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49部分

寒门首辅-第249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英明!”

    谢慎由衷的对天子称赞道。

    “臣感激涕零,臣替杭州的百姓感谢陛下!”

    朱厚照摆了摆手道:“先生谢朕做什么?朕是天子,若是连朕都不去管这事,还有谁会去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它在大明开寺建院,普渡佛法,就要遵守大明的律法。朕就是要让他们明白,缴纳粮税是他们的份内之事。”

    谢慎心中不由得感慨,天子终于长大了啊。

    不得不说,这个慧静法师真的是作死。

    身为一寺主持,竟然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

    在天子驾临的节骨眼上,竟然搞什么抽签许愿,解签谄媚的事情。

    若是他装装穷,哭哭诉或许还能有个好结果。

    “这件事先生便不需要操心了。朕自会教训他们一番。”

    朱厚照一边揉着手掌一边道:“不说这些了,那新军先生征募的如何了?”

    提起此事,谢慎就是一肚子的火啊。

    杭州一府二县自不必说,统共也没有征募到多少人。他又命四名千户到邻近村子去征募,结果也只比杭州府内的情况稍好,征募到了一千余人。

    等于偌大个杭州府一共只征募到了不到两千人,这可比谢慎的预期五千人差了太多。

    “陛下,新军征募一事恐怕不容乐观啊。”

    谢慎如实奏禀道。

    “先生且说说看。”

    谢慎叹了一声道:“臣还是低估了江南百姓的乡土情结。”

    新军与传统卫所官兵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卫所官兵只驻扎在当地。便说这浙省卫所官兵,最多接受临时调遣,抗抗倭寇,绝不可能像募兵那样随意调遣。

    而谢慎创立的这新军,显然更为职业化,训练过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接受调遣。

    江南百姓大多有着浓重的乡土、宗族情结。让他们时刻准备着背井离乡,确实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这就有些难了。”

    朱厚照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些都是朕的子民,朕能够理解他们的顾虑。”

    稍顿了顿,朱厚照接道:“或者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比如可以让新军就近驻扎训练?”

    谢慎连忙道:“万万不可啊。这样一来,新军与卫所官兵又有什么区别?”

    谢慎要创立的就是一只钢铁意志的军队,要是又以卫所官兵卫模板,那战斗力一定高不到哪里去。

    殊不知几十年后,嘉靖朝倭寇大爆发时,几千人的卫所官兵被几百名倭寇甚至几十名倭寇追着跑。这样战斗力的军队要来何用?

    “为今之计,也只有多从其余府县招募新军,将其合至一处训练了。”

    这自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府能招募一千多人,一省也能有万把人了。整个江南招募到三五万人还是勉强可以的。

    这样至少可以组建一支完整的军队,按照计划进行训练。

    “有什么需要朕做的,先生只管言明。朕一定会帮先生扫清障碍。”

    朱厚照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新军操练出来是什么样子,对于谢慎的所求自然是一概应允。

    便在这时,天子的銮驾忽然停了下来。

    意气风发的朱厚照差点一个跟头栽倒下去。

    被谢慎扶起的朱厚照直是愠怒不已,掀开帘子质问道:“发生什么了?”

    “回禀陛下,宁王,宁王反了。。。。。。“

    。。。。。。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六章 宁王谋反(二)

    宁王反了!

    这四个字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彻底把朱厚照给噼晕了。。。。。。

    过了良久,朱厚照才反应过来,沉声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回禀陛下,奏报是从安庆来的。此时宁王应该已经攻克九江、南康出江西了!”

    “废物,一帮废物!”

    朱厚照面目狰狞道:“都出了江西了,才反应过来。朕养你们这些废物何用?”

