝无胜算。

    双方僵持不下,谁都不服谁最后一部分浪人倭寇负气离去,剩下的倭寇则冲上海岸,发动更为疯狂的劫掠以报复明军。

    这正是王守仁想要看到的。

    假使倭寇躲在小岛上不露头,他是不好派军队去剿灭的。

    一来是倭寇的具体位置很难确定,即便确定要登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小岛本就是倭寇的据点,防御工事自然不弱,明军的损失将会很大,而且是白白的损失,不会转化为收益。

    而如果倭寇主动来到海岸劫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若在以往明军是最怕和倭寇野战的。但现在反过来了,明军手上有最犀利的燧发枪,面对挥舞倭刀的浪人只需要轻轻扣动扳机就可以看着倭寇吃惊的瞪圆双眼,再重重的摔倒在地。

    这种感觉真的太他娘的爽了。

    事实证明,王守仁的策略起到了效果。

    在一眼望穿的海滩,倭寇没有任何可以遮掩的东西,面对明军的列队齐射,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能,很快就都被射成了筛子,软倒在地。

    新军士兵并没有急着上前割下倭寇的首级而是继续射击,直到最后一名倭寇倒地,这才整齐划一的趋步上前利落的割下倭寇的首级。

    一股又一股的倭寇被这只新军击败,这让倭寇对明军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往日温顺如绵羊的明朝官军此刻变得如此凶猛。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手中的火器?

    剩下一小部分盘踞在岛礁的倭寇不敢再主动出击了,但他们又不甘心就这么返回扶桑,便咬牙坚守在岛礁希望等风头过去了再找机会东山再起。

    但王守仁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觉得是时候发动总攻一举剪除这些倭寇了。

    之前他之所以不主动求战是因为还没有摸清倭寇的实力,且倭寇数量很多强攻损失不会小。

    经过几次与倭寇交锋后,他发现倭寇虽然凶残但面对燧发枪束手无策。加之大量的倭寇逃回扶桑,留下的只是一小部分,再强攻损失就不会像之前那么大。

    一举荡平倭寇是最理想的,留下余孽就会有隐患。

    在这种大的决策上王守仁不会犯错误。

    登岛和在海滩上作战是两种战法。

    登岛需要考虑到岛礁附近的海况以及倭寇在岛上的部署,从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入手。

    王守仁召见了裴俨等一众千户商讨对策最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准备将仅剩的倭寇盘踞的岛礁各个击破。

    这是因为这些岛礁是完全相互孤立的,即便明军猛攻一处其余岛礁的倭寇也不会赶来增援。

    既然如此王守仁何必分散兵力去给倭寇机会呢?

    新军的人数是倭寇的数倍,又有燧发枪的优势只要平推过去就可以碾压胜利。

    王守仁作为巡抚并没有亲自督战,负责临战指挥的是裴俨。

    王守仁对其充分信任,授予其全权决断之权。裴俨也不辱使命,一次次的夺下倭寇盘踞的岛礁。

    随着裴千户夺下最后一处位于金山卫对岸的岛礁,大明东南沿海倭寇彻底被消灭了,困扰大明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王守仁陈写了奏疏向天子奏报,天子大喜,封赏了所有有功将士,甚至破天荒的授予这些将士封爵。

    至于王守仁,则被擢升为浙直总督,全权负责浙省南直的军政要务。

    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王守仁的性格就不太适合做京官,能够在浙直施展拳脚对他来说是最完美的事情。

    何况浙直总督已经是不输六部正印堂官的存在,地位显赫不已。

    东南倭患得到消除,朱厚照的一块心病也就了了。现在他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北面和西北,吐鲁番人和鞑靼人可不是善类!

    。。。。。。

    。。。。。。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足鼎立

    东南倭患平定后,谢慎便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内政推行上。

    均田和税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提升军人和匠人地位也刻不容缓。

    前者可以通过军功进行奖掖,前朝都有例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推行。

    后者则绝无先例,要说服这些腐儒绝非易事。

    好在朱厚照坚定的站在了谢慎一边,给谢慎足够的支持。有朱厚照在,谢慎便不需要有那么多的顾忌,可以放开手脚去干。

    匠作学院正式成立,一切仿照国子监来,无论是官员等级还是学院规模都与国子监并无二样。

    唯一的区别是担任匠作学院的博士不是满腹经纶的大儒,而是经验丰富的匠人。

    这些匠人或者精通一门手艺,或者有不少奇思妙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总而言之,这打破了所有人对于师长便是儒士的固有印象。

    匠作学院的学员都是优秀的匠艺后生,入学前都需要进行考试,只有通过者才能来到匠作学院进学。

    和国子监一样,学员每天按时上课,听取匠艺博士授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小考,考试成绩最差者会被劝退。

    等到三年后,所有学员会进行一场大考,通过者可以直接授官。

    当然,授予的官职大多是工部或者与工部相关的。

    对这些匠人来说能够当官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

    这些人在特定的领域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但放宽放广却未必适用。

    而匠作学院显然是批量化培养人才的,那么多的毕业学员总不能都打发到将作监去吧?

    若是分到其他衙门不能人尽其用,未免可惜了。

    这件事情谢慎交给了顾鼎臣去推,一来是想要考察一番顾鼎臣,看看此人的能力究竟如何。二来也是想要借着机会向满朝官员表达一个态度,不光是我想要提高匠人的地位,顾大学士也一样。

    至于把匠考加入三年一度的科举,虽然是谢慎的愿望,但在满朝文官的强烈反对下还是暂时作罢了。

    文官们可以允许谢慎弄出一个匠作学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