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615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61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李舜臣一声令下,在双方的战舰即将靠拢之际,唐军的龟船忽然加快了速度,以凶猛的姿态向汉军的斗舰猛撞。

    “轰隆、轰隆、轰隆……”

    一时间犹如雷鸣般巨大的撞击声在海面上此起彼伏,随着战舰的碰撞,浪花中木屑纷飞。在汉军龟甲船的猛撞之下,汉军至少有四五艘斗舰被撞击的船板出现裂痕,甚至出现了破损的洞穴,海水迅速的涌入,船只飘飘摇摇,眼看着即将沉没。

    夕阳之下,一艘巨大的战舰破浪而来,在海面上犹如庞然大物,引领着两百余艘汉军战船唐军水师,引得唐军一片惊呼:“哇呀,好大的战船啊!”

    “把拦在面前的唐军船只给我全部撞沉!”郑成功伫立在宝船的甲板上,亲自擂响战鼓,率领着汉军如云的战舰扑向李舜臣率领的唐军。

    “砰、砰……咚……轰隆!”

    随着郑和宝船的参战,战局登时出现逆转。庞大巍峨的宝船犹如一头大象,而唐军的船只渺小的犹如麋鹿,在宝船巨大的撞击力之下纷纷侧翻,船上的唐军像下锅的饺子一般纷纷跌进海水里,呼救呐喊声此起彼伏。

    郑和宝船杀的兴起,几乎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对小型船只的摧毁能力绝非龟甲船所能相提并论。每一次撞击,都能把唐军的船只掀翻在海面上,而龟甲船则需要连续撞击三五次,才能依靠着自身的坚固撞坏汉军的小型船只。

    两者之间的对决,宝船更是完全占据上风,一路连续的碰撞下来,至少撞沉了五艘龟甲船,使得唐军一片哀叹。

    “嘶……汉军竟然拥有这巨无霸一样的大船,全军速退!”李舜臣狠狠的一拳砸在船板上,高声下令退兵。

    随着李舜臣一声令下,唐军阵中响起了撤退的号角,在被撞沉了五十多艘各型战船之后,唐军狼狈逃窜。

    大海茫茫,夜色深沉,郑成功与刘仁轨也不敢穷追,免得追了埋伏,鸣金收兵,向成山头方向撤退。清点战船,总计折损了三十余艘,在这场黄海大战之中稍占上风。

    就在郑成功与李舜臣海上对决之时,得到了情报的李世民挟全歼陆文龙的余威,率军急袭胶县水师大营,却在半路上遭到了廉颇与辛弃疾的迎头阻击,双方陷入混战之中。

    危急关头,秦琼率领杨延昭、武松等人提兵四万杀到,与廉颇的郡兵会合,凭借着险要的地势阻挡唐军的进攻,双方昼夜激战,难分胜负。

    局势僵持不下,数日之后,李世民收到了来自金陵斥候的飞鸽传书,看完后几乎一脚跌倒:“刘辩中箭的消息原来是假的,他用诈死的伎俩引得蒙恬、王贲轻敌冒进陷入绝境,一举全歼了四十多万贵霜大军,已经于昨夜返回了金陵。这厮如此奸诈,怕是我这一生绕不开的对手啊!”

    真相水落石出,刘辩起死回生,汉军火速向青州集结援兵,魏延率军沿着海边重新夺回黄县。李舜臣的龟甲船在海上面对汉军全无优势,粮道随时有被截断的危险,李世民权衡一番,只能下令撤兵回国,他日再觅良机。(未完待续。)

八百四十二  国不可一日无君

    金陵,司徒府。

    深夜,大雨滂沱。

    书房中一团漆黑,风烛残年的陆康在黑暗中枯坐了两个时辰,不言不语,犹如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不许任何人打扰自己。

    仔细回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直到陆康、陆徳两兄弟回来之前,陆康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但这俩兄弟回来之后,老夫就沉不住气了啊,怎么会犯了糊涂呢?”枯坐了两个时辰之后,陆康终于发出了一声追悔莫及的叹息。

    半个月之前,陆否从交州带回天子驾崩的消息,陆康虽然悲痛万分,但却没有乱了方寸。先是召集顾命大臣共商对策,然后派出孟珙、狄仁杰、顾雍三位大臣赶往交州刺探虚实,调查事情的真伪。

    这段时间之内,陆康表现的老成持重,尽职尽责,并严词拒绝了武如意企图扶持儿子刘治登基的非分之想,尽了一个顾命大臣该尽的责任;不管刘辩的驾崩是真是假,天下任何人也找不到指责陆康的借口。