    也难怪朱厚照震怒,这卫所官兵真的是吃干饭的啊。便是谢慎在一旁听得,都听出火气来了。

    说起这位宁王,还真是在大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任宁王朱宸濠,成化十五年出生,太祖皇帝五世孙,前宁康王朱觐钧之子。

    宁王朱宸濠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江西南昌,自弘治十年继承王位后便一直就藩于南昌。

    说起来,宁王一系对朱棣的后代一直很仇视,这是因为当初宁王助朱棣夺了建文帝的江山,原本以为朱棣会信守承诺和他共治天下,谁知朱棣舍不得了,直接自己美滋滋的独享江山。

    宁王觉得自己的感情被欺骗了,便一直对朱棣怀恨在心。

    跟朱棣家的兔崽子斗到底也成了宁王家的家训。

    不得不说,朱棣这件事上做的确实不怎么地道,换谁谁也得急眼啊。

    不过随着削藩,藩王从张扬舞爪的豺狼一下子变成了温顺的小白兔,完全没有了威胁朝廷的实力。

    宁王这一脉更是惨,连护卫队伍都被勒令解散了。

    直到去年,也就是正德二年,宁王朱宸濠才上书给正德,请求重新组建卫队。

    朱厚照是个和善的性子,自然不会想太多,当即应允了宁王朱宸濠的请求。

    其实在此之前,宁王朱宸濠早就收买招募了无数江湖侠客、蓄养死士为造反做准备。

    朱厚照的批准只是让他的招募行为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罢了。

    便说宁王府里私自铸造储藏的甲胄就有几万副,这绝不是一年能准备好的,足以见得宁王朱宸濠谋反之心久矣。

    在原本的史中,宁王谋反是在正德十四年,距离现在还有十一年之久。

    故而当其真的发生后,谢慎也是感到十分惊讶的。

    是什么让宁王朱宸濠提前谋反?难道是谢慎这个蝴蝶扇动了翅膀,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细细想来,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毕竟谢慎的崛起,让钱宁直接被贬往江西南昌,跟宁王朱宸濠提前勾搭在了一起。

    谢慎的到来还使得刘瑾在正德初年就去南京养老,使得宁王朱宸濠在朝中少了一个可以贿赂的人。

    最重要的是,天子在正德三年南巡,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知道兴兵起事从南往北打,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强人,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

    宁王朱宸濠显然没有太祖皇帝的魄力和实力,他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直接打到北京去。

    如果不能打下北京,诛杀朱厚照,那么他的谋反就很危险。

    一旦让朱厚照缓过一口气来,就可以调兵勤王。

    以一府一省之力对抗整个大明,失败是肯定的。

    故而宁王朱宸濠只能选择闪击战,绝不能拖下去。

    朱厚照南巡就给了他这个机会。

    只要他攻下了南京,就可以控制整个江南。

    而眼下朱厚照驻跸在杭州,只要封锁了运河,其便无路可去。

    这是宁王朱宸濠唯一的机会,故而即便他没有准备完备,也毅然起事了。

    朱厚照大口喘着粗气,胸口剧烈的起伏,就像一只受伤的狮子。

    “陛下,此时应调集江南各卫所官军前往安庆增援!”

    眼下却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越早做出反应,宁王叛乱造成的影响就越小。

    虽然史上宁王叛乱只是一场闹剧,但谢慎却不敢大意。毕竟这种事情容错性为零,一旦宁王造反成功,对整个大明王朝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而他这样的天子近臣,显然是宁王攻讦的重点。说不准宁王造反就是学朱棣打出什么清君侧的旗号,而他谢慎在宁王眼里恐怕就是黄子澄、齐泰之流。

    “便依先生之见。张永,拟旨,立刻调邻近卫所军队前往安庆增援。”

    朱厚照显然疲惫不已,无奈的吩咐道。

    “奴婢遵命。”

    张永此刻也已经吓得面如死灰。

    在他的印象中,宁王朱宸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每年过年,宁王爷都会派人往宫里头送一些新奇的物件,其中便有给他们这些奴婢的。

    这让他们对宁王很有好感。

    想不到宁王竟然会做出谋反这种事,好在张永当时没有借机和宁王搭上线,不然他现在岂不是成了同谋?

