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61部分

寒门首辅-第161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阳抖若筛糠,嘴中嘟囔着:“你不能杀我,你不能杀我。我弟弟是山西巡抚。”

    谢慎冷冷道:“非是本官要杀你,是国法要杀你。”

    说完便一拍惊堂木道:“将人犯韩阳押入大牢收监。”

    两名衙役便像拖死狗一样把韩阳拖了下去,脸上满是得意的神色。

    “大老爷英明,真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啊!”

    “那韩阳为非作歹,鱼肉乡里想不到最后竟然栽倒在自己儿媳手上,真是报应啊!”

    “谁说不是呢,这种人斩了他都便宜了。应该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谢慎虽然判罚韩阳斩监侯却不能立刻就处死他。

    按照流程他要先将处决人犯名单报备刑部。

    刑部确认审核后还要呈递给天子勾决。

    只有天子勾决的人才是真正的死囚。

    除了谋反等重罪,其余人犯都要等到秋后问斩。

    在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大明对于百姓性命的尊重,对死刑极为谨慎。

    谢慎之所以判罚韩阳斩监侯也是充分考虑民意的结果。

    这种事件比一般意义的奸污妇女还要恶劣,已经彻底摧毁了人伦底线。如果不重判,民意势必反对,且会引发不好的影响。

    叛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个本该重判的案子却因为被状告人的身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么势必会给后来人一个印象,那就是律法都是空的,只要关系到位,银子到位再大的案子都能大事化小。

    谢慎自然是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发生的,故而他重判了韩阳。

    至于报备刑部时会不会被减刑,亦或者弘治皇帝会不会勾决那就不是谢慎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已经做了他能做的,该做的。可谓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

    但官场规则如此,他也只能做到这般了。

    不过谢慎不觉得刑部会改判。

    还是那句话,这件案子太恶劣了。

    即便韩阳的姑父是山西巡抚,也不会冒着被吐沫淹死的风险出面求情。

    对政客来说与仕途相比一切都是无关轻重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候巡抚真的是个性情中人,拉下脸来求情,或许刑部真的会改判。但这更会拔高谢慎的形象,让潞安百姓更加佩服这位父母官。

    韩阳被拉下堂后,李三娘连着冲谢慎叩了三个响头。

    “民妇叩谢大老爷!”

    谢慎看着眼前的泪人,直是叹了一口气。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有什么是比贞操和名声更重要的?

    如果不是忍无可忍,李三娘又怎会把自己被公公虐亵的丑事拿到衙门大堂上去说呢?这可是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啊。

    事实上,明代律法的很多条目对女性很不公平。一些具体的判例中也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明显是男方的责任却被强行推到女方身上。

    就拿这个案子来说,如果换一个人来判,很可能倒霉的却是苦主李三娘。

    只能说在这个男性为尊的时代,妇女的地位实在是低啊。

    “起来吧,本官也是按大明律宣判,你无需如此。”

    谢慎还是有些替李三娘担忧的。毕竟李三娘这次算是以卵击石,虽然成功了但已经和韩家彻底决裂。

    她一个弱女子即便能够脱身虎穴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万一韩家人要打击报复呢?

    谢慎沉声道:“钱班头,你负责给李娘子准备一处宅子供其住下。若有什么闪失,本府唯你是问。”

    “小的遵命!”

    钱班头出了一口恶气,自然对谢慎服服帖帖。

    “退堂!”

    。。。。。。

    。。。。。。

    韩府。

    韩阳的正妻贾氏听了前去府衙外打探消息的奴仆韩力禀报,差点昏死过去。

    “处斩。。。。。。”

    贾氏恨声道:“这个谢知府也太不给韩家面子了。”

    贾氏冲身旁的大管家韩成道:“你速速将情况写明,派人送到姑丈那里,叫他出面营救老爷。”

    韩成有些为难道:“夫人,这件事情候老爷真的会出面吗?”

    贾氏狠狠瞪了他一眼道:“不然你还有什么好的法子?难不成你叫我眼睁睁看着老爷被处斩?”

