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唐 >

第373部分

晚唐-第373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惶趾玫模ぐ驳慕鹞嵛酪约案鞣坏奈浜颍腿缤笫赖某枪芤谎皇芑队

    不过今天担任受阅前导的一千左右金吾卫却换上了崭新的铠甲衣袍,连胯下的战马也全是轻一色的枣红马。看着整齐而又有威武的金吾卫,朱雀大街两边的百姓都有些惊讶。

    大家议论纷纷,刮目相看。

    不过当赤红的金吾卫刚过,后面涌现出无数黑色之时,整个朱雀大街从明德门开始,不断向北兴奋欢呼起来。

    黑旗军的出现,彻底点燃了围观百姓的激情。

    出现在最前面的,是黑旗军黑色的战旗,那面旗帜上什么也没有,既没有文字也没有图纹,有的只是一片漆黑。一丈多高的黑旗军旗帜由镇**全军最高大的一个家伙担任旗手。他身高八尺,休重两百多斤,不是那种肥,而是全身都是结实的肌肉。在军中,人称巨人。巨人的块头很大,但身手却很敏捷,是李璟卫队中的亲卫。这一次入城,高顺励特意向李璟把巨人借来,担任了黑旗军的旗手。

    黑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摄人心神。

    然后是一身黑色战甲的高顺励,在他的后面,是李璟的六个门徒,刘寻、王彦章、高思继、李存孝、杨师厚,符存。六将也是一身漆黑,里面是涂了黑漆的山文甲,外面还罩了一件索子甲,每人还有一件黑色大长披风。最震憾的还是人马皆着铁甲,他们都将头盔上的摭面甲放下,整个人和跨下的战马,就如同是冰冷而且毫无感情的钢铁傀儡。

    两千黑旗军走的并不快,五十骑排成一排,前后四十排,整齐的队伍缓缓前进。但在这缓慢之中,所有人都能想象的到,这样的钢铁之躯一旦冲锋起来,将是如何可怕的结果。不过也有许多禁军士兵没有当值,也挤在人群中观看。见到镇**居然拥有一支两千人的重装骑兵时,不由咧嘴直吸人气,然后撇嘴道:“这个李璟,真是有钱烧的,居然弄出这么多重骑来。谁不知道,如今的天下,最强的还是轻骑兵。”

    不过这样的话也招来许多崇拜重装骑兵之人的反驳,“谁说轻骑兵最强,以前突厥人的狼骑强吧,还不是被玄甲重骑击败。再说,沙陀人的黑鸦军精骑强吧,可不也败在镇**的手中?要说骑兵,最强的还是重装骑兵。”

    这几人还在争论不休,又是一阵如雷的呼声响起,几人连忙停止争论,跳起脚引颈望向天街,只见黑旗军已经过去。如今后面居然又出现了一支银光闪耀的骑兵。

    银盔银甲银披风,银枪银刀银鞍,再配上清一色的白色战马,这支骑兵队伍丝豪不比前面的黑旗军弱,

    “这又是哪镇的兵马?”有人急问。

    “你没看到前面那英俊小郎打的旗号吗?”旁边一个中年文士看着那三千银盔银甲的骑兵眼中放过,“这也是镇**的骑兵,叫银枪郊节军,刚才的那支重骑叫黑旗军。两千重骑,三千轻骑,何等雄壮威武啊,怪不得李璟如此年青就威名大震,光是有这五千骑兵,就足矣。”

    旁边那个问话的见这文士那眼冒红光的样子,不由连忙往一边躲了躲,真是晦气,出门也没找到个好位置,居然跟个有龙阳之癖的恶心家伙站在了一起。

    有了黑旗军和铁林军两支镇**骑兵的出色亮相,后面各镇的队伍虽然也引来了无数喝彩声,但却远不如开始了。不过随着镇**的大旗出现,百姓们的激情都又点燃起来。

    “快看,快看,李镇国来了!”

    “李三郎出场了”

    各种各样的欢呼之声想起,众人无不翘首相盼,这个李璟也许在一个月前,也只是少数人知道他是谁,但在今天,整个长安城中就连六七十岁的妇人,下至三四岁的孩子,都没有人不知道镇**大帅李璟李季玉了。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早点看到,想看一看,这个搅的京师百万人都不得安宁的年青节帅,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三头六臂。

    在新组建的铁林军的护卫之下,李璟缓缓策马前行。一边骑马,一边还不忘记微笑着向两旁的围观百姓挥手示意。那些百姓开始还有些惊讶,随后明白李璟是在向他们挥手之后,无不激动万分。

    李璟今天的这身御赐铠甲确实拉风,再加上李璟那年轻英气的面庞,以及并没有多少架子的平易近人,立即引得京城百姓纷纷交口称赞。

    “这就是李镇国啊,果然不错。”

    “什么叫不错,应当是非同凡人,简直就是天上神将下凡啊。”(未完待续……)

第465章 许骑马佩剑觐见

    (求订阅,求月票,兄弟们,最后一天多的时间了,大家手上还有月票的请投出来支持木子吧!)

