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917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91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陶是济阴郡的治所,与陈留、谯郡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另外李靖率领的兵马多达十五六万,完全不用担心曹操耍花招劫人。曹操真要是敢出来野战,诸葛亮从南面跟上来,一前一后就能把曹操夹在中间,让曹操率领的十几万人马死无葬身之地。

    “回去告诉曹孟德,两日之后在定陶城外交换人质。”李靖大手一挥,同意了曹操的请求。

    曹操的使者走后,李靖对陈登、花木兰道:“如果不是青州战场告急,李世民孤注一掷的赌上了几乎全部家当,现在倒是一个围歼曹操主力的好机会。”

    陈登笑道:“都督也不必惋惜,这天下大局已经完全向我大汉倾斜,只要长安一破,雍州境内的四十多万大军再加上岳元帅麾下的十五六万人马就可以完全释放出来。到时候要灭曹魏还不是易如反掌?就让他先蹦跶几天好了,反正已是秋后的蚂蚱!”

    两日之后,李靖率领的大军进入了济阴郡境内,斥候告知曹操已经率领了三万骑兵在定陶城下等候,请李靖带着俘虏前去相会。

    李靖当即带了李存孝、陈登、高昂、太史慈等人,同样率领三万骑兵,押送着曹彬、卞夫人、夏鲁奇、曹植、刘馥、朱灵等人,快马加鞭朝定陶城下飞驰。

    一个时辰之后,定陶城隐约在望,三万曹军骑兵正在城墙下面严阵以待。

    曹操并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派了范增带着许褚、典韦、史建瑭等人,押解着魏延、陈群、陈矫、娄圭、陈珪、佘太君以及杜月娥、柴俊平、杨延瑛等杨家的家眷前来交换人质。

    双方相隔一百五十丈的时候乱箭齐发,各自射住阵脚,没有太多的废话,简单的寒暄之后便各自放人,你放一个我放一个,免得对方使诈。

    李靖这边先放卞夫人,范增那边对应的释放了佘太君;李靖这边接着放曹彬,范增这边又释放了陈群。接下来双方又分别将其他人质陆续释放,波澜不惊,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被俘虏了多时的人质各自重获自由。

    “唉……多谢李都督相救,魏延无颜见天下人也!”返回汉军阵中之后,魏延摇头叹息一声,脸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陈群、陈矫等文官没有太多的话说,各自耷拉着脑袋致谢,被人俘虏了并非光彩的事情。佘太君最后带着几个儿媳妇向李靖拜谢,同时不忘感谢大汉天子的斡旋。

    看到曹军骑兵准备向南撤退,陈登拱手提议道:“元帅,既然所有人质已经安然无恙的换回,是否该向曹军发起进攻?”

    李靖摇头否决了陈登的提议:“大局已定,剿灭曹魏只是迟早的事情,不必做出失信之事!更何况我军与曹兵旗鼓相当,对方有备而来,就算发起突袭,也未必会占到多少便宜,还是暂时将人质护送回营再做计较。”

    当下两军各自调头,魏军簇拥着卞夫人、曹植等奔谯郡而去,李靖则带着魏延、陈群以及杨氏家眷返回了不远处的汉军大营。

    李靖刚刚回到大营,就接到了刘辩从青州发来的加急文书,决定以洛阳为中心,包括陈留、许昌在内设置司州,由陈群担任刺史,克日前往上任。

    次日大清早,陈群带着陈矫、娄圭等文官向西奔洛阳赴任而去,佘太君则带着杨氏女眷向西南奔陈留,由许昌南下宛城,准备前往金陵定居。而魏延则暂时在李靖麾下效力,追随着大队人马继续向泰山郡方向进军,准备与唐军决战青州。(未完待续。)

一千二百六十三 最大危机来临

    大夏国都,木鹿城。

    苏秦带着百十名随从历时两个多月,一路饱经风霜终于抵达了这座大夏国都。

    “苏大人,这一路风尘仆仆,走了七八千里路程总算来到了大夏国都,你认为值得么?”

    想起这一路上风餐露宿,多次与自然灾害以及各种野兽搏斗,苏秦的卫队长感慨万分,拍了拍衣衫上的尘土问道。

    苏秦笑笑:“值得,只要能够打败刘辩就值得!”

