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929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92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认识石油性能并记载石油产地的古籍是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书中写道“高奴县有洧水可燃”,其大概位置在刘辩穿越前的陕西延安一带。只不过因为开采困难,东汉时期还只是初步发现并不能投入使用。

    直到南北朝时期,石油才有了一定规模的挖掘和使用,南朝范晔曾经在书中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

    在南北朝之后,石油除了燃烧照明外已经被广泛投入使用,譬如用来润滑车轱辘,制造石蜡,配合药材治疗癣疮癞疾,而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投入军事战争,在西部地区大败入侵的突厥骑兵。

    现在的东汉已经拥有超过万辆的霹雳车,各大军团都有上千辆甚至几千辆的配备,如果把石油装进桶中投射出去,定然能够在攻城的时候如虎添翼,对于刘辩的大汉雄师来说几乎是又开了一次挂,足以让刘辩征服全球的霸业事半功倍。

    望着王莽飘忽不定的眼神,刘辩表面上不动声色,心念却犹如电转:如果王莽真的能帮助我大汉开采出石油来,自然是天大的喜讯,只是这王莽身上透着一股诡异劲,对待他必须慎之又慎啊!

    刘辩不敢肯定王莽百分之百就是穿越者,但这家伙却绝对不是正常人,要么就是曾经得到过奇遇,要么就是和自己一样的穿越者,只是王莽来自哪个时代不好确定。明末,清末,民国,改革开放时期,抑或是和自己同一时代,甚至更晚?目前还难以做出判断。

    但细思之后刘辩不仅不恐惧反而越来越安心,毕竟王莽就算是穿越者,当发现这个世界中最早的有后羿、姜尚,最晚的有李鸿章、洪秀全,还有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等各朝各代的皇帝,也有吴起、李牧、李靖、岳飞等各朝各代的统帅,估计脑门上也会写着大大的“懵逼”。

    就算刘辩的所作所为会引起王莽的猜疑,但他又怎能知道这些人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说不定会认为自己沾了皇帝身份的光,受命于天,所以才会得到这么多英雄豪杰,良臣猛将的辅佐,才会强势逆袭,建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汉帝国。

    再退一步讲,就算王莽猜出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他又能怎么着?四处煽风点火,散布谣言,逢人就说自己是个穿越者,这样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又有几个人会相信他的空口白话?

    只要自己动动手指头,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像碾死一只蚂蚁般让王莽死无葬身之地。所以自己大可不必紧张兮兮,如临大敌,只要把这王莽利用好了,就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承担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想到这里,刘辩的一颗心就完全镇定了下来,抚须大笑道:“王爱卿啊,朕完全相信你的能力与眼光。你要钱朕给你钱,要人给你人,要粮给你粮,三年之内务必给朕挖掘出石漆来,造福大汉。”

    刘辩的笑声虽然亲切,但语气却是不容置疑,王莽心中一凛,急忙长揖到地:“臣谨遵陛下吩咐,一定会尽心竭力,为大汉开采出石漆来。”

    刘辩的目光又扫向来俊臣:“来千户,煤炭与石漆的挖掘关乎国计民生,朕唯恐有作奸犯科之辈破坏生产,决定成立‘护矿局’,由你来担任局丞,若有重要事情发生可直接向朕禀报。”

    从京城跑到蕃县这个黑漆漆的煤都护矿,对于一个锦衣卫千户来说自然是让人沮丧的差事,但拥有直达天听的特殊权利又让来俊臣几乎比肩李元芳。

    来俊臣当即心领神会,作揖领命:“臣谨遵陛下吩咐,一定会把煤矿上所发生的重要事情以最快的速度直达圣听!”

    留下来俊臣搭档王莽,相当于给王莽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因此刘辩也不怕王莽能够翻起什么浪花。做好安排之后,刘辩带着张良、杨玉环,在宇文成都、文鸯兄弟的护卫之下离开蕃县继续朝胶州进发,并在两日之后抵达了青州水师大营。

    远远看去,只见海岸边战船相连,旌旗招展,蔚为壮观,得知天子驾临,青州水师都督郑成功急忙与副将刘仁轨一起出迎。

    “臣郑森接驾来迟,请陛下恕罪!”郑成功单膝跪地,向天子请罪。

    “朕去了一趟蕃县视察煤炭开采工作,因此未能按照行程抵达,并非郑卿之错。”刘辩笑容满面的弯腰把郑成功与刘仁轨一一扶起。

    郑成功又道:“臣自从接到飞鸽传书之后,得知陛下准备从海上返回江东,已经准备好了大小船只一百余艘,精心挑选了一万士卒,护送陛下返京。”

