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111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111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存孝立功心切,向卫青进言道:“太后驾崩,固然让人心痛,可我军正是一鼓作气摧毁李唐之时,陛下下诏停战一个月是不是太久了?若是等到李绩前来救援,要破王俭城只怕更难!”

    卫青抚须笑道:“呵呵……我军连年征战,将士们疲惫不堪,已有厌战之意。陛下降旨休战一个月,除了祭奠太后的在天之灵外,也是体恤将士,让大伙儿暂避酷暑。存孝兄弟尽管看好了,休息一个月之后将士们定然生龙活虎的重返战场。等李绩到来之时,公孙齐、陆伯言的大军也正好兵临城下,到那时便可与唐军一决死战,胜则可以直捣辽东,平定李唐。”

    刘无忌得知祖母被兄长气死,哭着来见卫青,打算返回金陵奔丧:“二王兄自小便聪明胆大,没想到竟然做出这等事情来,真是让人始料不及。我大汉以孝治国,小王打算返回金陵奔丧,特来向将军告辞。”

    卫青拿出书信交给刘无忌道:“陛下在书信中有交代,说是天气酷热,尸体不可久放,因此将于近日举行国葬。从唐国到金陵迢迢数千里路程,最快也要半月二十天才能抵达,所以陛下命庐江王就地穿孝服祭奠太后,不必返回京城。”、

    既然父亲在书信中特意注明不让自己回国,刘无忌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自今日起便在军中为何太后遥设灵堂,披麻戴孝,为祖母守灵。而关银屏、姬嫦娥则以孙媳妇的身份穿上孝服,陪同夫君守灵。

    次日清晨,便是太后的国葬之日,卫青、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尽着缟素,簇拥着庐江刘无忌以及王妃关银屏直抵海边,面朝金陵方向遥祭太后。祭奠完毕,下令全军休养生息,待天气转凉之后再与唐军决战。

    比起躲在树荫里休息的汉军,李绩率领的十万唐军苦不堪言,冒着炎炎酷暑昼夜赶路,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终于抵达了襄平境内,而这里也是李唐新设的国都,在皇后长孙无垢的带领下,整个李唐朝廷都已经搬到了襄平坐镇指挥。

    “全军在城外修整一日,待我入朝参拜了皇后与朝中大臣见过面之后再向南进军不迟!”

    李绩下令全军在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带了李嗣业父子进了襄平城,直奔临时设置的“皇宫”参拜暂掌朝政的长孙皇后,并与几位内阁大臣会晤。

一千五百五十八 天机不可泄露

    辽东苦寒,土地广袤而人口稀疏。

    襄平本是辽东郡治所,早些年有人口三万余人,算得上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辽东本地人公孙度初为玄菟郡小吏,因为善于钻营,后来升任尚书郎、冀州刺史,但因为得罪了十常侍,旋即被罢官免职。

    后来经同乡徐荣向董卓举荐,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趁着中原混战之际,公孙度在辽东招兵买马,先后将相邻的昌黎郡、玄菟郡纳入麾下,割据一方,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

    若是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公孙度之后又率兵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整个辽东半岛,甚至跨海拿下了青州东北部的东莱地区,鼎盛时期坐拥人口超过十万,甲兵十万,俨然成为了雄踞一方的霸主。

    公孙度死后又传位其子公孙康,并斩杀了前来投奔的袁熙、袁尚兄弟,随后向曹操称降。但因为辽东远离中原,曹操自知无力彻底掌控,遂册封公孙康为襄平侯,辽东太守。

    趁着曹操向中原发展之际,公孙康率部向东,一举攻陷高句丽国都,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治下,并设置了乐浪、带方两个郡,使得公孙家的势力空前强盛。

    直到其孙公孙渊在曹时期因为勾结吴国叛魏,遭到司马懿的讨伐,公孙渊兵败身亡,公孙家族才结束了对辽东地区长达四十年的统治。

    但因为刘辩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这一切都改变了,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一个强悍的龙城国,在用兵有方的李世民与万人难敌的李元霸带领下,龙城国短短两年的时间席卷整个朝鲜半岛,建立了统一的大唐帝国。

    之后李世民派遣李绩、李元霸北伐,一举攻克襄平,将盘踞在辽东多年的公孙家族屠杀殆尽,斩草除根。无缘无故的多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对手,说起来公孙度也是够悲催的!

