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54部分

寒门首辅-第254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攻打安庆失败,他还可以退回江西,以九江南康为屏障,建都南昌与朝廷分庭抗礼。

    而作为赵达开,从宁王起兵反叛的那刻起就没有退路了。

    没有任何一个君王会容忍谋逆,当今天子朱厚照自然也不例外。

    作为宁王手下大将,赵达开清楚的明白一旦失败等待他的便是极刑。非但他一人将身死,便连整个家族都将受到牵连诛杀,恐怕连一个血脉都留不下。

    故而即便战斗到最后一刻,赵达开也不可能投降。

    “赵将军,大事不好了!”

    赵达开正在看账册,听到唿喊不由得蹙眉咒骂道:“嚎什么嚎,没看见本将军在忙吗?耽误了陛下的大计,把你的脑袋砍下来当夜壶!”

    那来报信的军卒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讪讪笑道:“赵将军,是真的有紧要的事啊。”

    “说吧,是什么事?”

    赵达开虽然心中不爽,却还是耐下性子问了起来。

    “启禀将军,从江西南面来的灾民都聚集在了城外,要求开仓赈济呢。”

    “反了,反了!”

    赵达开怒不可遏道:“这帮刁民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眼下陛下正在安庆督战,大军正是需要粮草的时候。本将军奉命坐镇南昌准备粮草,岂能因为几个刁民就把军粮给他们分了!”

    赵达开说的大义凛然,好似本就是该这般似的,完全不考虑这些所谓的军粮都是民脂民膏,都是江西父老供养他们的。

    “你是蠢猪吗?这种问题也来烦本将军,直接把他们赶走就是!”

    “可。。。。。。可是,他们有几万人啊。”

    报信的军卒哭丧着脸,一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的样子。

    赵达开微微一怔,险些瘫倒在地。

    几万人?怎么突然之间冒出了这么多的灾民?

    旱灾的事情他也听说了,但没想过会这么厉害啊。

    看这架势,似乎整个江西都严重受灾了。

    “将军,现在该怎么办?”

    那军卒也看到赵达开表情的变化,故而如是问道。

    “让本将军想一想!”

    赵达开不耐的摆了摆手踱起步来。

    良久,他才转过身来阴恻恻的说道:“不能开仓,无论如何不能开仓。那些灾民不去管他们就是。时间长了他们自然就会走了。”

    思量了许久,赵达开还是觉得不能开仓。

    因为灾民数量实在太多了。

    他如果只拿出一些来意思意思,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

    “可是,这样一来若是激起民变可该如何是好?”

    “哪儿那么多的屁话!”

    赵达开狠狠一脚踹在军卒的屁股上,寒声道:“这里是本将军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

    “自然是将军说了算,可。。。。。。”

    “可什么?天塌下来有本将军顶着,你担心个屁!”

    那军卒心道天若真塌下来你顶的住吗?

    口上却不得不应道:“属下遵命。”

    赵达开心里苦啊。

    江西本还算富裕,宁王爷起兵后又连克数城,一统江西。形势直是一片大好。

    偏偏这个时候灾民聚集到了南昌,这可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啊。

    若是真的有了民变,镇守城中的将士可就有的忙了。

    人被逼到绝境会做一切疯狂的事情,其中便包括哄抢粮食。

    这几乎是无法控制的,因为根本分辨不出谁是灾民谁是南昌的百姓。

    只有一个办法。。。。。。

    “等等!”

    赵达开喝止了正要离开的军卒。

    “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军卒懊丧不已的转过身来。

    “传本将军的令下去。从即日起,一概紧闭城门,不准任何人进出!”

    。。。。。。

    。。。。。。(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一章 内讧

    当周知府派出的使者刘言抵达宁王大营时,双腿几乎是颤抖的。

    他这次来,是遵奉周知府之命向宁王投诚。

    刘言是周越雇佣的师爷,面对东主的要求直是惊讶不已。

    当然,他并不知道谢慎和周知府之间达成的共识,以为府尊大人真的想要出把安庆府献给宁王。

    这也不能怪周知府,因为这是谢慎的要求。

    谢慎自然是怕刘言这个信使管不住嘴,说漏了影响大计。

    一开始刘言是拒绝来做这个信使的。

    但周知府威胁他,若是他不去他的亲人都将遭难。

    无奈之下,刘言只得硬着头皮出城而来。

    反正他只是个信使,将来朝廷追究起来不会盯着他不放吧?

