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明 >

第212部分

晚明-第212部分

小说: 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带喜准备给他戴上,刘民有却自己接了过来,眼睛看着门外的积雪一边道:“带喜你这几日辛苦一下,我要早些知道今年的结余,另外登州过几日会补来一批军饷和本色,你查查今年他们拖欠的数,到时好核对,签收的时候记得叫上陈大人。”

    “嗯,知道了,这个。。。”

    刘民有还是有些走神的看着外面,随口问道:“还有什么事?”

    “嗯。。。忘了!”

    刘民有笑着摇摇头,带着莫怀文往军营方向走去,刘民有的民政部门已经从威海迁来文登,就在文登营老营守备府旁边,占地广阔,分成了财务、屯田养殖、人口、工业、商业几个局,一个行政系统具备了雏形。

    这个营区在文登县的中心位置,是他们很早就经营的地方,周围都在文登营的牢固控制之下,离三个卫所的距离相差不多,现在主要的屯田区大多在这里,也能与军政更高效的沟通,现在的文登营系统其实就是军民一体。

    此时已是十月初,昨晚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踩踏之后地上一片泥泞,虽然天气寒冷,街上往来的人依然密集,人人脸上带着一种喜悦,今年是他们分田地后收获的第一季,五六月收完冬小麦,各屯堡都有耕作的计划,指导农户的轮作和套种,到**月都收了二三料蔬菜和豆类,现在各个屯堡也都已经完成了肥田和冬麦的播种,生活有了指望,大家当然心情都好。

    从老营到兵营门口有一段路程,两边已经建起了连绵的商铺,刘民有根本没有规划过这里,但消费力最强的兵营、工坊工人和民政工作人员都在附近居住,一些富裕些的家眷便自发修起了商铺,这里本来就不是耕地,刘民有也不能当做违章建筑拆掉,默许了它们的存在,结果这里短短一年就成为了文登最繁华的商业区域。

    刘民有看着两边热闹的食店和商铺,正感慨群众的积极性。脚下一滑差点摔倒,莫怀文连忙扶住他,身后的傻和尚大骂道:“狗日哪家的马拉的粪便,抓到打军棍!”

    莫怀文看看地上,然后对刘民有道:“大人,现在牲口多了,好多都是各家屯户养的。屯堡里面还好,有屯长和总甲管着,粪便都捡到背篓里面。一到外面没人管,拉得到处都是。”

    刘民有点点头,“外面这么宽。也没法子管。”

    莫怀文又说道:“大人,属下觉得以后的屯堡还是不要集中居住,一来屯地靠外边的屯户要走很远的路,二来集中居住的地方搞养殖甚为不便。”

    刘民有皱眉想了一会,屯户集中居住有利于商业发展,但确实不利于种植和养殖,他对莫怀文道:“此事有利有弊,我们初来此地之时,周围并不太平,时常有土匪出没。是以围聚一处,便于防御。现今军威雄壮,土匪早打没了,倒是散居不利于商货流通。”

    “大人说的是,但并非处处屯堡皆需商业繁盛。老营区附近屯堡集中,自可看重商业,靠近山边的新开屯堡道路不便,有些屯堡附近田地间还插着民田,咱们的田地原本就分散,集中居住对耕种更为不便。养殖的场地也是不足,属下觉得眼下于我文登营来说,吃饱饭仍是最要紧之事,然后才能说商业。”

    刘民有被莫怀文反驳,却没有觉得不快,这也是民政系统内部他最满意的风气,文显明、王带喜、王二丫、莫怀文都敢于当面反驳,并不因为刘民有是上官而盲从。

    他看莫怀文,露出笑道:“你说得有理,偏远和土地分散的屯堡可以采用此种方式,但此类地方周边有民户和缙绅需要对抗,仍要以总甲五十户为单位聚居,不可过于分散,在合适的总甲设置简单的综合门市,校场和学校也是一样。”

    莫怀文答应下来,下一批屯堡就打算如此规划,他们一路走到军营门口,正好里面有一群十多岁的学生出来,全都是识字班的人,穿着各色的百姓服装,队伍比一般的明军还要整齐。

    一名穿军装的人大声喊着口号,“忠于陈大人,忠于文登营!”