    刘辩抚须道:“听闻李舜臣的唐军水师就屯驻在成山角,如果得知郑卿分兵返回江东,必然来犯。所以不必兴师动众,只派遣一艘大船将朕送回金陵便是。”

    旁边的张良双手抄在袖子里,附和着道:“陛下说得极是,派遣的船只多了反而会走漏风声,被唐军斥候刺探到。李舜臣既可以选择强攻我军水师大营,也可以在海上拦截,所以还是派三两艘船只,轻装简行即可!”

    见刘辩态度坚决,郑成功只好拱手领命,决定用郑和宝船将天子送回江东,并由副将刘仁轨亲自护送。大海滔滔,刘辩也担心出了意外,而有经验丰富的刘仁轨同行就安全了许多,因此便同意了郑成功的提议。

    夕阳尚未落山,今天又风平浪静,于是刘辩决定带着张良、宇文成都、文鸯等人在郑成功、刘仁轨的陪同下登船检阅水师,给五万将士鼓舞士气。

    在刘辩准备上船之时,杨玉环央求道:“陛下,臣妾也想跟着您看看大汉水师的气派呢,陛下能否带着臣妾上船?”

    “不行!”

    刘辩以不容置疑的语气一口回绝,“等你到了乾阳宫之后还需要多多学习宫规礼仪,朕规定的第一条便是后宫不得干政,更不要说涉足军事了。整个乾阳宫之中唯一有权力踏足军营的只有贤妃穆桂英,其他的便是甄宓与武如意这两个东、西皇后也不敢提出这样的请求!”

    在众人面前碰了一鼻子灰,杨玉环好不沮丧,蔫头耷脑的肃拜领命:“陛下息怒,臣妾一时疏忽才提出这样的请求,纯属贪玩,绝不敢有非分之念!”

    得知天子驾临青州水师大营,五万将士精神饱满的登上船头,一个个高举兵器,齐声呐喊“吾皇万岁,大汉必胜”,一时间声振寰宇,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飘荡。

    刘辩穿行在甲板上,一边向水师的将士挥手致意,一边询问郑成功:“自从李世民进犯青州以来,你与李舜臣之间没少打了仗吧?”

    郑成功毕恭毕敬的答道:“回陛下的话,自从李世民入侵青州以来,臣已经与李舜臣率领的唐寇水师交手十余次,互有胜负,折损的兵力与船只旗鼓相当。”

    “我军有这么大的战船,竟然占不到便宜?”张良特意踩了下脚底郑和宝船的甲板,一脸纳闷的提出了质疑。

    郑成功无奈的叹息一声:“虽然我军有宝船助阵,但李舜臣麾下也有坚硬的龟甲船,两者各有利弊,互有长短。宝船体积巨大,正面对撞是海上的巨无霸,无坚不摧;但李舜臣发明的宝船机动灵活,船壳坚硬,而且数量多达数十艘,因此很难占到便宜!”

    “这李舜臣倒是个奇才!”张良闻言不由得夸赞一声。

    刘辩颔首道:“李舜臣的确是个水战奇才,唐国也就这么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海战名将。不过,等王莽挖掘出石油来之后,就是唐军水师的末日!”

    检阅水师完毕之后,筵席早已摆上,郑成功与刘仁轨率领着麾下的数十名命将校一起为大汉天子接风洗尘,君主推杯换盏,开怀畅饮。

    次日天刚朦胧亮,刘辩就带着杨玉环、张良等人登上了郑和宝船。在刘仁轨的指挥下,两千将士抛锚,扬帆入海,奔江东方向而去。

    临行之前,刘辩叮嘱郑成功道:“从青州回到江东怕是需要半月左右的时日,这段时间斥候信鸽都联络不到朕,你用飞鸽传书金陵,一起政事悉数由七位顾命大臣裁决!”

    “臣恭送陛下!”

