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085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08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冷哼一声:“对敌人的怜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自以为是,这仗还怎么打?此风决不可涨,必须杀鸡儆猴,推出去斩了!”

    坐在帅案旁边的花木兰赶紧劝谏:“元帅息怒,存孝爱才也不是出于私心,而是想为大汉招募一员勐将,说服李嗣业父子弃暗投明,谁能料到这李通小小年纪便狡诈歹毒?再者说了,存孝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岂能因为这次无心之过便处以极刑?便是陛下在此,也绝不会应允!”

    众将纷纷跪倒在地替李存孝求情:“请元帅暂息雷霆之怒,从轻发落!”

    就在这时,马超率领枪骑兵归来,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一起为李存孝求情:“存孝将军爱才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谁能料到这李通小小年纪便如此狡诈歹毒?请元帅宽恕存孝将军无心之过,准许他戴罪立功,将李通小贼斩于马下!”

    李靖本来也没有真想把李存孝斩了,只是为了给罗艺的亡魂以及三军将士一个交代,这才故作姿态。

    既然众将一起求情,便顺水推舟的道:“看在众位将军的份上,再加上你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本将暂且饶过你这一次。死罪虽免,活罪难饶,本帅自会上书将你官降一级,并扣罚俸禄一年。另外杖责八十军棍,只因我军正是用人之时,姑且寄下,待战事平息之时定打不赦!”

    “多谢元帅从轻发落!”李存孝面无表情的叩首谢恩。

    花木兰急忙上前把李存孝搀扶了起来:“叔叔快快请起,望你心里莫要记恨你兄长。”

    李存孝黯然道:“嫂嫂说得哪里话,是小弟自以为是害死了罗艺将军,兄长不把我从重处罚,小弟已经感激不尽,安敢再心怀怨恨。”

    顿了一顿,李存孝向李靖拱手请缨:“元帅,我不杀罗艺将军,罗艺将军却因我而死。请元帅允许我暂离军营,乔装打扮,渡过黄河,伺机斩李通小贼首级回来,以祭奠罗艺将军的在天之灵!”

    “煳涂!”李靖叱责一声,“你要记住,你是武将,不是好勇斗狠,睚眦必报的游侠儿,岂能像个莽夫一样独自行动?况且你生的这般雄伟,便是乔装打扮,又岂能瞒过唐军?”

    李存孝紧握双拳,双眼喷射着怒火:“被这言而无信的小贼戏耍了,愚弟实在心有不甘!”

    李靖叹息一声:“迟早有机会的,但不是现在。清晨之时,我收到了陛下的书信,说卫卿已经率十万人马从胶东渡海反攻李唐本土,陛下担心庐江王与文成都不是李元霸的对手,因此命你前往唐国助战,与庐江王、文成都联袂共御李元霸!”

    “愚弟走了,兄长这里怎么办?”李存孝一脸不舍,“莫非兄长因为小弟的这次过错,要撵我离开大营么?”

    李靖安抚道:“自然不是,李元霸的神威你也知道,庐江王尚且年幼,文成都怕是独木难支,军中还真无人是李元霸的对手。放眼整个大汉,也就只有你能正面抗衡李元霸,我这里有孟起压阵,再加上黄忠、尉迟恭即将抵达,完全不憷对面的唐将!”

    “既然如此,小弟便告辞了,此去唐国,誓斩李元霸,洗刷今日的屈辱!”

    李存孝抱拳辞别李靖与花木兰这对兄嫂,以及马超、秦良玉、关胜等人,提了禹王槊与毕燕挝,翻身跨上黄骠透骨龙,连夜离开大营奔胶东寻找卫青大军而去。(未完待续。。)

一千五百一十三 插翅难逃

    魏都,邺城。

    自从得知李世民死在青州之后,曹操便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连续数日吃不下睡不着,直觉的头痛欲裂,一面延请良医替自己治病,一边拖着病躯上朝。

    倒不是曹操重情重义,或者与李世民有着过命的交情,虽然曹魏已经结盟数年,但这两大帝王压根就没见过面,只是彼此看过对方的画像而已。

    曹操之所以如遭重创,精神恍惚,只因曹操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可以说李世民之死对唐国的打击比十五万大军全部覆灭还要严重,兵没了可以再征,将亡了可以再招,但像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盟友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唉……”

    大清早,曹操拖着病躯走在百花盛开的御花园,却是眉头紧锁,长吁短叹。

    此刻已经是三月下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流水潺潺,田野青青,鸟鸣虫啁,百花争艳,天地间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但曹操的心却如同坠进了冰封万里的世界。

    “本以为我军年初在中原的大败已经够惨,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比朕还要惨!”曹操抚须叹息,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悲哀?

