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167部分

庶子风流-第167部分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琦显得很兴奋:“春秋,这一趟,咱们真要发大财了,噢,你是读书人,读书人不能爱财的,说这样的话,只怕对你的声誉有影响,不过……实话和你看说,当然,我们私下里关起门来说,杭州女医馆那儿,每月卖出去的丝绸,已有五千多匹,这个数目,春秋想想看,可有多大,单单这个丝绸,每匹刨除掉开销和其他的成本,大抵就能挣三钱银子,丝绸一项,便可入账一千两纹银,一月下来,女医馆的盈余便是四千两,这是何其大的数目?账目,过些日子我会寄来,噢,不过这些盈余,舅父已经打算好了,悉数都砸进去扩充咱们的女医堂,前些日子,我四处在收购失孤的女童,接着便送去女学堂里,那赵嫣儿处读书,足足买了六百多个,宁波那儿人牙子现在都在各地买人;我来南京,自然是为了南京女医堂的事,看看哪里有大宅子,南京是都城,可不能像宁波和杭州那样小打小闹,得办规模做到最大,因而这几月积蓄的一万多两银子,统统都要压进去,这事儿,我上次书信中和你提过,春秋也是同意了的……”

    “还有呢,就是宁波的许多商贾,而今都已经和咱们女医堂打好了关系,这次我就是借助他们的关系,想办法在南京立足。”

    说明了来意,叶春秋颌首点头。

    他几乎可以想象,宁波和杭州地丝绸、珠宝、胭脂水粉的店铺现在已经深受打击了,这很好理解,几乎每家店铺,都是靠着一些大户人家供养的,说穿了,其实就是店里的人与大户人家的主事管家勾结一起,按月来采买货物,而如今,府中的主事管家们一下子失去了采买的权利,其结果可想而知,那些店铺,能维持下去的人只怕极少,毕竟这种奢侈品,寻常人家是不会买,买的人只有大户,大户的女眷现在亲力亲为,却不可能招摇过市的去他们家店铺,唯一采买的地方,也唯有是女医堂了。

    若是能给女医堂供货,这些店铺或许还有生机,而一旦不能在女医堂供货,他们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连现有的生意都要大受影响。

    这就意味着,所有人但凡是想要做丝绸、珠宝、胭脂水粉、鞋帽的生意,若是不能巴结着女医馆,不能让女医馆给他们供货的机会,他们就寸步难行,女医馆的出现,已经让市场重新洗牌,改变了原有的供需关系,商贾们从前是靠巴结着各家府邸的主事管家,而如今,他们巴结的对象只有一个,那便是医馆。

    最令他们郁闷的是,这女医馆的背后,可不是简单,若是寻常的商贾敢弄出女医馆来,势必会被人觊觎,甚至可能孙琦直接被人灭门破家,而现在杭州和宁波人都知道,女医馆的背后是两个举人,这两个举人还关系到了太白诗社,甚至还有本地的知府,甚至还和传闻中的南京吏部天官有关。

    既然不能用暴力解决掉女医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几近于谄媚的态度进行合作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无路可走(第九更)

    这些商贾的人脉,如今成了女医馆的人脉,此番孙琦来南京,就有不少人帮助孙琦进行疏通。

    叶春秋听到这里,禁不住想笑,果然开拓女性市场,才是真正的未来啊。杭州那儿的岁入,一年可至五万两,这是何其大的数目,若是再加上宁波,只怕这个数字会在七万上下,而更可怕的是,现在杭州和宁波某些行业,几乎都已经成了女医馆产业链的下游位置,女医馆隐隐之间,已经成了龙头,甚至可以左右整个产业的兴衰了。

    舅父很聪明,他知道这样挣钱的生意,虽然同济堂已经占据了先机,可是不能持久,必须趁着现在的先发优势,尽快的打开局面,比如南京这儿,未尝没有人想开女医堂出来,不过现在开女医堂,门槛却是极高,一方面,你必须得培养一批女童,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除此之外,便是名气了,这时代的女性,是极为保守的,新开的女医堂,若是没有足够的名气,没有足够让她们放心的保证,谁敢贸然跑去那儿?

