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607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60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你可知道信口雌黄,污蔑天子,是要诛……”

    武如意本来想说诛全族,但话到嘴边才想起陆否和自己是同族,只能硬生生的咽下去。

    陆否不停的抹泪,跪在地上答道:“回娘娘的话,这种事情便是借小人一万个胆子也不敢瞎说。陛下亲自带兵准备走小路绕到贵霜军背后,不料消息走漏,蒙恬率部在山路两侧设伏,乱箭齐发,把陛下……射杀了!”

    武如意的手微微颤抖,脸上杀气横生,又悲又怒:“陛下身边有徐晃、吴启、诸葛亮等大将,有孙宾、田丰、沮授等谋士,怎么会亲自带兵?若此事属实,这些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顿了一顿,武如意又警惕的问道:“你可曾亲眼见到陛下的遗躯?莫不是道听途说?”

    陆否急忙辩解:“小人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陛下的尸体,但却见到苍梧城全军缟素,包括交州刺史王守仁大人,吴启、诸葛亮、孙吴、张郃等诸位将军全都一身缟素,军中竖起白旗,一片恸哭之声。小人还听说陛下的尸体正在运往苍梧的途中,再有两天就会运入城内。小人唯恐耽误了时间,便快马加鞭昼夜疾驰返回金陵,故此没有亲眼见到陛下的遗躯。”

    若陆否是道听途说,武如意也许不会相信。但他说包括交州刺史王守仁,吴启、诸葛亮、孙吴等大汉朝的高级官员俱都全身缟素,在军中竖起白旗,那就不是道听途说的事情了。

    “来人,立即送我去一趟司徒府。”

    到底是前生曾经做过女皇的人,武如意很快就从悲伤中镇定了下来,不像寻常的女人那样哭哭啼啼,寻死觅活。而是认为应该先与叔祖父陆康碰碰面,分析一下对策。天子驾崩可不是小事,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丧失了丈夫,而是关系着天下大局,关系着大汉的国运。

    武如意并没有以德妃的身份出宫,而是乔装打扮成宫女,在几个身手不错的太监保护下,带着兰蔻等几个心腹宫女,领着陆否悄悄出了乾阳宫。

    武如意深知,作为乾阳宫后宫之首,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盯着,深更半夜出宫难免会引来各种猜测,还是秘密出宫方为上策。

    半个时辰之后,武如意带着陆否出现在了司徒陆康的书房。

    陆康今年已经七十一岁,胡须尽皆花白,身材也有些伛偻,听陆否把天子驾崩的消息说了一遍之后,不由得剧烈咳嗽起来,甚至咳出了血渍:“咳咳……咳咳……什么,陛下中伏驾崩了?”

    “陛下驾崩了,伯祖大人!”陆否跪在地上,不停的呜咽。

    “老臣有罪啊!”

    胡须花白的陆康闻言不由得涕泪横流,当场朝南跪拜叩首:“身为百官之首,不能劝谏陛下出征,才导致今日之祸,陆康百死莫赎也!作为三朝臣子,不能辅佐陛下安邦定国,却让正值盛年的天子中伏驾崩,我陆康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两位先帝?我算什么百官之首啊!”

    陆康嚎啕大哭,以头撞地,额头一片血痕。

    “叔祖父莫哭了,这事也不能怪你。你老人家岁数大了,切莫如此悲伤!”

    武如意在旁边跟着洒泪,与陆否以及司徒府的管家,还有陆康的两个儿子陆儁与陆绩一起把皓首白发的老头搀扶了起来。

    陆绩虽然年轻,却比较有主见:“目前还不是悲伤的时候,应该先商讨一下如何善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陆康从袖子里掏出手帕,擦了下鼻涕眼泪,缓缓坐回椅子上,唉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陛下驾崩这么大的消息,怎么没有飞鸽传书回来?”