    为了家人,他只能屈辱一次了。

    刘言的到来让宁王很惊讶。

    毕竟安庆已经被围攻了数日,周越都没有一丝放弃抵抗的想法,怎么突然之间松了口派出使者来了?

    难道是军心散了?亦或是周知府觉得继续抵抗下去安庆城也会破,不如提前投靠赚个好感?

    总之朱宸濠还是很欣喜的。

    他命人带这名信使来帅帐问话。

    刘言被一众虎背熊腰的将领带到了帅帐之中,只见一个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正定定的看着他。

    他心道这位应该就是宁王了。

    想不到宁王这么迫不及待的换上了龙袍,看来谋逆之事是蓄谋已久的啊。

    “草民拜见王爷。”

    刘言跪下冲宁王见了礼,恭敬道。

    朱宸濠大为不悦道:“你应该称唿朕陛下!”

    刘言心中暗暗叫苦,他心道宁王这些时日肯定被一帮逆臣拍马屁拍的飘飘欲仙。这些人一口一个陛下叫着,宁王竟然真的以为自己是天子了。

    何其可悲可笑哉!

    如何称唿宁王确实是一个极为让人头疼的问题。

    假如刘言只是作为使者出城见了一次宁王,还可以把责任推到周知府身上。可要是他对宁王称了陛下二字,性质就完全不同的。这便代表他认可宁王谋逆的行为,还主动谄媚。。。。。。

    可若是不叫,刘言怀疑自己立刻会被打断腿。

    刘言只得安慰自己,不会有人知道他来宁王大营具体都说了什么。

    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先认怂了吧。

    “陛下,周知府派草民来是为了献城一事。”

    这话迟早得说,刘言一咬牙一跺脚便说了出来。

    “嗯,他终于想通了。朕受命于天,顺朕者昌,逆朕者亡。”

    朱宸濠还陶醉在帝业美梦中不能自拔,大手一挥道:“现在投诚,等朕打下江山来你们通通有重赏。”

    朱宸濠抖完威风便沉声问道:“既然周越要投诚,为何不打开城门亲自来见朕?”

    “回禀陛下,此乃是府尊无奈之举。毕竟城中有不少军官还是效忠朝廷的。”

    朱宸濠直是傻了眼,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这是什么意思?周越想要投诚却对部属的控制力都没有?这算哪门子的投诚!

    朱宸濠怒不可遏,火气自然发到了刘言身上。

    “滚出去!”

    “陛下且慢!”

    便在此时兵部尚书王纶王老儿站了出来,恭敬道:“周越想必有他的难处,陛下不妨再听听他们有何计划。”

    朱宸濠压下心头怒意,冲刘言摆手道:“你继续说罢。”

    刘言被吓得不浅,强自定了定神,方恭敬道:“府尊之意是叫陛下佯装攻打东门,这样府尊可以调集那些支持朝廷的将领去东门。届时府尊会打开南门。陛下可派遣主力进城接管安庆。”

    这套说辞是周越亲口对刘言说的,反复叮嘱数遍。刘言是一字未改,复述给了朱宸濠。

    朱宸濠听过之后陷入了沉思。

    这个周越倒是有几分心思。

    如果他真的没有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力,确实不宜直接打开城门。

    这样那些军将可能会直接诛杀周越,朱宸濠反而没有机会接管安庆。

    但周越有他的优势,他是名义上安庆的最高指挥者。排兵布阵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只要朱宸濠这边配合一下佯攻一边,再从另一边入城,便可以轻松夺下这座坚城。

    当然,这并不是说周越没有风险。

    若是周越调虎离山的意图被那些将领发现,估计会被愤怒的士兵剁成肉泥。但对朱宸濠来说却是没有任何损失。大不了再重新围城攻城。

    这种稳赚不赔的事情朱宸濠自然不想错过,他沉吟片刻转向李士实问道:“李相怎么看?”