    郑成功作揖领命,率领众将士站在岸边目送宝船逐渐无影无踪,这才返回大营依计行事。(未完待续。)

一千二百八十一 斧劈李元霸,锤震巨无霸!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坐落在三秦大地上的长安城气势恢宏,规模庞大,楼台轩榭,殿宇巍峨,一场薄雾过后,烟雾缭绕,更显壮观。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欧亚商道逐渐开通,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无数商人骑乘骆驼从遥远的西域来到长安。虽然还没有达到盛唐时期万邦来朝的地步,却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到了灵帝时期,长安城的人口突破一百万,犹在东京洛阳之上,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贩夫走卒咸集于此,更是热闹非凡。

    即便黄巾起事之后天下大乱,但由于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四周除了崇山峻岭之外就是雄关险塞,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堪称固若金汤,因此二十年以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

    在这烽火连天的二十年内,长安城的人口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因为难民纷纷涌进城中谋生,竟然又上涨了十几万。导致长安城更是人满为患,大街小巷上的行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店铺鳞次,青楼栉比,欢歌笑语,彻夜不眠。

    但这一切,伴随着孙武大军的兵临城下都戛然而止,就算百姓们并不在乎改朝换代,抑或是江山易主,但最起码在尘埃落定之前都收敛了许多,纷纷躲在家中紧闭大门,不敢再像从前一般纸醉金迷。原本喧嚣热闹的街道犹如闹瘟疫一般,瞬间就冷清了下来。

    北风劲吹,旌旗猎猎作响,不时有枯草被卷在空中打转。

    庆幸的是来自北方的寒流并没有波及到长安,比起白雪皑皑的青州,长安的气温还算暖和,至少将士们还能拔剑出鞘,还能挽弓控弦。

    先锋大将赵云胯下照夜玉麒麟,手提龙胆枪,率领三万先锋队伍径直来到长安西门叫阵:“城内的守将听着,洛阳已经被攻破,杨坚已经被生擒,潼关的皇甫嵩也已经悬梁自尽,陈仓的朱棣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尔等还不快快开门投降,也算是将功赎罪!”

    三万汉军齐刷刷的举起兵器大喊:“开门投降,将功赎罪,打破城池,悔之晚矣!”

    出乎汉军预料的是,震彻云霄的响声还未落下,厚重的长安城门竟然缓缓敞开,高大的吊桥在凛冽的寒风中“吱呀呀”的落下,城墙上的守军纷纷缴械。

    “雍州刺史钟繇率部归降,请赵将军善待将士们与长安的百姓!”

    在刘彻遇刺之后被委任为雍州刺史的钟繇将印绶举过头顶,带领着大大小小的数百名官吏排列着整齐划一的队形,缓缓走出了长安城门。

    赵云立马横枪,面色凝重,沉声道:“难得钟大人能够为民着想,主动打开城门投降,避免了无辜的伤亡,赵云自会向朝廷如实禀报,将功抵过。朝廷的军队乃是仁义之师,绝不会侵犯百姓一分一毫,钟大人直管放心!”

    赵云亲自下马接过钟繇呈上的印绶,指派一名校尉带人暂时把钟繇以及部分官吏看押起来,好生款待,等候朝廷发落。

    随着钟繇的开门投降,长安城里的两万手守军纷纷放下武器,主动出门投降。小皇帝已经被杨广杀了,国都洛阳也被攻破了,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

    赵云一面收编降卒,派人维持秩序,严厉打击趁乱劫掠的不法之徒,一面派遣使者禀报紧随其后的主帅孙武。

    得知钟繇主动开门投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长安城,黄忠、虞子期、程咬金、吴懿、孟良、齐国远等人纷纷抱拳祝贺:“恭贺孙将军拿下长安城,或许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比肩三大元帅了!”

    孙武在马上抱拳谦虚:“诸位同僚谬赞了,拿下长安城乃是整个大汉将士群策群力的事情,我等断不可居功。若不是岳鹏举牵制杨素,若不是霍去疾强攻潼关,若非徐公明、关云长压制朱棣,若不是李征东攻克洛阳,我等又怎能兵不血刃的拿下长安?”

    “嘿……管他呢,反正我们军团是第一个进入长安的,头功肯定是要记在孙将军的头上!”

    程咬金扯着嗓子咋咋呼呼,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孙将军表奏的时候莫要忘了给俺程咬金多写几笔,让俺也多领几辆赏银。只可惜先锋大将被赵子龙抢去了,却是白白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旁边的孟良与齐国远这对“哼哈二将”马上跳出来拆台:“姓程的还要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