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219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21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辩在心里喃喃自语了一声,和颜悦色的招呼张氏兄弟平身,“令兄弟免礼,起来说话!朕今日招你们入宫,非为别事。一来询问一下印书局的工作进展,二来有人向朕举荐张叔大,说他满腹经纶,胸怀治国之道,故此招来见识一下。”

    张氏兄弟听后方才心安。张居正急忙作揖谦虚:“不知哪位大人抬爱,小臣只是略通诗书而已。岂敢当此谬赞!”

    张纮先汇报印书局的工作进展:“回陛下的话,印书局目前的工匠已经扩大到了二百多人。又制作了近百套活版印刷模具,工匠们昼夜轮流赶工,这段时间下来已经印刷了五千多册各类书籍。”

    刘辩颔首赞许:“张子纲的工作卓有成效,当记一功!另外,在给书籍定价的时候,那些世家贵族比较喜欢的书籍,例如养生、强身之类的书籍价格可以定的稍微高一点,那些比较受农民欢迎的书籍,例如识字、算术、种植之类的书价格定的低一些。钱从富人身上赚,要让百姓享受最大的实惠!”

    “臣谨遵圣谕!”张纮躬身领命。

    张居正却是满满的赞叹:“陛下生财有道,进退自如,真有道明君也,小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刘辩笑吟吟的看着这位万历年间的权臣与能臣,不动声色的道:“那就把你的治国之道说来让朕听听!”

    既然蒙天子垂询,张居正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便把自己的治国谋略说了一遍,包括整顿吏治、改革赋税、清查土地、改革官吏选拔等等。说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直让刘辩听得频频颔首赞许,而张纮却是一愣一愣的。“我这兄弟本事竟然比我还大?”。

    就在张居正侃侃而谈的时候,刘辩也没有闲着,一直在心中盘算如何安排张居正的职位?

    政治水准是个复杂的问题。张居正的政治能力被系统评了102分,说明他的政治综合能力更强一些。但绝非在所有领域都可以压制其他人。举个例子,管理农业张居正就不一定能胜过徐光启。而输送粮草,供应前线也不一定能胜过荀彧,他的评分之所以这么高,估计变革加分不少。

    而现在的江东刚刚稳定下来,刘辩手中掌握的土地也是有限,全国各地烽火四起,诸侯间的战争此起彼伏,现在还远远不到变革的时候。要发挥张居正的特长,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平定天下之后的太平盛世,而不是现在。

    而且,提拔文官甚至比提拔武将的难度还要大。武将就算没军功,只要有武力就好办,就像高宠,我谋略一般,但我能打啊,我提着长枪冲上去一阵翻江倒海,啪啪啪的干翻成百上千的敌人,由不得你不服!

    但文官显然不行,文官的政绩出来的比较慢,迟则三五年,快的话也要一年半载。若是贸然把张居正提上高位,其他人肯定不服!

    现在的九部尚书之中,黄琬、陆康、孔融都是老资历,孔融还有让北海之功,陆康有献庐江之功。其他的几位尚书之中,刘基、鲁肃,跟随自己时间最早,那时候自己连一县之地都没有,刘基屡次献策,鲁肃治理地方,献财产有功,都是最早的从龙之臣,所以别人说不得什么。

    狄仁杰加入的比刘基、鲁肃稍微晚了那么一点,但那时候刘辩手中也仅仅只有一座建业郡,而且狄仁杰精通律法,在压制士族方面手段强硬,也干出了成绩。徐光启加入的最晚,但靠着在农业上的超强天赋,以及兢兢业业的作风,实打实的为自己拼出了一片天地。

    可以这样说,张居正的能力足以担任任何一个部门的尚书,但资历却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磨砺镀金,从底层官员做起。

    “张卿果然满腹政略,再让你继续在印书局工作就屈才了,目前的学部衙门缺人,朕任命你为学部员外郎,去学部任职去吧!争取用你的才智,尽早的让朕的治下各县城,各乡亭都有学院私塾,让所有的孩童都能读书识字!”

    刘辩权衡到最后,决定把张居正送到学部衙门,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刘辩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深意,朝廷现在的选材制度还是以前的“推举制”,一是“选秀才”,二是“举孝廉”,极大的制约了朝廷选拔人才。刘辩一直想推行“科举制度”,让有才华的学子报国有门。

    但科举制度无疑将会极大的损害世家的利益,非铁腕之人不足以推行,所以刘辩觉得张居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先让他在学部衙门做个三年五载的教育部长。培养大批的学生,威信就慢慢刷上去了。到时候再推行科举制度,张居正的学生遍布天下。届时所面临的压力就要小的多。

    张居正闻言喜出望外,急忙躬身谢恩:“谢陛下厚爱,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所托!”

