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唐 >

第733部分

晚唐-第733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从谠不但是北都留守,太原府尹,而且还是河东节度使,现在又是河东联军元帅,统领着诸镇,刚刚与其它各镇一起收复了河南西部与洛阳。若是郑从谠与李璟合谋,倒向了李璟,那么河东的中心太原这座如今挡在李璟最前面的重镇,就有可能会兵不血刃的落入李璟手中。甚至李璟可以因此一路南下,直接进入洛阳。

    李儇缓缓起身,端起桌上的冰镇杨梅,一口气喝尽。然后背手站立,目光直视远方。他穿着一件玄色对襟长袍,头上只是简单的戴了个罗纱幞头,根本看不出这就是大唐帝国的天子。

    杨复恭也跟着站起身,他双手搭在腹前,“陛下的担忧有道理,郑从谠这几年与李璟越来越密切,这次更是全力配合李璟困住了李克用,对其鼎力相助。朝中两崔两郑,崔芸卿崔安潜都投了李璟。这郑从谠和郑畋也一直与李璟联系密切。陛下当记得。上次郑畋出兵。就是响应李璟。两崔已经背叛了陛下,两郑也不可信。太原是河东的中心,河东镇更是北方重镇,如此要地,老臣也以为,不当交给郑从谠这样的人手里。而且,就算郑从谠不会将太原让给李璟,郑从谠也只是一个文臣书生罢了。让他继续留任河东节度使之位,抵挡李璟,不免有些欠妥。”

    “那你有什么样的提议吗?”

    “陛下,东京刚刚收复,不如将郑从谠调任为东都畿都防御使,东京留守。”

    “那太原交给谁才合适?”

    杨复恭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笑容,“陛下,老臣以为,河东向来是北方重镇,尤其是如今。更承担着阻止李璟南下的重任。因此,河东更需要择一个忠心可靠。且还须有能力的大将前往镇守。即要忠心又得有能力,老臣有一个人选,愿向陛下推荐。”

    “谁?”

    “李克用!”杨复恭缓缓说出了早就想好的人选。在李璟大胜之前,杨复恭兄弟就已经开始在考虑这一个提议了。当李璟大胜,而沙陀大败,李克用把老家都丢了的时候,杨复恭却是终于坚定了这个打算。他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天子对郑从谠十分不放心,又担忧着李璟随时南下,会夺取太原,然后直下洛阳。这个时候推出李克用,正是时候。

    “李克用?”李儇不出意料的惊讶出声,李克用可不是什么忠心的臣子,三十岁还不到,却已经反了大唐两次了。若不是朝廷对此没有能力惩处,他早就恨不得把这个家伙千刀万剐了。况且,说李克用有能力,他也不赞同。看看李克用跟李璟对抗,代北之战被李璟打的丢盔弃甲狼狈逃出塞外,过了好几年终于再次回来,结果很快又与李璟交兵,又被打的差点身死,在刚刚结束的这次战事中,李克用甚至连最后的老巢也丢了。现在李克用只剩下了五万人马而已,这样连老婆都输给李璟的胡人,有何能力可担此重任。

    “陛下,李克用也许确实是数次败在李璟手下,可纵观李璟的对手,基本上都是一败涂地,再没机会重起。而李克用不一样,虽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极为坚韧。他与李璟有杀父夺妻之恨,陛下若用他,决不用担心李璟会投敌,此是其一。然后,沙陀虽然数次败于李璟,可沙陀军却依然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军,比起其它藩镇来,沙陀人十分强悍,只要陛下肯重用他,那么李鸦儿定然会拼死效忠陛下。其三,李克用刚刚丢了雁门镇,连最后的容身之所也失去了。眼下可谓是丧家之犬,可正是如此,李克用现在别无选择,也无能力敢背叛陛下。让李克用去河东防李璟,这正是人尽其用啊,陛下。”

    李儇还是有些犹豫。

    “郑从谠和李克用二人之间,陛下觉得何人更可信任?何人更能担负抵挡防御李璟重任?”

    “没有更好的人选了吗?”李儇抚着额头问。

    “臣还可以举荐梁王朱全忠,冀王李全忠,韩王王重荣。”

    思忖良久,李儇摇了摇头,“朱全忠原本只是李璟麾下一小卒,李全忠更是被李璟从河北赶出来的,王重荣原也只是个军头,并无多少实战经验。这三人都不是合适人选,再没有其它人了吗?”