    至于女大夫,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都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东西。

    趁着那些想要分一杯羹的人还没有办法培养能读会写的女童和女大夫之前,同济堂必须尽快行动,先在南京等地站住脚根,这里的市场,显然比之杭州和宁波更大,达官贵人,可谓是多不胜数,即便之后的人想要复制同济堂地模式,等到一年半载之后,同济堂已经垄断了南京的生意,他们想要发力,只怕也是迟了。

    这个扩张的速度,比之叶春秋想象中还要快得多,叶春秋不由大是振奋,这可都是钱啊,将来自己高中,极大可能会在想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穷京官,跟邓健那个穷光蛋差不多,眼下多挣点钱,才是正道理。

    其他的事,叶春秋已经不必嘱咐了,想必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舅父已经对女医堂的套路已经知之甚详,无论是培养女童,选择地址,或者是如何供货,想必他已是再熟悉不过,叶春秋反而灵机一动,道:“这女医堂里,再开一些店铺吧,春秋倒是又有了一个想法,可专门设一个礼品店,这礼品店里呢,什么东西都摆上,不过暂时不必进货,即便是男人的衣帽,还有大米白面,又或者是油盐酱醋,统统都摆上样品上去,甚至连孩子的木马,甚至是马车的车厢,统统都要摆,天下的货物,大抵能卖钱的都陈列在其中……”

    孙琦愕然,道:“呀,夫人小姐们,只怕只对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有兴趣?”

    叶春秋却是微笑摇头,这个舅父啊,看来对女人不太了解啊,女人是很有操控yu的,她们固然关心自身所需的东西,可是对于家中的其他的东西,依然有很强的操纵yu望,比如自家男人的东西,甚至一些女婢穿的布衣和鞋子,乃至于是家里的白米,甚至是油盐酱醋茶,乃至于屏风、茶叶,大多都有购买的yuwang,即便是给别人用,可是毕竟这是自己的家,一个府邸有几十几百号人,单单一月下来,所需的茶叶、大米、油盐都是不少呢,这个所谓店铺,其实就是将世间包罗万象的东西都陈列其中,利用她们的掌控**,把生意做起来。

    叶春秋笑吟吟的道:“我来问舅父,各家的府邸,主内的都是什么人?”

    孙琦不禁道:“自然是各家的主妇夫人了。”

    叶春秋便抿嘴又笑了,循循善诱道:“那么……既然家里的账都在女人手里,男人们需要在外为官经营,可是家里的东西,又都是谁采买呢?”

    孙琦似乎已经有点儿开窍了,眼睛一亮,道:“自然……是主事和管家,就似从前他们给主母和夫人们采买胭脂水粉一样。”

    叶春秋呷了口茶,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老神在在道:“这就是了,夫人们持家,怎么信得过别人呢?她们最喜欢的是货比三家,偏偏她们出不得门,却不得不靠府中的管事们来负责这些事,假若这时候,咱们在医馆里的店开起来,里头陈列的东西应有尽有,价格嘛,自然是比主事们所报的价格低廉一些,而且质量绝对属于上乘,夫人和主母们若是有兴致,自然也就愿意自己来亲自做主了,她们毕竟太清闲了,总要寻一些事做,至于这个店铺经营的模式嘛,就采用陈列的方式,譬如这大米,主母们若是相中,自然不必她们自己背回去,而是让人记在账上,记下之后,女医堂这儿,专门设立一个采买的机构,让他们负责为各府采买,医堂里头记了帐,账簿当夜送出来,而后外头的人采买,次日就想办法送到主母和夫人的府上,采买的人,尽量用我们自己培养的男童,以后啊,女医馆不只是要做女人们的买卖,而是要包揽所有府邸的供货,女人们需要油盐酱醋茶,需要亲自采买的东西,无论任何东西,都可在女医馆里算清楚账目,让她们看好样品,交付了钱,而女医馆的采购处,则是负责联络各家的店铺,随时送货。”

    “其实嘛,女医馆现在做的生意,就是抢各府邸的主事管事们的生意,他们的油水,最后全部成为女医馆的利润,若是一家的管事,没一年下来能从自己的主母那儿得到一百两银子的油水,那么女医馆则是汇聚千家万家。”

