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35部分

寒门首辅-第135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修撰此计果然高妙,萧公已经答应替咱家做主了。”

    邓太监冲谢慎拱手致谢,谢慎也拱手还礼。

    “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邓公公只要按照谢某之前所说去做,不敢说能够立刻扳倒李广,至少不必再惧怕那厮。”

    邓原听到这里却是感慨道:“说到底我们这些做奴婢的生死荣辱全看皇爷一句话。便是萧公也跳将不出这个圈子。之前咱家一直以为进入司礼监才是莫大的荣耀,但现在看来若是能够像刘公一样外放个镇守太监,那才是活的自在。”

    谢慎不知该怎么评价邓原这番话,一时沉默不言。

    “此番来咱家是想告诉谢修撰,刘公之友便是咱家之友,以后有用的着咱家的地方,谢修撰还请直言。”

    谢慎闻言大喜。

    他在京中文官阵营中有不少交好的大佬,譬如谢迁、王华。

    可是在内宫中,却是并无助力。

    这是极不合理的。

    要知道,在明代历史上,但凡做出了成绩的权臣大多有一个内宫盟友。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张居正和冯保。

    此二人一内一外,端是把朝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宦官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宫禁消息,更重要的是监视政敌的动向。

    许多外臣不方便做的事情若是假以阉人之手就会容易许多。

    现在邓原主动向谢慎示好,少年没有理由拒绝。

    谢慎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最看重的便是一个人的价值。故而他不会像其他酸腐清流文臣一样歧视阉人,时机合适还会与之结交。

    虽然御马监太监并不能接触到太多的核心政务,但多少也是一个助力。

    以谢慎现在的官位实力便是想和司礼监的大佬结交也没有途径,倒不如先搭上邓原这条线。

    不过谢慎的身份毕竟是翰林院修撰,是清流中的清流,若是让旁人知道谢慎和内监走的很近,是很容易被弹劾的。

    故而他在公众场合还是不会跟邓原走的很近,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邓原显然也明白其中道理,咳嗽了一声道:“谢修撰放心好了,咱家在小时雍坊有一处宅子,若是不在宫中当值便会在那里。以后咱家可以在那里和谢修撰会面议事。”

    谢慎点了点头。

    有个碰头的地点就方便多了,不然若是次次都在翰林院见面风言风语的谢慎可受不了。

    “邓公公高义。”

    邓太监替谢慎考虑的这么周到,就连读书人面皮薄重名声都考虑了进去,谢慎这句赞扬自然是由衷的。

    对于谢慎而言,编纂《会典》是眼下最重要的事。但若是将眼光放得稍远一点,跟小太子培养好感情显然更为有用。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明年也就是弘治十年,八岁的皇太子朱厚照会奉诏正式出阁读书。

    天子势必会给小太子选出一个由朝中名臣大儒组成的完美师资班底,教授太子的也多是儒家的那一套东西。

    不过光有大儒名臣是不够的,天子还会选出一些年轻人担任东宫侍讲。

    这可是绝对意义上的东宫近臣,不仅要给太子讲经还兼着伴读的差使,年纪大了是绝对不行的。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三章 马尚书也喜欢小笼包?

    谢慎今年十六,明年也不过是十七,担任东宫侍讲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

    升迁难度并不算大,但时间似乎有些紧。

    一年的时间要从翰林院修撰升到东宫侍讲需要一些外力相助,而邓原显然就是那外力之一。

    如果能够顺利出任东宫侍讲,和小正德朝夕相处下或许还可以改造一下这个稍有顽劣的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十分平淡,谢慎每日在翰林院和徐府间两点一线的奔走,闲暇时和徐芊芊闲聊说说情话,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却说时间转眼间就来到了七月,谢慎和王家合作开办的酒楼已经正式开业。

    开业半个月以来,酒楼的生意十分火爆,食客大多是冲着小笼包和私房菜来的。

    今日翰林院坐班结束后谢慎也来到国子监旁的酒楼与王守文、谢丕一起吃酒。美其名曰市场调查。

    三人在酒楼中坐定,谢慎笑道:“守文兄这几日恐怕清闲的很呢。”