    杨复恭摇了摇头,“既要对陛下忠心不二,又还得是有威望者,并且能对抗李璟的人选,一时没有合适的。如郑畋、李思恭、于琄、康承诲这些人虽然资历本领都有,可却与李璟关系过密,实难放心。其余的将领,忠心可信,但却资历威望不足。”

    “让朕再想想!”李儇犹豫许久,最后还是没有马上同意让李克用去河东取代郑从谠的提议,李克用此人,实在是反复无常之人,关键的是,李克用在李璟手下从来没有赢过,让他去对付李璟,实在是让人难以放心。(未完待续……)

第897章 借威

    秦藩的中心,燕京紫禁城,在夜空之下耸立着,显得壮丽辉煌,瑰丽无比。

    这是一座规模庞大,壮丽无比的建筑群,拥有着整整九百九十九栋建筑,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王城南北长九百九十九步,东西宽八百八十八步,四周环有六丈高的宫墙,并且还有环绕整个宫城,宽达二十丈的护城河。紫禁城四面各设有三洞城门一座,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按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在广明元年的八月,这座雄伟的宫殿群终于基本完成。夜色下,整座宫殿群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银光之下,看起来相当赏心悦目。

    这里就是整个秦藩九省的中心,掌控着数十个州,一千五百万余百姓。整个紫禁城紧依着原来的幽州城北门外,既与之相联,又与之相隔,使得整座宫城更添几分稳固。

    整个宫中的宫女宦官等有五万余人,这还是李璟再三缩减的结果。

    在今天晚上,燕京城中七品以上文臣武将齐聚于紫禁宫的太和大殿之中,为此次代北之战的得胜将士们举行授勋封赏仪式。这次的代北之战,秦军一举覆没南下二十万部族兵马,且击败沙陀人,将代北的雁门与大同二镇一举夺下,可谓是一场极大的胜利。特别是此次作战,与秦藩友好的八镇也纷纷派出兵马来援,连远在山那边的朝鲜女王也派出兵马来援。因此。今日既是对诸将的封赏。也是与诸镇的一次感谢宴会,加强诸镇关系,彰显秦藩军威。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宫殿,位于宫城之南,与中和殿、保和殿一起并为宫城之南中心,两侧还有文华殿,武英殿两殿,这里完全就是按照皇宫的规模建造的。因此,这几座大殿又是秦王李璟举行宫廷会议的地方,是前朝。而在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李璟与他的妻妾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秦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今晚的赏功名单中。最受人瞩目的还是张自勉、刘寻、李嗣源三将。

    张自勉因平定大同沙陀之乱,并击败雁门沙陀,夺下整个雁门镇的巨大武勋,被李璟特别晋升为常胜军团军团长,并被晋升马邑郡公,颁授飞鹰特别荣耀勋章一枚。

    秦藩军团长的位阶比军主虽然也只是高上一级,且是临时军阶,战后即会解除,并不能一直统领一个数万人的军团。但身份却是要尊贵许多,能在芸芸诸将之中,脱颍而出成为军团长,基本上也就能封侯晋公,可谓是荣耀之极。

    目前秦藩之中的军团中一共有九个,但是拥有军团名的军团却只有四个,分别是秦王李璟亲自统领的铁骑军团,八万人马。由刘寻统领的万胜军团,三万人马。由张自勉统统的常胜军团,两万人马。由李存孝统领的新建军团黑旗军团五万人马。

    张自勉这个新投奔秦藩的原唐帝国上将军,因此战之功,被正式晋封为马邑郡公,常胜军团军团长,获授飞鹰特别荣耀勋章。并且,在原两万兵马的基础上,又为他新调拔了三万人马归于其麾下,麾下统领十军五万人马。

