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690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69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嗯……马幼常此言正合吾意,整个倭国都是海岛,他能防的住鹿儿岛,能防得住四国岛,能够防住整个海岸么?”二十余岁的赵括手抚胡须,对马谡的建议深表赞成。

    一路风尘的马谡于昨日抵达种子岛之后,赵括设宴款待,席间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酒筵散去,两人满肚子话还没聊完,便夜宿同帐,彻夜长谈,就差歃血为盟,义结金兰了。

    此刻听了马谡的建议。赵括当即拍板赞成,下令道:“留下贺齐率领五千人守卫种子岛营寨,其余将士全部登船,扬帆向东,寻找适合抢滩登陆的地点。若倭军放任我军不管,便趁机登陆;若倭军沿海跟踪,则之前修筑的防御工事便派不上用场。而且我军乘舟以逸待劳,倭军步行精力疲惫,无论如何。我军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赵括一声令下,种子岛上旌旗招展,号角呜咽,除了贺齐率领五千人继续守卫岛上的寨栅之外,赵括与马谡、邓羌、司马昭等人率领三万四千人乘坐一百五十多艘大小不一的战船扬帆向东而去。

    赵括同时派人通知陆逊、戚继光两支人马,把自己的战略意图告知,若是倭军被吸引走一部分,请二将趁着岛上防御削弱之际。强攻滩头,争取一举登陆。若倭军不沿海追随。自己便率大军悄悄登陆,然后从倭军背后掩杀过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叮咚……赵括、马谡‘知耻后勇’组合技生效,二人全属性各自+3!”

    “当前赵括——统率93(近期+2),武力79(近期+1),智力89(近期+1)。政治70(近期+1)。受知耻后勇组合技影响,当前赵括四维变化如下——统率96,武力82,智力92,政治73。”

    “马谡受知耻后勇组合技影响。当前四维变化如下——统率85,武力72,智力92,政治73。”

    马谡的策略很快奏效,上杉谦信得知赵括并没有从鹿儿岛登陆,而是扬帆向东沿着海岸线另外寻找登陆地点。急忙率领两万人顺着海边跟踪,汉军走到哪里,就一路跟到哪里,总之绝不能给汉军登陆的机会。

    但汉军在船上以逸待劳,一个个逍遥自在;倭军在海岸线上的丛林中穿梭,一个个累的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不过两天功夫就被汉军甩开。

    “唉……看来汉将颇懂用兵之道,吾国海岸线绵延万里,四周皆是大海。我军能防得住百里,防得住千里,又怎能防得住万里海疆?”

    上杉谦信摇头叹息一声,吩咐身边的使者快马加鞭赶往鹿儿岛通知本多忠胜与伊达政宗,海岸线怕是守不住了,汉军登陆的局势已经难以避免。不如弃守海岸,退回境内,据守要塞重镇。

    伊达政宗看完上杉谦信的书信后对本多忠胜道:“上杉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汉军可以分一支兵绕行登陆,可以分两支兵马绕行登陆,但却一定会强攻鹿儿岛。”

    “为何?”

    身高八尺三寸,号称倭国第一高度的本多忠胜以武力见长,在谋略上却是略逊一筹,听了伊达政宗的分析后,露出不解的神色。

    伊达政宗笑道:“鹿儿岛地处最南端,汉军若是全部绕行登陆,我们便可以轻松切断汉军的粮草补给路线。如此一来,汉军便是自投罗网。所以本多将军尽管与我死守海岸便是,汉军迟早会来抢滩登陆。”

    伊达政宗与本多忠胜商议完毕后依旧率领四万人马固守鹿儿岛的沿岸工事,静候汉军来犯。

    三日之后,赵括率部从一处僻静的滩头登陆,不费吹灰之力登上了倭国本土,而一路追踪的上杉谦信所部距离汉军登陆地点至少还有五十里的距离。

    赵括留下马谡率领五千人看守船只,自己带着司马昭、邓羌率领两万九千人,翻山越岭,掉头向南。在跋涉了二十多里之后,在一片山坡地带与上杉谦信率领的两万倭军狭路相逢。

    “儿郎们,杀倭寇!”

    赵括一身银色甲胄,手提重剑带头冲锋。

    邓羌手提一杆青铜马槊,咆哮着身先士卒,不肯落后。

    将近三万汉军将士刀剑出鞘,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上去,与狭路相逢的倭军展开了激战。

    乱军之中,赵括正遇倭将小泉野种,挥舞重剑厮杀在一起。战有七八回合,一剑砍翻在地,割了头颅,大声鼓舞士气:“倭将不堪一击,儿郎们奋勇向前,扫平倭国,指日可待!”