    “要打败刘辩,难道必须来大夏么?”卫队长一脸半信半疑,“我们动身的时候,乐义、范离已经攻克了下邳,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也开始进攻徐州,唐魏兵力联合起来多达一百万人,再加上我们洛阳朝廷近二十万兵马,未必会输给刘辩!就算刘辩要统一整个天下,只怕没有十年八载也休想做到!”

    苏秦勒马带缰,放缓了速度,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遇见大夏的哨兵,“高兄弟啊,你还是太年轻了!”

    这个一身尘土,因为日夜赶路而导致胡须杂草般丛生的卫队长浓眉大眼,身材高大魁梧,年约三十岁左右,胯下一匹栗色战马,手中一杆青铜长枪,看起来颇有几分气势。

    此人姓高名思详,乃是五代第一名枪高思继的弟弟,一杆青铜枪使得出神入化,比起白马银枪的高思继并不逊色多少。在高思继爆表出世之后,高思详一块跟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但因为不满杨氏的飞扬跋扈,所以高思详拒绝为杨素效力,并离开洛阳前往长安游侠。

    在刘彻遇刺之后,洛阳的大权逐渐被杨氏把持,苏秦只好离开洛阳前往长安经营,无意中遇见高思详,被他出神入化的枪术折服,遂加以笼络。高思详被苏秦的礼贤下士感动,决定追随苏秦左右效力,逐渐成为了苏秦的贴身侍卫。

    这些年来,苏秦之所以能够在巴蜀和长安之间来回奔波,游说刘备、刘裕、赵匡胤等各方势力联合对抗刘辩,就是靠着高思详在路上的护卫,方才安然无恙。

    听了苏秦的话,高思详憨笑一声:“明年就到而立之年了,哪里还谈得上年轻?”

    苏秦正色道:“其实动身之时我收到了一个非常不利的消息,方才下定了前来西域游说各国的决心。生怕影响你们在路上的士气,所以我一直瞒着高兄弟及诸位将士。”

    “什么消息?”高思详一脸惊讶的问道。

    苏秦面色严峻的道:“听闻李靖在南皮全歼曹彬的五万兵马,正率部向邺城进攻。”

    “邺城是曹魏的都城,李靖怕是不会这么容易攻下来吧?”高思详这才放心,“再说了,就算李靖攻下邺城来,头痛的也应该是曹操,和苏大人来西域又有什么关系?”

    苏秦徐徐策马:“有句话叫做唇亡齿寒,如果李靖拿下了邺城,很可能会跨过黄河进攻洛阳。在东汉各大军团的牵制之下,洛阳根本无兵可守,一击即破!”

    “破了更好!”高思详一副幸灾乐祸的语气,“我早就看不惯杨氏飞扬跋扈的作风,将小皇帝视作傀儡,他们这种做法与董卓又有何异?如果不是面临着刘辩大兵压境的危险,说不定就会对苏大人你下黑手了!”

    苏秦苦笑一声:“如果洛阳破了,长安就绝无守住的可能,到时候东汉大军两面夹攻,洛阳朝廷只怕连半年也支撑不住。”

    “所以苏大人就千里迢迢跑到大夏来了?”高思详一脸无所谓的表情,“洛阳朝廷根本就不一条心,三大势力各怀鬼胎,灭亡也是咎由自取。苏大人干脆隐姓埋名算了,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千里迢迢跑到大夏来?”

    苏秦却斩钉截铁的道:“我不止要来大夏,还打算去一趟巴比伦见亚历山大,再去一趟罗马帝国见刘邦,说服所有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刘辩!”

    高思详苦笑:“苏大人这又何必,以你积累的财富足以让自己下半生衣食无忧了。”

    “人活着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嘛!”

    苏秦举目远眺愈来愈近的木鹿城,已经能够隐约看到一支哨兵疾驰而来,“对我来说,打败刘辩既是报答刘掣的知遇之恩,也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高思详叹息一声:“苏大人确定能够说服这几个国家的君主?这项羽、亚历山大、刘邦等人的名字都透着古怪,只怕并非容易说话之人吧?我看要达成联盟,难如登天!”

    苏秦一脸坚定的道:“尽力而为吧,能否说服这三大势力与李唐、曹魏以及我们西汉达成‘反刘联盟’,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成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好吧,我佩服苏大人的毅力!”高思详再次摇头叹息,“就算苏大人你能说服这些势力达成反刘联盟,又能挽救风雨飘摇的西汉朝廷么?”