    自己至少还从中原逃回了黄河以北,没想到比自己年轻了十几岁,正值盛年的李世民竟然殒命青州战场,这结局实在做梦也难以预料。

    “长贵啊,李世民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战死沙场的皇帝吧?”曹操一边揉着脑门走路,一边询问身边的大太监苏长贵。

    苏公公急忙躬身答道:“回陛下的话,据奴婢所知,还真不记得史书有记载过君王直接战死沙场的,这李世民也是倒霉啊!”

    曹操喟叹:“看来刘辩天命所归啊,或许用不了多久朕也会步李世民的后尘吧?”

    “陛下言重了,你才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归,朕相信陛下一定能够力挽狂澜,扭转目前的不利局势,就算不能饮马长江,至少也能和刘辩分庭抗议。”苏公公迈着小碎步,亦步亦趋的紧跟在曹操的身后。

    曹操闭上嘴巴不再说话,和一个太监也没什么好聊的,不过听听他的恭维,倒是有助于缓解郁闷的心情。

    当曹操来到金銮殿的时候,满朝文武已经全部到齐,在范增、贾诩的带领下一起山唿万岁,施礼参拜。

    由于曹操身体抱恙,所以这几日早朝推迟了一个时辰,搁在以前,这时候文武百官早就争辩的热火朝天了。

    曹操拖着病躯在龙椅上坐定,扫了一圈銮台下面的满朝文武,左面站着贾诩、范蠡、程昱、吴用、温恢、田畴等一批文官,左面的武将则由丞相范增领衔,向下依次站立着典韦、许褚、曹彰、文聘、曹休等武将,以及刚刚从青州战场上孤身一身逃回来的贾复。

    “唉……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啊!”曹操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感慨一声,一种悲伤的情绪悄无声息的在心头弥漫。

    要说起在这个春天的损失,曹魏绝对不比李唐小,除了夏天战战死中原的夏侯渊、夏鲁奇、单雄信、庞德、阮翁仲,还有乐进、乐羊、韩擒虎等大将被俘,谋士郭嘉也含恨身亡。

    没想到旧伤未愈又添新恨,由陈子云率领的五万援唐军团进入青州之后,除了贾复单骑逃回,其他人包括主将陈子云在内,以及王彦章、董平、李通等人尽皆阵亡。

    想到这里,曹操的鼻子忍不住一酸,这可是自己花费了多年的时间从各地招募的精英,却在这个春天毁于一旦,全部壮烈殉国。

    “范卿,可曾从重抚恤所有的阵亡将士?绝不能遗漏任何人,他们为大魏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大魏的君臣绝不能忘记了他们的功劳!”曹操清了清嗓子,肃声询问范增。

    范增急忙上前一步,手捧笏板启奏道:“回陛下的话,臣已经竭尽所能统计名单,厚恤阵亡将士的家眷,绝不敢有负圣上所托。”

    相比于武将的阵亡,曹魏集团的兵力在这个春天同样锐减了五分之二,中原之战折损了十五万,青州之战五万援兵又全军覆没,使得曹魏久经沙场的兵卒锐减到三十万,这还是把徐州乐毅手中七万人马统计在内的数字。

    幸好冀州、并州两地人口稠密,曹操渡过黄河之后,马上命并州刺史荀攸与冀州刺史程昱出榜募兵,并赦免了治下几乎所有的犯人,发给刀枪、甲胄,许以优渥军饷,让他们上阵杀敌。

    然后又派出使者广招太行山上的各路盗贼,收为己用,短短三个月之内竟然又招募了二十万新兵,使得曹魏的防御压力减轻了许多。

    随着李世民战死青州,唐军向黄河以北全面撤退,曹操与麾下文武商议之后马上重新做出了部署,以抵御汉军即将发起的全面反攻。

    河内方面,曹仁率领十万老兵与五万新军屯兵怀县,以赵普为军师,率领着巨毋霸、夏侯尚、曹真、司马错、张绣、胡车儿等人与屯兵河东的徐晃,以及黄河南岸的徐达相互对峙,抵御汉军的进攻。

