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827部分

甲午崛起-第827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德川庆喜为代表的旧幕府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发生国内战争,因是戊辰年间,史称戊辰战争。

    1868年1月在京都之南的鸟羽、伏见地区,幕府军与政府军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西乡指挥了这次决战。由于兵士的奋勇和人民的支持,政府军打败了3倍于己的幕府军队,取得了胜利。

    西乡被新政府任命为陆海军负责人。2月,讨幕军从京都出发东征,包围了江户。这时,防守江户城的胜海舟,向庆喜说明了国内外形势,促使庆喜下决心投降。3月,西乡向幕府提出了7项投降条件,并去江户会见了胜海舟。

    最后签订了幕府投降协定,史称“江户无血开城”。8月,西乡又率讨幕军转战于关东和东北地方,征讨幕藩残余势力,取得节节胜利。凯旋回师后,西乡由于军功卓著受到了奖赏。9月,他以在倒幕维新运动和戊辰国内战争中的功勋,授正三位官职,赏典禄为两千石,成为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受封最厚的人。

    功成名就的西乡,出于封建思想,认为自己功名地位高于萨摩藩主岛津家,有损“忠臣”的声誉,遂于1870年1月辞职,回鹿儿岛做了藩政顾问,后任藩大参事。

    西乡离开中央回到地方,还因为他对明治政府实施有损于下级武士利益的政策感到不满。他很同情下级武士们在明治维新后的悲惨遭遇。

    西乡隆盛在请求萨摩藩政府救济一个参加内战的士兵的信中写道:“临生死之境,使之如私物,事定之后,即行抛弃,影响德义。”

    他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言志诗写道:“几经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瓦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西乡隆盛看不惯许多政府高官追名逐利,穷奢极侈,指责他们为“利”忘“义”。

    西乡的个人品德,在日本一直被人们推崇。

    正是在这些内政问题上,西乡与大久保等人产生了矛盾。

    西乡、大久保等人尽管有矛盾,但他们都认识到要建立近代国家,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必须消除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

    从1871年起,他们又在这个目标下联合起来,全力进行废藩置县的改革。

    1872年7月,西乡任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次年7月,政府公布《地税改革条例》等5个文件,实行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近代土地制度的地税改革。在此前后,政府还进行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多项资产阶级改革。西乡主持和参与了这些改革,虽在改革内容上没有特别的建树,但他统帅军事力量,以武力为后盾,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应该说是他的特有贡献。

    西乡、大久保、木户三人以在倒幕维新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被人们誉为“维新三杰”。

    在此前后,参与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资产阶级改革。

    1873年10月,因“朝鲜派遣使节问题”与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

    1877年被旧萨摩藩士族推为首领,发动**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

    由于华皇和华国的介入,这场原本就几个月就完事的西南战争,硬是被华军无限期拉长了,直到现在都不能算是完全结束。

    李鸿章和轩建章几乎是同时收到华皇的电报。

    李鸿章在长崎城,轩建章在福冈,福冈是华军在九州岛的一个指挥部,也是从长崎城到军队前线的一个中转站。

    现在西乡隆盛的手中的武士军已经不足5000人,而且大都是冷兵器,几乎对华军的后方造成不了大的威胁了,关键还是来自于北九州方向,日本政府军的压力。

    “按照陛下的指示,似乎我们最近要主动找日本人打一场了。”轩建章在电话中向李鸿章请示道。

【1257 下关噩梦】

    李鸿章想了想,道:“陛下的意思是这样,但是该怎么打,我还没有想好,不要盲动,还是要预先准备好。”

