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63部分

寒门首辅-第163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应的援军没有赶到吧。”

    谢慎将自己在野史中看到的段子说了出来。这是他最大的杀手锏,若是这个都不能让王玉松口,那他也没有办法了。

    王玉闻言微微一怔,却是默然不语。

    谢慎心中大喜。

    看来这假设是真的了。王玉确实安排了部队接应,只不过这支部队根本没有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换句话说,王玉被卖了,被他的同僚卖了!

    与王玉一同被卖的还有几千名大明军士。

    或许在那暗中使绊子的人看来,这几千条命根本无足轻重。只要能够整死王玉,陪上几千条人命也无妨。

    但谢慎却是感到愤怒,他也坚信王玉是愤怒的。

    “王指挥使不为自己想,难道也不为战死的弟兄们想吗?”

    谢慎声调有些发冷,一字一顿道:“如果王指挥使不出面指正那本应接应之人,死去的大明军士不会瞑目的。”

    “够了!”

    王玉的情绪几乎崩溃,他背过身去,悲愤说道:“这件事都是王某一人之过。”

    唉。

    谢慎心道这世上怎么还有王玉这么犟的人。

    别人都是拼命给自己开脱甩锅,这位倒好把一切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是想求速死吗?

    这不合情理啊。

    难道那背后之人那么可怕,就连三品指挥使都忌惮?

    谢慎知道现在也问不出什么,便索性先离开了大牢。

    。。。。。。

    。。。。。。

    “抚院大人,你真的相信这个小子吗!”

    巡抚衙门之中,侯恂的私人幕僚谭望疾声道。

    “菘之,你口中的小子可是东宫侍臣,潞安知府。”

    侯恂淡淡道:“他能做到这个位置自然有他的长处。我大明人才济济,陛下派此人至山西,其意味还不明显吗?”

    谭望愕然:“抚院大人是说,陛下不信任胡瓒那阉人了?”

    “圣心难测。不过有一点老夫可以肯定,胡瓒的死期到了。”

    “镇守太监之职是什么?是替陛下监察地方。可这胡瓒除了刮地三尺外还做了什么?”

    “可这和谢谨修有何关系?”

    谭望还是很迷糊。

    “当然有关系。你知道胡瓒是谁的人吗?”

    “自然是陛下的人啊。”

    侯恂摇了摇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不错,可天下的事情太多了,陛下一个人管不过来啊。”

    侯恂沉声道:“这胡瓒是李广的人。”

    “李太监?”

    “这谢谨修在家乡时曾经和李广的养子有过些嫌隙,后来元一兄出面替谢谨修惩治了这个恶人。菘之觉得以李广那厮睚眦必报的性子会忍下这口气?”

    “可李广与谢谨修在京中并没有太多冲突啊,倒是寿宁侯张鹤龄和东厂杨太监被谢谨修狠狠参了一本。”

    谭望据理力争道。

    “表面上看,谢谨修确实和李广没有再起冲突,但是实则不然。”

    侯恂淡淡道:“东厂提督的位置空出了,司礼监也就出了缺。李广难道不想进入司礼监吗?”

    “自然想,可是。。。。。。”

    谭望还没说完,侯恂便接道。

    “可是最后进入司礼监的是邓原,这就值得玩味了。”

    侯恂循循善诱道。

    “抚院大人是说,这邓原和谢谨修是一伙的?”

    侯恂叹息一声道:“这也仅仅是老夫的猜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谢谨修和李广之间的嫌隙绝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浅。陛下让谢谨修来山西,证明陛下不仅不信任胡瓒了,就连李广可能也失宠了。”

    “这。。。。。。”

    谭望直是哑口无言。

    明明他是侯恂的幕僚,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侯恂在给他抽丝剥茧,逐条分析。

    这让谭望很是羞愧。

    “太原镇守太监府那里,你派人去盯着些,看看有什么异动。”

    侯恂不紧不慢的吩咐道。

    “谢谨修那里要不要知会一声?”