    呼……

    孙琦一下子明白了,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其实在女医馆那儿,确实有一些这样的苗头,一些家里管事的主母觉得医馆里的女性用品物美价廉,也偷偷在问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卖,当时的时候,孙琦不以为意,毕竟都是一些小物件,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利润,现在经由叶春秋提醒,他一下子有了明悟。

    这显然是要把买卖做到别人无路可走的地步啊。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金榜题名(第十更)

    叶春秋所提出来的,不得不令孙琦感到既惊喜又振奋。若是女医馆连许多的物品买卖都做上,那……

    就单说大米一项吧,那种大户人口,仆从成群,一月下来,消耗的米面就是几千斤,从前呢,自然都是家中的仆役采买,现在主母们只需看一看米的成色,大抵得知这米的产地以及价格,只需一句话,一两日时间,医馆就可把货物送到府上,不但让夫人和主母们省却了一笔不必要的开销,让家里的那些主事管事们捞了油水,而且让她们享受真正当家做主的乐趣。

    大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项,除此之外,还有扇子、屏风、瓷器、茶叶……

    这个利润,只怕比之从前的胭脂水粉,更要丰厚了,毕竟胭脂水粉和珠宝之类,供应的只是一大家子中几个女性,而现在叶春秋所说的生意,却分明是把整个府邸所有的开销都一手包办。

    读了书,果然就不一样啊,想的实在太长远了。

    孙琦喜滋滋的道:“好,宁波那儿,立即就要操办起来,舅父做了这么多年的医堂,怎么就想不到这些,啧啧,现在想来,女医馆就是聚宝盆啊。”

    叶春秋却失笑,禁不住道:“舅父,不是女医馆是聚宝盆,而是在这个天下,最难的是女人,可是最舒服的也是女人;女人的难处就在于,她们除了在家做贤妻良母,几乎是寸步难行;可是她们的优势却在于,她们操持着家业,管着家中的账目和开销,平时在家也有足够清闲的时间,我们做的,不过是让她们有了一个去处,让她们有一个真正可以操持家业,负责家中开销的机会而已。做买卖就好似是开拓运河一样,我们的目标客户就是水,水无常形,那么我们就去进行引导,将她们疏通至我们挖掘的运河里,最后一旦贯通,就一本万利了。”

    孙琦唏嘘了几句,连说受益匪浅,接着又问父子二人会试的事,他便绷着脸道:“我在南京除了与人交涉,和准备好店铺,便是等你们放榜了,春秋,舅父说一句不该说的话,现在的同济堂,有这么大的盈余,一般人不敢主意,正是因为有你,还有你爹;可是将来,若同济堂真如你所言的那样一本万利,买卖越来越大,利润是今日的十倍,乃至于是百倍,春秋可想过,会有更多人觊觎,更多人眼红耳赤吗?”

    叶春秋深以为然的点头,现在觊觎的人不敢觊觎,是因为担心引起叶春秋父子的反制,而这些觊觎的人,大多现在还上不得台面罢了,可是将来那些真正的豪强若是打了主意,会在意你两个小小的举人吗?这些大鳄之所以没有出现,只是因为同济堂地利润对于他们来说不值一提罢了,所以同济堂想要存在,并且想要越来越好,只能是叶家父子这个背后最大的股东在官面上的实力增长。

    无形中,叶春秋感觉自己肩头上地压力重了几分,甚至他意识到,可能医馆现在已经出现了潜在的威胁,某些想要将医馆据为己有的人之所以没有急着动手,怕也想看看这一次会试的成绩如何。

    所以……叶春秋没有退路,唯有金榜题名不可。

    想清楚这个厉害关系,叶春秋却是朝着孙琦笑道:“春秋明白,舅父放心就是。”

    这就是所谓的官商结合体啊,当然,现在这种形态的官商结合体早就出现了,朝中百官,哪一家背后没有人做生意?

    过了几日,那何侍讲已经案临南京,南京诸官前去迎接,因为会试乃是大试,再不可能大家凑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了,何侍讲很讲规矩的带着他的幕友抵达了贡院,而后五军营派出兵马,开始封锁,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赶考的举人陆续抵达,因为贡院处在内城,所以内城的所有客栈几乎都已经住满,甚至据说还有一些人开始做了这个生意,他们往往三五成群,直接在靠近贡院的客栈直接包下十几个客房,若有赶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