    韩成连呼不敢,这便要去写信,却被贾氏叫住。

    “叫人送信的时候不要从正门进去。此乃是非之时,还是留心些好。韩家再经不起折腾了。”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鞑靼人扰边

    现任山西巡抚候恂候巡抚是陕西白水人,成化二年进士,今年五十八岁高龄,属于和谢慎老丈人徐贯一个年龄段的。

    六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对文官来说十分重要。能否再进一步,跨过那道坎成为部院正印堂官甚至入阁主要就是看这个阶段。

    这位候巡抚,颇是有几分少年神童的意思,从小天资聪颖,考中进士时也很年轻,只有二十七岁。当然这个年纪和谢慎比起来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候恂不仅是神童,还颇有些政治天赋,登科选官后历任户部主事、山东按察司佥事、督运京畿军储、湖广按察副使、山东按察使。

    之后候恂抓住机会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被弘治皇帝派到山西大同巡视军政、民政。

    如果说朝廷诸衙门之中官职最容易混淆的,那一定是都察院了。

    都察院中的所有官职都叫御史,只是前缀不同。

    外行的人一看这人是御史便以为很拉风,其实个中差别还是很大的。都察院正官为左右都御使,正二品,副官是左右副都御使,正三品。较为重要的还有左右佥都御史,品级是正四品。

    以上都是坐院官,也就是俗称的京官。

    至于十三道监察御史一共有一百一十人,除此之外还有巡按御史,也就是俗称的八府巡按。

    故而都察院的御史多如牛毛,重名并非没有可能,重姓更是家常便饭。

    这位候恂去到山西大同巡视了一番,整顿了军队和吏治,赢得了不错的名声。再之后其转为副都御使,弘治九年十月庚子又被临时调配到山西充任巡抚。

    可以说这位候巡抚主政颇有一套,山西在他的督查治理下颇有一番欣欣向荣的势头。

    不过,这位的运气实在不怎么好,先是赶上了天灾,山西境内连发地震。紧接着小王子率鞑靼人屡次袭扰边境。作为重镇的大同府,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布政司衙门驻地和巡抚衙门驻地都是在太原府,不必像大同府那样时时刻刻提防着鞑靼人袭扰,留给候巡抚充分的时间布防和储备后勤。

    而太原府的府治所在地就在阳曲县。想来这阳曲县令也够悲催的,头上不但有太原知府,还有布政使、巡抚等一干大员。

    哪个都不是他一个七品芝麻官能惹的。

    却说巡抚衙门中,山西巡抚候恂正自处理公务,见管家候仁站在身旁欲言又止,便蹙眉道:“有什么事吗?”

    “老爷,这里有一封潞安府来的家信,您老看还是不看?”

    常年侍奉在候恂左右,老管家候仁对自家老爷的性格十分了解。老爷是公私分明之人,办公之时最忌讳处理私事。

    不过这封信是潞安韩府来的,他实在不敢压下,只得让老爷自己决定看不看。

    候恂今天心情显然不错,当即挥手道:“拿来吧。”

    候仁立刻双手将家信奉上。

    候巡抚抽出信纸展开来看,看过后自然面如死灰。

    “我那内侄竟然被判了斩刑。。。。。。”

    候恂闭上双眼,连连摇头道:“平日里我那内侄跋扈惯了,老夫总劝他收敛一些,他却不听。现在好了,闯下大祸了,他韩家倒想起老夫了。”

    候仁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苦笑道:“夫人那里恐怕难了。”

    候恂猛然睁开双眼怒声道:“有什么难的,她便是说破天去,也不能把黑的变白!”