    刘寻也成为新晋万胜军团军团长,晋升应城县公,荣获飞鹰特别荣耀勋章,又特别将李嗣源原来所部拔入其军团,麾下共统领十军五万人马。

    李存孝也被李璟特别晋升黑旗军团军团长,晋升怀安县公。

    而在今日论功行赏之中,还有几份引人注目的封赏则是对李嗣源、刘芸娘和李存信等几个原沙陀的封赏。

    刘芸娘这个李克用的妻子,晋王妃,沙陀可贺敦,如今已经成了秦王外室的奇女子,也正式出席,被李璟亲自授与山西行省总督,飞狐县公。整个太行山以西的诸州民政俱在这个女人的统领之下。

    “县公再往上升,可就是郡公了。”

    在太和殿的一角,有人在窃窃私语着。自古以来,流言一直就是这么始终存在,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和时代之下,也不管地点是在辉煌的宫殿还是在乡村小道之上。

    “是啊,这是继公孙中丞和梅根将军和茱丽将军之后的第四位女县公了,真是让人惊叹啊。而且不但一下子封了县公,而且一跃成为了山西行省的着总督,确实厉害。”

    今晚在这座太和殿中,文武百官,王亲贵族们全到齐了,他们齐列于擦的锃亮的大理石地板上,一边是文官,一边是武将。

    武官行列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保国公王重。他是五军都督府都督,又是内三军侍卫亲军的统领,同时也是秦王的结义兄弟。位列六国公之一,在秦王另一位义兄,五军都督府都督、卫国公林威领兵在外缺席的情况下,他当仁不让的站在了武将之首的位置。在他后面站立的,则是按爵位往下排的数位郡公县公,以及诸候伯子男。

    另一边站着的则是文官,依序为尚书左仆射安国公崔芸卿,尚书右仆射、护国公李振,史部尚书于琮,参谋院左使敬翔,参谋院右使盖寓,接着是六部以及各监、院、寺等的主官等。

    大家听到一阵激昂的乐曲响起之后,都马上站直了身体,人人噤声。聆听司仪震天般的声音喊道:“天下兵马大元帅、假黄钺。使持节总督中外诸中军。统领天下诸道兵马,尚书令,太师、太傅、太保,兼中书令、侍中,东北道大行台尚书令,秦国王殿下驾到!”

    声毕,秦藩的军歌秦王破阵乐奏起,群臣纷纷弯腰鞠躬。

    李璟从大殿门口进入。经过那长长的官员队列,登上墀台,坐上最前端正中央那把镀金蟠龙铁椅。

    秦王李璟今年才刚刚二十九岁,是个换下那身蟒龙袍和出征之时的那套黄金战甲后,更像一个儒雅书生文士而非一藩国王和三军统帅的年青人。他的年纪看起来与这里格格不入,年青太多。可他坐在这里,却绝不会有任何人置疑。因为走到今天这一步,坐上这个位置,靠的不是什么子承父业,而是完完全全白手起家。一手打拼的。

    秦王妃李王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礼佛。在宫中设立佛堂带发修行,基本上已经不再过问俗事。今天这样的重要场合,她一如继往的没有出席。另一位秦王妃李于氏,虽然刚成婚不到半年,这次却是正式开始以秦王妃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随着一阵宫乐响起,秦王妃李于氏在诸多女官的簇拥之下缓缓驾监。

    今天的于幼娘一身华丽的宫装,打扮的既不失美丽又不失雍容大气,很符合其秦王妃的身份。有些细心眼尖的官员,甚至察觉到这位刚嫁入王宫不久的王妃,小腹微隆。才四个月左右,于妃就已经有了身孕,不少人都在为这位王妃祝福之时,又不由的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一直以来,由于李王氏这个秦王妃只生下一女,使得秦王没有嫡子。结果,世子之位,实际上一直是由三夫人王惋君之子李德昭,这个秦王庶长子坐着。李德昭这个庶出长子,如今任着郡王之职。

    现在于氏有了身孕,若是十月怀胎生下一子,那可就是秦王嫡子了。那时,谁将成为世子呢?也许,英雄的秦王李璟,在外战无不胜,最后却还得面临着一场先储之争。

    “宣雁门郡公,山西行省都督李嗣源将军!”

    洪亮的声音响起,百官们都将目光迎视着这个年轻的武将的到来。

    不少官员们看到这个年轻人,都不禁发出了赞叹之声。就连对沙陀反感的许多人,也不得不承认,李嗣源确实天生一副武将形像。身材高大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