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521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521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使用鸽子通信有利有弊,优点就是信息传递速度快,一只精挑细选经过专门训练的超级信鸽的有效记忆能够超过一千两百公里,一天下来能够飞出**百公里的距离,比起日夜不停接力传递的八百里加急能够提高三倍的通讯效率。

    但信鸽的缺点同样鲜明。那就是飞越敌境的时候容易暴露目标,遭到敌方神箭手射落之后会泄露机密。所以天下的诸侯都会根据情况使用,不太重要但又需要加急的书信便用信鸽传递,关系到国家存亡。需要高度保密的书信则只能使用快马传递。

    刘辩自从几年前组建锦衣卫之后,就命李元芳遍寻养鸽奇才,训练了千余只优良的信鸽。但之前作战的时候。袁术、袁绍、刘表、孙策、曹操等各路诸侯犬牙交错,信鸽经常会穿越敌境。增大泄露机密的风险,所以东汉的信鸽一直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

    但这次南征交州。整个疆域都在大汉治下,迢迢数千里全是大汉的领土,经常作乱的山越在连续的镇压治下,基本上已经服服帖帖的接受朝廷的约束。可以说信鸽泄露消息的风险基本上降到了最低,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有了信鸽来回传递情报,这将会使得刘辩非常方便的掌握北方、中原、以及朝堂上的局势,迅速高效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也是刘辩毫不犹豫的决定御驾南征交州的原因之一。

    李元芳躬身启奏道:“启禀陛下,锦衣卫下属‘飞鸽营’待命已久,目前训练的长程信鸽两百五十六只,中程信鸽四百三十八只,短程信鸽五百九十九只,全部健康无恙,随时可以执行传递情报的任务。”

    刘辩点头:“马上派出飞鸽营在沿途重要集镇设置监控接纳站点,半月之内启动飞鸽传书,联络交州与金陵之间的联系,不得有误!”

    “诺!”李元芳拱手答应。

    随着李元芳一声令下,百十名身着范阳笠,身穿飞鱼服,腰悬绣春刀的锦衣卫连夜出城,在隆隆的马蹄声中向南疾驰而去,在沿途重要站点设置监控信鸽,提供饮食的站点。

    刘辩又对郑和与李元芳叮嘱道:“朕出征之后,从南方传回乾阳宫的书信,你们不许让任何人私自拆开,必须等七位顾命大臣全部到场之后再拆开。”

    “诺!”

    “奴婢遵旨!”

    李元芳与郑和一起弯腰领命,但不太明白七大顾命大臣是什么职位?但也不敢多问。

    从太极殿回到麟德殿御书房,刘辩提笔挥墨,连续发出圣旨,调兵遣将,南征交州。

    “交州山路崎岖,丛林遍布,粮草辎重运输艰难,若是孔明能够制造出木牛流马来,那将会大幅度的减轻我军运输压力。”

    刘辩权衡一番,决定让陈平前往荆州西部替回诸葛亮,让诸葛亮统率赵云那支兵马从江陵南下,穿过长沙、零陵、桂阳等地向交州挺进,与自己统率的大军东西呼应,两路进军。

    得到了召唤的陈平连夜来到麟德殿听候调遣,刘辩对他叮嘱道:“若论离间水平,陈卿比朕有过之而无不及,你这次去上庸替回孔明。一来与张辽协助关羽攻打上庸、汉中,二来要时刻离间关羽与刘备的兄弟之情,三来更要让关羽麾下的士兵对刘备彻底失望。”

    陈平笑着领命:“陛下的离间之计已经让关羽与刘备嫌隙丛生,就差当面反目了。臣此去一定不辱使命!”

    去年夏天,关羽由巴蜀千里走单骑。斩了刘裕麾下六员大将,但自己也被史文恭射了一支毒箭。幸亏孙思邈、张仲坚帮着刮骨疗毒,才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完全康复。

    关羽伤愈之后已经十一月,上庸、汉中天气寒冷,关羽率兵强攻了几次上庸,被朱升、韩遂设计,张定边、魏文通奋勇死死扛住,寸土未得。之后进入了最寒冷的腊月,甲胄彻骨,角弓难控。关羽只好退兵回房陵。待天气转暖之后再战不迟。

    今年正月初,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产下一子诸葛瞻,诸葛亮便回老家襄阳待了几天,探视襁褓中的幼子与黄月英,直到前不久才刚刚回到房陵大营,会合关羽。所以今年关羽一直还没有向上庸发起进攻,而刘辩却决定在这一刻用陈平替回诸葛亮。

    刘辩大笔一挥,命陈平带着圣旨快马加鞭赶往房陵,任命诸葛亮为西路军主将。赵云为副将,率领程咬金、养由基、贺齐等三将,提辖赵云麾下的四万兵力,再从襄阳、江陵两地抽调一万人马。凑够五万。克日启程南下,从荆南进军交州,配合东路军给贵霜军迎头痛击。争取全歼来犯的敌军,让二十五万秦军有来无回。

    “微臣告辞!”

