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901部分

庶子风流-第901部分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要登基了。

    经叶春秋如此一说,张太后也觉得朱厚照应该还好好地活着,心情也总算好了一些,便道:“哎,这陛下真是胡闹啊,都怪哀家生了这么个儿子,真难为了儿,也难为了你。”

    叶春秋不禁莞尔一笑道:“谁让他是母后的儿子,是太子的父亲,又是儿臣的兄弟呢?”

    叶春秋这话看似玩笑,可若是几年前的叶春秋,一定会加上一句,是臣的君王,不过叶春秋将这一句隐去,因为天下人任谁都知道,做到了叶春秋这样子,除非是兄弟之情,若非要说什么忠心耿耿之类的话,就算别人相信,叶春秋自己怕也不相信。

    ………………

    昨晚夜里,紫荆城虽是有不少地方遭了破坏,宫人受了一夜的惊吓,可今儿的一切似乎又恢复如常了。

    此时,在太和殿里,钟声长鸣,百官早已就位。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今日的廷议要讨论的是什么,而讨论的结果,显然早就有了,非要加上这么一个程序,不过是因为叶春秋需要大家做一次最后的确认而已。

    和上一次廷议不一样的是,上一次是站队的问题,可是这一次,每个人都只能发出一个声音,任谁都知道,任何一个敢于在这个时候挑衅或是提出什么异议的人,杨一清这些人就会是下场。

    所以在钟声之中,一身朝服的朱载徐徐入殿,叶春秋则是按剑尾随其后,他们出现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有丝毫意外。

    大家只是静静地伫立着,耐心地等候着什么。

    带着几许庄严的朱载走上了金殿,接着坐在了御椅旁专门准备的锦墩上。

    待众人纷纷行礼后,朱载颌首,当先第一句话便是:“来,给亚父赐坐。”

    亚父二字,在这样的场合,确实令人意外。

    毕竟你太子认了干爹,这是太子自己的私事,虽然有人诟病,可终究没有放在台面上,大家管不着。

    可是现在,在这太和殿里,这么正式的场合下的一句亚父,还是当着百官的面,这就有些……

    须知作为储君,也就是未来的君王,不只是权力意义上的天子,某种程度来说,还是授予了天命,同时拥有一定神圣性质,所以才有君父这个说法,皇帝,理应是天下所有人的爹。

    好嘛,你自己认个爹,这是让大家都多了一个爷爷的节奏啊。

    当然,经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后,这个时候,肯定没有人再敢说什么。

    在这众人默言下,一个小宦官机灵地搬了锦墩来,放在了上首位置。

    叶春秋略一迟疑,而后朝朱载行了个礼道:“多谢殿下。”

    他说完这四字,便再不开口,而是大喇喇地坐下。

    今天是让朱载来表现的,叶春秋要做的,只是威慑,他是门神,说话做主的是朱载。

    朱载这时才对百官道:“诸卿们平身吧,父皇而今生死不明,本宫身为人子,心里焦急万分。可是万万不曾想到,朱厚、杨一清诸人,居然勾结在了一起,竟趁机借此谋逆,这一次幸亏了亚父,否则,一旦让这些乱臣贼子阴谋得逞,本宫还有什么面目对得起父皇呢?”

    朱载先是将这两日所发生的事,定了性。

    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朱厚是谋逆,而杨一清也是,这才是最关键的。

    其实在这里的许多人又怎么不知道,真正举事的是兴王父子,这没有疑问的,可是杨一清这些人,不过是为朱厚打掩护罢了,他们并没有真正谋逆的行为!

    可既然确定了他们是图谋不轨,是谋逆大罪,也就是说,杨一清为首的这些人,也就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这是抄家灭族大罪啊。

    许多人的心里忍不住打鼓,假若杨一清属于谋逆大罪,那么他们做了什么呢?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希望朱厚克继大统而已。

    这就等于是告诉大家,支持宗子克继大统的,就是反贼,便是抄家灭族,谁敢再来,就试试看!

