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896部分

甲午崛起-第896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对他们的财政限制,腓特烈和维多利亚还堆积了许多问题。作为王位继承人,在未经国王许可的情况下,腓特烈不能擅自离开普鲁士。

    这一措施是为了限制维多利亚返回英国。可见威廉一世对阿尔伯特亲王及同样拥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腓特烈和维多利亚的不满。

    1861年12月14日,年仅42岁的阿尔伯特亲王因伤寒去世。与父亲关系非常密切的维多利亚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痛不欲生,并且立即与丈夫返回英国参加父亲的葬礼。

    父亲逝世的悲痛还未消散,仍在服丧的腓特烈和维多利亚就不得不毫无准备的面对威廉一世统治期间的第一次重大危机。

    普鲁士议会拒绝向国王提供军队改组计划所需的资金。然而,威廉一世经深思熟虑后认为军队改组一事极为重要并且于1862年3月11日解散了议会。

    如此一来,国王与普鲁士议会之间爆发了剧烈的冲突。在君权与议会的强硬对抗中,国王甚至开始考虑离开王位。

    从这个角度,维多利亚试图说服丈夫接受他父亲的退位。

    然而,王储并不赞同妻子的看法并且决定坚定不移的支持父亲。

    对于腓特烈来说,君主在与议会爆发冲突后退位会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并且会对他继承王位造成隐患。

    王储也认为如果自己只是因为自身利益而支持父亲退位,那这将是他作为儿子的严重失职。

    最后,威廉一世没有退位,他于9月22日任命奥托冯俾斯麦伯爵担任普鲁士首相。这位保守党的领导人愿意在没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及核定预算数额的情况下统治普鲁士。

    因此,国王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他那崇尚自由主义思想的妻子奥古斯塔王后,以及他的儿子和儿媳则对此感到十分不满。

    然而,俾斯麦依旧成为了普鲁士政府的首脑,并且继续管理随后的德意志政府。同时,俾斯麦还促使王储及其妻子受到宫廷的孤立。

    随着普鲁士宪法冲突的爆发,柏林的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之间的激烈对抗达到了顶峰。

    由于王储及其妻子被怀疑存在支持国会议员而反对威廉一世的嫌疑,因此,他们受到了严厉指责。

    1862年10月,这对夫妇为了躲避保守党人士对腓特烈在政治局势极其紧张之际,赞成自己父亲退位的指控而登上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游艇前往地中海旅行。他们还强调王储搭乘的外国船只是在英**舰的护送下前行的。

    随着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爱德华王子(未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与普鲁士的竞争对手之一,丹麦未来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女,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订婚的消息被公布,维多利亚在柏林宫廷中的地位也被进一步削弱。

    德国民众认为正是王储妃一手促进了丹麦与英国的联合。

    在对但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王储于1863年6月1日公开地拒绝了首相下达的普鲁士当局有权禁止内容不宜的报纸出版发行的命令。威廉一世被他儿子的言论所激怒,他谴责了王储的行为并且用解除他的军权来威胁他,甚至将他排除在王位继承人之外。保守派成员要求惩罚王储,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只有少数人支持国王的弟弟普鲁士的卡尔王子和埃德温弗赖赫尔冯曼陀菲尔将军的看法,认为腓特烈应该在军事法庭上受审。

    因此,维多利亚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保守派成员的指责。许多人怀疑王储在但泽访问期间所发表的言论都是受到了她的指使。

    虽然这对夫妇在德国受到了严厉批评,但他们的行为却受到了英国人民的称赞。《泰晤士报》评论道:“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角色会比王储及其妻子更具挑战性,他们没有顾问,处在懦弱的君主、鲁莽的内阁与愤怒的人群之间。”

    然而,英国报纸对维多利亚和腓特烈的支持却又再度让他们陷入困境。这篇文章中包含的众多日常生活细节表明维多利亚向新闻界透露了一些机密信息。德国当局立即对她展开了调查,正因如此,顶着巨大压力的维多利亚的私人秘书恩斯特冯斯托克马男爵最终辞职。