    而黎阳作为拱卫邺城的屏障,曹操交给了杨素把守,同样率领十万老兵五万新军驻守,率领英布、司马穰苴、杨阜,以及侄子杨藩抵御黄河对岸诸葛亮、薛仁贵军团的威胁,拱卫邺城。

    并州方面,曹操一纸调令命司马懿前往壶关担任主将,与贾逵、王凌、满宠率三万人马堵住并州的这座门户,抵挡徐晃军团的北上。

    虽然短时间内征募了二十万新兵,但面对着东汉四面开花的攻势,曹魏的兵力依旧捉襟见肘。在去掉三路防御兵力之后,屯驻在邺城的兵力只剩下三万老兵与七万新兵,作为备用兵力随时驰援各地。

    这次随着唐军从青州全面撤退,位于邺城东面的平原郡已经全面暴露在汉军的枪下,李靖军团随时有可能渡过黄河向平原发起进攻,继而直捣邺城,而曹魏却已经没了可用的兵力堵住漏洞。

    “必须让徐州的七万人马撤回来啊!”

    曹操起身走下銮台,围着大殿中央的沙盘走了一圈,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汉军现在已经全面反攻,哪怕是一兵一卒对我军也至关重要!”

    贾诩向前一步,拱手道:“臣已经于三日之前修书给乐义、郭子仪两位将军,让他们尽快弃守徐州撤回冀州,想来书信此刻已经送到乐义将军手中了。”

    “乐义将军的嗅觉非常敏锐,或许得到李世民的死讯之后便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年轻的范蠡莞尔一笑,话语之中充满了对乐义的信任。

    曹操沉吟道:“可是据斥候禀报,刘辩已经派遣关羽、赵云从青州率十万兵马南下徐州,江东的孟珙、戚继光也集合了七八万人马渡过长江北上,中原各地又有诸葛亮、徐达等各路兵团把守,徐州的七万人想撤回冀州,实在难如登天啊!”

    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得悲从中来,涕泪横流:“唿唿哀哉,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奉孝你为何就这早弃朕而去了呢?”

    范增、贾诩、范蠡等人俱都一脸不解,齐声问道:“陛下为何又突然想起了奉孝?”

    曹操抹泪道:“是朕犯了战略错误啊,不该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应该早日放弃徐州,让乐义、郭子仪率将士们退回冀州,也不至于沦落到今日插翅难逃的地步。”

    众幕僚不禁无语,俱都心中暗自思忖:“当初之所以不放弃徐州,只是因为汉唐在青州的决战未分胜负。只是谁也没料到李世民在青州竟然败的如此迅速,败的如此惨重,若现在说当初不放弃徐州是个错误的决定,未免有失偏颇!”

    但大伙儿心里都明白,曹操这番夹枪带棒,捧郭嘉贬自己的话语实际上是在责备众幕僚没用,不能提供有用的战略,遏制局势恶化。

    “陛下休要悲伤,臣相信乐义将军一定能够率领徐州的将士安然撤回。”范蠡躬身劝谏,一脸自信。

    曹操擦干泪痕,长叹道:“唉……事已至此,再怀念奉孝也是没用,但愿乐卿能够挽狂澜于既倒,率徐州的将士们跳出汉军的包围圈,返回冀州吧!”

    只不过话虽然这样说,但包括曹操在内的所有文武,几乎都不相信陷入包围圈里的乐毅与郭子仪能率领徐州的七万魏军撤回冀州,重重包围,难不成插上翅膀飞回来么?

    范增又道:“陛下当火速派使者前往唐军大营,面见李绩与李牧,让他们在平原、乐陵一带屯兵,共同凭借着黄河天险抵御李靖军团的攻势。若李绩与李牧不顾我大魏的利益,继续向北撤退,李靖大军跨过黄河之后,便可以拿下平原,剑指邺城,若如此,大魏危矣!”

    曹操颔首道:“李世民虽死,但李绩、李牧都是久经沙场的统帅,对李唐忠心耿耿,应该能够看清当前的局势,唐魏合则生分则死,朕马上修书一封给李牧、李绩,劝他们屯兵黄河岸边,共御汉军!”(未完待续。。)

一千五百一十四 范蠡献策

    “臣还有一计,可为陛下暂解燃眉之急!”

    就在曹操感到头痛欲裂,准备结束今天的朝议之时,范蠡再次站了出来躬身启奏。

    苏公公看着手抚额头的曹操,一脸担忧的道:“看起来陛下的头痛又犯了,范大人还是改日再奏吧?”

    曹操忍着疼痛怒视这个被自己视为心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