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716部分

庶子风流-第716部分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的考题,其实并不难,正符合杨廷和四平八稳的形象,可正因为不难,才是真正的难。

    若是出其不意的题目,往往靠的是人的才思敏捷,有才思的人优势极大,可似这样的题,讲究的就是老道了,想要作好,并且力争上游,其实并不容易。

    当然,这天底下,怕也没有人想到杨廷和会出这道题吧,余先治其国先齐齐家,反而令人措手不及了。

    这当然也是杨廷和颇为得意的一笔,将齐家治国平天下裁剪出来,捏出来也是不易。

    只是想到明日陛下要来,杨廷和的心里就有些不悦了,陛下来,肯定不是一人来,许多大臣肯定陪同,到了那时,到底是谁来做最后的主考官呢?若是有人说一句这个好,又当如何?主考,主考,皇帝来了,还主个什么?

    想到这里,他心里便更加不快,甚至恨透了怂恿小皇帝来一起阅卷的叶春秋,只是面上却没有表露。

    倒是这时候,却有书吏来道:“禀杨公,府上送来了一些食物,怕杨公在贡院吃不好。”

    那书吏一边说,一边递上了一个食盒,其他的考官们也是见怪不怪,这贡院里的食物确实难吃,有不少人也会带吃食来,当然,这里的人是绝对不允许和家人见面的,却只允许捎带,所防的则是有人想要走门路作弊,这卷子都是煳名的,想要作弊都难。

    此时,便有人玩笑道:“杨公的五脏庙可要开荤咯。”

    众人便都笑了起来。

    杨廷和虽是权力心重,可是在外人跟前,素来印象是性子好的,虽然是内阁大学士,却从不和人红脸,因而这些下官,有时也敢开一两句玩笑。

    杨廷和便笑了笑,也不做声,取了食盒,这盖上一翻,却贴着一个小字条子,上头是蝇头的文字:“镇国府之事,俱已办妥,杨公勿忧。”

    杨廷和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将字条一刮,那字条便落入了里头的一碗热腾腾的汤水之中,逐渐没入那银耳里,他徐徐地取出了银耳羹放在案上,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

    明伦堂中的烛火忽明忽暗,那字条被热汤一泡,早已稀烂,顺着汤勺,直接吃入了杨廷和的腹中,杨廷和的面容也随着这灯火而闪烁。

    …………………………

    次日一大清早,叶春秋如常早起。

    练了剑,刚过了早点,宫里便来了人,是朱厚照叫的,让叶春秋赶紧入宫,陛下要移驾贡院,请叶春秋一道儿去。

    叶春秋自然没有忘记之前和朱厚照约定,自是不敢怠慢,整理了仪容,便预备动身。

    刚到中门,外头的马车早已备好了,却见叶东惊慌失措地迎面而来,口里道:“公爷,公爷,不妙了,几个御史和孙大掌柜起了争执,孙大掌柜对那几个御史似乎言语上有了顶撞,因而那几个御史预备要叫顺天府的人拿人,双方闹得很厉害。”

    叶春秋听罢,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惊愕之色,似乎不觉得奇怪,只是道:“闹到了这个地步?现在还在争吵吗?”

    叶东却是一脸的焦色,忙道:“是啊,所以……”

    还不等叶东说完,叶春秋便打断道:“我就不去了,这些许的小事,也要劳烦我?舅父若是处置不了,你就去处置吧。”

    “啊……”叶东愣了一下:“我哪里敢。”

    “那就叫唐先生去。”叶春秋也觉得叶东不太靠谱,便道:“你且等等。”

    叶春秋说罢,居然跑去了门房,在门房里寻到了一根废弃的门栓子,足足有半碗的碗口这样粗壮,叶春秋将这交在叶东的手里,一面拍着手上的灰烬,一面道:“把伯虎兄叫起来,再将这交给他,让他立即带几个护卫一起去,什么话都不要说,朝那几个御史脑门处,用这个砸,下手要狠,要用吃奶之劲,你去和伯虎兄说,就说这是我说的,千万别留后手,砸死了,我将春梅一道赏他,让秋香和春梅服侍他一辈子。”

    “啊……”叶东惊得张大了嘴,老半天才迟疑道:“公爷不是开玩笑的?这……这不太合适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观棋不语真君子