    在公孙度的经营之下,襄平的人口发展到十万左右,已经成为了整个东北地区,甚至整个黄河以北屈指可数的大都市。

    李绩接管襄平之后,任人唯贤,起用汉人邴原、凉茂治理地方,安抚百姓,使得襄平在战后迅速恢复了秩序,重新变成了一座政通人和的城市,因此李舜臣与唐国的大臣才选择迁都襄平,暂避汉军锋芒。

    李绩下令大军在襄平城外驻扎,自己带着李嗣业、李通父子只带了十余骑进了城池,准备前往由公孙度的太守府改为临时皇宫的府邸去参拜皇后,与诸位同僚会晤。

    迁都襄平后,长孙无垢任命李鸿章兼任辽东太守,治理地方,安抚民心,安置从王俭城跟随而来的难民。唐国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李鸿章自然不敢轻视汉人,以免激起民愤。

    上任后推出了许多汉唐平等的政策,鼓励汉唐通婚,严格约束唐人不得有高人一等的思想,在李鸿章的治理下,襄平城内的汉唐两个民族相处的倒还算融洽。

    李绩下令十万大军在襄平城外驻扎,自己带着李嗣业、罗通父子只带了十余骑进了城池,准备前往由公孙度的太守府改为临时皇宫的府邸参拜长孙皇后,并与诸位同僚会晤。

    襄平城内行人熙攘,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这座城池并没有因为成为大唐的国都出现任何不适,百姓们反而喜气洋洋。一下子增加了四五万人口,各个商铺以及小贩的生意比之从前好了许多,家家户户赚的盆满钵益,怎能不笑逐颜开?

    一直随军打仗的罗通到底还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见了大街上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就有点迈不开腿,嘴巴里不停地咽口水,遂向李绩与李嗣业拱手道:“都督、父亲,我肚子突然有点不适,先去找个地方出恭,回头就撵上你们。”

    李绩点头道:“人有三急,贤侄速去速回,我今天准备向皇后与满朝文武举荐你,给你讨个大大的封赏,你可莫要迟到了。”

    “小侄知道了!”

    罗通兴奋地答应一声,拨转马头假装寻找茅厕,等到李绩与李嗣业走远,便翻身下马在街上买了几串糖葫芦,又买了几个襄平特产的大麻花,坐在屋檐底下大快朵颐起来。

    “唉呀……这位小将军印堂发黑,元神涣散,恐怕近日将有厄运缠身,既然有缘,便让贫道替你算上一卦如何!”

    就在罗通狼吞虎咽之际,突然从人群中跳出来一个年约三旬,目光清癯的中年道士,手里拿着一面幌子,抓住罗通的衣襟就喋喋不休起来。

    罗通不由得勃然大怒,要不是看在对方是个出家人的份上,早就飞起一脚把他踹到九霄云外了,双眼一瞪破口大骂:“你谁啊?知道小爷是谁不,信不信我一个巴掌拍死你?有多远给我滚多远!竟然说小爷印堂发黑,元神涣散,不会说话滚回娘胎重新构造去!”

    道士闻言不由得皱眉:“无量天尊,小将军怎能像个泼妇一样骂街?贫道乃是出家人,不与你一般见识,但我却知道你与汉军第一猛将李存孝结了梁子,他发誓要追杀你,怕是小将军将有大难临头。”

    见道士转身欲走,罗通急忙起身一把抓住了他的衣襟:“且慢,你是如何知道我与李存孝结仇的?”

    道士神秘兮兮的道:“贫道能掐会算,上下能推五百年。我不光知道小将军将有大难临头,还知道小将军的双臀上各有一个青色胎记。”

    道士说自己与李存孝结了梁子罗通还不算吃惊,毕竟沙场上许多将士知道,也有可能是从李存孝嘴里说出去的。但这个道士竟然知道自己的左右臀部各有一个胎记,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毕竟那里是**部位,这天下也没几个人知道的。

    “唉呀……道长还真有些本事?”罗通急忙把手里尚未吃完的糖葫芦与麻花统统扔掉,抱拳道,“敢问道长法号如何称呼?”

    道长拱手道:“贫道道号大水!”

    罗通对于这个道士叫什么完全不在乎,只想知道自己有什么灾难,拱手道:“大水道长,晚生这厢有礼了!你既然能够看出晚生印堂发黑,有厄运缠身,想来一定有破解之法?还望道长不吝赐教,晚生一定会让家父重重酬谢!”

