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青妤记 >

第10部分

青妤记-第10部分

小说: 青妤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妤觉得奇怪,又多问了两句。止卿才在一旁附和,说是唐师傅的主意,让三个小戏伶做主打,两个名角儿做陪衬,这样一来不输气势,二来又能别出心裁,三来更是投其所好,让那诸葛不逊有代入感,到时候定能拔得头彩,一举压了陈家班和佘家班的气焰。

    对唐虞安排自是放心,不过子妤却还是着急弟弟的表现,临走时又悄悄拉了他多嘱咐了几句。

    。。。。。。

    整理着一箱子的戏服,阿满动作异常的仔细,根本不让其他人插手,只令花子妤帮忙将另一箱道具拿出来擦拭即可。而乐师和化妆的师父各自有要准备的东西,道具等物什儿就都交给阿满两人伺弄了。

    做完手中的活计儿,子妤就跑到阿满身边看着她规整戏服,只一瞧就发现,这些戏服果真精贵异常,全是用真丝织就不说,上面的花纹图样艳丽繁复,针脚细密,绝对是出自苏杭一带一等绣娘的手工。单件约莫估价就在百两银子上下,这还是往少里算了的,并未包括那些珠钗繁复的头饰。

    吐吐舌头,子妤才明白戏班子里的一等戏伶果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存在,一身行头打造下来恐怕没个几百两根本上不了场。若是多唱几个段子,林林总总岂不是要几千两才能置办好?

    “怎么,知道当个一等戏伶的不容易了吧。”阿满总算将每件戏服都展开放好,正用半湿的细绒布绢帕子拭平褶皱,见花子妤跟在一旁眼睛瞪得大大的,笑道:“丫头,你是不是也想穿穿这些戏服?”

    摆手,子妤摇头,心里却是在点头,瞧向那些锦绣非凡的戏服时眼神免不了有些黯淡。

    阿满也知道花子妤是想学戏唱戏的,但既然做了四师姐的婢女,就不能和红衫儿她们那样从基础开始练习了。看着她,阿满心中也有酸酸的,暗想有机会得给四师姐进言,让她拨冗指点其一二,将来也好有机会登台。

卷一 那时花开 章一十六 诸葛不逊

    张灯结彩,乐音飘飘,酒香氤氲,杯盏觥筹。富贵人家无穷事儿,小小孩童诸葛不逊的十岁整生办的是热闹无比,体面非常。

    未到亥时,三家戏班的压轴戏都没有上场,只一些瘦马在席间助兴。

    说也奇怪,这诸葛不逊小小年纪,虽说是男子,父母长辈也断不会请了妓子为其寿宴助兴。只因此子从小就对音律极为痴迷,既是生辰,长辈便投其所好。

    说起来,这还是乃父之由。

    其父诸葛长门未在朝中为官,却最喜招妓入府,无论是吃饭还是喝茶,都有一两个清倌儿在跟前唱曲儿伺候。其母马氏性格纯良,加之这些妓子均是清倌儿,召来不过是图个听曲儿罢了,倒也不怎么管自家相公。自此,诸葛不逊从小耳濡目染,不到五岁就能拨琴动弦,七岁就竟能吹短笛自娱,惊煞相府众人。

    这个朝代无论皇权贵族还是市井小民皆好音律戏曲,崇尚优雅之风。当年花无鸢名动京城,地位尊崇也是迎了民风所好。

    见自家小娃似乎生而知之,对器乐的把玩甚为痴迷,其父也不阻拦,反而让清倌儿瘦马时常点拨,又请来当朝有名的丝竹大家杜其恒为师。所以,年仅十岁的诸葛不逊已有高超技艺,无论是弦乐还是管器,均能弹唱吹奏不输普通乐师。

    。。。。。。

    且说班主花夷带着弟子们看过台面,便准备回到了抱厦暖阁之中等待上场。

    回来时正好碰见了陈家班和佘家班的班主也同样领了弟子看场,一番寒暄之后就此别过,也没有互相问及所唱是何曲目。毕竟大家都明白,同行相斥,即便是问了也没法讨得个准确答案,不如不问,以示尊重。但之前的曲目都是报给了相府的那名管事,只要各自曲目不同,就没有问题。

    只是另外两家班主见了花夷身边跟着的三个小弟子,心中疑惑,并惊异于三人单看相貌就有不俗资质,不免有些忐忑。而且金盏儿和塞雁儿这两个顶梁柱齐齐而来,也让这两家班主心头打鼓,赶紧各自告辞回到暖阁,细细商议去了。