    叶春秋这回可谓是语出惊人,叶东惊得连眼睛都瞪大了。

    事实上,叶东的震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棒打御史,古往今来,也没人敢这样的啊。

    这要是真打了,保准天下都要哗然,而且不用想也知道这后果会很可怕。

    叶东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傻傻地看着叶春秋,叶春秋却是将门栓塞在他的手里,很认真地道:“我不是开玩笑,还愣着做什么,快去。打得不够惨,让伯虎兄不要回来见我。”

    说着,只给叶东留了一个背影,叶春秋已是登上了门口停着的仙鹤车走了。

    叶东看着那越走越远的仙鹤车,久久还没有回过神来。

    叶春秋则是直接入了宫,朱厚照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说起今天这事,既然陛下要去贡院,这显然是大事,翰林们早就饥渴难耐了,对他们来说,这显然是一件幸事,陛下从前只知道舞枪弄棒的,现在似乎对教化有了兴致,这是好事。

    所以李东阳亲自做了筹备,陛下出宫的路线,随行的人员,都做了详尽的安排。

    除了谢迁在内阁里当值,李东阳和王华也已早早到了,翰林们也纷纷在崇文殿外聚集等候,专等陛下的车驾途径崇文殿,而后伴驾而行。

    叶春秋入了暖阁,见朱厚照穿着冕服,这冕服可不是寻常都能穿的,这是礼服,只有重大场合才穿戴。

    朱厚照终于见叶春秋来了,便嚷嚷道:“哎,吃亏了啊,本来只以为随意去一趟,谁晓得惹来这么多麻烦的事,李师傅还亲自上了表,大大地颂扬了一番,说这是头等大事,还上邸报了,现下这么多人随行,倒像是去告祭太庙一样,烦透了。”

    看着朱厚照憋屈的脸,叶春秋是很能理解朱厚照的心情的,本以为是去玩,是去寻开心的,谁知硬生生地弄成了一个仪式,就像是唱戏一样。

    朱厚照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是搬着凳子去听戏的,谁料他就是主角,得到台上去唱。

    叶春秋含笑道:“外间都在说陛下圣明。”

    朱厚照摇摇头道:“又是这一套,总拿这个来哄着朕。”

    虽是这样说,可听了叶春秋的话后,还是精神奕奕起来,有宦官端来水晶镜,想让朱厚照检视仪容,朱厚照挥挥袖子道:“又不是唱戏,走吧,走吧,摆驾,早去早回。”

    他一声令下,早有圣驾在外准备,无数的宦官和宫娥排成了长队,唿啦啦的禁卫个个明火执仗,列成长蛇。

    朱厚照朝叶春秋怒了努嘴,笑了笑道:“你瞧,朕就怕这个。”

    说罢,他先是上了龙撵,朝大明门方向去,中途在崇文殿静候的翰林,也纷纷尾随而来。

    叶春秋步行在后,李东阳和王华也是尾随,叶春秋怕王华这样步行吃不消,便想要搀他,王华摆了摆手,朝他一笑道:“老夫这把老骨头,倒还经受得住,你莫要如此,反而教人看了笑话,还以为老夫不中用了呢。”

    叶春秋失笑道:“中用不中用,这也不是别人说了算,倒是别人会骂小婿不孝的。”

    李东阳耳朵尖,在前听到了,回眸过来,捋须道:“你们这是翁婿情深,倒是让老夫平添了几分尴尬,早知老夫将女儿嫁你,还真是便宜了王公了。”

    难得李东阳开了一句玩笑,王华便道:“好啊,李公若是真喜欢,再多一个夫人也无妨。”

    叶春秋暗暗咋舌,知道他们只是开玩笑的,便也没有插话。

    倒是今日李东阳出奇的健谈,和王华接着说起了今年春闱的事,来这春闱,朝中的诸公,多少都会感兴趣,而举人们到了京师,往往也会吟诗作画,作一些文章,一些好的文章不免会传开,如此一来,今年出了什么才子,便一目了然了,私下里,朝中诸公虽不便说什么,却会暗暗关注,成为公务闲暇之余的消遣工具。

    待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到了贡院,可惜这时,杨廷和等人是不能离开明伦堂的,因此并没有来迎驾,朱厚照率众臣纷纷进去,到了明伦堂,寻常的翰林只可在外候着,朱厚照则带着李东阳、王华、叶春秋以及一些重要的翰林进去。

    杨廷和等人便起身行礼,朱厚照挥挥手道:“不必多礼了,怎么,现在已经开始批阅试卷了吗?”