    一群学生脸色通红的齐声吼道:“忠于陈大人,忠于文登营!”附近经过的百姓纷纷响应,场面十分热闹。

    “谁给咱们饭吃?”

    “陈大人!”

    “谁给咱们学堂识字?”

    “陈大人。”

    “天下哪里最好?”

    “文登营!”

    “男儿在世所为何事称英雄?”

    “救天下危难……刘民有脸色复杂的看着他们,带队喊口号的便是宣教局的人,直属于陈新领导,他们其实就是训导队,但是面对的对象是普通百姓,工人和学生又是其中的重点,原来每个屯堡的学校都配有伤残军人作教官,现在又增加了一名宣教官。

    在百姓的叫好声中,学生们壮怀激烈的远去,莫怀文对刘民有低声道:“大人,那个宣教官也是从训导队调来的,他们现在在学校搞出一套东西,每个学校都配了一名宣教官,都按着那套东西给学生讲,每天讲好几遍,不时还要到军营军训。”

    一些民族主义的思想通过那些宣教官灌输给这些接受能力最强的学生,这是这个时代的需求,刘民有并不反对,去年的十二个屯堡都建好了学校,以前培养的老师都分到了这些学校。这批识字班的学生仍以十岁以上为主,课程比以前增加了一些,不但有文化课,还有军事训练,现在还有了宣教官的灌输。

    这批具有忠诚精神十多岁学生不久将进入文登营文武系统,他们有知识有纪律有朝气,很快成为新的骨干力量。

    但他每次看到学生狂热的神情时,总有熟悉的画面会出现在脑海,心中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担忧,如此教育是否过度了?

    “大人?”莫怀文不知刘民有到底在想些什么,以为刘民有在走神,低声提醒了一声,刘民有回过神来,两人走到军营门口,便看到总训导官兼宣教局局长黄思德出现在面前,他正大声招呼着一群士兵将一些旧棉衣装上马车。rs

披荆斩棘 第七十八章 正途

    黄思德一见是刘民有,赶紧过来问好,“学生见过刘大人,陈大人还未过来,请先生稍待。;!”

    他转头看到莫怀文在后面微笑,又和莫怀文打了招呼。黄思德是最早的一批识字班成员,他们那批人有几名到军队当了最初的训导官,其他的大多在屯堡或是学校。莫怀文也是他的同窗,就走的民政的线路。

    刘民有对黄思德毕业后的表现并不满意,只是微微点头,径自过去拿起一件棉袄翻看,破了几个口子,露出里面发黑的棉花,上面还有些死去的昆虫躯体。

    莫怀文看刘民有神情不善,忙解释道:“这批流民是刚安置的,还不及制作完冬衣,只得从老屯户那里买来些旧的先做补充,这一批是军队历次缴获和退换下来的旧衣。”

    黄思德摸着自己的胡子奉承道:“我文登营在陈大人和刘先生统帅下已名震天下,投奔者益多,应是超过十万人了,这许多人都要发冬衣,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到了咱文登营有饭吃,有些旧衣可避寒便是他们的福气了。”

    刘民有叹口气,把棉衣扔回车上,如果不是军队扩充,流民的冬衣原本是能多做一些的,但现在是天下大乱,没有军队就没有一切,文登营每年的收入有大半用于了军队。今年下半年新建的屯堡投入很少,窝棚遍地,就和难民营没有多少区别。

    “黄总训导官此言值得商榷。”刘民有转身对着黄思德,黄思德不知如何又得罪了这位先生,连忙收起得意的表情,躬身听着。

    “我等所吃所穿,军队所用兵甲枪炮。无一不出自百姓之手,现今之兵将、工匠、屯长。便是当年的流民,包括我和陈大人,也同样有过颠沛流离之时。如今的流民,也必然是今后之兵将屯长,其中未必不会出黄大人这般的人才,所以我认为,他们愿意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来投奔咱们,是咱们文登营的福气。”