    “打是肯定要打,关键现在是要先打日本政府军还是先打西乡隆盛的武士军的问题。”轩建章有点不耐烦道。

    “哈哈哈,你呀,还是沉不住气,我是这么想的,现在不是我们打哪一个的问题,而是谁最有可能先来打我们,谁打我们的威胁最大的问题。”李鸿章笑道。

    轩建章听李鸿章这么一说,顿时佩服了,他是军人,李鸿章也算是军事起家,虽然没有指挥过华国成立之后的战争,却也不是没有接触热火器战争的人,更何况,华皇正因为李鸿章在政治上的见识不知道要比轩建章高出多少倍,才会让轩建章听命于李鸿章,要不然,其他华国本土之外的地区,一般都是军队统帅放在执政长官之上的。

    “威胁大的,当然是日本政府军,您的意思,不要管西乡隆盛的武士军了?不接着清剿他们了?”轩建章问道。

    “不是不清剿,他们自己会来找我们的,让人吉城附近的警备部队注意境界便可以,我们给他们留下一块活动区域,等着他们自己上门,不是要比你过去清剿省时省力吗?”李鸿章答道。

    “对对对,还是大人想得远,我们的确没有必要用主力部队去管武士军了,那么,我最近策动一次对下关城的攻击?”轩建章问道。

    “我觉得可以。”李鸿章回答的干脆利落。

    有了李鸿章明确的答复之后,轩建章有底气了,他只是一个军官,并不能算是一个政治家,在华国本土之外,即便是武力占优的情况下,也不能乱动手,更何况,现在日本的形势很复杂,华国的武力远没有到占优势的地步,“好,三日内,我会展开行动,请大人回电陛下。”

    “好的。”李鸿章放下了电话,暗暗祷告,现在对日本政府军动手,来不得任何闪失,赢了自然好,输了的话,或者被日本政府军在九州岛登陆的话,将会对华皇在欧洲的外交很不利。

    1879年4月下旬,山县有朋部队率4个师在日本下关城地区布防。

    下关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端,是山口县最大的城市,三面环海,风景秀丽,自古以来以海、陆交通的要塞而闻名,商业、水产业、农业等都较为发达。

    这个时候还不是城市,只是一个军事据点,对日本反扑九州岛,是很有利的,因为不用顾忌伤到日本老百姓。

    轩建章也对于在这里同日本打一场很满意,同样是不用管日本的百姓,虽然攻入了日本本土,但是华皇的政策当中,就没有杀老百姓这一条。

    下关地区恰好位于本州岛和九州岛两区之间,态势孤立;山县有朋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九州岛。

    日本人一面积极准备打仗,一面耍两面派手法,几次邀请李鸿章赴日本京都谈判。

    李鸿章在给了轩建章以明确的指示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一面跟日本外交方面周旋,表示愿意谈判,一面也在秘密准备着战争,可以说,双方面是旗鼓相当的,华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日本政府军在人数上,后勤补给上占有优势。

    轩建章在关于各地军事部署的指示中,要求北九州前线的官兵应即集结主力,以消灭日本人的有生力量为出发点,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彻底消灭日本政府军,让日本人不敢随便打北九州城的主意。

    轩建章在20日再度指示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团和第二团,下关城外一万六千多日本政府军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歼灭之,并且拿出了具体作战计划。

    华军的编制都是大编制,一个师有20000人,一个旅是6000多人,一个团的人数在18002000人之间,所以,华军的总兵力在4000人左右,这也是轩建章在短期内能够拿出的最大兵力了,另外一个团,还要防守西乡隆盛的武士军,和驻守各个港口,县城。

    日本人在下关城外的兵力在30000人左右,本来日本人的四个师,有40000人,但是此前因为和日本武士军激战,又被华军赶出九州岛,兵员在训练和补充当中,此时不是满编的情况。

    华军和日本人的兵力比例为1:7。5,差不多是八倍的一个悬殊差距。

    为了打好下关城战役,华军第一野战师师参谋部认真进行了战前准备,在军民中广泛的进行政治动员。号召大家为保卫九州岛的胜利果实而战,并提出“打好下关城战役,支援陛下的外交谈判”的口号。