    杨廷和回答道:“是,眼下时间不多了,四日之后,便是吉日,届时必须放榜。”

    “两千多份试卷呢,这么短的时间,可阅得完?”显然,朱厚照问的,尽是外行话。

    事实上,能参与阅卷的考官,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对于八股文章,个个都是慧眼如炬,拿起八股,只需看看破题、承题以及起股,大抵就能看出文章的好坏,若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这卷子便要搁在一旁了。

    这种淘汰的方法,能迅速地将一些优秀的试卷甄选出来,而主考官杨廷和,则在这些优秀的文章中选出最后符合心意的文章。

    此时,杨廷和道:“臣等勉力而为,定会殚精竭力。”

    朱厚照便坐下,有人给他斟茶,他则对杨廷和道:“那就将那些好的卷子,也都送来给朕看看。来,诸卿家且都坐下歇着吧,一时半会,朕怕是回不去了。”

    他的语气中透着无奈,既然已经大张旗鼓地来了,总不能只待个一时半刻就走吧,说出去也不好听啊,无论如何,也得耗着几个时辰才是附和圣明的形象吧。

    “噢,还有,阅卷是考官们的事,诸卿随朕来,在旁看着就成,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观棋不语真君子。”

    朱厚照说罢,毫无违和感地翘起了腿,已有人给他上茶,他呷了口茶,便阖目等待,倒是有点儿想打瞌睡了。

    杨廷和则坐在他的主考之位,隔三差五,总会有几分画了圈的试卷送到他的案头来,虽然今日陛下莅临并不是他所愿,但是现在还是好好批阅书卷要紧,便收了心,用心地看了起来。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打

    朱厚照带着不少的朝廷重臣来到贡院,显得百无聊赖,爱热闹的他,却不知道镇国府的招商局此时正闹哄哄的。

    而今的镇国府,虽是在京师之外,其繁华却已不在京师之下,这儿的地价,甚至还远超了内城,因为外来的人多,匠人们消费力足够,因而到处都是铺面。招商局恰恰是在镇国府的核心,只是今儿这里,却早已围满了不少人。

    佥都御史曾文广带着几个年轻御史来到这里,他们来此的目的却是不得不令招商局的人感到可笑,他们居然要公然进去查账。

    这里是镇国府,这帐怎能让你们都察院来查?招商局的人自然不肯放他们进去。

    曾大御史脸色便阴沉了,看着阻拦他们的人,气焰十足地厉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等乃风宪官,哪里不可以查,莫非这招商局藏污纳垢吗?真是好大的胆子,你们是什么东西,官居几品,爵位几何?竟如此放肆!”

    说着,曾文带着人便要往里头冲。

    本是在里头忙碌着的孙琦急匆匆地赶了来,一看就知道不对劲了,都察院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啊。

    孙琦很清楚这些人压根就是来找茬的,账目倒也未必不可以查,可问题在于,一群本就是想找你麻烦的人,自然玩的是要往鸡蛋里挑骨头的。

    再说,现在这么多人围观着,若是放他们进去,任他们去挑招商局的毛病,这还了得?无论到时候他们放出什么风声,可能对于朝廷来说,这不过是庙堂上的一些小争执,可到了镇国府,相对于无数的商贾来说,这就是一场地崩啊。

    大家能安心做生意,对未来有美好的预期,愿意为明日的生产投入大笔的银子,这是因为大家对镇国府有信心,这种信心既来自于市场的扩大,也来源于对镇国府的信任,可若是几个御史,尚且可以侵门踏户,谁能保证,镇国府可以保障自己呢?

    细眼看去,这里已围了不少商贾,此时,一个个都是面如死灰的样子,有人窃窃私语什么,须知官场的事,春暖鸭先知啊,甚至有人低声道:“莫不是镇国公犯了什么事?”

    对啊,若是不犯事,几个御史哪里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欺到头上来?这几个御史背后的人肯定不简单,莫非陛下对镇国公已生了防备之心了?

    这样一想,许多人便都心里生出了恐惧。

    那些原本想来订货的人,现在也开始迟疑起来,若是定了许多货,付了银子,假若镇国府出了意外,交不出货呢?

    也有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