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唐 >

第126部分

晚唐-第126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可而止,不要弄的太明显了,那样有心人一看便会识破。”

    “知道,侄儿一定不会辜负叔父的期望。”(未完待续。)

第163章 外快收入与财政赤字

    沙门镇,自从李璟在上元节当晚摆下夜宴,宴请了岛上的上百商户代表,并且在宴席上当众表演了一番剑术之后,全新的工商管理条例便开始在岛上强制施行开来。

    岛上一千多家商铺,数百家的仓库,以及岛上掌柜、伙计、工匠、护卫、以及码头的民夫脚力等,通通被迫前往临时设置于各码头、村镇、街道上的登记点上登记注册名字,并领取身份牌。

    新扩编的侦察都二百人马,第一时间在李维和玄成两个将头的带领下,将夹着珍珠门水道的烧饼岛做为了侦察都的训练基地,并将牛砣子岛、羊砣子岛做为两个副基地,沙门镇的三个附属岛由侦察都负责全面警戒防守。

    而宪兵都扩编之后,也第一时间按李璟的指示,把二百余人马分成四部,将凤凰山码头、石口码头、台山码头、北山码头四个码头全面接管,在码头上建立驻兵堡垒。另外李璟还组织了一支城管队和一支城卫队,前者专门负责全天侯不间断轮流巡视全岛各村各街道,专门负责治安巡查,没事就查查商铺的营业执照,查查店员伙计们的身份牌,暂住牌。而城卫队,则是由一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组成,专门负责岛上的垃圾卫生等。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不论是哪一项,李璟都制定了明确的收费标准。

    短短的几天之内,各项费用加起来,李璟成功的从每家商铺中平均收上来了十贯钱。岛上的商铺仓库工坊加起来将近三千家。光是这一项就收到了三万贯现钱。另外接管四个码头之后。每天码头的进项更是不小。平均每一条船登靠离开码头,至少收费一贯钱,而且现在码头上所有的装卸的活都由李璟给包掉,专门指定给新成立的码头装卸队。装卸队的人原本都是码头上的民夫脚力,他们常年扛活,不过很多时候工作辛苦,却又赚不到多少钱,生活艰辛。李璟把这些人全都给统统的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装卸队。

    码头上的所有装卸活,全都被码头承包了,然后再合理安排给所有的码头工人。货物装卸的价钱比过去提高了不少,活干的比以前少了,工钱却比以前多了。虽然那些入码头的船只有些不满,装卸的费用提高了许多,可如今码头完全掌握在沙门镇的手中,他们也根本没有其它选择。

    钱帛如水一样的收上来,每一天,四个码头都要将成箱成车的铜钱和帛布用车运回镇城。每次张宏都要亲自跑来入库。看着那一箱箱的铜钱,和一匹匹的帛布。张宏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沙门镇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了啊,再不是过去坐吃山空的状况了。他这个大管家,也终于感觉一阵轻松了。

    有了钱,就好办事。

    上次敲诈了王进和封彰一大笔,又把那些海贼首级废物利用卖了一大笔钱,算下来,封彰那里敲来了四万贯钱,三百套装备。王进那里也收获丰富,勒索了五万贯钱,还有一个完整的地下工坊,这还不算王家那些商铺仓库查收的钱帛。那些首级也被李璟卖了差不多五万贯钱。这回又从岛上商户那里弄来了三万贯钱。

    算一算,居然有了十七万贯的进项。加上战后查抄出的十万贯钱支出抚恤后还剩下的五万,沙门镇的帐上有了足足二十二万贯钱。头一次,镇将府的帐上没有了赤字。

    少了那些鲜红的一笔笔赤字,张宏感觉就像是头上少了几座大山。整个人也轻快了,笑容也常在了,就连早上也要多喝一碗白粥了。

    “将军,咱们现在帐上有二十二万的现钱,这么大笔钱放着也不是个事。就算除掉留着筑城的钱,也还是很大富余的。依我看,咱们不如现在就把那欠韩家的十万贯高利贷给还了吧。这债压在身上,总是让人感觉心里发慌不踏实啊。没债一身轻,省得惦记着。”张宏拿着帐本,跟在李璟的后面说道。