    平定代北沙陀叛乱凯旋的八镇三部落三万四千大军,押着三千沙陀战俘一路缓缓前进,极为雄壮。前面的黑旗军已经快到了皇城跟前,最后的镇**控鹤和捧日二军才刚刚经过明德门。

    李国昌和李尽忠、李友金三个族兄弟,此时被关押在铁制囚笼之中,位于三千沙陀战俘的最前端。看着朱雀大街两旁无数的长安百姓那鄙视嘲讽的目光,李国昌悔恨交加。想当初,他一次次随唐军出征,然后凯旋,也曾做为凯旋之师进入朱雀大街。记得最后一次入长安,还是在六年前平定徐州庞勋之乱,那一次凯旋入京之后,先帝下旨,赐他国姓李,赐名国昌,并且列入卫王世系,不但成了赐皇姓大臣,而且还直接成了李氏皇族的一员,并且加封他为大同防御使,朱邪氏在长安东市旁边的亲仁坊,还有一套早在当年朱邪执宜归唐时,宪宗皇帝亲赐的宅第。

    一晃六年而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是坐着囚车再度回来的。在他的身后,还有他的族兄弟李友金、李尽忠,以及儿子李克修、李克柔、李克章,另外儿子克用的义子存璋。突然之间,李国昌披头散发的脸上,滑下两行老泪,悔不该当初啊。

    走在前面的黑旗军都知兵马使高顺励突然看到一面白泽旗打了过来,不由的微微一愣。

    事情有些出乎原来的计划之内了,白泽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黄帝曾经在海滨见到过白泽。这种动物能说话。通晓世间万物,黄帝让人把白泽的形象描绘了下来。后世的人就把它作为章服和旗帜的图案。

    白泽旗出现,就意味着皇帝的天子大驾出现了。

    大驾中的白泽旗有两面,分别由旗手骑在马上持举,每个旗手前面有引导人,左右两边有夹执的护卫者。

    高顺励只得停了下来,这个时候果然另一面白泽旗由另一个雄壮的旗手举着出现了。

    两面白泽旗后面,出现的是皇家的金吾卫队。由左右金吾卫大将军亲自担任领队,卫队的士兵有的手执长槊,有的身穿铁甲,还有一些腰挎横刀和弓箭。这些士兵们所带的弓都装在用虎皮缝制的弓袋之中,称之为虎韔,箭支则装在叫胡禄的箭筒之中,挎在腰间。

    金吾卫队分为左右两列行进,走在两列卫队中间的是一面朱雀旗,然后是十二面龙旗,手执龙旗的金吾士兵身穿戎服。戎服外面披着大袍,每一面龙旗前面有两名骑引导。后面有两名骑兵护卫。

    龙旗之后是6种车辆,分别是确定方向的指南车,记录里程的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和皮轩车。每辆车都由四匹马驾驭,各有十四名驭手,并且有一名匠人随车。

    这些车辆后面是仪仗队的一支鼓吹乐队,因为走在仪仗队的前部,因此叫做前部鼓吹。乐队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成,从传承上讲鼓吹属于军中的乐队。

    在前部鼓吹中有??鼓、铙鼓、节鼓、大鼓、小鼓、羽葆鼓等鼓类,有金钲这种锣,还有被称作长鸣的号角,笛、箫、筚篥、笳等吹奏乐器。前部鼓吹的乐工都骑在马上排成横队行进演奏。

    紧跟着前部鼓吹的是二位并排骑行的殿中侍御史,第一天上任的左拾遗王邹因为直言敢谏,现在已经升为殿中侍御史,和另一个同僚并排骑行。

    他们身后是象征着皇权的黄麾大旗。接下来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太史令,他领着两副属于太史局管理的观测仪器车,一辆是相风舆车,舆车上的一只铜鸟随着风向改变着朝向,这种铜鸟叫做相风铜鸟,专门用来测定风向。另一辆车辆是行漏车,车上载有铜钵刻漏等计时仪器,是一辆流动记时站。每辆仪器车除了驾车人员外还有太史局的技术人员随行,行漏车跟随有司辰、刻漏生等官员。

