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548部分

庶子风流-第548部分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其实也好解决,虽然现在外间沸沸扬扬的,可只需要冷处理一下,事情也就能掩过去了。

    偏偏……上奏疏的人却令内阁乃至天子无法回避了。

    “刘大夏……原来是你……”刘健此时才知道,这是组合拳,先是民变,接着是祖宗之法,而粉墨登场的却是弘治朝的君子刘大夏。

    这位德高望重之人挺身而出,不但会引发热议,最重要的却是,他会引发读书人的模仿。

    模仿是人的天性,可是什么人可以模仿呢?当然是好人,天底下谁算是好人呢?普天之下,除了这位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为人忠厚的刘大夏,还能有谁?

    刘健的脸色铁青,却是隐忍着没有发作,他知道,刘大夏上的这份奏疏,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可他又不得不说,刘大夏这一手玩得很漂亮,因为他给了宫中和朝廷一个避无可避,且根本无法去作答的难题。

    天子,你还要不要守孝了?

    朝中的百官,你们难道就这样坐视着天子违背祖法吗?

    刘健阖目,不发一言,这是一个难题,连他都无法解决,他决心和刘大夏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半个时辰之后,有人步入了公房,刘健张眸,就看到了一个熟悉不能再熟悉的人影。

    看起来,刘时雍比从前又老了一些,两鬓早已斑斑,却进来时,忍不住握拳在口前轻咳。

    刘健这时和颜悦色地道:“太保近来如何?”

    这全是老友一般的交谈,刘大夏呵呵一笑,道:“尚可,刘公倒是比从前更精神了。”

    二人同朝为官,都是历经宦海,目光一对视,都能从对方眼中寻到熟悉的感觉,只是今日,这熟悉之中却又带着陌生,刘大夏不露声色地道:“倒是老夫,已到了苟延残喘之年,半截身子,已要入土了,越是如此,想起历历往事,总是不禁唏嘘。”说着,他已坐了下来。

    刘健只是莞尔,也没叫人上茶,而是徐徐道:“方才,老夫看到,有一份奏疏,是时雍上陈的。”他在案牍上故意搜寻一下,将刘大夏的奏疏寻出来道:“时雍这是何意?”

    刘健的开门见山,没有让刘大夏觉得意外,他面无表情,只是道:“噢,不过是仗义执言而已。”

    刘健眼帘微微一垂,意味深长地道:“是吗?仗义执言?没有他意吗?”

    刘健说罢,顿时抬起眸,突然目光中变得严厉起来,沉声道:“时至今日,还是直言吧,我素来以为刘太保虽与江南的某些大族交好,可是人品贵重,堪为君子,为天下人所敬仰,只是这份奏疏,再结合此前种种,刘太保的私心,未免也太重了,还请刘太保将这份奏疏收回吧,若是收回,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何苦要执迷不悟?”

    这一番话,已算是很不客气了。

    收回了,大家还有的商量,否则就没有余地了。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对刘大夏已是极为不满。一直以来,私商之事,刘健其实也了解一二,不过问,只是是担心一旦过问,会动摇国本,可现在私商已经被斩掉了爪牙,还有人想趁此倒打一耙,这就触犯到了刘健的底线。

    刘大夏依旧面无表情,他须发皆白,犹如一个市井之间寻常得老者,他沉吟了片刻,突然道:“我能收回吗?”

    “嗯?”刘健冷冷地看着他。

    “我已不能收回了。”刘大夏徐徐道:“有些时候,你踏了一步,只会越走越远,无法回头,刘公如此,老朽亦是如此啊,老朽走到了今日,已到了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人生在世,到了我这般地步,本也该满足了,可是……刘公,我收不回这奏疏,也回不了头了,叶春秋不死,我的族人怎么办,我的亲朋挚友怎么办?是非功过,到了而今,对我已不重要,对我来说,叶春秋和镇国府若是不死,那么今日我即便死了,那也无法瞑目。”

    刘健看着他,目光越加深冷,道:“那么刘太保可要小心了。”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刘健的心情还是较为沉重的,他跟谢迁那性子不同,他素来遇事还算稳健,待人还算随和,可是现在面对刘大夏的宁顽不灵,刘健心中已经动怒。

