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67部分

寒门首辅-第167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没有理由在大同久留,毕竟他是潞安父母官,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国不可一日无君”。

    对潞安的百姓来说,谢慎这个府尊和君父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

    可谢慎刚走出偏厅没多久,便听到刘大夏在唤他,只得折返回去。

    一进入厅堂谢慎便觉得气氛十分诡异。

    刘大夏和都指挥使马安都阴沉着脸。

    “老大人唤下官来所为何事?”

    谢慎实在受不了这古怪的氛围,便率先破冰道。

    刘大夏还是很有涵养的,他轻声道:“谨修啊,方才大同前卫的军士来报,说兵士们吃了你潞安收来的粮食上吐下泻不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我靠,这么巧?

    谢慎心中暗骂何员外不靠谱,这收来的不会是积压多年的陈粮吧?

    “哼,我就说嘛,潞安地震后又是疫病,百姓们都吃不饱,哪里能收来三万石粮食。原来谢知府是拿积年存粮来应付啊。”

    马安之前在谢慎这里吃了亏,现在得了机会自然阴阳怪气的嘲讽了一番。

    谢慎最听不得旁人讥讽,当即顶了回去道:“马大人此言差矣,现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可以妄下断言。如果真的是谢某的责任,某绝不会推脱。”

    “哼,事情已经摆明了的,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见二人起了火气,刘大夏赶忙站出来和稀泥道:“谨修,你也少说两句。这件事十分蹊跷,老夫自会命人去严查。”

    “多谢老大人。”

    临事绝不能乱,这是原则。

    谢慎好歹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自然不会被吓到。

    “谨修若是无事,不妨随老夫和马将军去大营看看。”

    谢慎淡淡道:“下官正有此意。”

    。。。。。。

    。。。。。。

    佥都御史刘大夏为首的一众人浩浩汤汤的朝大同前卫大营而去。

    一进营门刘大夏便不由得蹙起眉来。

    这味道也太重了些。

    空气中满是屎尿的骚臭,让人不禁捏住了鼻子。

    谢慎压低声音道:“不妨先去伙房看看。”

    刘大夏点头道:“便依谨修说的。”

    一行人这便直奔大营伙房而去。

    民以食为天,吃的若是不好了,自然会上吐下泻闹将个不停。这一点便是军人也不例外。

    一行人来到伙房外,自有军卒迎了出来。

    刘大夏沉声道:“本官问你,这士兵呕吐腹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军卒苦着脸道:“大概就是从早上开始。起初小的还以为是个别情况,谁知腹泻呕吐的袍泽越来越多,小的知道出了大问题不敢耽搁,立刻禀报了何将军。”

    刘大夏又问道:“是这一批米有问题吗?”

    “应该就是吧。在吃这批新米前根本没有人腹泻的,自从换了新米,军营里的弟兄就一个个跑肚拉稀。唉,这样下去别说操练与鞑靼人相战了,就是直起腰来都困难。”

    一旁的山西都指挥使马安眼神几乎能杀人。他狠狠瞪向谢慎道:“事情已经这么清楚了,谢大人还有什么好说的。莫不是你为了贪图便宜用积年陈粮顶替,将差价赚到自己腰包中了。”

    面对马安**裸的挑衅和污蔑,谢慎并没有紧张,而是正色道:“马将军休要胡言乱语。在事情没有查清楚前就这样给谢某扣帽子,是何用意?”

    眼见二人就要打起来,刘大夏咳嗽一声道:“你们且别吵了,随我去看看煮的粥吧。”

    二人这才暂且放下,随着刘大夏而去。

    来到熬制米粥的大铁锅前,那伙房兵解释道:“给弟兄们熬的粥还剩一些,都在这里了。”

    谢慎上前闻了闻,并没有什么异样。

    至于试吃就算了吧,谢慎可不想跟着上吐下泻一回。

    刘大夏问道:“这米粥可取来叫军医看了?”

    那伙房兵点头道:“军医已经看过了,并没有什么异样。陈将军还说肯定是米有问题。”

    “慢着,你口中的陈将军可是指挥同知陈川?”

