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唐 >

第437部分

晚唐-第437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再杀回来,王敬武他们如何阻挡?更何况,说不定再过一两年,局势又将再变,估计那时,也不会有人还能有空来管这东海之滨的藩镇内务了。

    “大帅,把淄青镇青壮迁往登州、辽东,我们吃的消吗?现在我们手上已经有了五十多万青壮了。”郭承安担忧问道。

    李璟笑了笑:“那就凑个八十万人好了,将能带走的全都带走,去辽东。这一次,我们要直接在辽东打下一块百万人地盘来!”(未完待续……)

第546章 谋士双璧之敬翔

    (感谢sud仔仔的更新票,仁什么妖、书童819、alan2007三位的月票,感谢人间有梦,梦梦梦梦梦梦两位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支持!)

    李让在军营中找到敬翔时,他正帮着军士们代写家书。

    “子振,大帅在帅帐等你。”李让笑着冲敬翔道,“我和大帅将你的才能说过之后,大帅很感兴趣,想要马上面见你。”

    “大帅要见我?”敬翔激动起来,当下笔走龙蛇,飞速将那封书信写完,然后向排队等着写信的军士们拱手抱歉,便跟着李让往城中走去。一路上,敬翔心情激荡,感激的冲李让道:“多谢七郎举荐!”

    李让挥手笑了笑,自从成了李璟的第七门徒,他现在可谓是水涨船高。原先他只是有钱,但商不与官斗,有钱却无势。可是现在,成了李璟的门徒之后,他还得李璟的信任,得以任节度副判官兼司户参军事之职。虽然这是庶务民政官,既非武将也非谋臣,但是镇**的节度判官主掌六曹,主掌军事调动等大权之外的几乎所有事情。而司户参军事,职掌也几乎包括了除军事之外的所有事务。

    看似杂陈,但却是极为重要。对于这个官职,唐高祖曾经说过,此官要而不清。这不是一个清贵官职,但却是一个极重要的要职。司户参军事主掌户籍、计帐、道路、田畴、杂瑶、逋负、碾常⑺Α⒐⒒橐龅戎罢啤V萘埽阆嗟庇诔⑸惺槭〉牧浚净Р尉闶腔Р可惺椤I踔猎诘胤缴稀9艿母唷

    李让笑笑:“此事某只不过是引荐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先生确有大才。王户佐与某是老朋友了,他全力向某举荐先生之才,要谢先生当谢他。”

    王户佐是李让的部下,本是关中同州冯翊人,后来在汴州为小吏,与李让是极熟之人,常有往来。李让成了李璟门徒,且得任重要官职。便召集了一批人相助。其中王发便弃职相随投奔镇**,如今被委任为镇**节度判官户曹参军下户曹佐之职。

    敬翔是王发的同乡,两家算是世交。敬翔此时二十出头,少年时就已经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他酷爱读书,尤其擅长于书写文章。去岁末,敬翔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未能金榜题名。心情郁闷只得回转家乡,原本准备来年再考。结果回家后。不久便听说朝廷诸镇平定了代北沙陀族,诸镇入京。他不免起了心思。想着暂时投入藩镇幕府中,先谋点资历。可因家中事情耽误了点时间,等他赶到长安时,各镇已经出京返镇。

    又听说朝廷派十二镇围剿草贼,便又往河南去,不过到了河南后,他先后去拜见过东都畿都防御使杜慆、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宣武节度使穆仁裕。可他只不过是一个不第士子而已,各镇忙于准备出兵,下面的人连能传的机会也不给他。

    最后盘缠用尽,只得在汴州给人代写书信,却意外碰上了同乡王发。原本还想靠王发介绍入宣武幕府,结果王发却辞了职要投镇**。最后敬翔便也跟随着镇**,只不过王发也只是一个芝麻小官。虽然做了户曹佐,可那不过是九品小官,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他引见李璟。

    不过敬翔倒也没有抱怨,而是干脆发挥自己的特长,平时便替营中一些不识字的兵将以及百姓写书信。甚至有的时候,军中一些军官们写一些战后总结,乃至于一些公文的时候,也找他代笔。