    刘健的威胁已经那么明显,可惜对于刘大夏来说,他已经不在乎了,他只是呵呵一笑道:“是吗?有劳刘公关心,不过现在,小心的却是你们,你看,江南不是闹了起来吗?何况,抬头三尺有神明,祖宗们在看着陛下和刘公呢,太祖高皇帝在上,他们所定制的祖宗之法,老朽倒要看看,谁敢轻视?陛下……想必也不想做不孝之人吧,刘公呢,刘公身为首辅,难道可以和陛下一样,对祖宗之法全然无敬畏之心吗?自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文皇帝靖难,亦是以建文擅改祖宗之法为理由,这才靖难定鼎,改弦更张,将祖宗之法重新得以确定,现在……国家有了奸臣贼子,竟是怂恿天子,废黜祖宗之法,将太祖高皇帝的大诰,视若无睹,乱臣贼子,岂不是人人得而诛之,刘公,这个局,你们破不了,今日之后,天下就要沸沸扬扬,现在,摆在陛下和刘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叶春秋重要,还是太祖高皇帝重要,孰轻孰重,陛下和刘公心里自会有思量的。”

    他说罢,哂然一笑,带着几分傲慢道:“言尽于此,刘某告辞。”

    他没有等刘健反应,便径自站起来,徐徐而去。

    刘健这四平八稳的人,竟也在这时,气得脸色青白,禁不住低声道:“欺世盗名之辈。”

    刘大夏还没有走远,这话又怎么没听到,却不以理会,他很清楚,走到了这一步,已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了,接下来,压力不是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在朱厚照和刘大夏的身上。

    ………………

    昨天很抱歉,昨天有事要办,实在抽不了多少时间,深夜才回到家,已经累得倒头就睡!(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世交

    漕船抵达了天津卫,而后便转道通惠河,一路向京师进发。

    此时已到了寒冬,河面上宛如结了一层薄冰,沿着河堤,大地一片的银白,而雪花仍如柳絮,从天空飘飘洒洒而下。

    叶春秋穿着一件夹袄,沿途看着这一路的雪景,最后在镇国府的码头登岸。

    岸上,英国公早就奉旨在此等候。

    今儿,张懋穿着一身棉质的蟒袍,头上覆了一层薄薄的雪,想来是在这里等候了一些时候。

    几辆仙鹤车就靠在一边,等叶春秋和邓健、钱谦上了栈桥,他便徐徐而来。

    叶春秋看见他,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向他见礼,张懋则笑道:“不必多礼。”

    与这张懋,叶春秋算是早已熟络了,英国府在镇国府中收益甚多,不只是那么一两点的股份,而且英国公在京师附近本就有不少的土地,近来到处开山炸石,镇国府的不少原材料都是从张家采购的,一年下来,张家从中所牟之利,早已超出了张家在其他地方的收入。

    几乎和其他人家的情况没什么分别,那些大官贵人,别看拥有无数的田产,可是单靠那些,只能让他们过得富足而已,可是镇国府这样依靠技术性的垄断来挣钱,一下子,让不少股东们的生活,早已悄无声息的发生了改变,那些管理田庄的族人,现在大多都放置在了镇国府的生意上,有的在镇国府投入银子来做一些生意,也有人给镇国府提供原材料,更有人成为镇国府的渠道商,当然,以他们的身份,是不会亲力亲为的,无非是让族里或者是家里的亲近下人去做罢了。

    可是实实在在充实的,却是张家的府库,张家和叶家已经有了利益的往来,便算是有了一层关系,张家的红白喜事,总不会忘掉这个镇国公府,于是请柬一到,叶家自然也就有了反应,若是一些重大的事,少不得叶老太公或者叶春秋去出席,即便是寻常的事,叶家自然也会派出人,至少一份随礼总会送到的。

    一来二往,所谓的‘交情’也就建起来了,双方很默契地去谨慎维护,彼此关照,等到了叶春秋的下一代,也就是叶小海的时候,两家也就算是世交了。

    所以也没有太多客套的寒暄,张懋便开门见山地道:“春秋,此番在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走,我们同车,到车里说。”

    显然,张懋也是个很会享受的人,他的仙鹤车经过专门的改装,有两个沙发,二人分别坐下,马车缓缓动了,窗外,带着雪景的景色开始改变,马车上了水泥路,沿途无数货车和马车来回走动。

