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唐 >

第261部分

晚唐-第261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今天最让人惊讶的先是崔家、萧家、韩家等几大家族所送出的厚礼。几个家族不但送出了十万贯钱,还送了十万石粮食。不但送钱。还送粮。这在眼下这样的粮荒之时。可比几十万贯钱还要珍贵。从这,就能看出,崔、韩、萧三家对李璟确实是全力支持的。

    而后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辽东大小将近三十个势力,还有新罗的清海镇送来的礼物。每家的礼物差不多折算起来都有十万贯,可最重要的还是粮食,都里镇送了五十万石,而其它大小的势力多是送的牛羊。这些势力纷纷送来粮食,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辽东南部的诸唐人建立的势力。看来这回是已经向李璟低头了。”宴会还没开始,不过客人们却已经进入刺史会中。今日的宴会分了大小十几个厅,按不同的身份安排。几个相好的客人坐在一起,一边喝着茶,一边小声的道。

    李璟自接到安东都护府都护的任命之后,便已经正式打出了旗号,目前已经把安东都护府的官衙和旗帜都迁到了卑沙城中。并且第一时间向辽东的那些汉人势力发出了通告,让他们接受安东都护府的管辖。所谓管辖,也就是把这些草头王们招安,不过李璟一开始也不会有太多的要求。只是要求他们名义上的归附朝廷,李璟则会授予他们都护府下的官职。

    但是具体的。他们自己的兵马和地盘还是在他们的手中,这个一时间并不会改变。要说改变,就是以后他们就是李璟的属下,而且还得向都护府上交一些税赋,并且如果李璟有需要时,他们得出兵配合。

    这个通告发出之后,辽东的各方势力都在沉默观望。对于他们来说,在辽东自由了百年,如今突然头上要套个枷锁,他们是并不愿意的。但是却也不敢直接拒绝,卑沙城覆灭在前,都里镇被打的签定城下之盟,这可都是前车之鉴。而且李璟不比先前只是大谢砦的一个小小兵马使。

    如今的李璟成了天子都赞赏之人,封侯拜将,又跟宋威关系增进,成了宋威义子,一下子做上了淄青镇的少帅。如果李璟要武力征服他们,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

    辽南各部的沉默,李璟这边也一直没有什么回应。但越是如此,辽南的各部越加的不安。

    而这些人中,最不安的就当属都里镇了。都里镇处于辽东与登州的交界点,也是登州进入辽东的最前端,而且由于青泥城与卑沙城已经在李璟的控制之中,再加上大谢砦,都里镇几乎被三面合围。如果李璟真要对辽东用武,都里镇首当其冲。

    先前两次都里镇都是拿钱才买得李璟的休兵,可这一回,李璟现在有安东都护这个衔头,那是皇帝饮封的,他对都里镇动手,那可是名正言顺。特别是李璟得到青泥城与卑沙城之后,兵马整编,现在整个镇东军两万多人马,而都里镇虽然招兵买马,却根本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实力。

    “五万只羊,五十万石粮食。”一个客人啧啧出声:“都里镇前后给了李使君好几百万,这次却不给钱,而是给了更珍贵的粮食。看样子,都里镇确实是服软了。”

    “那是,李使君现在兵强马壮,朝中有天子和诸相公称赞,青州还有宋大帅与崔司马等撑腰,手握着镇东军,又新得登州这块地盘,这个时候,哪个敢跟李使君炸刺,那就是找死啊。再说了,都里镇如果服软,李使君一时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的。”

    几个人都是点头,仿佛自己成了朝堂上的诸公,指点着江山。

    “现在李使君要的只是各方的表态,这个时候,谁要敢拒绝归附,可能谁就是下一个要被李使君打击的对象了。至于其它那些人,是否表面归附,这个倒是其次的。”

    “是啊,都里镇这次拿出这么多粮食来,是个聪明之举,至少眼前的这一关是过了。”

    外面送礼的人还在排队,自崔、萧、韩三家的重礼送到,和辽南各部的大礼送到后,后面客人的礼物明显的要丰厚了不少。一些登州的大族,如谢家就送了一万贯钱和八千石粮食,其它的一些家族也看到今天送礼好像都送粮食。也纷纷在礼单中加了粮食。虽然眼下饥荒。可对于那些世族豪强们来说。他们是不缺粮食的。

