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797部分

甲午崛起-第797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限的惊喜。

    用鹰嘴豆做成的豆蓉,加上芝麻糊、盐和柠檬汁等调味,滴上新鲜的橄榄油,搅拌均与,看似样貌平平,却让人回味无穷,口留余香。

    在中东,人们还喜欢用开心果来作为甜品的配料之一,开心果味做成的冰淇淋,开心果搭配的各种甜点等,随处可见开心果的踪影。

    “看一个地方的政治,文化,经济,先看他的文化。”华皇微微一笑,“想要快速拿下殖民地,是不太现实的。印度那种战斗力为零的地方,英国人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完全殖民印度。再瞧瞧葡萄牙,从明朝到清朝,几百年才殖民了个澳门。还有香港,在清末那种环境里,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英国也用了几十年才殖民香港。所以,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一个殖民地,其实是很困难的。在过去很难,我们要搞就搞得是经济殖民,要比直接殖民强多了,被搞的那些国家,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所以啊,如果想要稳扎稳打的拿下一片殖民地,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陛下说的是。”说话的是出访团中的伍廷芳。

    华皇这次带的出访团,人数并不多,除了轩悦武所带的二十多个北重的工程师,之外就是十来个外交人员,其中是以伍廷芳为首的,属于华国外交部。

    华国外交部在本国的反而没有在外的大使级别高,像是李鸿章,现在全权负责华国外交,等于是外交大臣了,而欧洲主要由曾纪泽负责,美洲主要由陈兰彬负责。

    华国由于是新兴的国家,国内可以慢慢的培养自己的体系,但是对外事务上,还是用了一些清廷遗留下来的外交官员。

    伍廷芳1842年7月30日,生于新加坡,后随父回国居广州。

    13岁时曾被绑票,逃脱后只身赴香港圣保罗学院求学,接受了六年的西式教育,5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求学期间,与黄胜起创办第一家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又协助陈蔼亭创办《香港华字报》。

    1862年,担任香港高等法院译员。

    1864年,与何进善牧师的长女、何启之姐妙龄女士结婚。

    1870年,由高等法院调任巡理厅首席译员。

    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斯满后取得大律师资格。

    1877年2月返港,是获准在英国殖民地开业的第一位华人律师,同时又被港府选任为考试委员。

    李鸿章深感到对外交涉人才的短缺,1877年10月6日,天津海关道黎兆棠将伍廷芳引荐给李鸿章,经过虚衷询访,李鸿章发现伍廷芳正是“物色数年”而未得的人才,当即决定将之延入幕府,以便“遇有疑难案件,俾与洋人辩论。凡折以中国律例而不服者,即以西律折之,所谓以彼之予刺彼之盾也”。

    对外事务算是熟悉,因此李鸿章将伍廷芳推荐到了华皇的身边。

    在原本的历史中,也算是一个外交风云人物了,华皇比较熟悉的唐绍仪现在还是赴美的一名留学生,后世知名的顾维钧,还没有出生呢。

    华皇其实对于外交人员不是很考究,有点学识,脑子清楚就可以了,后世喜欢谈论这个是卖国贼,那个是卖国贼,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在满清背景下!现在是华国的背景。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脉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华皇看了伍廷芳一眼,将话题转向了正题,找众人一起吃饭,就是为了说中亚省阿什哈巴德作为华国第一个本土之外的直辖市的事情,还有介入中东地区,为华皇的中东联邦组织计划做准备的事情。

    自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将侵略矛头指向阿富汗。

    而野心勃勃的沙俄为南下印度洋,夺取暖洋出海口,也对阿富汗垂涎三尺,南下的沙俄与北进的英国为阿富汗而摩擦不断,阿富汗由此成为英俄争夺的主要目标。

    现在俄国被华国替换了,但是这一地区的局势仍然很复杂。

【1216 中东联邦】

    华国现在面对的问题是要同强大的英殖民者争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

    英国不惜三番五次出兵阿富汗,从1839年开始,就连续对阿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但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抗击下,入侵者碰得头破血流,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兴都库什山成了英殖民者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年。19世纪30年代,阿富汗经旷日持久的封建割据和内战,终于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统一了全国。

    这时,已控制了大半个印度的英殖民者为把阿拉入其军事同盟,不断对阿进行间谍活动。

    沙俄也加紧对阿渗透,并骗取了阿统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随即以“俄国威胁”为幌子,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决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亲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权。

    华国虽然意外的取代了沙俄在中亚省的掌控,但是沙俄的势力仍然存在。

    在兵力不济,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华皇要保证中亚省的安全,还要想办法同英国人争夺中东地区的霸权,这是有点着急了。

    但是华皇没有办法,如果不是在欧洲的外交接连碰壁,寻求和平的途经被堵死,华皇也不会走这一步,现在,华皇等于是要公然挑战英国的霸权。

    众人,在场的众人都是什么人物?

