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274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27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鳌拜的动作足够快,但黄忠却还要快上一万倍!

    摘弓,搭箭,控弦,放箭。

    四个动作一气呵成,几乎在鳌拜转身的同一瞬间完成,离弦之箭带着风声如流星一般迎面射向鳌拜。

    双方相隔不过十余丈,如此近的距离让鳌拜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只看到一道寒光迎面而来,便觉得喉咙里传来一阵撕裂的疼痛,随即有冷风嘶嘶的向身体里灌。

    “怎么可能,竟然……被射透了?”

    鳌拜惊恐的双眼透着难以置信,瞳孔在慢慢放大,手中的五齿镗颓然落地,双手拼命的抓住透颈而过的羽箭,想要拔出来,只是那浑身的拔山之力再也用不出来……

    “噗通”一声,身躯高大的鳌拜轰然落马,跌落在地。黄忠刀光一闪,枭了首级,挂在马上,大声喝问:“某乃南阳黄汉升,谁还敢再决死战?”

    “啧啧……荆州第一猛将果然名不虚传,某与林冲加起来只怕也不是对手!”看到黄忠阵斩太平军第一猛将,徐晃心中既喜悦又钦佩。

    “黄老将军真是威风啊!”

    三万汉军被黄忠的表现折服,齐声喝彩。声振寰宇。

    而太平军这边则一个个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鳌拜力分斗牛。生生撂倒黄牛的事迹已经在太平军中传得沸沸扬扬,一个个把他视作天神下凡。霸王在世,此刻怎么会被人阵斩了呢?

    洪秀全又急又怒,拔剑出鞘,高声喝令:“汉将骁勇,不可力敌!我军人多,当依多取胜,击鼓冲锋!”

    随着洪秀全一声令下,在他身后的亲兵擂响战鼓,督促着太平军向前冲锋。但面对着立马横刀。威风凛凛的黄忠,冲在最前面的太平军头皮发麻,脚步不前。洪秀全提剑来回冲突,连斩数人之后,太平军方才鼓起勇气,拼命冲了上去。

    看到太平军潮水般扑了上来,黄忠拨马归阵,徐晃则下令三军放箭,一时间弓弩齐发。许多太平军应声而倒。徐晃的部曲射完,卢象升的士卒则殿后劲射,只是用弓箭阻挡太平军的追袭,不与对方白刃相搏。

    虽然太平军的战力一般。甲胄不全,武器迟钝,但毕竟多达十五万。五倍于己。若是被对方一鼓作气的围住了,局面就难以预料了。就算能够杀退对方。必然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所以徐晃是绝对不允许这种局面出现的。

    汉军边撤边射。三支队伍轮流殿后,黄忠的部曲射完一波箭雨,然后掉头就走;接着是徐晃的部曲列阵爆射,射完再走。最后又是卢象升的队伍箭弩齐发,射住太平军追袭的脚步。如此循环重复,惹得太平军追袭了二十余里,就是无法与汉军白刃相接。

    “全胞,汉军且战且退,似乎是在引诱我军深入。再向前,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木,恐怕汉军会设伏放火,不如下令收兵吧?”

    看到追袭的效果寥寥,双方互有阵亡,总起来还是太平军折损的将士更多一些。杨秀清急忙策马来到洪秀全面前提出了谏言。

    庐陵中的那场大火差点要了洪秀全的性命,此刻自然心有余悸,听了杨秀清的话,颔首道:“秀胞所言极是,汉军狡诈,不得不防,传令鸣金收兵!”

    伴随着一通锣响,追赶了二十多里路的太平军如蒙大赦,纷纷停下了脚步向后撤退。泸河的大水,庐陵的大火可是带走了十几万交州汉子的性命,这已经让太平军心中留下了阴影,看见树林、河流,心里就感到恐惧。

    唯恐汉军调头追袭,萧朝贵率领本部精锐亲自殿后,仿照汉军的方式,组成了三支弓弩手方阵,轮流殿后射击。徐晃、卢象升、黄忠果然率部调头反攻,面对着早有准备的萧朝贵并没沾到便宜,被数波箭雨射杀了千余人,只好放弃了追赶。

    天色迟暮,双方各自鸣金收兵。

    徐晃对左右众将道:“这萧朝贵倒也算个人物,撤而不乱,以我之道还治我身,倒是让他把吃的亏又赚了回去。看来太平军也并非完全不能打仗!”

    埋伏了半天,无功而返的陈庆之有些郁闷:“眼见得贼军就要进入伏击圈了,没想到竟然停止了进攻。一场大捷失之交臂,真是让人惋惜啊!”