    所以,在华皇看来,虽然腓特烈皇储一家人的地位崇高,身份显赫,但是并不说明他们有多少政治分量,俾斯麦才是说了算的,才是这个时代德国的大脑,甚至能够左右威廉一世的决定。

    而不是自己面前的腓特烈皇储和他的老婆维多利亚公主。

【1348 俾斯麦和德皇一家】

    腓特烈皇储全名为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将几年后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由于只在位99天,他也被称为“百日皇帝”。他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萨克森…魏玛郡主奥古斯塔唯一的儿子。

    1858年腓特烈和英国的维多利亚公主结为夫妇。维多利亚公主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长女,她受过严格的教育,也知道皇室公主对与她丈夫有利的的影响。

    在1861年,腓特烈的父亲威廉一世即位,腓特烈被立为王储。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他作为三大军团长之一功勋卓著。

    1871年,腓特烈成为德意志皇位继承人。由于长期在英国逗留,他受到开明派、立宪派以及中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

    腓特烈皇储并不赞成首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俾斯麦也从未喜欢过他。

    这一点,也是华皇在来德国之前,就清楚的,华皇在访问德国之前,统计局搜集了关于德国政治和德国上层社会的大量信息。

    1859年1月27日,腓特烈皇储的儿子威廉出生于柏林,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公主的长子。

    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他患有厄尔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缩。为弥补这一生理缺陷,威廉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尤其擅长于马术。

    1877年,他以皇长孙的身份进入著名学府波恩大学,专攻法律与国家学。1881年获学士学位。

    刚才威廉皇长孙在和华皇握手的时候,萌总裁就注意到威廉皇长孙刻意侧着半身,巧妙凸显出功能正常的右手,并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左手戴着手套,让左手看起来比较修长,他也喜欢用左手倚着佩剑或拐杖,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体面一点。

    腓特烈皇储告诉华皇,他的父亲德皇威廉一世近来已经很少接见外宾了,所以让他前来欢迎华皇,并且,会尽快安排华皇同俾斯麦会晤。

    萌总裁对德国人的效率感到满意,微笑道:“谢谢皇储殿下。”

    火车站的会面结束之后,华皇一行被安排在了柏林最好的皇家馆驿居住。

    虽然德国人很周到,欢迎的档次也很高,但是华皇却没有感觉到像是在荷兰那样的舒适,反而有些压抑。

    “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一世都没有出现。”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对萌总裁道。

    “很正常,本来他们的关系就不好,而且腓特烈皇储说的没有错,德皇近年来是不太出现在公众场合了。”萌总裁回答道。

    “嗯,老威廉全家和俾斯麦的关系都是算不上多好。当初霍亨索伦家刚刚接管勃兰登堡边区的时候,俾斯麦家就是边区里带头造反的强盗骑士之一。”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嫣然一笑。

    “老威廉登基之前和摄政期间,也对俾斯麦无甚好感,登基之后之后,如果不是因为局势无可收拾也未必会任用俾斯麦。当初俾斯麦在议会发表那篇铁血演说的时候,老威廉直接就被俾斯麦的强硬态度吓到了,甚至一度以为自己会被推翻。在日常的国务里两个人也是常有龃龉,古稀之年的老威廉动辄就撕掉俾斯麦的公文。这两个顽固的老头最著名的两次冲突,一次是萨多瓦战役之后,关于对奥地利及其盟友的处置问题;另一次就是关于统一之后皇帝的头衔问题,这个问题多亏了老威廉的东床佳婿巴登大公腓特烈从中斡旋才得以解决。两个人的关系就像是老人骑马,老人不相信马儿,马儿也不甘于被老人控制。至于功高盖主,都19世纪了还功高盖主什么?这时候的普鲁士国王连议会都搞不定,也没有能力对付俾斯麦。老威廉每次和俾斯麦较劲的时候俾斯麦都是直接拿辞职威胁的。所以,他们像是一对被逼着一道走夜路的对头,倒反而不像是搭档。”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