    李士实摇了摇头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

    朱宸濠本想让李士实帮他下定决心,谁知李士实却在给他泼冷水。

    “为何不可?”

    面对朱宸濠的催问,李士实丝毫不慌乱,沉着回道:“启禀陛下,若是按照那周越的意思佯攻东门,实取南门,红泥湾的战船便得调动,这样一来对河湾口的封锁控制便减弱了,若是有敌军船只潜入,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

    朱宸濠还以为李士实有什么高见,见李士实夸夸其谈,冷笑道:“控制河湾的目的是为了停泊战船以备大战,眼下正德根本没有派援军来,朕不知李相怕什么!”

    “陛下!”李士实直是悲愤不已,摇了摇头道:“陛下若不信大可以一试,但老臣觉得这便是兵败之兆!”

    “你放肆!”

    朱宸濠最忌讳的便是听到兵败二字,这老不死的竟然敢当着他的面说,当真是目无君父无法无天了。

    “来人啊,把这逆臣拖出去重则四十。”

    朱宸濠面目狰狞,咬牙切齿道。

    “不必了,臣自己会走!”

    李士实冷笑一声,迈步朝账外走去。

    他心道朱宸濠这还没打下江山呢就这么急着立威了,还是拿他们这些死忠的老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夺得天下?

    这可惜他当初瞎了眼,竟然投靠了这种人。

    “好,好啊。给朕狠狠打,着实打!”

    朱宸濠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狠厉的说道。

    不多时的工夫便听到板子打在李士实臀腿间发出的闷响,令朱宸濠感到有些意外的是李士实竟然一声不吭。

    “陛下,李相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李相年事已高,这一顿板子打下去恐怕会取了他的性命啊。”

    。。。。。。

    。。。。。。

    右丞相刘养正终于看不下去了。

    在他看来,宁王实在是太过刚愎自用。

    若宁王是个守成之主,这一点倒也不致命。偏偏宁王现在是起兵造反,这个性子是会害死他,害死所有人的。

    天欲使人亡,必先使其狂。

    宁王这么目空一切,刻薄寡恩,有哪个臣属还会替他卖命?

    没有了这些死士,宁王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人,谈什么王图霸业,问鼎九州?

    一旁的刘言则是看的心惊肉跳。

    这个宁王脾气也太大些了吧?

    李士实可是他倚为臂膀的左丞相,竟然说拖下去打板子就打了,完全不给臣子一丝解释的机会。

    要说,老朱家打臣子板子的习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

    太祖皇帝起于草莽,在群雄逐鹿中最后胜出,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明王朝。这自然是丰功伟绩,可是太祖皇帝出身寒微,总不自觉的认为臣属看不起他。

    故而太祖皇帝创造了民、军、匠、灶四籍,将天下百姓尽归四籍之中。

    父业子承,代代传下去。

    在太祖皇帝的设想中,天下人遵循贵贱纲常,大明便能千秋万代的存在下去。

    可是这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且不说这个制度在朱元璋死后执行时有很多空子可钻。便是朱元璋还在世时,那些公卿世家还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位泥腿子出身的帝王。

    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侦探到了这些消息,将其汇报给了天子。朱元璋自然是勃然大怒。他心道你们吃着老子的饭,砸老子的碗,当真是翻天了。

    你们不是不服气吗,老子就打的你们服气为止。

    于是乎,‘伟大’的廷杖制度诞生了。

    敢于违抗皇帝命令的廷杖之,敢于与皇帝唱反调的廷杖之,敢于对皇帝私生活指指点点的廷杖之。。。。。。

    总之,只要惹了朱皇帝不快,就会被锦衣卫拖下去打屁股。

    读书人都是细皮嫩肉,一通板子打下来即便不死也得躺在床上数月才能把伤养好。

    大明建国之初,文官们还没有发展到后期那种为了名声抢着触怒皇帝以被廷杖的阶段。

    面对朱元璋的铁腕政策,气焰嚣张目空一切的文官们终于低下了头颅,在屁股和尊严之间选择了前者。

    当然,朱元璋只是廷杖制度的开创者,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便是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