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是时候赌一把了

    朱载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显得不太自信,忍不住小心翼翼地看了叶春秋一眼。

    叶春秋依旧安静地坐在锦墩上,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神色。

    朱载这才渐渐开始自信起来,若是让他自己在这里主持这个局面,虽然有些话,都是来之前,叶春秋就跟他说好了的,心里已经有了腹稿,可是真要他一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心里怕是没有底的,可是现在……

    他略略使自己心更静了一些,慢慢地进入了状态。

    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目光显得镇定了许多,他徐徐道:“本宫有赖亚父,方才稳住了大局,此次,亚父立下首功,父皇在时,曾有明言,说是治国之道,无过是有功即赏,有过便罚,本宫而今监国,该赏……就赏。”

    叶春秋愣了一下,来的时候,自己可没有教过太子说这些话。

    现在突然说这些,反而让叶春秋有了一些压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番话是他教唆的呢!

    可是谁曾想到,朱载会来个临场发挥啊。

    此时,朱载已经眼眸一转,道:“所以,就请王师傅将这功劳记下,及早提出恩赏的章程来,本宫无有不允。”

    这话,倒有点像是皇帝的样子了。

    王华借了这个机会上前道:“臣遵旨,殿下,臣也恰好有事要奏。”

    朱载看了一眼王华,明眼人都知道,王华要奏请的事是什么,朱载便道:“王师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王华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今天子下落不明,臣请暂尊陛下为上皇,而太子殿下,本是储君,为固国本,安民心,恳请殿下为社稷为念,克继大统……”

    王华的话,在殿中回荡,掷地有声。

    当王华郑重其事拜倒的时候,自然有人忙是跟着拜倒,其余的人,哪里还敢在犹豫?他们分明看到叶春秋的目光在每一个人身上扫过,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让一些人感到后背凉凉的,再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眸,让人不禁想到,估计在这位鲁王的心里已有了一个账本,今日谁的表现如何,都会一一地记下来。

    即便是一些实在不甘愿的人,见越来越多的人拜下,自己自然是显得鹤立鸡群,此时也不敢再怠慢了,只得无奈拜倒在地。

    终于,所有人都拜下,三呼万岁。

    而朱载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的目中也终于多了一些自信。

    ………………

    在马六甲海峡上,这儿无风无浪,风平浪静,矗立于海岸线的灯塔格外的显眼。

    这灯塔乃是葡萄牙人征服了马六甲之后所建立,长约三十多米,刷成了白色,素有白塔之名。

    塔下不远,则是一处港口,上百大大小小的佛朗机舰船,却在这里停泊,港口处设施一应俱全,从总督府至商业处,再到货栈一应俱全。

    只是可惜,却没有船只可以出入了。

    就在昨天,一封书信送到了这里,书信之中,尽都是挑衅之词,一个以大明天子名义所发出来的最后通牒,直接要求该处的葡萄牙人归顺,并且自称,若是归顺,可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当然,若是不肯归顺,则是天崩地裂。

    天崩地裂四字,是一个在本地的汉人憋红着脸翻译的,因为实在无法用这成语转化为葡语,所以他不得不用更多的词汇,夸张的表露出这个来路不明的大明天子的‘怒火’。

    葡国总督,第一反应就是冷笑,并且置之不理。

    可是很快,就有了更坏的消息,附近的海域出现了一支舰队,他们截住了航路,并且已经封锁了港口。

    这马六甲,乃是葡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是葡国人的香料原产地,更不必说,这里本就是最重要的水路要塞,所谓的归顺,对于总督来说不啻是一个笑话。

    于是,整个马六甲开始进入了战备状态,两千多葡国的军队,已经在港口和要塞处枕戈以待,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本地土人组织的一支番军,亦在数千上下,为了防止意外,甚至总督府还招募了一批商船以及欧洲的水手、平民。

    当然,所谓的水手和平民,是海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这个时代,敢于出现在这里的欧洲人,往往都不是善茬,他们来东方,寻求财富,历来是不择手段。

    葡国人没有回应。

    那么,大明水师便来了。

    一艘又一艘的舰船开始出现,朱厚照所乘坐的福船,只在外海,而真正作战的,则是数十艘炮舰。

    可朱厚照其实并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现在,他在军事上,要比在政事上显得谨慎许多。