    “这种天大的事情,岂能用飞鸽传递?陆否贤侄走的急,所以咱们提前知道了消息,估计不出三五日,就有重臣从前线传回消息。”陆儁在旁边分析道。

    陆康手抚额头,沉吟道:“老夫当马上召集文武百官连夜赶往太极殿,共商善后之事。”

    “叔祖父!”武如意冷静的召唤一声,“人心难测,陛下驾崩之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心怀鬼胎。这个噩耗迟迟没有传到京城,不见得是消息传递的慢,说不定还有其他因素掺杂其中,所以如意认为应该先召集心腹之人商议一番,再拿到大殿公开商讨不迟。”

    “启禀老爷,学部尚书顾大人在府邸外求见!”正在这时,门童在书房外恭恭敬敬的禀报一声。

    (最后说一下关于武如意第二个儿子陈王刘渊,这并不是一字王,与楚王、齐王、吴王等等不是一回事。豫州有个陈郡,以此为封地便是陈王,与庐江王、渤海王一个级别,都是郡王。举个例子吕布被封为温候,就是因为他的封地是温县,所以被称作温候。)

    既然ps了,最后顺道求下月票吧!(未完待续。)

八百三十  天命难违

    “哦……顾尚书来了?快请!”

    陆康正彷徨无策,听说陆否能够进乾阳宫是靠了顾氏族人帮忙,就知道顾雍已经知道了消息,正好与他共商对策。

    “叔祖父,借一步说话!”武如意咳嗽一声,轻声说道。

    陆康当即带着武如意来到内屋,一脸悲痛的道:“不知如意有什么话要说?”

    “孙女想问问叔祖父一句,治儿有希望继承大统么?”武如意表情复杂的问了一句。

    “不能!”陆康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太子今年已经八岁,聪敏睿智,孝顺守礼,自陛下出征以来,每日早朝监国,表现的大气稳重,深得群臣好评。更何况他是陛下指定的储君,继承大统顺天应命,不可逆改!”

    武如意有些不死心,哀求道:“叔祖父,你是百官之首,顾命大臣。咱们陆氏乃是江东第一士族,您的支持者众多,只要你多费点心机,说不定真的可以把治儿扶上大统,继承帝位,这对于咱们陆家来说可是光耀门楣的大好机会?”

    “不行!”陆康坚决摇头,“老朽从一介郡守,到现在位列三公,领袖群臣,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岂敢不尽心竭力?若太子有错,老朽自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太子一直规规矩矩,谁敢算计太子,老朽第一个反对。”

    武如意的脸上难掩失望之色,默默的点头:“如意明白了!”

    陆康肃声道:“对于咱们陆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名节,切莫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如意明白。”武如意无奈的点头,心中仅有的希望也慢慢破灭。

    如果没有陆康的支持,凭自己的能量,在后宫里对付一个嫔妃都费劲。又有什么能力掀起波澜,把自己的儿子扶上帝位?就凭景宁殿的百十个太监,两百多个宫女么?

    陆康又道:“如意啊,叔祖父知道你心大意高,聪慧过人,相貌贵不可言。但天命不在治儿。我陆家也只能顺天应命。对于你来说,最好的机会就是争取做太后,这样也能保证我陆家的地位。”

    “做太后?”

    武如意一愕,马上意识到对自己来说,谋取做太后的确比帮儿子抢夺皇帝继承人更靠谱一些,果然姜是老的辣。

    陆康咳嗽一声,沉声道:“叔祖父这个人就这么耿直,该咱们陆家的就是咱们陆家的,不是咱们陆家的绝不去强求!譬如。储君就是太子的,这个谁也抢不去,若有人敢心怀叵测,老夫第一个反对。而皇后论资排辈,就应该是如意你的,若有人抢,老夫也会第一个反对。”

    “大汉能有叔祖父这样的忠臣乃是国之大幸!”武如意躬身拜谢。

    陆康抚须道:“虽然你现在还不是皇后,可你是后宫之首。而且众望所归。陛下在出征之前也曾经允诺,要在唐后丧期满一年之时立你为后。虽然后来因为贵霜入侵出现了变故,但这皇后之位就应该是你的。太子继位,你自然就是太后,老夫会联络朝臣,在保证太子继位的同时力保如意你登上太后之位。”

    “能做太后也不错!”武如意在心中暗自沉吟,这一刻脑海里浮现的是吕雉的身影。

    武如意很想问一声陆康。“叔祖父,我能效仿吕后临朝称制或者来一个垂帘听政么?”

    但武如意也知道自己问了也是白问,以陆康耿直的性格根本不会答应,只要他能够把自己扶上太后之位,就算对自己做出了最大的帮助。这个年已古稀的老者现在已经风烛残年。随时都可能倒下,自己以后必须另外扶持代言人。

    再者,就算陆康为了陆家的利益同意武如意临朝听政,但其他的六个顾命大臣哪个又是善于之辈?左丞相荀彧、兵部尚书刘基、刑部尚书狄仁杰、户部尚书糜竺,哪一个不是人精?他们岂能同意让自己涉政?