    刘辩点点头:“那你就去学部衙门报道吧,目前的学部尚书由孔文举兼任,他忙碌不过来,衙门里冷冷清清,缺乏有能力的人才,你正好可以过去大展手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步练师进宫的日子。

    在礼部尚书孔融的主持下,步练师以“美人”的身份被纳入了乾阳宫。整个宫廷少不得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庆贺一番。

    但步练师只是被赏了“美人”的头衔,而且淮阴步氏家族也不能与吴郡陆家相提并论,所以婚礼的规模与武如意入宫之时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欢庆的范围也仅仅局限在乾阳宫。

    华灯初上,繁华散去。

    一身喜气的刘辩来到了洞房,揭开凤冠霞帔,便看到了步练师那张薄施粉黛的俏脸。白玉凝脂,眉目含春,羞怯怯的唤一声“陛下”,便钻进了天子的怀抱。

    罗衫褪去。床榻轻摇,一夜巫山**,说不尽风流快活。二八妙龄的女子在这一夜终究由少女变成了人妇。

    次日早晨,刘辩并没有因为洞房花烛而辍朝。依然早早的来到了太极殿召见文武百官。而新婚燕尔的步练师则精心打扮一番,从太后的寿安殿。再到皇后的椒房殿,贤妃的长春殿,以及武昭容,冯淑仪那里挨个问安。

    太极殿中,刘辩高高端坐在上方,接受群臣的朝贺。

    正朝议间,忽然有侍卫快步走来:“陛下,有来自徐州方面的紧急书信送到!”

    先由小太监接过呈交给郑和,再由郑和转交给天子。

    刘辩看完之后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怒斥道:“陶谦这个老贼,越来越放肆了!”

    原来这封书信是糜竺派人送来的,书信中说道,大儒郑玄在金陵给卢植吊唁完毕,返回高密的途中,在下邳受到了陶谦的接待。

    郑玄推辞不过,只好跟着陶谦到下邳城中做客,本来以为三两天就可以离开了,谁知道陶谦却迟迟不让郑玄离开。无论郑玄怎么软磨硬泡,甚至是态度强硬的训斥,陶谦就是不让郑玄走,最后甚至避而不见,把郑玄软禁在了下邳。

    “朕还以为我那两百名侍卫已经把郑康成送回了青州,原来是被陶谦这老贼扣押在了下邳,怪不得到现在音讯全无,真是欺朕太甚!”刘辩怒不可遏,待百官看完书信之后,拍案怒骂。

    刘伯温手捧笏板,分析道:“只怕陶谦这是讨好洛阳的举动,郑康成名闻天下,是儒学的代表,他支持陛下便会惹得许多儒生把陛下当成正统!而陶谦私自扣留郑大师,只怕是意图把康成先生送到洛阳去,让圣上在天下儒生的眼里丢尽颜面!”

    刘辩咬牙切齿的怒骂:“陶谦老匹夫不遵圣谕,朕以司徒之位相召,他置若罔闻,完全不理不睬,简直与谋反无异!”

    “打这个老匹夫,俺周幼平愿做先锋!”周泰第一个跳出来嚷嚷。

    众武将群情激奋,孟珙、关胜、廖化、文鸯等纷纷求战:“陶谦蔑视天子,形同谋反,分明是以为我大军在外,奈何他不得,请陛下下令,大军渡江北上,直指下邳!末将等誓要生擒了陶谦这老贼,来给陛下处置!”