    李璟刚刚从军校场出来,正在南城的筑城工地上与几个工匠商讨着施工的一些事情。听到张宏这样说,不由皱了下眉头。这张宏主管财务确实是很用心,不过就是有一个缺点,太过小农意识。平时镇将府用两个钱,他也抠抠索索的总舍不得,恨不得把一枚铜钱扳成两瓣花。

    就像是现在,镇将府好不容易搂了几笔外块,有了点余钱,他首先想的就是还债。

    这样的思维在这个时代属于正常,是个会过日子的想法。但对李璟这个后世来的人来说,这样的想法太落后了。什么叫无债一身轻?对于后世过来的李璟来说,能欠多少就得欠多少,负债的是爷债主才是孙子。后世那些公司集团,哪个不想尽办法向银行贷款,且是多多益善?用银行的钱来做生意,那才叫空手套白狼。

    这个金融观念李璟是深为赞同的,从向韩家提出借钱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想过借钱了将来要怎么还。虽然不能说李璟一开始就已经打好了欠债不还的想法,但对李璟来说,他就不怕借钱,只怕借不到钱。虽然借钱有利息,可只要运作的好,那点利息根本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高利息。

    “韩家的那笔款子还有三年的时间呢,你这么急着还什么。现在还,利息也照样是那么多,还不如等到期了再说。”李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再说了,你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有钱了,以后都不差钱了?”

    李璟摊开手,给张宏一个个手指头的扳着算,“这新城是迫切要修建好的,之前我们没钱,所以只能先修城墙。现在我们手头有钱了,你总不能还让大家一直住在城外的地窝子里吧?现在天冷些还好,等到一开春,雨水一多起来,那时地窝子还怎么住人?既然现在有了钱,新城的修筑计划也得跟着动一动,城墙和住宅区都要同时开工。”

    “我们这次扩军,几乎把所有的青壮都招募入了军中。现在岛上人虽不少,可严重缺少壮男力。我的计划是,从台山村和北山村再招募一批青壮过来修城,另外还可以去我们士兵和工匠的老家再招募一批人过来。我的想法是这一次先只招青壮前来,暂时不必让他们带家眷前来。人数越多越好,三千以内,我们都是能消化的。”

    这次扩军之后,岛上的兵马达到了四千多人,李璟带来的那些人家几乎是人人为兵,所有的青壮一下子招募一空。现在修城和工坊里除了少量的少年和老人外,几乎全是女人。岛上对青壮男子的需求一下子变的极大,李璟不得不开始准备再从清宁乡招募一批士兵们的亲属老乡前来。

    “新城修筑工期紧张,人力必须增加,我已经准备拔十万贯钱进行城墙及城防工事还有住宅区的一期修建工程。”李璟说道:“另外,我们新扩编了四千余兵马,武器方面也是还有着极大的缺口。虽然上次缴获了千余套装备,又从沙门岛弄了几百套,但全加起来,我们现在的这些装备,也只够半程三分之一的战兵营。加上从宋刺史那里买的那一千套即将要到的装备,连战兵营也只能勉强装备。”

    “另外这次改编的辅兵营,他们的装备都需要特制,一千多把步槊、圆盾、头盔、横刀,战袍,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另外我们还要打造投石车、重弩等重械,哪一样都是要钱啊。虽然我们现在有工匠可以自己造,本钱要便宜一些,可材料也是要钱的。”

    李璟估算了一下,给这四千多人的新军全部装备到位,至少还需要十万贯钱。

    除了装备钱,四千余人的新军每月的消耗和粮饷支出也是一大笔钱,一人一天二升米,四千多人每天得耗粮三百多石,一个月就是一万石粮。如果再加上每月还要给士兵发的粮食补贴,以及士兵家眷们的粮食补贴,还得两三千石。而每个士兵的饷钱,一个月也得上万贯。

    这都是钱啊,虽然招募兵员简单,一下子就拉起了四千多人的队伍。可要把他们训练出来却是不容易,不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难以成军,就光是武装他们的装备钱,还有消耗,以及粮饷等等加起来,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王进他们那里敲诈来的钱是不少,可这也不是能常有的啊。

    虽然张宏和林威等都跟李璟提出过,是否降低将士们的粮饷标准,不过这一条被李璟给否决了。士兵们刀尖上舔血,拿性命拼杀前线,如果连基本的粮饷和抚恤奖赏都没有,那哪来的士气,谁还肯拼命。那战斗力必然下降,甚至军纪也将荡然无存。

    张宏觉得帐上有二十多万贯钱很多了,可李璟却觉得处处差钱。李璟揉了揉额头,看来得想办法再弄点钱才是,是先从岛上的商户那里下手再压榨一点出来,还是想点别的办法呢?(未完待续。)

第164章 三月堡城

    (第三更送到!)