    敬翔文笔流畅优美,通俗易懂,一笔字更是漂亮,很受官兵以及随军民众喜欢。

    李璟这些天也发现有几份军官的公文是由他人代写,询问之后知道是军中有个不第士子所写。本来李璟打算征辟他入军中,做为军中教习,不过事情繁忙一时忘记了。结果今天难得与弟子们一起用餐时,李让借机向李璟推荐敬翔,就是此人有大才。李璟才又想起了这人,一时不免有了兴趣,便让李让带此人前来。“既然此人有才,吾岂能错过,你带他来让我见见。”

    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到达李璟在城中的临时办公之地时,他已经满脸通红。

    厅堂之中并非只有李璟一人,镇**文官中领头的几人,李振、郭承安、杜仲武、张承业都在,连盖寓也破例都在。武将这边,则只有李璟的十一个门徒在。李璟特意没叫那些武将来,且特意把这见面弄成了比较轻松的氛围。

    最初李璟从手下军官那里听到敬翔这人的时候,听到的并不是敬翔这个名字,而是子振先生这个尊称。因此,李璟也并不算太在意,毕竟以如今李璟的声望,如今已经有不少的读书人前来投奔。这些人里面,说实在的,李璟能用的着的只有两类,一是谋士类,这些人长于计谋,参谋赞画不错。还有一类便是实干庶务型的,负责处理民政。可惜这两类人才很少,大多都是些读死书的,甚至不少人诗词歌赋做的极好,但具体的事务,却是不行。对于这些人,李璟只能安排他们去做教习先生。可惜来投奔他的读书人,多是奔着做官来的,因此并没几个愿意去给一群丘八当老师。

    往往是兴冲冲而来,转眼又败兴而返。见的多了,李璟也便对这些来投文人的热情冷落了许多。但是今天,李让举荐的时候,特意把子振先生的身份仔细介绍了一遍,其中子振先生大名敬翔,李璟第一次听到。但当时却是大为震惊,敬翔是什么人?

    如果此敬翔就是彼敬翔,而不是什么同名同姓之人的话,那完全值得他震惊。

    灭唐的后梁有两个最出名的谋士,号称谋士双璧,一个是李振,一个就是敬翔。如今李璟已经在李璟的麾下,担任着镇**节度行军司马之职,并暂时检校行军参谋之职,对于李璟的帮助很大。

    而敬翔,历史上在后梁中,却是后梁太祖朱温手下第一谋士。

    据李璟记忆中的资料,敬翔并不是一个穷书生,而是一个官宦世家子弟。曾自称为唐朝平阳郡王敬晖的后代,曾祖父敬琬,做过绥州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同州掾,即刺史的属官,父亲敬衮,官至集州刺史。

    历史上朱温的后梁霸业得到敬翔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朱温至关重要的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更加充分展露才能。

    朱温自从有了敬翔这位军师的辅佐,争霸事业逐步走向了成功。敬翔的才干初次显露是在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黄巢死后,部将秦宗权称帝,并且攻占了河南西部地区,成为朱温在中原的最大对手,秦兵压境,以三十六营兵马围攻汴州,朱温兵少难敌,一方面派人招兵,一方面向外边求救。在这个过程当中,敬翔的奇谋良策接连不断,料事如神,最终在汴州北边的孝村大败秦宗权,使之势力大衰,后来朱温又调集重兵围歼,秦宗权被捉,押赴长安处斩,朱温也因此而进封东平郡王。朱温对敬翔大为赞赏,说他与敬翔相见恨晚,还异常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此后,凡是遇到军机大事和施政方略等问题,朱温都要向敬翔询问讨教对策。

    史载敬翔好谋,最擅用诈!