    接下来行进着的是钑、戟前队。钑、戟前队分为左队和右队,每队一百四十人,由左右武卫果毅率领,分别骑行在大队两侧。

    钑、戟队伍中央依次是五色绣幡旗一副,金节十二副。金节是黑色的漆杆,顶端有一个圆盘,圆盘周围缀有红色的丝拂,从上到下一共是八层,并且用黄色绣有龙型图案的袋子罩着。罼罕大旗两副,罕在左,罼在右并排而行。朱雀幡旗一副。左青龙幢,右白兽幢各一副,幢是一种用羽毛装饰的旗帜,白兽幢就是白虎幢,唐代避虎字的讳,因而改为白兽。

    在一幅导盖伞的后面是八十八名武卫的士兵,八十八名士兵分为左右两队,左队四十四人,右队四十四人。钑、戟前队到此结束。

    紧随钑、戟前队的是左右卫将军各一名,在两位将军身后是二十四匹御马和两名尚乘奉御,尚乘奉御是管理皇帝车马的官员。

    在一面青龙大旗和一面白兽大旗之后,行进着那些在皇帝身边工作的官员,包括台官和谏官。有通事舍人,侍御史,御史中丞,左、右拾遗,左、右补阙,起居郎,起居舍人,谏议大夫,给事中,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左、右散骑常侍,侍中,中书令。这些官员每两个人一组,左右并列骑马行走在队列中,通事舍人和起居郎步行。在这些官员两侧行进着左、右卫的兵士。

    在这隆重的仪驾之后,这时候前面的黑旗军已经可以看到皇帝乘坐的车辆。

    走在一系列车辆前面的是由左右卫将军率领的卫士队伍,这些卫士身佩班剑手执仪刀,班剑和仪刀都不是真剑真刀。而是木制的。主要用于仪仗。

    皇帝李儇今天乘坐着玉辂。这是一种装饰极为华贵的车辆,这种华贵是为了显示天子的尊严和地位,它甚至到了繁琐的地步,连每一个挂件都具有深刻的含义。驾车的是青色的马匹,它们有一个很动听的名称叫“苍龙”,这些马匹头上戴有金冠以及镂金的饰品,还插有山雉的尾羽。

    就边驾驶玉辂的车夫都是穿着紫色袍服的大臣,主驾是从三品的太仆卿——朝廷的九卿之一。他领导着四十一名驾士。

    皇帝坐在玉辂上,旁边还有一名千牛卫将军陪乘。

    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护卫,因为佩戴着千牛刀而得名。

    千牛刀的名称取自《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那个庖丁分割牛肉十九年之久,所割的牛有几千头,而他手中那把解牛的刀依旧像刚刚磨砺过的一样,后来人们就把锋利的刀具叫做千牛刀。

    千牛刀是皇帝防身用的武器,大唐的皇帝身边有左右千牛备身各十二名佩戴千牛刀充当贴身侍卫。这二十四名千牛备身都是从皇家子弟高级官员的子弟中选拔的,年青力壮,姿容美丽。武功高强,能够入选千牛备身预示着此人将会有很好的前途。

    陪同皇帝乘坐玉辂的千牛将军就是千牛卫的首领。千牛卫将军不是寻常的武将,他们在皇帝身边是跨着千牛刀的。在大唐,所有的将领进入皇帝的宫殿前必须把武器解下来放在宫外,如果忘记取下佩刀入殿,那就是死罪。

    而如果一个大臣能得到剑履上殿的荣耀,那基本上就和加九锡差不多,表示着那是一个即将取现在的皇帝而代之。

    千牛卫将军,是唯一可以带刀出现在皇帝面前的人,千牛卫将军之职荣耀无比。

    在玉辂车的两旁则有左右卫大将军护卫同行,而紧靠着玉辂的则是号称着五仗的供奉仗、亲仗、勋仗、翊仗、散手仗等五仗。这些全部都是皇亲国戚子弟,以及大臣子弟担任,非亲即贵。他们有的徒手骑马,有的骑着披戴盔甲的马匹手持仗矟,身带横刀。

    玉辂的后面依旧是络绎不绝的仪仗队伍,其中包括皇帝车队的其他车辆和辇具,各种大旗、伞盖,团扇,方扇,后部鼓吹,可以说是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仪仗队的尾部是皇家各卫的方阵,有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等,各个卫的方镇由马队组成,一共二十四队。这二十四队的士兵举着不同的旗帜,旗帜一共是二十四种。

    玉辂的后面依旧是络绎不绝的仪仗队伍,其中包括皇帝车队的其他车辆和辇具,各种大旗、伞盖,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