    苏秦脸色平静的道:“如果这三大势力联合围剿吴起兵团,应该能够占据上风,逼迫刘辩从中原派遣一支兵马进入西域增援,这样就能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毕竟吴起兵团多达五十万人,我想刘辩应该不会见死不救!”

    “我记得苏大人说罗马帝国有将近一百五十万的兵马?”高思详策马紧随苏秦,随口问道。

    苏秦蹙眉回忆斥候刺探到的情报:“据说康茂德继位之后,近年来罗马帝国同样陷入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经过互相倾轧攻伐,整个罗马帝国境内的总兵力已经下降到一百二十万人左右。”

    “由几个势力掌控?”高思继又问。

    苏秦回忆:“似乎有五六家诸侯,代表罗马皇帝的宰衡刘邦势力最大,可以调动七十万左右的兵马,罗马教皇拿破仑能够调动二十万左右,其他三四家总计三十万人。”

    高思详点头:“看来刘邦一家独大,只要能说服他与项羽、亚历山大联合,足以对吴起军团形成绝对优势,甚至能够反攻贵霜,破坏刘辩称霸天下的美梦!”

    “不过这项羽性格固执,吴起已经大兵压境了,却还在和亚历山大顶牛,所以我才千里迢迢跑来做和事佬!”苏秦苦笑一声,“既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我们洛阳朝廷!”

    高思详嘲笑一声:“看来和他祖宗项藉一个样,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武夫。等他和亚历山大拼个两败俱伤,吴起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苏秦一脸自信的道:“但现在我来了,就一定能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齐心协力的共同对抗刘辩。”

    顿了一顿,又露出忧心忡忡的表情:“对我们西汉来说,这是最后的希望,我此刻最担心的是已经离开中原两个多月,也不知道局势发展到何种地步?李靖是否拿下了邺城?拿下邺城之后是否会进军洛阳,洛阳、长安的同僚们能否坚持‘反刘联盟’达成之时?”

    高思详安慰道:“苏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就像你说的那样,尽人事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你能促成‘反刘联盟’就足以证明你的价值,就算西汉朝廷灭亡了,也不是你的过错!”

    “来了!”

    就在苏秦和高思详边走边聊之际,身后的卫兵拔剑出鞘,如临大敌一般的提醒一声。

    苏秦急忙抬头看去,只见一支约莫三四百人的队伍正疾驰而来,嘴里喊着一些叽里呱啦的夷语,估计大概就是警告之类的话语。

    “我们是来出使的,所有人收起武器!”

    苏秦面色平静的挥挥手,示意卫兵们把刀剑与弓箭全部收起来,以免刺激到对面的大夏士兵。

    不消片刻功夫,这支大夏队伍就来到了苏秦一行的面前,看到这伙人都长着东方面孔,马上有懂得中原话的头目站出来问话:“尔等是什么人?看起来像是来自东土,莫非是来投奔项王的?”

    苏秦在马上抱腕施礼:“呵呵……回这位将军的话,在下西汉丞相苏擒,这次千里迢迢来到大夏,有重要事情求见项王,麻烦通传一声。”

    这头目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百夫长,并非什么将军,你自称西汉丞相,有何凭证?”

    苏秦一挥手,喝令身后的士兵送上自己的印绶与准备的礼物:“这是我的印绶,以及孝敬项王的礼物!”

    随着苏秦一声令下,身后的亲兵把苏秦准备的礼物展示了一番,大多都是黄金、翡翠、玛瑙等贵重的物品,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项王目前正在南方和巴比伦人打仗,坐镇木鹿城的是相父姜尚,容我去禀报一声!”

    大夏军队的头目吩咐苏秦一行在木鹿城外稍等片刻,自己带了几名随从策马回城禀报姜尚去了。

    在姜尚的治理下木鹿城空前繁荣,街巷上游人如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吕雉正在大街上闲逛,看到几名哨探兵行色匆匆的朝相府疾驰,急忙大声喝问:“喂……你们几个站住,这么急匆匆的去相府,发生了何事?”(未完待续。)

一千二百六十四 虞姬与吕雉

    吕雉来到大夏国已经两年左右的时间,除了受到项羽的赏识之外,还投虞姬所好,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就差义结金兰拜为异姓姊妹了,所以在大夏国已经颇有地位。

    吕雉工于心计,为了扩大自己的人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