    只是,局势随后的发展让陆康有些始料未及,甚至是方寸大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六位顾命大臣在陆家召开夜宴的第二天,各种流言蜚语便甚嚣尘上,在金陵的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被李唐的斥候捕捉到,并经过设在民间的秘密谍报站中转,飞鸽传书到了高丽半岛,才造成了李世民大举入侵青州。

    有人说天子驾崩的消息是假,真正的事实是刘辩以自己为鱼饵引诱蒙恬入围。有人说刘辩千真万确中了蒙恬的埋伏。被射死在云开山脚下,前线将领为了安抚军心所以才隐瞒不报。还有人说穆桂英企图扶持儿子庐江王刘御继位。所以才勾结前线将领,许以高官厚禄。秘不发丧。

    对于这些谣言,陆康还能沉得住气,因为这些传闻与他以及陆家没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但由此衍生出来的另外一种传言却让陆康如坐针毡,坐立难安。

    在市井街坊中盛传,陆康召集其他几位顾命大臣密谋夺权,准备废除太子刘齐,册立庐江王刘御为帝。并且将何太后软禁,把何掠C挥姓俸潍|参加夜宴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且这种传言传得最凶,言之凿凿,有鼻子有眼,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老夫先后侍奉三朝帝王,从一介县衙小吏做到现在的百官之首,大汉待我陆康恩重如山,岂会在这风烛残年横生不臣之心?”六七天之前,陆康初次听到这种传闻的时候气的在风中颤抖。

    陆康这一生最重视名誉。没想到在苟延残喘之际却与奸臣扯上了联系,这是陆康死也不能接受的。

    尽管陆家的头面人物纷纷来安慰陆康,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必理会世间的流言蜚语?但陆康却是气的食不知味,寝不遑安,连续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陆康手抚花白的胡须,颤巍巍的对陆骏、陆儁、陆舒、陆绩等陆家的人垂泪道:“要说老夫藏有私心。欲行奸佞之举,我死不瞑目!唯一藏私之处。不过是想把如意立为太后,也算是我这叔祖父临死之前为如意尽的一些绵薄之力,但如果说我陆家欲废除太子,效仿吕氏,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古往今来,像叔父这样高风亮节之人并不多见,叔父心中坦荡,不必理会那些流言蜚语。”武如意的养父陆骏安慰陆康道。

    陆康的长子陆儁也拱手道:“兄长所言极是,纵观整个乾阳宫,除了如意谁有资格担任太后?上官婉儿么?一个连崽都不曾下过的美人,距离皇后之位差了十万八千里,她何德何能担任太后?”

    武如意的叔父陆舒抚须道:“上官婉儿乃是何太后安置的亲信,断不可让上官婉儿做了太后,我想天下人都不会忘记何氏的前科。若是让上官婉儿做了太后,何氏做了太皇太后,说不定他们会趁着太子年幼,重演何氏专权的一幕。”

    听了几个晚辈的劝谏,陆康面色凝重的道:“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夫倒是安心了许多。看来无论于公于私,老夫都必须要把如意推上太后之位,绝不能让何氏专权的一幕重现。”

    关于刘辩是否驾崩的消息这几天传得沸沸扬扬,金陵人尽皆知,捂也捂不住,诸位顾命大臣干脆拿出来在太极殿共商对策。

    何背饰事娇担骸氨菹鹿采柚昧似呶还嗣蟪迹业裙蚕骞拢ㄗ籼印6缃瘢⑸苏饷创蟮氖虑椋剿就饺粗徽偌似溆嗟奈逦淮笕耍サグ押文程蕹谕猓椅室庥挝磕潜菹率俏春就酱笕艘丫驯菹碌氖ペ团椎搅司畔鲈仆猓磕欠患浯月绞嫌霾澈M醯腔率羰担俊

    听了何闹饰剩娇灯卟灰眩秩肥挡徽祭恚懿荒芩凳俏淙缫馓嵋槁髯藕潍|的,只能理屈词穷的道:“老夫之心日月可鉴!”

    刘伯温站出来和稀泥:“何大人暂息雷霆之怒,司徒突然得知陛下驾崩的噩耗,难免乱了方寸,一时间有所疏忽也是情有可原。至于废除太子,册立渤海王登基的事情纯属空穴来风,老司徒断无此意!”

