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819部分

甲午崛起-第819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人为了华国,而公然和英国人作对的可能性也很小,更何况,俾斯麦和威廉一世,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政治伙伴了,他们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您是这样看俾斯麦和威廉一世的关系的吗?我还一直觉得俾斯麦通过一系列手段统一了德意志,威廉一世可能会因为他功高盖主而干掉他呢。”森山茂回答道。

    “你不用用我们东方人的想法来想西方人,说起来,老威廉全家和俾斯麦的关系都是算不上多好。当初霍亨索伦家刚刚接管勃兰登堡边区的时候,俾斯麦家就是边区里带头造反的强盗骑士之一。甚至在两百年后,腓特烈威廉一世给老弗里茨留下的黑名单里,俾斯麦家依然位列其中。腓特烈威廉四世给奥托冯俾斯麦下的评语就是“红色反一革命,非关键时刻不能用”。老威廉登基之前,摄政期间也对俾斯麦无甚好感,登基之后之后如果不是因为局势无可收拾也未必会任用俾斯麦。当初俾斯麦在议会发表那篇铁血演说的时候,我听人说,老威廉直接就被俾斯麦的强硬态度给吓住了,甚至一度的以为他自己要在革命里被打下台。在日常的国务里两个人也是常有龃龉,古稀之年的德皇威廉一世动辄就撕掉俾斯麦的公文。这两个顽固的老头最著名的两次冲突,一次是萨多瓦战役之后,关于对奥地利及其盟友的处置问题;另一次就是关于统一之后皇帝的头衔问题,这个问题多亏了老威廉的东床佳婿巴登大公腓特烈从中斡旋,才得以解决。两个人的关系就像是老人骑马,老人不相信马儿,马儿也不甘于被老人控制。老威廉每次和俾斯麦较劲的时候,俾斯麦都是直接拿辞职威胁的。”伊藤博文笑着解释道。

    “大人对于欧洲各国的事务,都是了如指掌,很教人佩服。”森山茂心悦诚服的道,听完伊藤博文的描述,对于俾斯麦和老威廉一世的关系,有了一个很具体的认识。

    伊藤博文笑道:“说出来可能让人不太相信,总是以军装形象示人,留着大胡子,并且有着“霰弹亲王”美誉,一派正统普鲁士军人形象的威廉一世,其实性格出人意料的软弱和反复。在几次历史关头,临近做决定时候,威廉经常出现犹豫不决和反复无常的表现,甚至在1848年他镇压柏林革命也是如此,在紧急的关头,他经常被互相矛盾的两个意见折腾得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有几次还在宠臣们面前流下了眼泪,老国王泪水涟涟、俾斯麦首相在旁边拍手安慰的场景光是想象都让人有些不安。像是德皇威廉一世这种人,其实很希望得到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的强力推动,尽管他比俾斯麦大了快二十岁,但是在俾斯麦面前毫无长者的风范,每次他们吵架最后都是以德皇扭扭捏捏地顺从了首相的意志而收场。以至于俾斯麦暗自感叹过“我们的君王就像任性的女人,非要哄哄才行”。而俾斯麦,虽然有毁有誉,但是谁都必须承认,他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虽然德意志的统一看上去是必然趋势,但是他在其中依旧功不可没,他的意志坚定,而且眼光高远,把握住了整个时代的脉搏,他的强力光芒,使得哪怕是身为国王和皇帝的威廉一世,也只能黯然失色。”

    “原来是这样。”森山茂问道:“那这么说来,还是俾斯麦的最后决断,对于我们日本和德国的外交来说,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你错了,任何君主其实都不会喜欢这种状况,不过,如果是雄心勃勃的君主会选择改变,而威廉一世却选择了默默的顺从,甘当一位黯然失色的皇帝,这部分是因为俾斯麦屡屡证明他就是对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威廉一世的依赖性格。当然这不是说皇帝就没有闹脾气的时候,事实上威廉一世几次闹脾气,都差点让俾斯麦下不来台,最后干脆以辞职来要挟结果最后都是以皇帝陛下顺从而告终。可见德皇的依赖性毕竟是大于排斥的。俾斯麦虽然威望高,但是依旧只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的大臣而已,没有皇帝的支持的时候其实就不行了,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关系毕竟是很罕见的。”伊藤博文似乎是想到了自己和明治天皇的关系,由衷的赞叹道。