    要么是华皇身边的女人,要么就是顶级的华国外交人员,一听华皇的口风,其实已经大致猜到了华皇的想法了,大家听华皇侃侃而谈,并不紧张,但是听的人,却都感觉到了压力。

    “你大概跟大家讲一下阿富汗和英国人的战争吧,能讲吗?”萌总裁问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心想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在中亚省这么长时间了,对于周边的事务应该要了解吧。

    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点点头,心道好险,幸好她前不久才特地了解了一下阿富汗的情况,要不然,这一下要在众人面前出丑了。

    1839年4月,英军3万多人经长途跋涉,先后到达奎达,而后越过霍贾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军另一路强行穿越开伯尔山口,配合英军主力作战。

    阿军仅有1。5万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

    英军很快就攻占了坎大哈和加兹尼,兵临喀布尔城下。

    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难,英国随在喀布尔建立傀儡政权。

    为回击英国侵略军,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

    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

    英军在阿游击队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

    1841年11月2日,喀布尔爆发起义,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

    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

    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

    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的全部据点,后又击毙英国公使麦克诺顿,英军被迫同意从喀布尔撤军。

    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1。6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

    此后,抗英武装又包围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复了加兹尼,英傀儡政权彻底垮台。

    英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增调援军,首先解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之围,尔后从东、南两个方向大举进攻喀布尔。

    1842年9月,阿军经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主动撤离了喀布尔。

    英军重占喀布尔后烧杀抢掠,疯狂报复。但阿人民并没有屈服,抗英斗争更加高涨。英军唯恐再遭惨败,在救出人质后,慌忙于10月12日撤回印度。

    历时三年半的第一次英阿战争,使英殖民者损失了3万余人,耗资1。5亿英镑,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

    以后30多年英国殖民者未敢再向阿富汗发动侵略战争。

    “殖民战争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萌总裁道:“殖民者其实主要是为了钱,如果有一个腐朽的政府,比如原先的清廷帮着送钱,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殖民战争了,主宰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是殖民者最喜欢的一种方式。”

    洁格格娇嗔的瞟了一眼华皇,意思华皇又犯规了,上次说好了不再拿清廷举例子的。

    萌总裁看了眼洁格格,微微一笑。

    “我们手头得到的阿富汗目前的信息比较少,陛下的意思是将阿富汗看成中东地区的一块吗?”伍廷芳问道。

    华皇点头道:“不错,是要将阿富汗和中东地区放在一起看待。”

    “阿富汗问题属于中东联邦组织计划的一部分。”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补充道,并且看向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接着萌总裁的话头道:“陛下,我现在说一下目前阿富汗的局势吧?”

    华皇同意了。

    之所以是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来说,而不是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来说,其实,现在对于全球情报的掌握,没有人比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知道的更多,因为统计局的情报,都要到总裁秘书处来汇总的,即便中亚省就在阿富汗的旁边,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也不如卡特丽娜卡芙公主了解的情况丰富,就是这么来的。

    1879年英殖民者又进行了第二次侵阿战争。

    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在阿富汗南北两翼不断进行侵略扩张,将边界向前推进直接与阿领土接壤,对阿构成新的直接威胁。

    阿为寻求庇护,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条款的条约草案,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

    英殖民当局不能容忍阿与俄结盟,便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侵阿。

    1878年11月,英殖民军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阿统治者一心指望俄国援助,采取不抵抗政策,有意将5万人的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企图让英军深入国境,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诺言。

    由于阿实行这一指导思想,使得阿军防守十分薄弱。

    南路殖民军向坎大哈推进,一路未遇抵抗,于1879年1月8日轻取该城;

    中路殖民军在派瓦尔山口受阻,后迂回阿军侧后迫其后撤;北路殖民军在开伯尔山口遭阿军炮火猛烈轰击前进受阻,但当夜阿军奉命撤退,殖民军顺利占领了贾拉拉巴德。

    阿大片国土沦丧,请求俄国出兵。

    但沙俄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在阿与英国摊牌,而且,现在隔着一个华国的中亚省,要想介入中东地区,要再次和华国开战,在刚刚打完克里米亚战争的前提下,还因为沙俄去年才同华国签订了一个停战协议,内政外交,加上军事实力,都不足以支持沙俄这么快就再次同华国开衅,因而沙俄拒绝出兵。

    如果这个时候华皇再保持沉默的话,阿富汗将成为英国的附属国,那么,英国在整个欧洲和亚洲结合部,在中东地区的形势将非常有利,当初华国对俄战争胜利,将变成是帮了英国人的大忙了!

    阿富汗的阿布杜尔拉赫曼汗秘密和英国签订协议。

    《甘达马克条约》的签订激起阿国内一片义愤。

    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愤怒的士兵和群众包围殖民者官邸,杀死了英国总督。

    喀布尔的人民起义点燃了全国抗英烈火,许多部族纷纷组织抗英游击队。

    在喀布尔市郊,不少农村妇女拿着铁锨、斧头、马刀参加抗英军作战,使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

    10月12日,殖民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对爱国者和广大市民进行疯狂的报复。

    各地抗英武装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并挫败了殖民军对加兹尼的进攻,给敌以重创。

    抗英军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殖民军一个旅遭遇,打响了著名的迈万德会战。

    抗英军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战斗开始后,抗英军首先以炮火压制敌两翼的炮兵和骑兵,掩护步兵前进。

    尔后步、骑兵紧密配合,乘势发起猛攻,打得殖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