    换了一身朝服的高宠大步出列:“陛下,宠这两年漂泊在外,寸功未立,愿求一支人马,充作先锋,誓破下邳城门,以报陛下器重之恩!”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高宠的字啊,这原作者真够懒的,创造了这么一个牛逼吊炸天的人物,却不给他一取一个字,让剑客在这里费神!有同学建议高大上,后来又来了高富帅,再后来又来了高血压,还有高力士,还要高敢达,好吧剑客迷糊了……我觉得都挺好!)(未完待续……)

二百九十六  召唤刺客

    陶谦强行扣押郑玄,简直是在打金陵朝廷的脸,太极殿上众武将群情激奋,纷纷求战。

    要打徐州,现在面临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出师名义问题,一个是兵力调配问题。

    这年头虽然战火连天,但第一次开战之前也得找个理由,发一篇讨伐檄文占据道义,并不是脑袋一热,拍拍大腿想打谁就打谁。

    更何况陶谦现在名义上还是刘辩的臣子,虽然他因为拒不受诏到金陵担任司徒而理亏,但毕竟没有撕破脸皮公开作对;只要金陵这边一发兵,陶谦完全可以称病推脱,让刘辩的讨伐变得师出无名。

    除了现在并不完全具备攻打陶谦的名义外,更大的问题是在兵力配置上有些捉襟见肘。

    虽然现在刘辩手下各个军团的总兵力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但由于防御的面积过大,要同时对抗刘协、刘表、孙策、袁绍四家,若是再向徐州主动开战,在局部地区并没有任何兵力优势。

    在青州方面,袁绍仍然亲自坐镇济南,袁谭、颜良分别盘踞在临淄、泰山两地,总兵力十万左右。而与袁氏互相对峙的薛礼兵团有四万人,魏延兵团四万人,太史慈兵团两万人,这十万人马是绝对不能动的。只要你抽回任何一支,恐怕先前占据的地盘就会被袁绍趁虚而入蚕食回去。

    宛城的岳飞麾下有十万左右的人马,但既要压制南面的刘表,还要防着长安的杨玄感。而且吕布、皇甫嵩在荥阳集结了**万人,表面上是在觊觎曹操的地盘。但从荥阳到宛城只有四百里左右的距离,只要岳飞的人马有个风吹草动。吕布军完全可以出虎牢关偷袭宛城。

    扼守柴桑的韩世忠兵团有四万人,既要防着荆南的孙策复仇,还要提防摇摆不定的江夏黄祖出尔反尔,这支军团同样不能动。

    南方的徐晃军团有三万人,相对来说面临的压力最小。但一来徐晃驻兵的庐陵到金陵千里迢迢,两地相距一千五百多里,千里调兵并非上策。二来还要担心把徐晃军团调回来之后,被镇压的山越异族会不会死灰复燃,交州的士燮家族会不会趁机发难?

    剩下的正在兖州攻打黄巾的秦琼、常遇春率领的三万人倒是可以南下直扑徐州。但这样势必会把将要到手的肥肉扔给曹操。六七十万黄巾老弱妇孺已经被压制在了沛国、山阳两地将近三个月之久,已经没了反击之力,只要再持续的施压一段时间,就可以把这支肥羊完全吞下。若是丢了黄巾去打徐州得不偿失,并非上上之策。

    秦琼、常遇春收编的六七万黄巾倒是可以调动,但这支乌合之众缺乏训练,打野战当炮灰还行,真要是强攻城高墙厚的下邳,估计完全填上也拿不下来。

    满朝文武分析到最后。能够调动的正规人马也就只有金陵的驻军,孟珙麾下的一万五千人,周泰麾下的一万五千水军。除此之外,金陵城中的一万禁军肯定不能动。五千御林军更是不能动了。

    攻城与野战不同,只要对方粮草足够,只要城墙足够高大。把城门一关,想要破城还真没有太好的方法。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用压倒性的兵力优势硬打,用人命来填。

    虽然徐州的武将都是酒囊饭袋。但陶谦手中的人马有六万左右,若是据城死守,凭金陵的这三万人马还真不见得能拿下来。以寡击众,就算有高宠这个盖世猛将助阵,有军神李靖的调度,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毕竟攻城与野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刘辩听着满朝文武的议论纷纷,目光慢慢的落到了王越的身上。

    只见他缄口不语,一直不发一言。其实原因很简单,要是谈论剑术、武艺,王越可以滔滔不绝,但是讨论兵事谋略,王越实在是插不上嘴。

    “野史中记载王越年轻的时候曾经独闯贺兰山,手刃数百人,刺羌族首领而还。既然王越是个如此出色的刺客,为何不让他重操旧业,刺杀陶谦呢?”

    一念通达,刘辩的心情豁然开朗,微微皱起的眉头也慢慢的舒展开来。

    用军事手段征服是正道,用刺杀手段瓦解是诡道,当无法使用正道的时候尝试一下诡道也未尝不可。

    目前的徐州局势已经很微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