    “不必了。以谢谨修的睿智,一定可以悟出这一层的。”

    侯恂淡淡道:“王玉能不能得救,就看谢谨修的了。。。。。。不管怎样,老夫这次一定要拔除胡瓒这根刺!”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布局

    夏雨连连。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拍打在青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

    太原镇守太监府中,胡瓒半眯着眼睛靠在太师椅上哼着曲子好不美哉。

    环侍左右的是两个美妾,一个给他捶背,一个给他揉肩。

    在他脚下还跪着一个美人,在为他洗脚。

    “王玉那里真的没有问题吗?”

    胡瓒冷冷说道,声音中仿佛没有一丝情感。

    “回禀胡公,那王玉如今已经是罪臣,被投入了府衙大牢中,不足为惧。”

    “不见得吧?”

    胡瓒摆了摆手示意三位美人退下,待侍妾出了屋子他才顿声道:“陈同知,你叫咱家说你什么好。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王玉必须死!”

    他口中的陈同知便是指挥同知陈川。

    明代最高军事机构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下又有各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司长官都指挥使统领一省兵备。

    都指挥使司下辖各卫所。大同前卫指挥使王玉就是归山西都司管。

    而陈川则是王玉的副官。

    当然还有一名副官刘钦,不过他已经战死在大同城外了。

    大同是九边重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胡瓒早就看王玉不顺眼,几番暗示下王玉都没有投效的意思。胡瓒何曾受过这等鸟气,当即决定废掉王玉这个指挥使,换一个听话的“自己人”。

    而大同前卫的副官指挥同知陈川则几次向胡瓒“眉目传情”。二人自然一拍即合,决定将指挥使王玉拉下马。

    但这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终于胡瓒等来了机会,鞑靼人袭扰大同,王玉作为指挥使防卫出击责无旁贷。

    王玉沙场厮杀多年,自然明白要留有后手,于是出击追杀鞑靼人前陈川便被他留在了后方接应。

    谁曾想陈川竟然卖了他,也卖了几千名袍泽弟兄。

    只身回到大同的王玉自然暴怒,恨不得生吞了陈川。

    但当陈川冷笑着告诉王玉这都是太原镇守太监胡瓒的意思时,王玉沉默了。

    一个指挥使能够和镇守太监抗衡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且不说这胡瓒的背后是李广这样的大权阉,光是胡瓒本人就不是王玉能够惹得。

    何况王玉是一个有荣誉感的职业军人。

    确实是他急功冒进,中了鞑靼人的奸计这才导致将士们有去无回。

    如果陈川及时接应,最多也就是能多救下些弟兄罢了。

    至于追击鞑靼人导致惨败这个事实是不可能改变的。

    这个责任必须王玉来担。

    故而王玉选择妥协并不仅仅是因为惧怕胡瓒,怕殃及家人。还因为他有职业军人的荣誉感,有羞耻心。

    但这在指挥同知陈川看来却是彻头彻尾的迂腐,是愚不可及的。

    “胡公,可这王玉毕竟是大同前卫指挥使,咱们也没有定他罪的权力啊。”

    陈川摊了摊手有些为难的说道。

    胡瓒眼神一厉道:“这件事咱们不需要动手,自然会有人动手。”

    “胡公说的可是山西巡抚侯恂?”

    陈川恭敬道。

    “算你个小崽子还有点眼力。”

    胡瓒揉了揉额角道:“他侯恂是山西巡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不站出来还能指望谁站出来?他如果不参奏王玉就是渎职,咱家就可以参他一本。”

    稍顿了顿胡瓒继续说道:“不过你个小崽子也把屁股擦干净点,别给那老匹夫抓到把柄。”

    陈川拍着胸脯道:“胡公放心好了,下官绝不会留下隐患。”

    胡瓒曾经向他允诺,搬倒王玉就扶他上位,这也是为何陈川如此听命于胡太监。

    “这就好,真出了岔子,别指望咱家能救你!”

    胡瓒冷冷说道。

    “鞑靼人真的可能攻破大同吗?”

    大同毕竟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胡瓒还是相信其防御体系的。

    可鞑靼人三天两头袭扰,久而久之竟然让他有些忧心。

    “嘿嘿,鞑靼人是蛮子只会马战不会攻城。咱们只要坚守城池不出不与其野战,他们还能飞进来不成?”