    朝议散去之后,陆康刚刚回到家中,从交州千里迢迢,快马加鞭返回金陵的陆徳、陆昌兄弟二人来见陆康,一唱一和,言之凿凿的说刘辩驾崩的消息千真万确。

    “我二人曾经亲眼目睹陛下的遗容,身中七七四十九箭,把穆贤妃、乔美人、张美人等哭的死去活来,乔美人甚至因为悲伤过度而动了胎气,导致腹中的王子早产。”

    “此事干系重大,可不能信口开河,你二人说的千真万确?”陆康被何嗔艘欢亲悠丝逃涛瓷⑷ァ

    陆徳与陆昌磕头如捣蒜:“我二人怎敢欺骗老司徒?更何况我们还得唤您一声伯祖父,绝无半句虚言,否则天打雷劈!”

    见陆徳、陆昌说的信誓旦旦,一心洗刷自己清白的陆康当即返回乾阳宫,召集其余的几位顾命大臣,以及京城的文武百官重返太极殿,当朝宣布:“老夫已经得到确凿的消息,陛下确实在云开山中了埋伏,身中四十九箭,惨不忍睹。甚至把贤妃娘娘与两位美人哭的死去活来,乔美人甚至为此动了胎气,导致肚子里的孩儿夭折……”

    此刻刘辩才刚刚走到半途,也是李世民跨海攻打黄县的同一时刻,金陵尚且没有收到刘辩诈死,一举全歼四十万贵霜大军的消息。听了陆康言之凿凿的话,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消息很快传到后宫,众嫔妃美人一片哭声。

    朝堂上混乱过后,陆康当朝提议:“我陆康一匹丹心,可昭日月。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不幸驾崩,老夫提议即刻拥立太子登基,以安万民之心,稳定江山社稷。”

    刘伯温急忙劝阻:“反正孟璞玉、狄仁杰、顾元叹等诸位大人已经南下交州数日,估计再有三五日便能传回消息,本官认为不必急于一时,再等数日,把事情落实清楚了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已经殡天。为了避免朝纲动荡,杜绝文武百官私下里结党谋私,甚至勾结内宫觊觎大宝,老夫认为此事宜早不宜迟,越早册立新君越好。”陆康依旧固执己见,“扶太子即日登基,立武德妃为太后,乃是最佳应对之策。”

    何浜咭簧骸叭羰潜菹鹿婕荼懒耍盗⑻蛹涛惶炀匾濉5涞洛确堑背屎螅址切碌凵福蔚潞文芨揖犹笾唬俊

    “陛下出征之前曾经允诺册立德妃为后,后来因为唐后丧期不满一年,因此推迟半载。之后因为陛下远征交州未归,至今一年有余,否则德妃此刻已经是当朝皇后。太子继位,拥德妃为太后,有何不可?敢问整个乾阳宫,除了德妃之外,何人还有资格做太后?”陆康胡须颤抖,在太极殿上与何角股嗾健

    听了陆康的话,以步骘等人为首的江东士族纷纷附和:“司徒言之有理,太子登基乃是天命所归,立武德妃为太后也是顺应民意,众望所归。”

    何鄙僦С终撸澈觳弊哟值木堇砹φ骸安还苣忝窃趺此担凑曳炊晕涞洛鎏螅 

    “既然何大人认为德妃没有资格做太后,那么你倒是推荐个太后人选看看?”司空孔融站出来反问何

    (ps:最后说一下关于信鸽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信鸽的记载出自战国时期,距离三国差不多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包括西方的罗马帝国在公元前都有使用信鸽的记载,所以这并不是刘辩独有的军事手段,只是各国根据情况使用的规模不同。

    而且这段时间的剧情是三条线同时展开,一是刘辩回归,二是金陵震荡,三是李世民跨海攻青州,不可能南面发生这么大的动静,其他诸侯躺着睡大觉,那样太假。后面提到的剧情并不一定比前面发生的晚,这里面有倒叙、有插叙、有回忆,必须认真看才能连贯。)(未完待续。)

八百四十三  自取其辱

    孔融的质问刚落,满朝文武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何

    惊闻天子驾崩,刚刚从吴郡快马加鞭来到金陵的扬州刺史张纮站出来附和孔融,反问何骸昂未笕怂档洛锬锊慌渥鎏螅愕故撬邓的囊桓霰任涞洛屎献鎏螅俊

    何患偎妓鳎潮税宓溃骸肮泄ǎ矣屑夜妫∥掖蠛撼芍疲碌鄣腔背屎蠡蛘咝碌垩福伎梢员蛔鹗谔笾弧0凑沾寺煞ǎ瞎偻穸任涞洛屎献鎏螅 

    “笑话,一个未曾生育的美人何德何能被尊为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