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05部分

寒门首辅-第105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届时便可以安排佃农去采摘收花。”

    王守文颇是惊讶的说道:“想不到慎贤弟你对棉花种植也如此精通,当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

    。。。。。。

    。。。。。。

    从余姚乘船出发一路北上,途径绍兴府、杭州府、嘉兴府,便到了松江府。

    松江府的府治是華亭县明代历史上華亭县籍最出名的人物便应该是那个和大奸臣严嵩明争暗斗了多年,最后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徐阶了。

    事实上,松江府也算是人杰地灵,出的进士也不少,但总的来说被苏州府压了一头,故而人们提起南直隶总会说苏州、应天府如何,却会惟独拉掉松江府。

    这可是有些冤,至少以谢慎明史研究生的专业眼光看,松江府出的名人一点不比苏州府、应天府少。

    当然,这是站在历史高度用全知全觉的视角来看的,相当于开了外挂,付之一笑即可。

    按下这些闲话不提,却说谢慎在嘉兴府换船后便觉得眩晕,得亏身边有书童陈虎儿和护卫鲁种田的照拂才没有病倒。

    等下船寻了个郎中瞧了瞧才确定是中了暑热,开了个方子服下这才慢慢好转。

    此时正是八月仲夏之时,苏松一代又是太湖流域,水系纵横蒸腾起来的热气就像一个罩子一样把人闷在里面。

    谢慎身体本就虚弱,这便中了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倒也给谢慎提了个醒,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看来他是应该锻炼锻炼身体了。不然要是在乡试前夕病倒,那可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吗?

    要知道乡试也就是秋闱一般就是八月开考。

    以谢慎的身子板,晕倒在考场都有可能。

    倒不如先打几套五禽戏强身健体,至少保证乡试前后不要因为身体缘故出岔子。

    徐贯徐侍郎奉天子之命治理苏松水患,难免要在松江府和苏州府两地间折返。

    前面也说了,从杭州府到嘉兴府后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继续向东去往松江府,一个则是折而北上往苏州府方向而去。

    无论是从繁荣程度还是文化名人的角度来看,似乎松江府都不如苏州府耀眼。但谢慎可是专业的科班出身啊,在他看来松江府的屏障意义远远大于苏州府。

    如果历史按照既有轨迹发展,徐贯治理苏松水患应该持续了三年,也就是说到弘治八年,正好是明年!

    在这之前,徐贯应该都会待在苏松一代。

    当然不排除谢慎的到来起到了蝴蝶效应,从而引起了历史走向的变化。但就眼下来看,徐老大人还是没有完全将水患治理好的。

    徐贯作为治理水患的负责人,自然要不停在苏州和松江府之间折返督查,而眼下他恰巧就在松江府。

    徐侍郎同时还兼着一个南直隶巡按御史的身份,故而并没有驻在府衙馆舍中,而是住进了松江知府特地给他准备的察院。

    故而谢慎进了府城便带着书童陈虎儿和护卫鲁种田直奔察院而去。

    那察院门前有几名身材魁梧的军士,看样子应该不是徐贯的家仆。

    谢慎犹豫了片刻,还是掏出徐贯的亲笔信迈步上前道:“两位军爷,小生余姚谢慎,求见徐老大人。”

    那身材较高大的军士斜睨了谢慎一眼道:“哪里来的穷酸书生,徐御史岂是你们随意能见的,速速离去!”

    鲁种田直是暴怒,当即便要挥着拳头上前理论,却是被谢慎拦住。

    “这位军爷,小生这里有封信,还请呈递给徐老大人。徐老大人一看便知!”

    那身材较矮小的军士戳了一戳袍泽道:“把信交给徐御史看看,说不准是哪个远房亲戚投奔呢。”

    “也罢!你就在门前先等着,等爷们去把信呈递给徐御史!”