    王守文翻了一记白眼道:“我看慎贤弟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屯田司主事这鸟官哪里能和你翰林院修撰比。再这样下去我恐怕要混到南京六部养老了。”

    谢慎笑道:“哪里有那么夸张,再怎么说工部也是六部之一,守文兄熬个两年,总归有机会晋升。”

    “借你吉言了。”

    王守文话中明显带着怒意,扬起脖子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王守文和谢丕早已品尝过美味的小笼包,即便如此仍迫不及待的点了三笼。

    用王主事的话说,每日处理公务这么累再不好好犒赏自己一番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晶莹剔透的小笼包一端上来,王守文便不顾热烫捏起一个吃了起来,那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模样实在有趣,笑的谢慎前仰后合。

    在自家酒楼吃饭并不需要太注意仪态,谢慎也难得放浪形骸一回,便翘着二郎腿道:“堂堂工部屯田司主事吃起包子如此不雅,若是传出去恐怕要引起风议了。”

    谢丕也不嫌事大在一旁接道:“不不不,若按照慎大哥常挂在嘴边的,守文大哥这叫真性情。”

    “对,真性情!”

    王守文却是一脸不屑,自顾自的吃着包子。

    等到他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吃完了整整一笼包子后,才用布巾抹了抹嘴复又说道:“人嘛不能亏待自己,若是吃个东西都不能尽兴活着也太无趣了。”

    三人正自斗嘴间,却见一众人等簇拥着一个身着绯袍,仪貌堂堂的官员走来。

    谢慎微微一愣,这人怎么看着这么熟悉。

    不过从二楼朝下望去正好看不到这人的正脸,一时却是无法分辨。

    那官员径自朝二楼走来,看来是要订个雅间了。

    谢慎对于分类营销还是做的很到位的。一楼大堂主要面向的是普通百姓。

    毕竟小笼包虽然比一般的包子贵了一点,但却也不是不能承受的。

    至于二楼则全部辟为雅间,接待的多是达官显贵,王孙公子。

    这里环境比之一楼大堂好出数倍,再加上可以叫人来唱曲,受到了京城权贵的热捧叫好。

    不过由于雅间的数量有限,往往只接受提前预定。

    即便是这样,也经常会出现提前三天订位子也订不上的尴尬情况。

    那绯袍官员上了二楼绕过屏风朝谢慎这边走来,少年定睛一看却是深吸了一口气。

    这人不就是现任兵部尚书马文升吗!

    这位大佬可是弘治名臣之一,只不过和谢慎没啥交情,谢慎也只是远远见过几次。

    怎么,就连马尚书都被小笼包的名头吸引要来一试吗?

    那马文升在仆从的簇拥下走到谢慎对面的雅间坐定,低声吩咐了些什么,立刻就有仆从唤来店中伙计点了些菜品。

    谢慎内心有些激动。

    要不要上前打个招呼?

    论品级谢慎确实无法和马尚书相比,但论地位,他这个翰林院修撰还是能和马文升搭上话的吧。

    正自犹豫间,一名马尚书的仆从却是向谢慎这间雅间走来,及到近前他恭敬的冲谢慎唱了个肥诺道:“我家老爷想和公子换个位置。”

    谢慎直是哭笑不得。

    这临街的雅间位置自然好,故而一般情况下谢慎都是预留给自己的。只有在不招待亲朋好友时才会接受旁人预定。

    马文升和他又不熟,当然是订不到了。

    不过马尚书脸皮确实挺厚的,竟然要和他换雅间。

    谢慎沉声道:“这雅间是我们先订的,岂有随叫随换的道理。不过你家老爷若是愿意,可以和我们几人合桌。”

    “这。。。。。。”

    那仆从显然没想到谢慎会拒绝的这么彻底。合桌这种事情自家老爷恐怕不会接受吧?

    不过他还是礼貌的冲谢慎一礼道:“小的这便去问过老爷。”

    那仆从转身去了对面雅间,不多时的工夫马文升竟然真的走了过来。

    更令谢慎感到惊讶的是,马尚书走进雅间时也有些错愕,继而问道:“谢修撰也在此?”