    这些豪族世家本身就是大地主,家中千万亩的良田,甚至有的人家中有千顷之地。他们的粮食出售的很少,各家都有自己的粮仓存粮,特别是去年大旱后,这些人更是一粒粮都不往外卖,全囤积着。

    那些商人们也差不多,眼下的情况。几乎有半数的商人都在买粮囤积。今天的这个宴席送礼送的都有些奇怪,不是钱就是粮,那些什么奢侈稀罕之物反而很少,据说是因为录事参军事张大总管曾经在一次无意中说出来的,说是李璟只对钱和粮感兴趣,其余的东西,特别是奢侈之物并不喜欢。

    后面送礼的礼单中,基本上家家都有一样礼物,那就是粮食。多的如谢绚送了八千石粮,一般的地主有送千石。也有一些商人们自己没有粮食,临时从相好的朋友那时。临时借了三五百石,最少也是一百石粮。

    张宏不时的往收礼的这边来看一看帐本,看着帐本上的那些粮食数字,他的一张脸就没有停止过笑容。

    “郡侯,今天咱们收到的粮食至少有一百万石!”张宏大笑着对李璟道。

    李璟正在拆看几封辽东各部送礼使者捎带来的信件,越看李璟心里越高兴,对于先前他下的通知,各部如今终于有了回信。据统计的现在辽东的千人以上的汉人势力一共有四十七个,而今天,前来送礼的就有三十六个,送了礼且送来书信,表示愿意归附朝廷,接受安东都护府辖制的则有十九个。

    虽然只有十九个势力愿意表示归附,可其中却有都里镇、石人柱、石城等三个一万兵马以上的大势力,论起来,同时归附的这些人的实力已经占据了四十九个势力中的一半以上了。

    收礼收了一百万石粮食,李璟自然高兴,但更高兴的还是辽南各半部的反应。李璟眼下并不急着进入辽东,但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先做好,首先就得是把各部势力摸清底细,并且把能拉拢的先拉拢过来,至少,他先把辽南的这些势力先纳入安东都护府之下,接下来才是慢慢的整合他们。

    “郡侯,开宴了!”赵江进来禀报。

    李璟收起书信,来到大厅,致开宴贺词,便正式开始了这场千人盛宴。

    赴宴的人多,酒宴热闹,酒菜也相当丰富。而且今天的酒宴上,请来了登州最有名气的舞团剑舞阁前来助兴,另外还有登州的官伎也都被叫了过来,甚至请来了几个戏班,唱曲弹琴助兴。

    李璟带着镇东军的军官们,挨个厅都前去敬了杯酒,然后便回了主厅。他坐在那里,挡掉了几个人的敬酒后,其它人也便不敢前来敬酒了,大家说说笑笑,倒也是十分热闹,这景像,根本让人难以想象就在登州的城外,竟然还有无数的流民正流离失所,在窝棚之中挨冻受饥。

    宴会至半,李璟突然长叹一声。

    众人都向李璟望来,张宏笑着上前道:“今日宴会的酒菜都是请来登州最有名的厨子,莫不是却不合郡侯口味?”

    李璟又长叹了一声,等众人都放下酒杯,歌伎们也停止了丝竹弹唱之后,他才缓缓的道,“本人今日乃是大喜的日子,只是刚才本侯却突然想起了杜工部的一句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说的岂不正是我们眼下的情况么,我们在此酒池肉林,歌舞盛宴,可我却想起今日在城南见到的那数千流民,他们眼下正饥寒辘辘,在夜风中喝着露水呢。”

    这么破坏气氛的话语一出,众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虽然说这些人也讲究个名声,遇到灾年什么的,也会救济一下乡邻,可救济就是救济,如眼下城南一下,每天拿出点米来放粥,就已经是难得的善举了。总不能因为那些苦哈哈们没饭吃,他们也就不能欢乐了吧。

    “今日开宴庆贺剿匪平乱之捷,我闻张录事言,得各位厚爱,竟收得粮食百万石。某现在决定,今日所收到的一百万石粮食,一半留做镇东军军粮,另外拿出一半来,做为振灾之粮。张录事,你算一下,有这些粮食振灾足够否?”