    花家班所在的暖阁内,相府下人已送来吃食,与宴席之上菜肴相同,颇为精致爽口。只是想着他们即将要登台,故而无酒罢了。

    但金盏儿和塞雁儿都没动筷子,花夷也令三个弟子只需少啖两口热汤粥点即可,不然等会儿没法开嗓子。这下便宜了阿满和花子妤还有几个乐师和化妆的师父,一席珍馐随即扫荡个精光,只留了点残羹剩汤。

    知道自家弟弟嘴馋,又没法放开来享用这珍馐美味,花子妤悄悄将手绢展开扑在腿面上,吃着吃着从席间挑一块鸡腿肉或者是玫瑰香糕此等容易带走的吃食,趁其他人都没注意,包好了裹在袖口里藏着,准备回去的路上捎带给子纾和止卿,当做夜宵果腹。

    塞雁儿喝了碗粥,阿满赶紧起身来帮其漱口净手。

    揣摩了待会儿要表演的唱段,塞雁儿挪到到花夷身边坐好,用着软糯娇然地声音问道:“师傅,唐虞那家伙怎么没来?”

    花夷也用好了膳食,是子妤上前伺候的漱口净手,此时见乖徒上前,笑道:“他昨日就已经来了。今儿个诸葛小少爷的宴会来了不少达官贵人,他一一拜访那些贵人的管事,替花家班多拉巴一些关系。”

    “他那副冷冰冰的样子,难不成还能哄得人家高兴?”塞雁儿不信了,扁扁嘴。

    金盏儿听了花夷的话,想想也觉得有理,也不理塞雁儿:“师傅,您可是想让唐虞做咱们戏班的二当家?”

    花夷白面微动,赞许地朝金盏儿一笑:“你怎么看?”

    唇角微翘,金盏儿对唐虞的印象不错,自然不会反对,只轻点头表示同意:“唐虞年纪不过十七,行事稳重有度,性格冷静理性,有他辅助班主,也乃幸事一件。”

    “我看不尽然。”塞雁儿颇有微词,尖尖的下巴略扬了扬:“他当年得罪的那个四品大员虽然已经外调,可好多人还记得此事。若是让他们都知道唐虞就是当年名动一时的古竹公子,又会不会给花家班面子呢?”

    “雁儿!”花夷收起笑颜,板着脸狠狠瞪了爱徒一眼:“此事为师已严令班中上下不得私议。你若再说一次,为师定当严惩不怠!”说完又扫了一眼暖阁中的众人,冷声道:“你们本不该知晓此事,如今既然晓得了,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巴,若是半点风声走漏出去,就不是拖出去卖给人牙子那么简单了。”

    花夷狠厉的脸色颇为有效,众人都起身福礼,齐齐道:“弟子谨遵班主之言,绝不泄露半句。”

    “罢了,各自收拾好,亥时就要到了,花家班作为压轴上场,不得轻视!”说完这句,花夷脸色才缓和了下来,安排要上台的弟子赶紧换戏服,又让负责化妆的师父把图样拿过来,细细改了些才交办给他们。

    单看金盏儿等人的装扮,花子妤倒是猜到了几分今日自家戏班子唱的是那一出段子。

    两个师姐均是道姑装扮,手拿拂尘,虽然**敷面,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却掩不住妙龄娇容和窈窕身段。而红衫儿也是一副小道姑的打扮,却把画脸的颜色多用了些胭脂,显得动人妩媚,清灵无比。

    再看止卿和子纾,两人的装扮也是有些意思的。

    止卿自然是扮作潇洒翩然的公子哥,虽然身量尚小,却风度飘然丝毫不输七尺男儿,端得是俊朗雅然,仪态美冉。

    而子纾的扮相则显得有些滑稽。且看他的脸被画得黝黑老态,唇上贴了一圈灰白的髯须直坠胸前。衣裳打扮也是一副船家模样,虽然脸庞上稚气未脱,摇船的动作却显得老辣威风的很。

    “怎样,能猜出他们今儿个唱哪出么?”阿满见花子妤看的认真仔细,闲下来也过去和她悄悄说话。

    花子妤笑笑,脱口便答:“阿满姐考我,我自不能输了眼色。看他们几人的装扮,定是要唱那一出《萱草堂玉簪记》,而且还是当中最好看的《秋江》一段,我没说错吧!”

    “那你再猜,谁扮的陈妙常,谁扮的潘必正?”阿满再问。

    “潘必正定是止卿师兄无疑了,而陈妙常么。。。。。。”子妤本想猜大师姐金盏儿,可想想觉得不对,“应该是红衫儿所扮的才对。”

    阿满意见相左:“大师姐应该才是正角儿吧,如若小红衫儿扮了陈妙常,大师姐和四师姐又扮作什么呢?”