    稍顿了顿,平复了一番心情,候恂接道:“研墨,老夫要陈写奏疏。”

    老管家不敢再多说,只得替候恂研好墨,恭敬的侍候在一旁。

    候恂思忖了片刻,便提笔蘸墨开始陈写奏疏。

    一封奏疏候恂写的一气呵成,他又通读了一遍,确认没有措辞不当的地方,便冲老管家吩咐道:“把这封奏疏封好,快马加鞭送到京师去。”

    老管家不敢多说什么,恭敬领命而去。

    。。。。。。

    。。。。。。

    却说转眼间就过了一个多月,五月十七,谢慎上的奏疏批复下来了。

    这还是让谢慎感到很惊讶的。

    要知道京师距离山西虽然不算远,但一封奏疏呈递到通政司分类,再送到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最后送到天子御案前决断流程还是有些繁复的。

    当然,像报备死刑犯这种事情,内阁、司礼监通常不敢插手,大多是由刑部直接给出处理意见,再由天子直接决断的,流程上简化了不少。

    谢慎预料的不错,性质如此恶劣的案子,刑部也没有什么疑议,当即将同意斩决的意见附在了奏疏后面送到宫中。

    弘治天子也直接勾决,算是走完了流程。

    更让谢慎疑惑的是,韩阳的姑父,现任山西巡抚候恂一直没有发声,仿佛内侄的死活与他没有任何的干系。

    难道这位真是个铁面无私的主?

    谢慎竟然有了拜访一番这位巡抚大人的心思。

    不过眼下实在没有什么由头,谢慎若是强行前往太原府城,就显得太过矫情了。

    韩原这案子就算是了结了,只需将其关押在府衙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即可。

    接下来的日子十分平静,谢慎每日照例坐堂审案,处理公务。

    直到五月二十七日,发生了一件震动山西的大事。

    小王子侵犯大同,在一战后佯装溃败。时任大同前卫指挥王玉率军追击,遭到了伏击,无数将士惨死,独有指挥王玉幸免。次日,小王子又率军进犯大同,连营足有二十里。

    巡抚候恂照例陈写奏疏向朝廷奏报请求增援。同时,候巡抚还命各府知府入太原府商议布防事宜。

    谢慎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鞑靼人还是在弘治十年对大同府发动了猛攻。大同宣府防线看似坚固,但却是静态防御,面对来去如风的鞑靼人显得十分吃力。

    虽然按照历史的既定轨迹,鞑靼人并未对大同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既然一些历史细节已经因为谢慎的到来发生了改变,谢慎也不能保证在这个时空大同府依然固若金汤。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 侯抚院

    不得不说小王子挑的这个进犯时机实在取巧,这就好比你在玩即时战略游戏,正自美滋滋的种田准备和对方打大后期,却赶上了敌方一波暴兵摁到了你家门口,真是愁煞人也。

    大明现在的经济状况实在不宜大规模用兵,好不容易弘治中兴,要是倾尽举国之力和鞑靼人大干一场,很可能要耗尽国库存银。

    明朝商税实在太低,三十税一下攒钱不容易,可不能脑袋发热就跟鞑靼人干起来。

    即便是万历三大征,也是思量再三后才开战的。

    可以说这三场战争都是关系到大明国运的,属于不得不打,必须打的。

    而眼下面对袭扰大同的小王子,打自然要打,但确实没必要倾举国之力。

    巡抚有令,各府知府自然得去。

    谢慎便放下手头公务,前往太原府拜会这位侯巡抚。

    经过韩阳一事后,谢慎对侯恂还是很佩服的。听说这位巡抚大人向天子上了一封奏疏,但不是替内侄求情的,而是请天子立斩韩阳。

    如此重公轻私,大义灭亲之辈在大明朝确实不多见了。

    太原府是大明北地重镇,相较于南面的潞安确实繁华气派了不少。

    不过此时此刻,太原城内却是一片肃杀景象。

    谢慎进城后明显感觉到紧张的气氛,就连街上行走的百姓都明显加快了步伐。

    巡抚衙门在城东北,修建的颇为气派。

    谢慎下轿后阔步走至大门前道:“本官乃潞安知府,奉抚院大人之命来巡抚衙门议事。”

    大明巡抚又称抚院,这是因为按照惯例各省巡抚往往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或者右佥都御史。

    拿这山西巡抚侯恂来说,便是兼任了右副都御使的职位。

    就官职贵贱来说,同为三品官,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显然要比山西巡抚来的高贵,当然应该言高不言低。

    至于谢慎为什么不称呼副都御使大人而称抚台,更是有讲究的。

    在副职面前加个副字便是脾气再好的也得被气的七窍生烟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