    大水道长欲擒故纵的道:“天机不可泄露啊,我看……”

    罗通抓着道士的手臂猛地一用力,便把道士拽了个踉跄,瞪眼威胁道:“道长,我还要去打仗,没有太多时间嗦。你想要钱尽管吱声,倘若故弄玄虚,小爷可是个暴脾气!”

    大水道长这才一脸为难的道:“此事说来话长,而且不可让第二个人知晓,若小将军想知道,可随我去驿馆走一趟。”

    罗通自负武艺绝伦,自然不会把一个道士放在眼里,挥手道:“前面带路,休要耽误时间,省的惹恼了小爷!”

    当下道士在前引路,罗通牵着马随后,穿街过巷,很快就来到了一家驿馆,一前一后进了房间。

    刚一进门,道士便转身把房门给栓了,对着罗通纳头便拜:“少主,十年了,罗本总算见到你了!看到你生的如此少年英雄,本心中真是欣慰不已,想来老主公与罗成将军在九泉之下也足以瞑目了!”

    罗通不由得一头雾水,一脸警惕的道:“牛鼻子,什么少主、老主公?给我起来说话,你要是敢跟我耍花招,别怪小爷拳脚无情!”

一千五百五十八 艰难的抉择

    大水道长稳定了下情绪,耐心的解释道:“少主莫要动怒,是我过于激动没有把话说清楚,少主啊,我是老主公的旧臣罗本……”

    “罗本?”罗通一脸不屑,“你还李贝……哩呢,你到底会不会看相,把我骗到这房间里意欲何为?我告诉你,别看小爷年少,打你就和碾死蚂蚁一样容易!”

    原来这罗本不是别人,正是昔日为公孙瓒效力的谋士罗贯中,姓罗名本表字贯中。

    当年李绩率领二十万大军围攻蓟县,公孙瓒在突围的时候担心家眷被唐军俘虏受辱,遂在城门口折回城内屠杀妻儿,却遭到李嗣业率领陌刀兵围攻,被逼无奈只能横剑自刎。

    公孙瓒在临死之前不仅逼死了正妻杨氏,亲手杀了姬妾朱氏、蒋氏等女人,又把罗成的妻子公孙杏也是自己的女儿残忍杀害,并把一岁半的罗通抛进井中。但出人意料的是罗通大难不死,最终为李嗣业所救,取名罗通,收为养子,也就是今天的李通。

    罗贯中只听说过公孙瓒在临死之前疯狂屠杀妻儿的事情,但却并不知道罗通被李嗣业收养之事,也是刘辩通过系统推测出来之后修书给在青州刺史萧何麾下担任幕僚的罗贯中,告诉他李通极有可能是罗成的儿子罗通,请他设法联络罗通,看看能否说服他反唐归汉?

    罗贯中与罗成同族,在公孙瓒军中颇受照顾,后来也因为罗成英年早逝而惋惜不已。

    接到天子的手书之后立刻辞别萧何,乔装打扮成道士渡过黄河一路寻找唐军,伺机与罗通接触,将他的真正身世告知,希望他能反唐归汉,认祖归宗。

    罗贯中渡过黄河之后李通父子已经追随李绩大军北上驰援高丽半岛,罗贯中便以道士的身份一路追赶,并在辽西郡境内追上了唐军。

    只是李嗣业乃是唐军屈指可数的大将,罗通因为武艺绝伦深受李绩器重,因此罗贯中一直迟迟无法找到单独接触罗通的机会,只能一路尾随,从辽西郡跟到了辽东襄平。

    听说李唐的朝廷已经从王俭城搬到了襄平,罗贯中意识到与罗通单独相遇的机会来了,便提前潜入城内,在李绩屯兵的西城门附近守候,终于等到了因为嘴馋而落单的罗通,便用一番江湖神棍的说辞把罗通骗进了客栈。

    罗贯中拱手道:“少主莫要冲动,且听我把你的身世道来,等你听完之后就不会再杀罗本,而是去杀李元霸,报那杀父之仇了!”

    罗通按捺着心头的怒火,双手叉腰道:“你这牛鼻子简直胡说八道,我父亲李嗣业活得好好的,乃是唐国大将,我为何去找李元……找陛下报仇?你且把事情道来,我倒要看看你能编出什么故事来?”

    罗贯中当下从地上爬了起来,把自己的身份以及罗通的身世大致说了一遍,对于罗通被公孙瓒投井为李嗣业所救之事并不知情,只说唐军攻破蓟县,李嗣业将一岁半的罗通掳走,从那之后再无讯息。

    听完罗贯中的叙述,罗通首先想起的是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