    谢慎面容不起一丝波澜。

    修身养性,切莫动气。。。。。。

    等了约莫盏茶的工夫,那身材较高大的军士喘着粗气小跑来道:“原来是谢小相公,快随小的进来吧。”

    谢慎淡淡一笑,十分拉风的一甩衣袖跨过大门门槛,潇洒朝内院走去。

    跟在他身后的鲁种田则是狠狠瞪了那眼拙的军士一眼,随即趾高气昂的迈开步子跟在谢慎身后。

    这宅子既然是临时收拾出来的,自然不能和府衙相比,但徐贯生性淡泊倒也不甚在意。

    谢慎被领着七拐八绕终于来到一月门前停下。

    那军士讪讪一笑道:“谢小相公,小的眼拙竟然没有认出贵人,您大人大量就把小的当个屁放了吧。”

    谢慎依然面容不起一丝波澜。。。。。。

    却说谢慎穿过月门,见院中并无人寻思着徐贯徐老大人应该在屋中,便几步上前要去敲门。

    “谢贤生,老夫可是等你等了许久啊!”

    徐老大人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出现,不但把谢慎吓了一跳,就连鲁种田和陈虎儿都被吓得不浅。

    “晚生拜见徐老大人!”

    谢慎稍稍平复了心情,冲徐贯当头一拜。

    再怎么说,徐老大人也是堂堂侍郎,便是二人相熟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若老夫不写信,贤生还不肯来了?”

    徐贯当先走入屋内,谢慎也迈步跟了进去。至于陈虎儿和鲁种田自然十分自觉的候在了屋外。

    看的出来徐贯老大人今天心情不错,谢慎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徐贯撩起袍衫下摆,在紫梨木四出头官帽椅上坐定抬手点了点道:“坐吧。”

    谢慎犹豫了片刻,还是拱手谢过后坐了下来。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贤侄要代笔吗?

    以他对徐贯的了解,如果一番推脱反倒会让老大人厌恶。

    谢慎颇是愧疚的说道:“非是晚生不肯来拜会老大人,实乃前些时日科试在即,晚生无暇分心。事关举业,晚生不敢有丝毫懈怠。”

    好在有科试这个万金油理由,不然谢慎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难道他要对徐贯说,我对您老人家的千金没有一丝一毫的想法,您可别缠着我了?

    徐贯点了点头道:“贤生确是应多把心思放在举业上,然闲暇时也须四处走走。”徐贯呷了一口茶水,淡淡道:“这次科试贤生考的如何?”

    谢慎面色一红道:“晚生侥幸得了个头名。”

    徐贯却是摇头慨叹道:“贤生你就是太过谦虚了些。若是一次两次还能说是侥幸,可你已经连得县、府、院、科四试头名,确是实力使然。”

    谢慎只得讪讪回道:“老大人谬赞了。晚生实在担待不起。”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却是一直没有切入正题。

    谢慎虽然心中急切,但也不能直接说晚生对老大人的千金不感兴趣吧?

    倒是徐贯摆了摆手道:“既然来了,贤侄不妨就在松江府多待些时日。”

    谢慎心里苦啊,偏偏这苦还不能说出来,真是急煞人也。

    “老大人盛情相邀,晚生安敢不从。”稍顿了顿,谢慎继续道:“晚生在府门外见到几个军士,可是老大人的家将?”

    徐贯轻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他们是金山卫的军户,是松江知府借调来护卫老夫周全的。”

    谢慎闻言恍然大悟。怪不得那几个军户十分跋扈,原来是金山卫的,这就不难理解了。

    大明沿海卫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卫倭寇,其中东南沿海尤甚。

    不少卫所都会独立建城,并不依附州县。这些军户大多会独立屯田,与寻常意义上的州县分治,可谓井水不犯河水。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卫所的独立性,毕竟明代文官对武官的压制很大,总兵见到御史下跪都不稀奇。

    如果卫所再要寄驻在州县中,那么其屏障意义真就所剩无几了。

    但是卫所独立建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是武官领治,管理上较为混乱或者说趋近于老庄的无为而治。

    不过这并不会干预正常的州县民政,就连土地也并没有从州县辖制内划分出去,而是军户自己开垦出的。

    简单来说,卫所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县城,只不过其辖制内的民户都是军户以及其家属罢了。