    徐晃拍着陈庆之的肩膀宽慰道:“陈将军不必耿耿于怀,大战才刚刚开始,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咱们打起精神,数不清的功绩在等着我们猎取!”

    陈庆之莞尔:“将军所言极是,那周瑜率兵而来,某倒是真想让他有来无回!”

    ——————————————

    (最后剑客阐述一下文章里面的段落,我看到有人吐槽尉迟恭复姓尉迟单名恭,怎么是两个字的贱名呢?剑客在这里要说的是,请注意我这是以人物的角度提出来的,汉代有没有姓尉迟的剑客不知道,但即便有,想来远在交州的人也不知道。尉迟恭只是籍籍无名之辈,洪秀全若是了如指掌,反而不科学了。

    最后,还看到有人吐槽鳌拜力比霸王,雄阔海力比霸王,质疑难道霸王就这么不值钱?请注意,剑客这也是以书中人物的角度描写的,这是他们的心理,这是他们的语言,并非代表剑客的看法。难不成让书里的人觉得力比泰森不成?这样简单的问题,剑客一般不在文章中赘述,没想到还是有人看不明白啊,如果这些都要解释的话,太难写了)(未完待续……)

三百七十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月黑风高,山林小径。

    汉军巡逻兵抓到了两个斥候,仔细审问原来是周瑜派来联络洪杨的使者,并且从身上搜出了一封书信,当即押解到大营来见徐晃。

    徐晃拆开书信观看,正是周瑜写给洪秀全的,在书信中写道:大汉镇军中郎将周瑜致天公将军亲启,自接洪公书信以来,主公便命瑜在长沙集结兵力,筹备粮草,星夜驰援。一路跋山涉水,目前已过茶陵。据本部斥候窥探,汉军大营周围树木茂盛,可用火攻破之。故此,瑜已经命本部人马昼伏夜行,隐匿行踪。三日后定可抵达汉军营寨,到时将纵火烧营,洪公可率太平军正面冲锋,你我两军以犄角之势夹攻,大事可定。

    “这周瑜真是不可小觑,人还未至,竟然已在谋划火攻。”

    徐晃皱眉沉吟,虽然自己吸取了太平军的教训,对于不利的地形严加提防,尽量的避免遭到火攻、水淹之类的暗算,但庐陵周围的树木实在茂盛,几乎遍布每个角落,要想完全避开树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速召诸位将军前来军议。”徐晃肃声下令。

    得了徐晃吩咐,陈庆之、黄忠、卢象升、潘璋、是仪等文武,以及内伤仍未痊愈的林冲一起来到帅帐共商对策。

    徐晃把刚刚从斥候身上缴获的书信拿出来给众将观看:“这是周瑜修给洪杨叛逆的书信,竟然打算用火攻来烧我军大营,并约定火起之时两面夹攻。若非截获了周瑜书信。只怕要中了这厮的算计,诸位看看该如何应对?”

    书信首先交到了陈庆之的手里。由他飞快的扫了一眼;然后向下依次交给卢象升、黄忠、林冲等人一一浏览,然后群力群策。共商破敌之策。

    就在其他人或者皱眉沉吟,或者暗自思忖的时候,陈庆之已经笑容满面的起身:“哈哈……能够截获周瑜书信,实乃天助我军!正好可以在上面做些文章,引诱洪杨叛逆自投罗网,在周瑜援军到来之前,对贼军予以重创。”

    徐晃抚须笑问:“庆之将军变化多端,不知有何妙计?快快道来听听!”

    陈庆之也不答话,招来军中医匠。讨要了一些药材,然后放在水中搅拌,最后小心翼翼的在周瑜写给洪秀全的书信上涂抹,把“三日后定可抵达汉军营寨”的“三”字给抹掉,然后提笔小心翼翼的修改成了“二”字。

    待墨迹稍干,陈庆之笑吟吟的拿起书信给众将看了一遍:“某把周瑜约定的日期提前了一天,这样的话诸位同僚应该知道庆之的意思了吧?”

    在座众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陈庆之的意思已经昭然若揭,若是还不明白那反应也就太迟钝了。徐晃首先击掌叫好:“好一个将计就计。陈将军简直是鬼将也!”

    卢象升抚须赞赏:“随机应变,将计就计,引蛇出洞,妙计。妙计!卢某不如也!”

    唯有潘璋一知半解,满脸疑惑的道:“陈将军的意思莫非是用书信引诱洪秀全出兵,我军在暗中设伏?”