    唐昭宗时,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还被赐号“迎銮叶赞功臣”。

    朱温称帝后,更是对敬翔备加重用,朱温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这个在唐朝一直由大太监把持的官职,权位甚至在宰相之上。

    后来朱温又升敬翔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在后梁首次设大学士,便首先授予了敬翔,敬翔成为了后梁第一功臣。

    后梁灭,敬翔不肯降后唐自尽而亡。

    历史上,后梁谋士双璧中的李振最后在后梁亡后降了后唐,敬翔却国亡自尽。

    见到敬翔,李璟仔细的打量了他一遍,年纪与自己相仿,六尺身高,皮质白皙,方脸准鼻,浓眉大眼,仪表堂堂!虽然身体略显单薄,却充满了书生气息,不过那双眼睛却十分明亮有神。

    两人的目光对视在一起,李璟微微一笑,站起身来,直接迎向厅门口,就刚才这几眼,他已经相信,眼前的这人就是那个后梁第一谋士敬翔。

    三两步走到敬翔面前,李璟与敬翔互相见过礼,然后突然问道:“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义,我现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边的方法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说完,李璟目光直视敬翔,等待着他的回答。其实这句话李璟也是突然想起,历史上,枭雄朱温与谋士敬翔第一次见面时,朱温就是用这句话来考较敬翔的。

    敬翔没有让李璟失望,他只是沉吟片刻,便说出了那句李璟早在史书上曾经见过的回复。

    “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谋而制胜。古代的礼俗到现在都没有沿袭下来,变化极大,况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帅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未完待续……)

第547章 平卢军

    如果让李璟用三国人物与晚唐人物做比较,那么谋士双璧的李振和敬翔,大致相当于凤雏卧龙。也许李振和敬翔不如诸葛亮和庞统这般有名,但放眼同时代,绝对属于谋臣中最闪耀的那几个。

    终于确认了眼前这个比李振还年青几岁,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瘦高个书生就是敬翔之后,李璟脸上虽然没有多少惊喜表情,可实际上心里却是已经狂喜的要尖叫了。

    他曾经派人骁骑司去打探过敬翔的消息,却迟迟没有结果。怎么也想不到,敬翔居然已经跟在大军后面两个多月了。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刚刚敬翔的回答不但让李璟确认了他就是那个后梁第一谋士,也同时让李璟确认,敬翔确实是一个胆大之人。刚才李璟的话,可是说的很清楚,要图更大的事业。这话说出来,就算不理解为有谋逆之心,也最起码说明了李璟并不是如眼下表面上的这般忠唐之臣,最起码也是想做一个拥兵自重的割据藩镇了。

    但敬翔却好像根本不在意这些,这充分说明他并不在意这些。

    李璟很满意,“很好,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本帅欲征辟先生入镇**中,出谋划策,不知可愿意?”

    敬翔微有些意外,没有想到这位名气如此之大的,却又如此年青的大帅见面之后居然只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然后就已经决定召他入幕。回过神来的敬翔没有半点犹豫,立即点头。“愿意。在下愿意。”

    李璟捏了捏下巴。原本想要先给敬翔一个低级幕僚职务,让他做个推官或者巡官。但转而一想,推官和巡官都是处理讼狱,负责处理纠纷的,在军中,位低权轻,无疑是浪费人才。想了想后,改变了主意。既然这是一个人才,那便当不拘一格使用。

    当即回到上座,提起笔来,取了一封空白告身,立即给敬翔授与官职。

    “从今天起,敬翔敬子振,便是我镇**节度参议。”李璟朗声道。

    说完,将官职告身递与敬翔。

    敬翔有些震惊的接过告身,完全不敢相信。虽然说他父亲也是担任过刺史之职,可实际上父亲早已经病退在家。而且他如今才二十二岁。甚至未娶妻,只参加了一次科举。却未及第。如今投奔李璟,怎么也没有想到,李璟只问了他一句话就已经用他,且还授了他一个高官。

    这真的是一个高官,跟着镇**两个来月,敬翔也对镇**比较熟悉,知道镇**中有不少的官职和军制,与其它的藩镇有些许不同之处。如在各厢各营之中,各级主官之下并非是副职排第二,也非行军司马排第二,而是以教导使、教导排第二。另外帅府还设有参谋司,行军参谋权位极重,仅次于行军司马。而行军参谋之下,还有两个副职,便是节度参议与节度参赞。他们的下面,还有参谋、书记、记室、衙推、驿馆巡官、孔目官、随军、要籍、驱使、随机、逐要等低级幕僚。

    节度参议官职很高,且是要职。在镇**中,级别与厢主同级,甚至要高上半级一级。行军参谋甚至与刺史平级,比军主还要高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