    便说这金山卫,距离ht县就有六十里,紧邻海涂荒滩。

    松江知府无权过问金山卫的具体布防事宜,但要是向其千户借调几个军士护卫巡按御史的周全还是不在话下的。

    各卫所的实际指挥者是千户,但除了卫所外还设有巡检司。

    通常意义上,卫所起到的是瞭哨的作用,而巡检司的设立是为了区域联防。

    也就是说,巡检司的权限要比卫所大一些。

    不过按照徐贯的话,那松江知府应该直接找的金山卫,而没有通过巡检司这一层关系。

    到了嘉靖朝,宁波府龙山所、观海卫以及绍兴府临山卫、三江所都是倭寇袭扰的重灾区。当然,松江府的金山卫、苏州府的镇海卫防御压力也很大。

    谢慎前世研究大明东南海防困局时每每慨叹,在他看来大明东南沿海防线之所以千疮百孔很大原因是各卫所负责的防御区域有限,巡检司又不能起到总领的作用。

    故而后来设浙直总督,就是为了弥补这一遗憾。

    可惜那也是以文领武,外行指挥内行,虽然能够保证布防大政策的连贯性,但在瞭哨反应速度上仍然不很及时。

    归根到底,是因为武将的身份地位太低,很难和文官分庭抗礼。

    如果总兵的地位能够提升到与巡抚、总督一般,也许这个困局便不需要等到戚家军打破了。。。。。。

    “金山卫的陈千户性子豪爽,老夫也很是佩服。若有机会倒是可以带贤侄去与陈千户一叙。”

    这还是颇让谢慎感到惊讶的,堂堂工部侍郎徐贯居然跟一个小小金山卫千户有交情?

    “前几日有小股倭寇从羊山岛到金山卫沿岸劫掠,陈千户带军士奋勇杀敌,斩首十余级。老夫恰巧见到如此壮举,正打算写奏疏向朝廷报捷。”(注1)

    徐贯却没有注意到谢慎的疑惑,继续说道。

    “哦?前些时日竟然有倭寇袭扰松江府沿海?”

    谢慎直是一惊。

    他在余姚时虽然也听到过倭寇袭扰,但最后都证实是蟊贼假仗倭寇声势行凶,都是自己人劫掠自己人!

    可看徐贯说的这般郑重,这次来松江府劫掠百姓的应该是真的浪人了。

    在倭寇并不算猖獗的弘治朝,斩首十余级已经是个很大的战功了。

    那陈千户之所以不亲自写奏疏向朝廷请功,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文化程度不高,心里没底。

    要知道报捷的奏疏是要呈递给天子御览的,那语言便不能太粗俗,太不堪入目了。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人写出来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徐侍郎可是堂堂朝廷大员,文字功底自然深厚。而寻遍整个金山卫都不见得能找出几个识字的军士,陈千户不去找徐贯代笔还能找谁?

    徐贯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幽幽说道:“正巧老夫还没有写报捷奏疏,贤侄有无兴致代笔?”

    谢慎连连摇头道:“此乃军枢大事,晚生不敢置喙。”

    徐贯是在和他开玩笑?

    谢慎不过是一小小秀才,在一朝侍郎面前班门弄斧写报捷奏疏?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若是让他吟诵出几首诗词来,谢慎还可能考虑一番。写奏章?还是算了吧!

    他前世治明史时虽然也查阅过不少奏疏,但看是一回事写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论是原先的那个谢慎还是现在这个,陈写奏疏这项技能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自家事自家知,谢慎还是不去班门弄斧了。

    。。。。。。

    。。。。。。

    注1:明时羊山岛即今小洋山、大洋山岛。(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失火

    徐贯并没有多说什么。

    谢慎毕竟还是个十四岁的少年,虽然被称为神童,但阅历终归浅了一些,让他代笔陈写奏疏确实有些过于勉强了。

    “罢了。

    徐贯淡淡笑道:“贤侄你也是一路舟车劳顿,便在府上先歇下吧。”

    谢慎大惊,连忙就要推脱。

    这可是察院,是松江知府专门收拾出来给徐贯住的。他不过是个小小秀才,何德何能住在察院里?

    徐贯仿佛看出他心中所想,淡淡道:“贤侄不必担心,老夫让你住你便住,不会有人说闲话的。”

    面对如此强势的徐老大人,谢慎还能说什么?只得暗自慨叹一声,拱手谢过了。

    却说谢慎和书童陈虎儿、护卫鲁种田经由府中长随引领,住进了一干净跨院中。

    谢慎这次来松江府本是想和徐贯讲清楚所谓姻亲事情的,谁曾想几次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