    谢慎勐然间想到了什么,沉声道。

    “对啊,便是他老人家。”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害群之马

    谢慎心中已是猜到了七八分。

    之前大同前卫指挥使王玉离奇惨败,谢慎曾去到太原府大牢中希望可以从王玉口中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谁知王玉竟然死不开口。

    谢慎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去打探王玉有哪些仇家,得了一份名单。

    名单并不长总共也就是三四人,其中便有这陈川。

    陈川是大同前卫指挥同知,是王玉的副职。王玉栽了跟头,得到好处最多的自然是陈川。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

    这次潞安收的米粮是平均分到各卫所的,为何只有大同前卫的士兵上吐下泻?

    将这一切联系到一起,真相便唿之欲出了。

    很可能就是这个陈川陈指挥同知和太原镇守太监胡瓒合谋搞死了王玉。

    而那个本应接应王玉却临时变卦的应该就是陈川。

    怪不得他追查王玉被坑害真相时候恂几次三番暗示许和胡太监有关系,原来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可惜现在王玉已经自尽,若是按照正常进程,陈川和胡太监的勾当没有人可以发现了。

    可惜陈川和胡瓒咽不下这口气,要整治谢慎一番,这便在采买的粮食上作了文章。

    大同前卫的军卒在一天内全部上吐下泻,乍一看来肯定是粟米的问题。

    当然,大同前卫消耗的粟米不一定都是潞安采买的。可决定用哪些米的人就是陈川啊。

    他肯定授意伙房先用潞安采买的粟米,又在粥里做了手脚。

    当然这手脚做的十分隐蔽,将伙房兵都一并蒙骗了过去。

    “老大人,看来这件事已经水落石出了。”

    谢慎十分自信的说道。

    “哦,谨修为何这么说。”

    刘大夏饶有兴致的问道。

    “老大人,如果下官猜的没错,应该只有大同前卫的士兵上吐下泻吧。”

    刘大夏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谢慎接道:“各卫所分配到的米粮来自于山西各府州。也就是说除了大同前卫,其他各卫也分配到了潞安采买的粟米。那为何只有大同前卫的军卒上吐下泻呢,难不成他们的身子比旁人的金贵?”

    刘大夏可不笨,他当即听出了谢慎的话外之音。

    “谨修是说,这粥有问题?”

    见刘大夏态度有了转变,马安扬声道:“那倒也未必,兴许是只有大同前卫用了这批来自潞安的粟米呢。”

    谢慎冷笑道:“这就更有问题了。为何只有大同前卫特殊。或者说是有人故意为之?”

    “你!”

    马安被气的说不出话来,愤恨的转过头去。

    刘大夏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当即拍板道:“这件事疑点颇多,要严查!”

    谢慎也道:“不妨把指挥同知陈川叫来问问。”

    “姓谢的,你休要欺人太甚!”

    马安好歹也是正三品的山西都指挥使。面对山西巡抚侯恂,和户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刘大夏或许会没有底气,但面对比自己低整整两级的潞安知府还是能够挺直腰杆的。

    见谢慎含沙射影,暗示自己的属下构陷于他,马安当即大怒。

    “既然陈指挥同知身子正,又为何不敢来对质呢。”

    要论嘴上功夫,谢慎比这些武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马安被噎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干瞪眼。

    刘大夏摆手道:“去请陈将军来吧。”

    刘大夏的话在大同就是金科玉律,谁叫他是奉旨来督办军饷的呢。

    马安冲身边人使了一个眼色,立刻便有人去请陈川了。

    不多时的功夫,陈川便迈着方步来到伙房。

    冲各个大佬一一行过礼,陈川便顿声道:“不知各位大人有何指教。”

    看得出这个陈川底气很足。

    还好谢慎早已打好腹稿,便问询道:“敢问陈将军,贵卫军卒今天所食用粟米是来自何处采买?”