    一身白袍。举止儒雅的陈庆之颔首微笑:“不错,潘文珪懂得用兵之道了。实在是我军之幸。”

    “嗨嗨……跟在将军你身边,耳濡目染。再迟钝的脑子也会开窍的。”潘璋挠了挠脑袋,憨笑着把自己的顶头上司恭维了一番。

    陈庆之继续补充:“当然,要引诱洪秀全出来,不搭上一点血本也不行。这几天咱们腾出一座营寨来,待两日之后的夜间放一把大火烧掉,引太平军全力来攻,我军在路途上准备易燃物,再次火攻叛军,烧他个措手不及。”

    徐晃笑道:“常言道再一再二不再三,我军才烧了洪杨叛逆一次,看起来还有机会再烧一把大火。若是此计成功,某必向天子上书为陈将军请功!”

    对于徐晃的信任与器重,陈庆之从心底感激。当即作揖致谢:“公明将军言重了,食君之禄,当报君恩。某也吃了两年朝廷俸禄,现在终于有了回报陛下的机会,自当庶竭驽钝,岂敢贪功!”

    而林冲却对陈庆之轻而易举就把周瑜书信修改了的这件事比较感兴趣,一脸郑重的道:“不知陈将军是如何不着痕迹的把字迹抹掉的?某以后再看书信可得小心翼翼的检查每一个字,免得中了这样的诡计。”

    “呵呵……雕虫小技罢了,其实并非庆之所创,实乃去年华佗神医给某治病之时,从华神医那里学来的,觉得以后或许会派上用场,因此一直记在心中。”陈庆之笑容满面的把自己偷师华佗的事情说了一遍。

    商议停当,徐晃从全军中挑选了两名能言善辩之士,乔装打扮成孙军,并且携带了周瑜的凭证、符节,怀揣了经过处理之后的书信连夜赶往太平军大营。

    在此之前,洪秀全已经与周瑜书信来往多次,再加上徐晃派来的两名使者能言善辩,又有符节、凭证等重要信物,比照着之前的书信,字体也是如出一辙,洪秀全再无疑虑。重赏了两名使者,吩咐都:“劳烦两位回去通知周都督,两日之后,只要看见汉军营寨起火,我太平军定然倾巢而出。”

    得了洪秀全的允诺,两名使者不动声色的告辞,连夜出了太平军营寨,快马加鞭的返回汉军大营,把洪秀全的话一字不漏的陈述了一遍。

    徐晃当即召集众将制定了一出严密的火攻计划,把寨栅里面的辎重腾空,悄悄在帐篷中堆积了一些易燃物,让起火之时更加壮观一些。而徐晃、黄忠、林冲、卢象升四将各自引兵八千在险要之处设伏,并且在树林中堆积引火之物,撒上硫磺、火硝,只等太平军进入了这条狭窄的道路之后,便再次纵火焚烧。

    而陈庆之因为体质文弱,没法上阵冲锋,便与潘璋引兵八千在后面接应各路人马,以防不测。参军是仪则带着七千人把辎重、粮秣等物品悄悄的运出大营,送往石阳县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天的时间不过弹指一瞬间。

    这日天色刚刚迟暮,太平军就早早的吃过晚餐,人人披盔挂甲,列队等待命令。

    一身甲胄的洪秀全与杨秀清、萧朝贵带着一干偏将、校尉在帅帐门前集结,举目远眺,只等北面三十里的汉军大营起火之时,便三路大军齐出,与周瑜夹攻汉军。

    左等右等,就在十五万太平军望眼欲穿之时,北面三十里的汉军大营终于起了熊熊火光,并且愈烧愈旺,火光冲天,大有燎原之势。

    太平军的斥候飞马来报:“启禀大贤良师,汉军营寨起火了,人喊马嘶一片,可能遭到了周瑜军的袭击!”

    洪秀全大喜过望:“哈哈……太好了,周公瑾真是用兵如神,今日也让徐晃、陈庆之尝一尝被大火烧焦的味道。留下四万人守卫营寨,其他各路人马全部出击!”

    杨秀清建议道:“周瑜的火攻之计如此顺利,只怕汉军有诈。我军可兵分两路进军,某与全胞率队正面冲锋,命贵胞率部从后面包抄汉军。”

    “嗯……还是秀胞谨慎,此计可行!”

    在汉军手上吃了大亏,又折损了鳌拜,让洪秀全从前的傲气变得荡然无存,听了杨秀清的建议,当即点头同意。

    当下,太平军兵分三路扑向汉军大营,洪秀全、杨秀清各率六万人正面突击,萧朝贵率领三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