    沙门镇四千余新军在正月的倒春寒中抓紧时间训练的时候,新的沙门镇城的修筑也进入了**期。岛上一万余人,除了四千被召入军中的青壮,再凑去老人和孩子还有一些在工坊中做事的工匠及学徒帮工等,有近四千的妇女和少年少女们都加入到了筑城大军之中。

    甚至许多半大的儿童和五六十岁的老人也都加入进来,筑城虽然关系到所有人的事情。不过李璟并没有说征用百姓们白白干这苦力。历来征用百姓无偿做工,都容易激化官民矛盾,甚至工作的效力也是大减。李璟早有命令,整个筑城工程,从城墙到住宅区,到最后的街道里坊的建设,征召的做工百姓都是有偿的。

    百姓们参加筑城都有人记录工分,不同程度的活,工分都不同。甚至是表现卖不卖力,记的工分也是有等级差距的。所有的工分都可以随时在镇城仓库中换取钱帛,也可以换成粮食布匹等生活特别,甚至可以留着将来购买新建好的住宅房屋。

    不论男女老少,干多少就记多少。哪怕是一个儿童帮着抬了一筐土,搬了一块石头,也都会如实记下来。另外,工地上还包了一天三顿的伙食,大米饭加上肥肉片子,管够。在这些条件的刺激下,整个新城的修筑进行的十分顺利。

    这几天更是吸引了岛上台山村和北山村两个村子里的诸多百姓前来加入,甚至连四个码头的棚户区的那些贫苦百姓也都来了。刚开始还是李璟派人去招来的,来的只是少部份的穷苦男人。不过这些人在工地上干了一天。不但三顿饭吃了个肚子溜圆。一嘴油。晚上下工时他们去工地的管事那里要求结钱,很顺利的拿到了一百文钱后。第二天,不但他们继续来了,而且把全家老小,左右邻居都全叫来了。

    随后更是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呼朋唤友,工地上每天的筑城人数突破了八千大关。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特意从附近的几个岛上赶来,甚至有登州陆上一带的人坐船赶来。

    有了如此多人,新城修建十分顺利。

    四面城墙都已经彻底的拆除,新的城墙基地也都已经挖好。

    为了提高防御力,李璟一开始就把新城墙定位为砖石结构的皇冠棱形墙体。不过此时的城砖并不是便宜东西,修建如此规模的城墙,全用砖是不可能的,而是采用夯土筑城,然后外面包砖的方法建筑。

    整个新城近方形,南北各长三百步。东西各长两百步,周长一千步。约三里,相当于登州城的七分之一。城墙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夯土墙,然后包砖。

    夯土的方法采用的是版筑法,版筑夯土墙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

    为了提高防御力,沙门镇新城用“三合土”即黄土、石灰、砂子拌和夯筑。李璟还采用了几个老工匠头的建议,在土中还掺入红糖和糯米浆,以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这样的土夯成的土墙铁钉都难以钉入,经数百年风雨仍完好无损。

    李璟这些天一半时间在军营训练新兵,一半的时间全泡在筑城工地上。上次海贼来袭,吃的一个大亏就是没有完好的城堡防御。这一次,李璟打算一次到位,把新城修建成最可靠放心安全的要塞堡垒。

    老工匠指着已经开始做版夯土的城墙基说道:“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

    “按将军的要求,新城城墙将高达六丈。而按照筑城之法,六丈的高墙,墙基座是城高一半,为三丈宽。城厚是其三分之一,则城厚两丈。其上斜收,比厚减半,城墙顶部厚为一丈。如此城堡,老夫也是头一次修筑,建成之日,只怕从此固若金汤,无人能破,可保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