    陈川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呸,那不就是做缩头乌龟吗!”

    胡瓒皱眉道:“陛下最恨臣子懈怠懒政,你若是一直闭城不出肯定会失去圣心的。”

    陈川嘴上陪笑,心里却是一阵腹诽。

    他心道你一个死太监不懂得领兵打仗,在这里瞎咋唿什么。

    跟鞑靼人野战?那不是找死吗?

    大明自土木堡之变后便被吓破了胆子,再没有成祖爷时的气魄。骑兵的威力更是一减再减,现在只剩下个空架子。

    放弃坚固城墙,出城野战绝对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可这些话他却是绝对不敢对胡瓒讲的。

    “胡公教训的是,下官受教了。”

    陈川逢迎道:“不过以下官拙见,朝廷肯定会派都御史前来巡查大同府,便是下官想出头也轮将不到啊。”

    当官的首先要学的就是推字诀。

    正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做的越多,失误的地方便越多,暴露给对手的把柄就越多。

    而如果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不但不会惹事还会给上官一个干练的印象。

    说白了这种风气是畸形的考评模式造成的,非一人之责也。

    果然,胡瓒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依咱家看,这巡视大同的恐怕又得是刘大夏那个老匹夫。”

    陈川惊讶道:“陈公为何认为刘侍郎会巡视大同?”

    胡瓒嘿然一笑道:“按照常理,巡视地方的官员确实应该从都察院里挑。可大同太特殊,它设置之初就是为了防范鞑靼人。如今贼酋势盛,大有一统漠北的架势。如果不来个大员鼓舞士气,给贼酋重创,让其势头起来,绝对是后患无穷。”

    稍顿了顿,胡瓒接道:“刘大夏是户部左侍郎,熟悉武备。让他来巡视大同恰好能够做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胡公高见,下官佩服。”

    陈川立刻拍起了马屁:“这么看来侯恂这巡抚可当不爽利了。”

    “侯恂受损我们也未必会得利。”

    胡瓒皱眉道:“刘大夏固然和侯恂不是一路人,可与我们难道就是一路人吗?”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刘大夏督饷

    果然,如胡瓒所料,六月,天子下旨命侍郎刘大夏、李介俱兼左佥都御史,督理宣府、大同军饷。李介奔赴的是宣府、而刘大夏则是到大同赴任。

    而就在兵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刘大夏刘老大人到达大同赴任前一天,被关押在太原府衙大牢中的罪臣大同前卫指挥使王玉服毒自尽了。

    这一事件一时间在太原城卷起了滔天风波。

    不仅时任山西巡抚候恂震怒,下令严审府衙大牢的众狱卒,查出毒药来源。就连巡视大同,督理军饷的刘御史都闻讯赶来了太原。

    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王玉率众追击鞑子被伏击造成全军覆没,其罪行便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不过这也得等把王玉缉拿进京经由刑部审讯后才能定夺。如今人在太原府大牢就这么死了,朝廷会怎么想?

    当然,最郁闷的要数谢慎了。

    他本以为已经摸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找出坑害袍泽的幕后元凶。

    谁曾想,这幕后之人竟然先算了一步,提前毒杀了王玉。

    谢慎是不相信王玉会自杀的。武人有武人的原则和操守,绝不会接受自杀这种屈辱的方式。

    但人死灯灭,如今线索全断,该如何追查?

    巡抚行辕中,一众大佬齐聚一堂,在商议王玉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坐在上首的自然是刘大夏。而坐在他下首左侧第一位的便是巡抚候恂。

    再往下,则是山西各府知府。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绯色官袍。

    除了潞安知府谢慎,还有平阳知府杜敛,大同知府冯少山。

    至于泽州、沁州、汾州、辽州等州主官……知州则根本没资格出现在这里。没办法,四品官和五品官差了一级,这可是本质区别。

    照理说巡抚和侍郎都是正三品,但侍郎是部院大员,故而压了巡抚一头。

    候恂等于是吃了一个哑巴亏。

    二人都是兼了都察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