    陈川几乎不假思索的答道:“是来自潞安的。”

    谢慎心中大喜,连忙道:“据本官所知,大同前卫存粮还够三月,为何不先食用存粮而食新粮呢。”

    “这。。。。。。”

    陈川本是有备而来,想不到一下就被问住。

    大同前卫军营里确实还有存粮,从各地采买来的粮食最多只是备用。

    他确实没有道理先让伙房用新粮而不用存粮。

    这样只会让存粮口感更差。

    “莫不是何将军以为粟米放的久了煮来反而口感更好?”

    “这。。。。。。”

    见陈川哑口无言,就连一直和谢慎唱反调的马安都皱眉呵斥道:“这什么这,还不给谢大人解释清楚?”

    马安虽然护短,但却也是非分明。现在怎么看都是陈川解释不清,他若再帮着陈川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这是伙房兵不懂事,让几位大人见笑了。”

    陈川实在想不出理由,只得勉强应付道。

    “伙房兵不懂事?”

    马安差点笑的背过气去。

    “他们会不懂得先用旧米再用新米的道理?”

    陈川背后冷汗直流。

    这个漏洞并不明显,故而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但谢慎指出来时他才发现这才是一个深坑啊。

    “属下治军不严,还请马将军责罚。”

    陈川却是无论如何咬死此事和他无关。

    唯有如此他才能受到最小的影响。

    “你是治军不严。”马安顿了顿道:“至于有没有别的罪责,本将军还要命人查了再看。来人,把伙房里的军卒全部提走,本将军要亲自审问。”

    “马将军,这可万万使不得啊。您把伙房兵都提走了,弟兄们吃什么啊。”

    马安冷哼一声道:“吃什么?现在你想起这个问题了?”

    却是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拂袖离去。

    谢慎十分得意的瞥了一眼陈川,亦是随着马安和刘大夏离去。

    他本以为随着王玉自杀,那件事必成了无头悬案。谁知对方竟然自己犯蠢跳了出来露出破绽。

    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件事谢慎绝不会就此轻易放过,一定要追查到底,给死去的大明将士一个交代。

    他已经肯定陈川就是那个坑害袍泽的罪人,从他这次在米粥中下药就可以看出此人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样的害群之马若不剔除,必将是一后患。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

    让谢慎欣慰的是,马安马都指挥使确实是个铁腕汉子。

    虽然他嘴巴臭了一些,但心眼却不坏。

    没用多久他便审问出在粥中投泻药之人。

    而这个军卒显然不具备牺牲精神,毫不犹豫的“出卖”了陈川。

    陈川故意命下属在粥中放泻药以污损潞安知府谢慎,这件事一爆出立刻在大同军界、官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立刻有人质问为何陈川会和谢府台过意不去。

    毕竟二人看似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更不必谈仇怨了。

    可以说陈川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因为这件事被马都指挥使用军纪打了板子,还让谢慎抓住机会重新就王玉自杀一事发难。

    王玉饮毒酒自杀这件事本就有颇多疑点,经由谢慎一番解释,刘大夏更觉得蹊跷。

    谢慎巧妙的把王玉自杀和陈川陷害于他两件事绑在一起,即便是再无心多想的人也会顺着这两件事产生想法。

    可以说陈川的身份十分敏感,坑害王玉他获得利益最大,在这种情况下谢慎又解释他是因为追查王玉案才遭到陈川嫉恨报复的。

    所有的片段都串在了一起,陈川便是想抵赖也无从下口,只下意识的闭口不言。

    但这足以说明他就是谋害王玉的凶手。

    可怜那陈川刚吃了一顿板子又被投入大牢审讯,险些背过气去。

    不过让谢慎有些失望的是,陈川这件事并没有牵出胡太监。

    镇守太监胡瓒才是幕后黑手,不能将其绳之以法,谢慎还是有些不甘。

    但陈川咬死不松口,颇有几分忠奴的架势,谢慎也是无可奈何。

    当然,除去胡瓒一条臂膀也是喜事一桩,最高兴的莫过于巡抚侯恂了。

    他将谢慎叫到太原府询问了一番,了解了事情始末后连连拍案称奇。

    侯恂起初确实是想借谢慎之手斗倒胡瓒。王玉的事是个绝好的机会。但随着王玉“自杀”,便断了线索。

    侯恂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