    威廉一世是很有意思的皇帝,他自己本身是一个很勇敢的士兵,但于此同时,威廉一世实际上在绕过议会的时候,一直在担心违宪的危险(实际上怕革命),这个时候罗恩就建议必须由奥托走到台面上。

    俾斯麦比威廉更大手大脚的进行更强硬的改革。其实这个时候,皇帝就知道自己实际上并不比不上俾斯麦。

    而且在之后的威廉和俾斯麦争执帝国的皇位到底叫什么的时候,实际上威廉也作出让步了。

    说白了就是一个强硬派遇到了另外更强硬的一个强硬派。

    而弱的一方认识自己弱,所以选择退出。

    要了解俾斯麦与威廉一世的关系,首先得先了解威廉一世是怎样的人。

    在伊藤博文和森山茂会馆驿的路上,华皇一行人到了西班牙王国。

    “陛下,柏林发来的密电。”刚刚进入馆驿,王占奎就拿来了电文。

    萌总裁亲自接过来看,电文显示,伊藤博文已经在寻求见到德皇威廉一世了。

    伊藤博文在观察着华皇的一举一动,萌总裁也同样在观察着伊藤博文,只是华国的电报系统发达,萌总裁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伊藤博文的动态,而伊藤博文的消息接收速度,比起华皇来,则要滞后不少。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接过华皇的电文来看,担心道:“伊藤博文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还真的哪里都有他,居然跑到德国去了,肯定是在给我们找麻烦。他为什么不先去见俾斯麦呢?不是说,俾斯麦实际掌握着德国的内政外交策略吗?”

    “这正是伊藤博文高明的地方,他很清楚,什么时候应该找谁。”华皇的胖嘟嘟的小手,摸了摸自己胖嘟嘟的小脸,向前走去。

    华皇虽然对于历史不太了解,但是华皇还是听说过威廉二世的。

    威廉二世同志可是历史上最出名的中二病同学了。

    关于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关系,华皇是觉得无论如何,威廉一世都是不会感到很舒服的。

    至于腓特烈三世那是因为腓特烈三世受英式教育太多,自由主义倾向比较重同俾斯麦不和,而后面的德皇继承者威廉二世则是在外交上同俾斯麦不和,而且本身也并不像老威廉那样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他的自负(自卑)让他强行给俾斯麦下课也就不奇怪了。

    威廉一世是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次子,而次子其实本来是不会继承王位的。所以威廉一世在小时候其实并没有接受太多教育,和欧洲其他贵族次子一样,威廉一世被送往军队成为军人,并参加了不少战役。

    威廉一世未来登基后,为何如此器中军队,毕竟他也是军人。

    这个原先无法继承王位的王子,在他兄长去世之后意外继承王位,当上国王后野心勃勃的威廉一世进行改革,与议会发生冲突(威廉一世想扩充军备,议会不允许。

    迫于无奈,威廉一世只好命令一个不怕议会甚至鄙视议会的人担任宰相,以便执行他的命令。

    而这个人,就是俾斯麦。

    威廉一世是需要俾斯麦的,而同样,俾斯麦也需要一个如同威廉一世那样的君主。

    两人纯属互相需要与利用的关系,因为威廉一世需要他。

    当俾斯麦成为首相后,他曾于议会发表“铁血演说”。

    演说过后,威廉曾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朕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

    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

    通过这个事件,两人形成独特的君臣关系,而两人的结合也让普鲁士成功统一德国。

    所以说,威廉二世登基后踢掉俾斯麦,主要因为那时候德国皇帝已经不需要一个光芒超过他的大臣了。

【1246 威廉一世和俾斯麦】

    贿赂起到了作用,第二天,伊藤博文和森山茂虽然仍然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到底还是得到了那名皇宫官员的答复。