    “自然是陈妙常的两个师长了。”花子妤笑着,想想花夷竟让三个十来岁的小戏伶唱这一出《秋江》,而两个名震京师的角儿却只是配演来锦上添花,到时候一定会让看官们眼前一亮,颇感新意吧。也不知唐虞是怎么劝动了班主,这步棋可谓险中求胜,半分懈怠不得。

    花夷手里揽了一杯热茶,隐隐听得耳后传来花子妤和阿满的对话,忍不住白面微动,似笑非笑地将唇角微翘,心中暗暗思附这花子妤年纪尚小就才思敏捷,只让她做赛雁儿的婢女似乎有些浪费了,得和唐虞再商量商量,或许培养一下,将来成就不亚于自己的这几个得意门生吧!

卷一 那时花开 章一十七 草堂玉簪

    这出《玉簪记》从《琴挑》唱段开始,飘逸的道服衬得两位妙龄师太一如仙人下境,而小妙常清婉的嗓音配上绝美娇艳的姿容,甫一亮相,花家班的这三个女戏伶就赢得了满堂的喝彩。

    不仅如此,当身着月白长衫的止卿缓缓唱着:“雉朝雊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衾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徬徨。。。。。。”登台落座在一方古琴之前时,立时满堂纷扰似乎都被这朗润如玉的嗓音给震住了,四方宾客皆屏息凝神,似乎不敢相信这潇洒风liu的潘必正竟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小少年。

    “长清短清,那管甚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门,钟儿磬儿在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

    金盏儿和塞雁儿将这一句旁白唱罢,在台上轻移莲步便堪堪退下了,只将整个舞台留给了止卿和红衫儿,顿时让陈家班和佘家班在一旁观看的两位班主脸色一变。

    只用小戏伶演出必是一步险棋,让两个名伶退下更是险中之险。别人不明白,这两位班主可心似明镜。

    名角儿登台,为的就是镇好台,不让下边儿的看客给轻易小瞧了去。虽然看那一对儿小妙常和小潘公子有两下子,但离了两位名角儿压台,变数横生。

    往坏里生变,那两小家伙心虚之后或许会唱词不清,表情僵硬,一出戏也就演砸。

    但往好里变,若是他们丝毫不惧发挥淋漓,一出只由小戏伶唱的戏便算是演成了。今儿个的主角儿诸葛不逊本就只是个十岁稚童,岂不正合了右相老爷的欢心,之后定然赏赐丰厚,礼遇有佳。传到宫里,皇贵妃再在皇帝面前美言两句,这花家班可就一举压过了京城的三大戏班,一家独大指日可待啊!

    正当两个班主手心冒汗之时,花子纾扮的船公上场了!

    手中摇桨不停,眼珠子顺着满场滴溜溜地一转,假意波浪汹涌斜了两步探过身子又稳稳立好,花子纾这一亮相逗得满场宾客皆是一乐,把陈妙长和潘必正之间隔水相望的苦愁之思冲淡不少。

    “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遥遥对唱,止卿和红衫儿仍旧婉转动情地不受丝毫打扰。没有船,没有水,可是看着两人眼神飘远,身姿动容,只觉得一江的风,一江的浓情似乎就这样化不开了。

    两人一番衷情诉说,子纾所扮的艄公就拉开嗓子唱了起来,内容无非是打趣这对小鸳鸯,将刚才颇有些沉重的气氛挽回几分轻松惬意。毕竟这是人家小公子的寿宴,《玉簪记》也原本是一出喜剧,该乐的地方得使劲儿乐,不然讨不了好。

    一出《秋江》唱到此处就也毕了。人间欢喜将这对小碧人般的如花美眷在瞬间定格,席间看客心中似有感悟,哪怕经历似水流年,恐怕回响起今日这一幕,仍旧会觉得它美得恍惚,美得撩人,美的无法遗忘。。。。。。

    “好!”

    首座圆桌上立起一人,不过半人高,明显是个男童却着了一身纶巾长衫,将高髻系于脑后。只见他姣好模样犹如观自在菩萨,似男非女,竟不带一丝烟火之气,仿佛仙人童子,其稚嫩如白玉般的面庞有着隐隐兴奋之意:“此曲只当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虽然唱腔稍显稚嫩,但三位真当妙音绝伦,且过来,本少爷看赏!”说罢手一抬,一旁伺候的两个妙龄婢女就赶紧举着红布托盘上前一步。

    拿起托盘上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诸葛不逊给止卿和红衫儿一人赏了一个,轮到子纾,竟塞入他怀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