    武如意也知道,对于自己来说,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

    自己今年才刚刚二十几岁,早晚能把这些臣子熬死。皇帝大多数好色,日夜操劳,年纪轻轻一命呜呼的不在少数,只要自己好好保养熬死刘齐也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候慢慢布局,在朝中安插眼线,说不定自己可以重演吕后的一幕。

    “只要能像吕雉那样纵横捭阖,让天下须眉皆知巾帼不输,此生无憾也!”武如意在心中暗自沉吟。

    对于武媚娘来说,此刻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效仿吕后,至于再进一步,武如意真的不敢想。

    顾雍今年刚刚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之际,思维比较敏捷,与陆康交流了一番之后建议道:“陛下驾崩之事干系重大,你我私下里商议难免有谋逆之嫌,窃以为应该拿到朝堂上共议。”

    陆康颔首:“顾元叹说的有理,老夫本来也是这个意思,我马上派人召集文武百官连夜前往太极殿,共商对策。”

    “叔祖父,顾尚书!”武如意站出来向顾雍施了一礼。

    “见过德妃娘娘!”顾雍作揖施礼。

    武如意肃身施礼,分析道:“陛下驾崩之事,还没有正式公文到来,若是大张旗鼓的宣传,难免会导致人心惶惶,让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趁机兴风作浪。若两位怕私下里商议会落谋逆之嫌,可派人邀请其他诸位顾命大臣到来共商此事。顾命大臣聚首共商此事,谁也说不得半句闲话!”

    顾雍并非顾命大臣中的成员,武如意这话无疑等于把他排除在外,以武如意的智商自然不会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

    顿了一顿,武如意又道:“虽然顾尚书并非顾命大臣,但身为学部尚书也是朝廷重臣,既然已经知道了此事,自然可以参与进来。事实上,在本宫看来,顾大人比何屎献龉嗣蟪肌!

    “多谢娘娘夸奖,微臣愧不敢当!”

    顾雍先是作揖致谢,接着对武如意的话深表赞成:“娘娘说的极有道理,倒是臣欠缺考虑了。目前来说,的确应该控制陛下驾崩的消息。待落实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扶新君继位,再昭告天下,举国大葬。”

    武如意如此提议自有她的盘算,若是众臣跑到太极殿去开会,自己无法踏入。而七个顾命大臣在陆家开会,自己可以装作无意的参与进来,万事开头难,只要自己有了第一次涉政的经历,那么第二次、第三次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马上派人通知其他诸位大人去乾阳宫?”顾雍皱眉征求陆康的意思。

    武如意又道:“夜色已深,七位顾命大臣齐聚乾阳宫,难免会让人猜疑。依本宫来看,不如让叔祖父以私宴的名义邀请其他诸位大人到司徒府共商对策。”

    陆康手抚花白的胡须,颔首道:“如意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定了吧!”

    转身对长子陆儁道:“你亲自去其他六位大人的府上,把他们请到我们陆家。”

    “且慢!”在陆儁即将出门之际,武如意又提出了建议,“七位顾命大臣多是正义之士,德才兼备。唯有工部尚书何歉霭②姆畛校痘∏桑崤欠堑男∪耍羰撬弥菹录荼赖南ⅲ欢ɑ嵋宰羁斓乃俣韧ㄖ翁螅镁┏羌Ψ晒诽员竟衔徊桓萌煤潍|来赴会。”

    何诔蒙系娜嗽挡缓茫擞阂部此凰逞郏阃返溃骸澳锬镅灾欣恚耸卤匦肼髯藕潍|!”

    陆康点头,吩咐长子道:“那就不要通知何耍哑渌能魑娜簟⒘醪隆⒌胰式埽约懊翔庇竦任逦淮笕苏偌轿颐锹郊遥采潭圆摺!

    由陆儁出马,不消半个时辰,包括兵部尚书刘基、左丞相荀彧、户部尚书糜竺、刑部尚书狄仁杰、京师中郎将孟珙等五位大臣齐聚陆康府邸。

    这些人都是一时精英,陆康突然毫无前兆的召集众人夜宴,俱都知道必有要事发生,因此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司徒府。

    陆康在大堂设宴,命次子陆绩率领百十名家丁在府邸外戒备,任何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免得消息走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