    陈平长揖到地。接了圣旨,带领了百余名随从。快马加鞭,连夜出了金陵城,向荆州方向疾驰而去。

    目前来说,幽州与宛城的局势都呈现胶着态势,刘辩相信在自己班师回朝之前,以岳飞军团与李靖军团的实力,完全能够守住。自己没必要为西方与北方的局势担忧,大可以放心南征。

    而在巴蜀地区及云南,由于天气暖和,整个冬天一直在鏖战。

    张飞与庞统率六万蜀军南征云南,命庞涓与张清会合石达开担任先锋,向南征讨响应刘裕的杨怀、高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收复了朱提、越嶲等数十座县城,并且擒杀了造反作乱的朱褒。而就在这时候,张飞与庞统接到了后方失火的消息。

    就在张飞、庞统南征半月之后,刘裕与刘璋、刘循父子,率领成公英、刘愦、泠苞提兵五万;与赵匡胤、常遇春率领的呼延庆、杨任、杨柏、张卫等武将,提兵五万,联合进军,向巴蜀挺进,一路斩关落锁,迅速的攻打到梓潼城下。

    刘备大惊失色,亲自率领法正、严颜、吴懿、雷铜等救援梓潼,被赵匡胤、刘裕联军杀的大败而归,损失了万余兵马。仓促放弃了梓潼,退守涪县,并征调傅友德、吴三桂前来助战。

    成都平原富庶繁华,水土肥沃,自然不是贫瘠的云南可比。张飞与法正接到后方失火的消息之后,急忙退兵,被杨怀、高沛、雍辏У热顺嘶垂ィ职颜欧墒崭吹牧焱料な崃嘶厝ァ

    张飞与法正留下石达开、吴班镇守益州南部的关隘,阻挡追兵,然后率领人马班师回成都,前往涪县支援刘备去了。

    看到刘备南北起火,被朱元璋留下坐镇凉州的朱棣耐不住寂寞,命令李文忠,以及收降的董卓的旧将张济提兵两万,从临洮、羌道进军巴蜀,企图趁乱分一杯羹。

    一时之间,巴蜀的混战比起北方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墙倒众人推的刘备遭到群起而攻之,即便有庞统、法正、房玄龄三大谋士辅佐,也是自顾不暇,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别说向刘辩复仇了。所以刘辩更没必要为西南的局势而担忧,大可集中全力进军交州。

    次日早朝,刘辩在太极殿上对群臣道:“太子刘齐自去年冬登朝听政,然依旧年幼,难挡大任。此次朕南征交州,怕是一年半载回不来,故此决定任命七位顾命大臣,替朕辅佐太子,主持朝政!”

    “臣等听命!”

    众文武听了天子的话,一起手捧笏板拱手作揖,不知何人能够得到顾命大臣的殊荣?(未完待续……)

七百一十一  水至清则无鱼

    刘辩为什么决定任命七个顾命大臣,而不是八个或者六个呢?

    答案很简单,单数可以避免出现两派争执,僵持不下的局面,以免贻误了军机大事。七个人无论怎么站队,都会分出多寡,少数服从多数。

    刘辩在太极殿高高端坐,扫了脚下的文武百官一眼,朗声道:“朕现在委任七位顾命大臣,在朕御驾南征的这段时间,辅佐太子,主持朝政。朕在含元殿给你们专门设置一个‘军机内阁’,凡有军国大事不能迅速决断之时,便闭门商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臣等遵旨!”

    在陆康、刘基的带领下,满朝文武百官一起抱着笏板领诺。

    “朕现在开始任命顾命大臣。”刘辩目光如炬,高声下诏,“第一位,司徒陆康!”

    陆康乃是江东世族领袖,又是文武百官之首,而且是年近七十的老者,又有从龙之功,在刘辩早期献粮献钱,出人出力,大力举荐人才。刘辩虽然知道陆康的存在会滋生武如意的野望,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驳了陆康的面子,那样将会让整个江东士族感到心寒,让满朝文武觉得皇帝不能做到赏罚分明,心胸狭窄。

    而且刘辩对于陆康的人品还算信任,虽然愈老愈辣,但总体来说是一位正直的老臣。也许在他的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陆家兴旺辉煌,最多也就是把武如意扶上皇后之位,而不是帮武如意觊觎皇帝的宝座。若陆康知道自己的这位养孙女在历史上曾经做过皇帝,只怕能把老头给吓个半死!