    他的心里始终有些放心不下,几个月的航行,已经让不少水兵和水手开始滋生了不满和归乡似箭的情绪,所以这一战至关重要,只有彻底碾压对手,并且给水师官兵们丰厚的回报,才能让他们重新鼓舞士气。

    毕竟……没有人不希望衣锦还乡,与其灰溜溜地回去,朱厚照深信,这些人更希望带着荣耀和数不尽的金银,还有皇帝老子赐予他们的头衔回到家乡。

    当然,一切的前提,都关乎于收益和风险,虽然收益足够大,可风险若是过大,为了一个马六甲,而损失惨重,这可就不妙了。

    大明水师,毕竟还未经历过检验,这就不免令朱厚照既有期待,又有些忐忑了。

    倒是对这佛朗机的舰船,越是下了西洋,朱厚照越多地听到不少关于这其中的各种传说,至少在西洋诸国这里,可到处都风传着佛朗机人的各种不败传说。

    只是对朱厚照来说,越是带着挑战,越是令他在忐忑下衍生出更多的热血沸腾。

    准备了那么久,朱厚照所要的其中一个,不就是为了在这海上扬名立万吗?

    这佛朗机舰队越是令西洋诸国忌惮,若是大明舰队将其打得落花流水,这胜利之下,所得到的就不只是金银了,而是未来更长远的辉煌!

    现在,一切都已经蓄势待发,是时候赌一把了。

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毁天灭地

    佛朗机人在岸头上建立了许多的炮台,士兵们则是在堡垒里,对滑膛枪进行最后一次的检视。

    事实上,他们是比较有信心的,想到远东那儿,虽然他们曾在大明帝国那里吃过一些亏,可对他们来说,他人自认那只是一次失败的偷袭而已,要怪也只能怪当初舰队过于贪功冒进,结果登陆之后,被大明帝国的军队直接剿杀。

    可是这次不一样,这一次,是他们以逸待劳,不说他们曾有过那么多战胜的功绩,单是依靠这坚固的堡垒,他们觉得并没有太大的担心。

    甚至在地的牧师,很轻松地和士兵们开了玩笑,认为总督大人有些小题大做。

    当那一艘艘的炮舰开始靠近的时候,沿岸的炮塔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自信自己的炮台,不惧对方的炮舰。

    这倒不是盲目自信,对方的舰船即便有火炮,可是因为这时代的都是木船,所以大口径的火炮往往无法固定,甚至其后坐力有直接毁掉舰船的危险,所以一般船上的火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口径,都比陆地上的火炮要小了太多,他们自信这是大明水师在作死。

    于是在佛朗机人将一切作战准备都妥当之后,谁料竟发现对方的跑船居然没有继续靠近,而是直接开始转舵,竟将自己的船身对准了陆地。

    这就顿然间令人感到深深的疑惑。

    要知道,这个距离,怎么算,都相距得实在有些远了,所有人的心里都不禁冒出了一个疑问,他们是不打算进攻了吗?

    可就在这个时候,轰隆的一声响声,那炮舰上,开始硝烟弥漫的时候,一个个呼啸的火球,如雨一般自数十艘炮舰上如倾盆大雨一般泻下。

    顿时……

    所有人都惊呆了。

    对方火炮的射程,竟比陆地上的炮台还要多一倍以上的优势。

    只见那火球落下,竟不是实心,而是随时一声声的轰鸣,轰隆……无数的弹片乱飞,飞沙走石,炮弹所过之处,沙土垒起的所谓炮台和堡垒,竟是不堪一击,顿时开始崩解,无数在岸上,方才还有说有笑的人,都被这落地炸开的炮弹,那激射出来的钢珠和弹片瞬间打得千疮百孔,一股股的热浪,将无数人撞飞。

    第一轮的飞射,上百枚火炮,便直接地将岸上的设施和固守的千余葡兵,彻底地炸了个灰飞烟灭。

    只一瞬间,一切都已面目全非,有的……不过是断桓残壁,还有无数碎成渣的血肉。

    剩余的人,他们侥幸活着,却仿佛自己已经置身在地狱,身上要嘛有弹片射入了身体,鲜血淋漓,痛不欲生,要嘛被无数的碎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