    “陛下批准,三日后,安排一个小时给先生。”德皇的侍从官员对伊藤博文道。

    “好的,谢谢你。”伊藤博文和森山茂赶紧起身鞠躬,虽然对于还要再等三天,感觉不舒服,不过,到底有机会面见德皇,到底是不错的。

    没有国家实力,就没有国际地位,这是人人都清楚的道理。

    “见德皇都这么困难,见俾斯麦会不会也要等待这么久啊?”森山茂在回去的路上问伊藤博文。

    “应该不会,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俾斯麦知道我们已经见过了皇帝,会很快安排我们见面,但是俾斯麦不会和我们谈论什么具体内容,绝对不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伊藤博文的目光中闪烁着精光。

    森山茂担心道:“您的意思是,德皇的意思,将是我们唯一能够争取到的德国人对于日本和华国问题上的外交态度吗?”

    “是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伊藤博文轻轻地叹口气。

    威廉一世少年时期从军参加反拿破仑战争,中年残酷镇压了护宪运动,号称屠夫霰弹亲王。

    继承普鲁士王位后,改革军制,经过三次王朝战争而一统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国。

    威廉一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母亲为路易斯王后。

    由于没有预料到会登上王位,威廉亲王并没有接受多少王室教育。

    这一点,和华国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很像,只是他的运气更好,生的时代好,朱由检接手的却是一个破烂摊子。

    威廉一世少年时代便接受普鲁士传统的军事训练,10岁参加军队,1814年2月以上尉军衔入伍参与反拿破仑战争,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巴尔苏尔奥倍,普鲁士军队与法国拿破仑军队进行激战。

    威廉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他的上司在他的服役报告称他是一名勇敢的士兵。

    1815年后,他也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外交家。

    1825年他获中将军衔,担任普鲁士近卫军团的司令官。

    1840年,威廉的父亲逝世,他的哥哥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继任普鲁士国王。

    威廉四世因身患重病,让威廉处理政务,封为普鲁士亲王。

    1848年,爆发欧洲1848年革命。

    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3月13日维也纳发生革命,人民群众把奥地利宰相梅特涅赶下台,在人民群众革命情绪空前高涨的时刻,3月9日,威廉被任命为莱茵威斯特伐里亚军事总督和特别军事全权代表。

    他在柏林近卫军兵营里发表煽动性演说,唆使军队在3月14、15、16日连续制造杀害群众的事件。

    3月18日发生柏林革命,示威群众在皇宫前面集会,要求政府撤走城内驻军。

    国王和大臣们惊慌失措。威廉亲王命令军队射击起义的群众。

    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学生建起街垒,进行了持续14小时的战斗。一夜之间打败了1万4千名士兵,迫使他们的司令官在次日清晨将军队撤出柏林。

    国王不得不向人民投降。威廉害怕愤怒的群众,被迫化装逃到伦敦避难。

    但当时的无产阶级尚未成熟,革命的领导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

    莱茵地区资产阶级头面人物康普豪森、汉塞曼和几个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一起组成了新内阁。

    1848年6月8日,康普豪森内阁将被人民赶走的威廉亲王召回柏林,还编造说他在英国完成了“外交使命”。

    以康普豪森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认为,让王位继承人来筹组君主立宪国,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甘愿充当“掩护这个王朝的挡箭牌”。

    被召回的威廉亲王充当了反一革命势力的首脑。他在科布伦茨接见军官团时,说:“我只信赖这些军官。”波森的一个选区把威廉选进了议会。威廉口头上表示拥护新政策,实际上,他希望尽快推翻新制度。

    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通过帝国宪法,推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德意志皇帝。

    普王拒绝从议会手中接受皇冠,并且拒绝接受帝国宪法草案。

    1849年5月,在南德地区的巴登、普法尔茨、德累斯顿等地区爆发起义,史称“维护帝国宪法运动”。

    威廉统率一支军队去镇压。军事法庭判处28名革命者死刑,其中包括特吕茨施勒尔和小学教师霍弗尔这样一些根本没有参加战斗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