    看到主将身先士卒,阵斩倭将,汉军人人奋勇,各个争先。邓羌一身青铜铠甲,手持青铜马槊所向披靡,迎面相逢者,几乎尽皆一矛刺死。

    左冲右突,酣战半个时辰,已经杀敌两百余人,迎面遇上一员倭将伊赐一渺郎,当胸一槊刺穿,砍下头颅,悬首马前。

    两军从清晨酣战到傍晚,虽然倭军熟悉地形,但苦于追赶了两百余里,身心俱疲。汉军乘船进军,以逸待劳,更兼装备精良,又有猛将邓羌压阵,赵括与司马昭带头冲锋,慢慢的对上杉谦信率领的倭军形成了吊打之势。

    日落之时,战斗结束,倭军折损七八千人,而汉军阵亡的人数在两千左右,上杉谦信不敢恋战,率部向北据守重镇磐城去了。

    赵括登陆成功之后,派人召唤马谡、贺齐尾随登陆,率部夜袭高知县,一举破城,俘获了城内五千多倭国百姓。遂请女王卑弥呼出面安抚人心,采用以倭治倭的策略。

    成功的占据了高知县,赵括留下司马昭、贺齐率领一万人马协助卑弥呼女王守城,自己带着马谡、邓羌率领近三万人马向南杀奔鹿儿岛。并派人由海上通知陆逊、戚继光,准备前后夹攻,一举摧毁鹿儿岛防线,重创守卫沿海的倭军主力。

    三日之后,鹿儿岛战事打响。

    赵括、马谡、邓羌三人率部从背后猛攻倭军,戚继光、俞大猷、周泰三将率领着三万五千将士冒着倭军的箭矢从左路发起进攻。狄青、丁奉、施琅、前田庆次、陆抗等人则奉了陆逊的命令,率领三万人从右路发起进攻,力争一举摧毁鹿儿岛防线。

    “周幼平在此,挡我者死!”

    乱军之中,脸上带着刀疤的周泰犹如凶神恶煞,一柄大刀挥舞的虎虎生风。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路砍杀下来,至少斩杀了百余名倭军。

    冲杀之中,正遇倭将桃色太郎,战无三合,一刀砍翻在地。喝令身后亲兵割了首级,待战事结束后邀功请赏。

    “我乃汉将狄青,天兵至此,尔等倭寇还不跪地投降?”

    狄青面戴青铜面具,手提一杆熟铜棍,率领着身后的千军万马,奋勇冲锋,冒着箭雨挑开鹿角荆棘,奋力的向前冲杀。一条熟铜棍所到之处,扫到一大片。

    冲杀了不过小半个时辰,便已经击毙了将近百名倭寇,厮杀中与倭将本田性无能狭路相逢。交手三五回合,卖个破绽,一棍击中脑门,登时脑浆迸裂,当场毙命。

    眼见同僚各个奋勇,俞大猷亦是不肯示弱,手提双刀,爆发出一声接着一声的虎吼,砍的人头乱滚,血肉横飞。乱军中正遇本田自宫的胞弟本田自卫,以狂风暴雨般的刀法乱砍一通,轻而易举的把倭将砍倒在地,变成一滩血肉。

    鹿儿岛的海岸线烽火狼烟,杀声震天,汉军付出了近万人的性命,最终登陆成功,与赵括军前后夹攻,斩杀了超过两万五千倭军,一举摧毁了鹿儿岛防线。从此便可以向北高歌猛进,一路直逼织田信长的国都。

    狼烟之中,一员倭将胯下黄色骏马松原,手持蜻蜓切,吼声如雷,出手如风。一上午的时间阵斩了近两百汉军士卒,正与丁奉狭路相逢,战无三合一刀磕飞丁奉手中的长枪,咆哮一声:“我乃倭国头号大将本多忠胜,汉将受死!”(未完待续。)

九百四十七 日本吕布的悲哀

    蜻蛉切的名字虽然像刀,其实是一柄枪,与日本号、御手杵并称日本三大名枪。

    蜻蛉切又叫蜻蜓切,枪头长一尺四寸,折合到刘辩穿越前大约四十公分左右,而枪身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两丈四,折合到刘辩穿越前接近六米的长度。

    蜻蛉切的长度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重量大约在七十斤左右。此枪的主人,便是号称日本战国第一名将的本多忠胜。晚年年老体衰,再也挥舞不动这杆大枪,遂将尾部的三尺切掉,依旧不影响它的使用。

    蜻蛉切枪刃锋利,据说将之杵在地面上站立,若是有飞翔的蜻蜓迎面撞上,便会被锋利的枪刃切断,由此可见这柄长枪何等锋利!