    张宏假意拿出随身算筹袋中的算筹,直接在桌上开始摆开计算起来。

    “眼下夏收时节已过,可却颗粒无收,而且眼下夏种开始,可是地中的旱情没有半点缓解,今秋也难有收获。如此一来,便得等到明春春耕,如果明年天时好,得等到夏收才有粮食。这样,从现在开始,就得至少一整年的时间,百姓无粮可收,如果振灾,就得振一年。”

    “登州有三十多万百姓,有至少九成三十万人是已经断了粮需要振灾的。另外大谢砦还有青泥城和卑沙城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算起来,至少五十万人等着放粮振灾。一个成年男人每日粮两升,如果按最低的标准,平均每人一天半升,一年的口粮需要一石左右,这已经是最低的标准了,如果弄点野菜什么的,也许能熬过去。五十万人,一年就是五十万石。算来够了。”

    一天半升,一年一石,算下来,一个月才十斤粮食,一天才三两。

    李璟摇了摇头道:“你刚才还少算了一样,那就是这些粮食都是没有脱壳的,脱壳的话,只能得七成左右。一个人平均半升粮,算来才不过多少?短时间还行,一年的时间,这样就算熬到明年,那时身体也跨了。按一天一升算吧,脱壳后才不过七合。如此一年就是一百万石。”

    “郡侯,我们只有五十万石粮,这样就至少还差五十万石!”

    虽然今天收了一百万石粮,但刚刚李璟已经说明了,其中一半是要做为军粮的。在座的都是登州的各大家族代表,此时李璟说出这番话来,他们哪有不明白李璟的意思,看来,这差的五十万石,最后还是要落在他们的身上了。

    Ps:求推荐票票,大家看书不要忘记顺手投出你手中宝贝的推荐票哦!(未完待续……)

第328章 以工代赈

    (感谢宅付、bigtree203、天朝书痴几位书友的月票与评价票,谢谢大家,求打赏!)

    五十万石粮食,这不是小数字,省着点,甚至能养活三十万人一年。但这是李璟接任登州以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这让各家族都不得不慎重考虑。

    不过登州不比中原内地,登州乃是北方重要的港口。江南的粮食每年都通过海运大量的输送到登州,再进入中原和北方,甚至新罗、与东瀛都有粮食运来。比起大运河来,从南方输送的粮食都相差不多。因此,登州的粮价向来比中原便宜,比起关中更是便宜。

    粮价最便宜的时候,关中斗米四五钱,而登州只有两文。登州产粮不多,但是登州港囤积的粮食却多。

    如同李璟所料的一般,他提出的这个要求最后各家族应了下来。五十万石粮食,由登州大大小小的家族分担,第二天就拟定了数字,然后第三天开始各家就陆续向登州的仓库送粮。

    看到这个结果,李璟很满意,这说明了登州上下对于他接掌登州的认可和支持。要真说来,其实李璟通过这大半年的时间,大量的购买,以及用商品交换粮食,并不是真的缺粮。虽然上次给了宋威不少,但实际上李璟在大谢南岛上,修建了一座仓城,里面的粮仓全部是容积八千石一座,这样的粮仓李璟有三百座。而装满了粮食有一百五十多座,算下来有一百二十多万石粮食,而且在卑沙、青泥城。还有沙门镇城三城之中。李璟都存有三十万石粮食。加起来,李璟拥有两百一十万石粮食。如今再加上刚收到的这一百万石,李璟有三百万石粮,足够一百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不过这次振灾李璟并不打算动用这些粮食,连续灾荒两年,大家都会以为坚持到明年夏,就能度过粮荒。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以后只会比如今更缺粮。李璟已经得到了消息。王仙芝已经反了,率十票帅在长垣聚众三千,已经攻破了长垣县。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登州来,而且就算传到登州,只怕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这群人,只会以为是个小股叛乱罢了。

    但李璟明白,乱世终于来临了。而从现在开始,粮食也将更加的金贵。

    大谢砦的一百二十万石存粮,这是战备储备粮,这个不到万不得已李璟是不会动用的。而刚收到的一百万石粮食中。五十万石扣下的粮食也将存入仓城中。

    有一百六十万石的存粮,李璟就能真正的心中不荒了。这段时间以来。沙门镇出产的货物,基本上都是在交易粮食,少量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