    刘辩甚至觉得倘若有一天自己提前去世了。武如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篡位登基,陆康一定会跳出来阻止她。

    因为每个人都有底线。每个人都要脸面,每个人都注重死后的声誉。对于陆康来说。最大的底线就是扶武如意为后,再向前一步就会逾越陆康的雷池。而陆康两朝元老,三公之首的身份也容不得被武如意玷污,在死后背上乱臣贼子的名声,毕竟吕雉死后,吕氏灭族的历史还不曾远去。

    陆康并不意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顾命大臣也必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当即手捧笏板,向前一步作揖领旨:“老臣领命,必然竭力辅佐太子。保证国事太平!”

    刘辩微微颔首,继续高声道:“第二位顾命大臣——左丞相荀文若!”

    “臣遵旨!”荀彧自信从容的向前一步,躬身奉诏。

    作为早期的从龙之臣,颍川的望族,从基层官员一步步爬上来,为人谦逊,忠心耿耿。既能治理国家,又能出谋划策的荀彧实在顾命大臣的最佳人选。

    “第三位顾命大臣——兵部尚书刘基!”刘辩目光凝重,中气十足的吐出了第三个人的名字。

    作为最早的顶级谋士。作为刘辩曾经的授业老师,运筹帷幄的刘基可以帮助刘辩分析天下大局,掌控局势,还可以制衡朝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波。无论从个人能力来看,还是从地位来看,顾命大臣都不能少了兵部尚书刘伯温。

    “臣遵旨。定当庶竭驽钝,辅佐太子!”刘伯温向前一步。作揖领命。

    刘辩继续做出任命:“第四位顾命大臣——户部尚书糜竺!”

    为何是糜竺?作为徐州帮士族的领袖,又是皇亲国舅。而且掌控整个大汉的钱粮物资,糜竺的地位永远不容忽视。而且徐州的糜家门客万人,良田遍布徐州北部,论经济实力犹在陆家之上,即便如陆康、孔融、刘基等当朝巨头也是对糜竺恭敬三分。

    此外,刘辩发现那日顾雍出来准备推武如意上位的时候,糜竺一直到最后才站了出来。这说明糜竺并不太甘心看着陆家坐大,只是陆家人才辈出,糜家一时间无法抗衡罢了。委任糜竺为顾命大臣,也可以压制朝堂上的江东世家,避免自己不在京城的时候搞风搞雨。

    比起陆康的胸有成竹,糜竺有些意外,当即诚惶诚恐的上前几步,长揖到地:“微臣谨遵圣谕,誓死辅佐太子,不让朝中出现半点波澜。”

    “第五位顾命大臣——刑部尚书狄仁杰!”刘辩朝狄仁杰指了指,肃声宣昭。

    狄仁杰执掌刑部,负责管理地方,凡是江东士族闹事,都会落到狄仁杰手中。而且狄仁杰机敏睿智,刚正不阿,自然也是顾命大臣的上上之选。

    “臣遵旨!”狄仁杰一脸平静,向前一步,干净利落的领命。

    “第六位顾命大臣——抚军中郎将孟珙!”刘辩目光扫到武将一排,召唤孟珙出列。

    顾命大臣肯定不能只有文官,需要文武搭配才行,虽然孟珙品级较低,但身为京畿卫戍区最高武将,比起学部、农部、医部这些六部尚书来,孟珙自然更有资格当选。

    一身朱红色武将袍,头戴甲胄的孟珙昂首阔步出列,捧着笏板施礼:“微臣谨遵圣谕,一定竭尽全力,保障江东安宁!”

    这样一来,七个顾命大臣已经定下了六个,剩下最有资格当选的自然首推三公之一的孔融,其他有资格入选的还有农部尚书徐光启、学部尚书顾雍,以及工部尚书何褂懈崭沾邮鹄碜囊讲可惺椴芥铩

    但孔融感觉情形有点不妙,满朝之中论资格与地位,自己仅次于陆康,若是天子打算让自己担任顾命大臣的话,只怕早就召唤自己出列了吧?

    “莫非陛下恼怒我与陆康走的太近?”已经年近五十岁的孔融在心中暗自揣摩,心中有些惴惴不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