    刘辩穿越之前就曾经见过有人质疑吕布方天画戟两丈三的长度,认为那是小说家虚构的。但纵向对比,就连身高远远不如吕布的本多忠胜都能挥舞接近六米的长枪,更不要说人高马大,魁梧雄壮的九原虓虎了。

    要知道,古代的武将不是徒步作战,而是骑在战马上冲锋,因此对武器长度的要求与现代表演性质的红缨枪不可同日而语。况且日本战马腿短矮小,远远不及汉马,就连本多忠胜尚且能够挥舞将近六米的兵器,更不要说吕布、关羽、张飞这些体型魁梧的长人了。

    春阳之下,寒光一闪,蜻蛉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丁奉。

    丁奉急忙挥舞手中月牙枪格挡,却不料本多忠胜势大力沉,两枪甫一相交。便发出一声强烈的金铁交鸣之音,登时被震裂虎口。月牙枪脱手飞出。

    “嘶……倭将中竟然有如此骁勇之辈?吾命休矣,未能建功立业便要魂断他乡。实在不甘心啊!”丁奉吃惊之下,在心头发出一声不甘的惊呼。

    “汉将受死!”本多忠胜咆哮一声,手中长枪犹如毒蛇般再次刺出,戳向丁奉的咽喉。

    危急关头,斜刺里一柄马槊横挑了过来,堪堪将本多忠胜的长枪架开,把丁奉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但蜻蛉切余势未衰,依旧擦着丁奉的肩头掠过,锋利的枪刃撕破了丁奉的甲胄。划破了丁奉的肌肤,顿时血流如注,森森白骨清晰可见。

    丁奉顾不上疼痛,在马上俯身低头,催马向前摆脱了本多忠胜长枪的覆盖范围,总算捡回了一条性命。在马上扭头向邓羌道一声谢:“多谢邓将军救命之恩,这员倭将兵器锋利,势大力沉,你可要小心应对!”

    邓羌吼声如雷。挥舞着一丈七的青铜马槊,沉着冷静的与本多忠胜周旋,也顾不得回答丁奉。

    有道是一寸长一寸强,本多忠胜的蜻蛉切长达两丈四。比起方天画戟还长了一尺,在长度上很好的压制了邓羌。即便同为98武力值的猛将,但厮杀起来邓羌却倍感吃力。任凭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无法靠近本多忠胜。

    两将马走连环。枪来槊往,酣战了三十回合左右。邓羌一直处在防守状态,本多忠胜虽然控制了局势,却也无法速战速决。期间不时有双方的小兵从背后发起偷袭,俱都白白送了性命,神仙打架根本就不是凡人能够插手的。

    本多忠胜被邓羌纠缠住之后,倭军失去了最强的战力输出点,而汉军却依然还有戚继光、俞大猷、周泰、狄青、施琅、前田庆次等猛将压阵,在战场上犹如多点开花,前后夹攻,慢慢的把倭军分割包围。

    倭国虽然也有战争,规模却无法和动荡了将近二十年的大汉帝国相比,也就是在织田信长出世之后,倭军的战力才略有上升,但比起饱经战火磨炼的汉军来说,却是相差甚远。再加上倭军准备落后,兵器迟钝,甚至有许多士兵用锄头做武器,比起甲胄整齐,刀枪锐利的汉军来说,同样劣势巨大。

    战斗从清晨打响,持续到晌午过后,倭军已经在鹿儿岛的海岸线上伏尸一万五千余人,许多士兵开始溃逃,看起来败局已经在所难免。

    随着倭军的败退,俞大猷、周泰等人逐渐腾出手来,纷纷策马朝厮杀中的邓羌与本多忠胜围拢了过去,准备合围这员倭国第一猛将。

    两员大将已经厮杀了百十回合,两匹战马八只马蹄来来往往,踩踏的尘土飞扬,方圆十丈之内遍地马蹄印,犹如蜂窝一般密集。若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目睹此场景,怕是要当场晕倒。

    “吃我一刀!”

    俞大猷一声虎吼,飞纵胯下青骓马,挥舞着一对鸳鸯双刀,加入战团。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存险,长兵器有长兵器的好处,短兵器有短兵器的妙处。趁着邓羌正面缠住本多忠胜之际,俞大猷抓住间隙贴近了对方,专门攻伐下三路,与邓羌相互配合,登时让本多忠胜异常难受。

    “以多欺少,算什么英雄好汉?敢不敢与我单打独斗?”见势不妙,本多忠胜不敢恋战,一面用话语激将,一面找个机会拨马便走。

    走了不过百十丈,便被头戴青铜面具的狄青拦住,暴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