    呃。。。。。。

    谢慎微微有些尴尬,马文升竟然认得自己。

    “下官谢慎拜见尚书大人。”

    马文升摆了摆手道:“这里不是朝堂,谢修撰不必拘礼。老夫方才还在想是哪家公子在这雅间行酒令呢。”

    谢慎把马尚书迎到了首位笑道:“老大人说笑了,下官今日当值后和几位友人一起吃顿便饭罢了。”

    既然马文升不提,他自然不会傻到主动承认酒楼是自己开的。他是官身,按道理讲是不能经商的。

    虽然实际情况是京中官员都开有店铺,但毕竟不能放在明面上说,不然还不得被那些言官喷死。

    “这位是谢阁老的公子,吏部文选司主事谢丕。”

    “这位是《会典》总编修王华王老大人的公子,工部屯田司主事王守文。”

    谢慎一番介绍后谢丕和王守文皆是向马文升拱手见礼,齐声道:“下官见过尚书大人。”

    对于二人,马文升只是微微颔首,完全不似对谢慎那样和蔼亲切。

    。。。。。。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四章 奏疏与邸报

    “想必老大人也是为这余姚小笼包来的吧?”

    马尚书坐定后,谢慎淡淡问道。

    “最近老夫为朝事烦心,茶饭不思。听说这国子监旁新开了一家酒楼,便想来试试。”

    马文升捋了捋胡须,淡淡笑道。

    “老大人为何事忧心?”

    谢慎顺其自然的问道。

    马文升在弘治朝的臣子中能力绝对排的上号,能够让他发愁的一定是极为棘手的事情。

    马尚书见雅间内皆是朝廷官员,也不避讳道:“京军疲敝,武备松弛,将才稀缺,若是承平还好。一旦起了战事老夫担心会起大乱子啊。”

    谢慎心中一沉,这马文升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要知道弘治年间四海承平,是难得的盛世。

    即便是大明的老对头鞑靼人也只能张牙舞爪一番,对朝廷构不成什么威胁。

    当然,站在历史的高度,谢很能够指出京营存在的许多问题。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谢慎安慰道:“老大人不必忧心,只要老大人上书进谏言明其中利害,以陛下之英明神武定会敕令兵部整饬京营。”

    他这话方一说完,马文升眼中便闪过一道亮光。

    其实马尚书早已写好了一封奏疏,不过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这封奏疏呈递到天子手中。

    此刻谢慎的话无疑让马文升坚定了决心。

    尽管这份奏疏可能会得罪一大批人,但改革总是要有牺牲的,如果能够有效果就是值得的。

    假使他因为心软不去上疏直言,便会让本已糜烂的京营继续烂下去。

    而如果下一记猛药,也许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想到这里,马文升深吸了一口气道:“老夫活到这个年纪,自然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明日一早老夫便上书天子,请求整饬京营!”

    谢慎听到这里直是大喜,马文升在弘治朝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敢于直言,换句话说这位大佬写奏疏的本事一流,能用犀利的言辞就绝不用委婉的。

    谢慎前世好歹也是个专业人士,对于各类奏疏都有些研究。

    如今马文升马大人就在身边,若是不好好讨教一番真是对不起穿越一回。

    而且,谢慎现在毕竟已经是官身,以后难免要陈写各种奏疏。能够在这种时候向个中好手讨教自然是极好的。

    “老大人高义,下官佩服。”

    谢慎冲马文升唱了个肥诺道:“老大人若是直言上疏,下官必定附奏。”

    马尚书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像谢修撰这样有抱负的年轻人不多了。”

    谢慎也明白他和马文升不算熟,想要马大人直接给他看奏疏是不太可能的。故而他才会说出附奏的话。

    马文升欣慰的拍了拍谢慎的肩膀道:“以后若是得了空闲,老夫倒是想和谢修撰一起对弈几盘。”

    在一番畅快的氛围中,马尚书挥了挥衣袖阔步离开了酒楼。

    。。。。。。

    。。。。。。

    翌日一早,谢慎照例早起在书童陈虎儿的侍奉下换好了官袍坐着软轿到翰林院坐班。

    翰林院中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整个上午谢慎也就是督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