    “这个分析很形象啊,是这样的。”华皇首肯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分析,“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的确是又依赖又排斥,总体以依赖居多。总是以军装形象示人,留着大胡子,并且有着“霰弹亲王”美誉,一派正统普鲁士军人形象的威廉一世,其实性格出人意料的软弱和反复。在几次历史关头,临近做决定时候,威廉经常出现犹豫不决和反复无常的表现,甚至在1848年他镇压柏林革命也是如此,在紧急的关头,他经常被互相矛盾的两个意见折腾得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有几次还在宠臣们面前流下了眼泪,老国王泪水涟涟、俾斯麦首相在旁边拍手安慰。威廉一世这种人其实很希望得到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的强力推动,尽管他比俾斯麦大了快二十岁,但是在俾斯麦面前毫无长者的风范,每次他们吵架最后都是陛下扭扭捏捏地顺从了首相的意志。而俾斯麦,虽然有毁有誉,但是谁也必须承认,他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虽然德意志的统一看上去是必然趋势,但是俾斯麦在其中依旧功不可没),他的意志坚定,而且眼光高远,把握住了整个时代的脉搏,他的强力光芒,使得哪怕是身为国王和皇帝的威廉一世,也只能黯然失色。”

    “任何君主其实都不会喜欢这种状况,不过,如果是雄心勃勃的君主,会选择改变,而威廉一世却选择了默默的顺从,甘当一位黯然失色的皇帝。这部分是因为俾斯麦屡屡证明他就是对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威廉一世的依赖性格。可见依赖性毕竟是大于排斥的。”卡特丽娜卡芙公主也同意华皇的看法。

    在遇到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萌总裁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总是要先在内部达成共识,才好明确自己判断的准确性。

    “不过,根据我今天和腓特烈皇储,还有他的夫人和儿子见面的情况,我看威廉一世的儿子和孙子就没有他的这种依赖性了,他们都很不喜欢俾斯麦,腓特烈是因为俾斯麦政治上太保守,而且和他妻子为代表的英国帮关系太差;威廉皇长孙是因为这位首相毕竟太耀眼了,他不需要帝国有比他更亮的明星。所以,不管威廉一世的位置以后是儿子接任还是孙子接任,俾斯麦的首相大位应该都长不了了,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关系毕竟是很罕见的。”

    华皇并不清楚俾斯麦的人物履历,华皇的历史不好,除了华国的事情,稍微知道一点,那也大都是从改编的乱七八糟的电视剧和电影中得来的,外国历史,那是一点都不清楚,所以,华皇现在能判断出老威廉一世死后,俾斯麦就会被同时推倒,这一点,可以说是相当的准确,这个时代,几乎不会超过十个人能有这样的认识,所有人都觉得俾斯麦在德国的地位稳如泰山。

    “俾斯麦不同于华国历史上出现的那些权臣,俾斯麦本身没有自己做皇帝的意思,所以俾斯麦和威廉一世并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威廉一世是很有意思的皇帝,他自己本身是一个很勇敢的士兵,在1848年万国之春的时候3月9日发表煽动演说的是他,后来13,14,15日果断下令对群众开枪的也是他。而且在后来,要求议会同意拨款1000万塔勒尔,将平时兵力从14万人增加到21万7千人时的强硬态度实际上也是很难得的,也还是威廉一世做出来的事情。但于此同时,威廉一世实际上在绕过议会的时候,一直在担心违宪的危险(实际上怕革命),这个时候罗恩就建议必须由奥托走到台面上。俾斯麦比威廉更大手大脚的进行更强硬的改革。其实这个时候,皇帝就知道自己实际上,在能力和威望上都比不上俾斯麦。而且在之后的威廉和俾斯麦争执帝国的皇位到底叫什么的时候,实际上威廉也作出让步了。说白了就是一个强硬派遇到了另外更强硬的一个强硬派。而弱的一方认识自己弱,所以选择退出。无论如何,威廉一世都是不会感到很舒服的,至于腓特烈皇储,那是因为腓特烈受英式教育太多,自由主义倾向比较重同俾斯麦不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陛下总是爱用俾斯麦和李鸿章做比较,在我看来,光是对皇帝的态度上,和对事情的解决手段上,李鸿章就要比俾斯麦差好几个层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