    叶春秋看到了远方的钟塔,还有那林立的烟囱,惬意地靠在了沙发上,才道:“英国公,这工坊里的烟囱中的烟一冒,就是黄金万两啊。”

    “是啊。”张懋也不由感叹。

    本来,以他的身份,是不屑于去理解所谓工商的,毕竟作为勋贵,他更大的职责是‘大地主’,自己的庄子里遭灾了,对他才可能需要上一点心,可是随着在镇国府里的银子挣得越来越多,这镇国府的工商,反而成了张家的主要财源。

    他表面固然是风淡云轻,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可是背地里,对工坊也多多少少有了那么点儿理解。

    不过此时,面对叶春秋这家伙,张懋不禁感到哭笑不得,发生了那样大的事,叶春秋居然还如此举重若轻,这是疯了呢,还是早就有什么预谋呢?

    张懋终于忍不住问道:“春秋,江南的事,你听说了吗?”

    叶春秋便道:“倒是听说了,某些人的能耐不小,我倒是小看了他们。”

    张懋摇摇头,道:“不只是如此,最有意思的是那刘大夏,他前几日上了一份奏疏,指责你枉顾祖宗之法。此事现在也闹得厉害,刘大夏乃是天下之名的人物,又是先帝推许的名臣,现在他这份奏疏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御史凑了热闹,京师这边的读书人还好说,倒是维护镇国府的不少,可是其他地方的读书人也闹得很厉害,现在大家都将国朝以孝治天下这句话挂在口上,令陛下很是棘手啊,春秋,你平素就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这些人一齐发作,甚至……我听说,还有一些人跑去了太庙外头长跪,请陛下责罚于你。”

    叶春秋的脸色冷了下来,显然事情比他预料的更加严峻了许多。

    这刘大夏还真是下本钱啊,江南那边闹出点民变来,京师这儿又是一群人寻死觅活,又唆使一群人跑去太庙恸哭,这等于是将陛下逼到墙角,陛下若是不裁撤了镇国府,不将自己治罪,那么这个不孝的名分也就坐实了。

    张懋深深地看了叶春秋一眼,道:“春秋要小心为上,这绝非是小事,牵涉到了法统,牵涉到了祖宗,任何一丁点的差错,都可能酿成大祸。”

    叶春秋却还是镇定自若,露出了几分微笑,道:“请英国公放心,春秋绝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虽然叶春秋说得轻松,张懋却是一丁点也轻松不起来,毕竟现在叶春秋和镇国府的存亡也算是跟他们张家息息相关,他又怎么不为叶春秋有着几分担忧?

    张懋将叶春秋送到了午门,叶春秋便自午门去觐见。

    在暖阁里,朱厚照得知了消息,早已久候多时,一见到叶春秋来,立即振奋起来,兴匆匆地道:“呀,你现在才来。还以为正午才到。”

    一别数月,朱厚照发现叶春秋的身躯居然高大了许多,不禁又恼道:“当初你让朕先回秦皇岛,是早有预谋的吧,哼哼,你这可恶的家伙。”

    叶春秋忙道:“陛下受不了海里的颠簸,追击倭寇,山长水远,自然不敢让陛下犯险。”

    朱厚照只好道:“追击倭寇吗?怎么像是直捣黄龙?少拿这些话来糊弄朕,朕可不傻,你这家伙,却是给朕惹来了大麻烦,朕好端端的,而今却成为了不忠不孝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事情闹大了

    想来近来朝中最是麻烦的事儿,朱厚照忍不住对着叶春秋抱怨了几句,说罢,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咬牙切齿地怒道:“那个刘大夏……朕起初还以为他虽然有点惹人讨厌,可是一直以来,都据说他是个正人君子,谁料到竟是这样的无耻之人,早知道那次就往他家里多丢几个手雷,直接把他炸上天,就没现在这么多的事儿了,哼,这一次,朕决不轻饶他。”

    见叶春秋看着自己,朱厚照便信誓旦旦地道:“你尽管放心,这件事,包在朕的身上,朕绝不松口,随他们闹去吧,难道还能闹出花儿来?朕是笑骂由人……”说着,他的眼睛居然抬起来,做出几分悲壮的样子,继续道:“大不了,朕就不忠不孝罢了,朕的忠孝是在心里,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