    部队知道华皇都亲自到欧洲进行外交谈判,都为陛下的安全担心。

    轩建章说:“下关城的这个战役打得越好,歼灭日本政府军越彻底,陛下就越安全,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

    虽然华国在此前只是动员了60多万老百姓到日本九州岛来‘开荒’,但是各级地方政府还动员了5万民兵支前或参战。

    充分的战前准备,使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和后方的安全。

    轩建章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采取了边打、边建、边练的办法,经过短短的三天准备,战前准备就绪。

    轩建章于4月24日黄昏发起总攻。

    在总攻之前,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团团挖了100多米的地道通到城墙下,用两门中型战防炮炸开了城墙,第一团的攻城部队乘势涌人城内。

    嘀嘀哒嘀!

    华军的冲锋号是这么熟悉,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听见了,让整个下关城瞬间进入了噩梦。

    日本人在下关城总共布置了30000多大军,华军只有4000人左右,这个情况,双方都几乎是透明的,因为华国朝鲜省到日本九州岛之间的海域已经被英国舰队封锁,不可能有新增军队,加上必要的防御,所以,华军最多也就能拿出这么点人马。

    但是让山县有朋意外的是,就这么点人,华军居然敢主动进攻,防御坚固的下关城?

【1258 华军来的好快】

    “将军,不好了,华军开始攻城了!不是,是已经攻进来了!”副将气急败坏,并且惊慌失措的猛敲着山县有朋的房门。

    山县有朋一下子从床上起来,打开了门,怒道:“我们有30000多军队,城内也有3000多守军,怎么一下子就被人攻入了下关城?”

    “不知道啊!”副将急的满头大汗,“将军赶紧突围吧!”

    山县有朋这个时候才40岁出头,正是他一生中,即将迈入辉煌的时期。

    山县有朋是日本幕府末期和明治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日本近代陆军的奠基人,明治维新以来“军阀王国的始祖”。

    长州藩出身。幼名辰之助,后改名小助、小辅。明治维新后改名有朋,号含雪。

    自幼喜爱习武,曾把“我是一介武夫”作为座右铭,擅长柔道和剑术。

    1853年16岁起,任长州藩役卒、监察员随从。参加“尊王攘夷”活动。任长州藩倒幕武装奇兵队军监。他曾就学于松下村塾,拜倒幕派领袖吉田松阴为师,与久扳玄瑞、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前原一诚等交往甚密。他多次往返于长洲、京都之间,了解形势,策动倒幕。

    1864年9月,在抗击英法荷美四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的下关战争中,他身先士卒,右腕和腹部中弹负伤,成为攘夷运动的先锋。

    1865年,他率奇兵队清除了长州藩中对幕府表示恭顺屈从的“俗论党”,夺回藩政权。

    1866年,他又指挥奇兵队打败了第二次征讨长州的幕府军,保卫了长州讨幕根据地。

    1868年,在关系到讨幕维新运动成败的戊辰战争中,他任北道镇抚总督兼讨伐会津越后口总督的参谋,亲自率军征战,先后攻占长冈、若松等战略要地,为建立明治维新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1869年,因“戊辰战争”有功,获得世代享禄600石的待遇。

    明治维新后,他赴欧洲英、法、德等国考察军事。归国后历任兵部少辅、大辅、陆军大辅、陆军卿、参军、参谋本部长、内务大臣、农商大臣。直至成为军界第一无二的实力人物。

    他长期致力于日本近代陆军的建设与改造。

    1878年发表《告诫军人书》,强调勇敢、忠诚和服从天皇的旧有美德,反对民主和自由主义倾向。

    他是《征兵令》的倡导者和制定者,他主持进行的变镇台为师团制,整顿陆军教育机构,创立军医处,为近代陆军的建立打下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逐步把日军建设成一支近代资产阶级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有“日本近代陆军之父”之称。

    同时,他还通过两次组阁,在政治上推行“强兵富国”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空间。他的统治术虽不像伊藤博文那样老谋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