    谋反这种事情本就是天家忌讳,有谁会给你机会辩解?只要沾染上,多半就是个死。

    军情紧急,张永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立刻拿出备下的纸笔起草圣旨。

    他们这些皇帝身边的太监,都是内书堂念过书的,比之一般的读书人也不予多让。

    很快张永便草拟好了圣旨,并交予天子御览。

    朱厚照匆匆扫过一遍,叹声道:“传旨下去吧。”

    。。。。。。

    。。。。。。

    天子回到巡抚衙门后便赶走了一应内侍,独自一人待在屋中。

    谢慎几次想要去求见,都被张永给劝了回来。

    “小阁老,您还是请回吧。皇爷现在心里难受,谁也不想见啊。您这时候去,也是招惹皇爷不快,何必呢。”

    张永现在完全没了为织造局被烧一事烦闷的心思,与宁王叛乱相比,这就是个屁啊。

    “张公公,值此国家危难之时,谢某自当为陛下分忧,岂可置身事外。”

    “可是这会皇爷谁都不见啊,小阁老你这不是叫咱家为难吗?”

    张永一脸愁容,无奈的说道。

    “张公公便请代为禀奏一声,若是陛下不见我,我自会退去。”

    谢慎却是不作相让,毅然说道。

    “哎,好吧。既如此,咱家便去禀奏一声。”

    张永叹了一声,幽幽说道。

    。。。。。。

    。。。。。。

    谢慎进入屋中,见正德皇帝倚靠在软榻上闭着眼睛,面颊痛苦扭曲着。

    唉,看来宁王是真的伤了皇帝的心啊。

    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无法抚平朱厚照心头的伤痕,但谢慎还是要说。。。。。。

    “陛下要振作啊!”

    正德皇帝睁开眼睛,嘴角泛起一抹苦笑道:“怎么,先生也要来劝朕吗?”

    谢慎沉声道:“宁王谋反,乃是忤逆君父,人神共愤之事,人人得而诛之。陛下又何必因为一个谋逆的藩王而气坏了身子呢。”

    从绝对的实力上来看,宁王没有任何和朝廷一战的资本。

    虽然宁王号称拥兵十万,但真正的兵力最多几万人,这还是算上了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

    从大义上来讲,宁王是谋逆,是违背君道纲常的。

    即便宁王很会找搞事情的理由,以朱厚照荒唐放荡为由,行清君侧之举,可谋逆就是谋逆,不会因为宁王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变的名正言顺。

    所以朱厚照根本不必有任何担忧。说句调笑的话,朝廷派兵去平叛。一人一口吐沫,都把宁王淹死了。

    只能说朱厚照是个念旧的人,正是因为太念旧了,才会被宁王伤的如此之深。

    朱厚照对宁王照理说是不薄了,不但恢复了宁王府已经裁撤的护卫,还对宁王多次赏赐。

    可是人心隔肚皮啊。

    宁王并没有领这份情,而是认为朱厚照这是在收买人心。

    或许在宁王看来,那江山本就该是他家的,只不过被朱棣这个厚脸皮的赖了下来。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天下的百姓都在看朕的笑话呢。”

    天家无亲情,这其实是一句蛮无奈的话。

    若非都盯着那把椅子看,也不会闹到谋逆的地步。

    其实,大明朝的政治斗争已经很少了。

    除了明成祖朱棣的靖难,再就是明英宗的夺门之变。

    成事的统共就那么两次。

    现在来到了正德朝,却发生了第三次,也难怪正德抑郁了。

    沉默了良久,正德方是一字一顿道:“朕要亲征!”

    谢慎愣了一愣,连忙劝阻道:“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身陷险境?臣便是拼了这条命,也不能让陛下被奸人蛊惑!”

    “没有人蛊惑朕,这是朕深思熟虑的结果。”

    朱厚照苦笑一声,幽幽说道。

    他盯着谢慎看了良久,方是吐出一口浊气来。

    “他们都以为朕整日嘻嘻哈哈的,人善可欺吧?朕这次便要让他们瞧瞧,背叛朕是什么下场!”

    呃。。。。。。

    这转变,有点快啊。

    看来正德真的是被伤透心,这次要拿宁王立威了。

    谢慎却是不肯轻易让步,据理力争道:“陛下大可居于杭州,指挥战局。”

    “宁王的叛军都出了江西,在打安庆了,朕如何安的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