    莫怀文佩服的躬身道:“刘大人悲天悯人,心地纯善,难怪家家屯户都称大人为活菩萨。属下一定记着大人今日的话。”

    黄思德无可奈何。他现在职位高了,又是陈新面前的红人,但在刘民有面前也只能按下级相处,他心里对流民其实没太看上眼,因为现在人越来越多。并不显得人力有多么宝贵,但刘民有一番大道理,他只得也装出严肃状受教。

    这时一阵马蹄声响,陈新领着海狗子等十余名亲卫骑马赶来,看刘民有到了,哈哈笑一声,招呼卫兵牵来空马,一行人出营门往二十号屯堡走去。

    走出城镇后,外面一望无际的白色。马儿不时打着响鼻,喷出一团团的白气。

    两人骑马走在前面,刘民有的骑术已经颇为熟练,在马背上十分放松,对陈新问道:“你还有空来视察民情?大凌河那边不是等着你去救命么?”

    陈新嘿嘿一笑,“祖大寿命长。不着急,孔有德他们一回来,王廷试和孙元化都气的暴跳如雷,天天催着这帮人上路,即便如此,孔有德还是东拖西拖,反正我告诉王廷试我得跟登州军一起走,他们何时准备停当,我何时出发。”

    刘民有很想问问孔有德的事情,终于还是没问,陈新嘴巴里面也没有几句实话,问了等于白问。

    陈新转而问起李冉竹何时生小孩,两人便拉扯起家常,这种时候黄思德等人就只能远远在后面跟着,一点不敢过来插话。

    二十号屯堡离得稍远,是今年下半年才刚新建的,配套的土地是相对较差的丘陵,以及少量的抛荒地。

    他们走了近一个时辰,到了屯堡的窝棚区,此时正在施粥,这些新来的屯户们蓬头垢面衣不蔽体,正在屯长的喝斥下排队领取,看到一群骑马的官兵过来,都露出敬畏的神色,把身子往后面退缩着。

    黄思德下马就跑到前面,寻来了屯长和训导官,新任的屯长是个伤退的老兵,过来给老领导陈新敬礼,又给现任领导刘民有敬礼问好。

    陈新下马四顾,眼前的情景并不陌生,北方遍地的贫穷和灾难,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两人先到了施粥的地方,陈新直接去了排队的难民处,跟一家带小孩的难民攀谈起来,周围的流民都要下跪,陈新连忙让黄思德等人扶起,又亲自抱起一个小孩,摸出糖果给他吃,难民们渐渐不再紧张,脸上都露出淳朴的笑容。

    黄思德乘机在旁边大声道:“各位乡亲,这位就是咱们文登营的陈大人,几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流落来文登,自从跟着陈大人,日子可就不同了,陈大人给了咱田地屋子,吃的穿的,现在咱老黄是啥都有了,你们能到文登来,真是祖上积德了,是你们的福气。”

    他说到这几个字,偷眼看了一下刘民有,不过黄思德只是稍一停顿,便继续道:“只要跟着陈大人,咱们的儿孙也有了指望,大人给了咱们这么多,咱们都是老实人家,自然也要回报陈大人,给陈大人好好做事,听大人的安排,表现好了,还能当战兵,战兵那可就不是庄稼汉了,除了媳妇之外,可是啥都发。。。”

    他这一番忽悠,难民们听得咧嘴大笑,陈新用手挥几下,让大家安静后,开始讲自己的艰苦奋斗史。

    两人一唱一和,讲得天花乱坠,刘民有撇撇嘴,去了锅边看稀饭,用勺子在里面捞了一下,里面有稻米有粗粮,浓度还算达标。

    接着他就去窝棚周围看防火的情况,不久前另一个营区用火不慎,烧了几十个窝棚,死了十多号人,这个时代防火是个难解的问题,北地大多是草屋和砖瓦屋混杂,实际上都不防火。连京师都有茅草房,煮饭和取暖多用柴和碳。屋中堆积的易燃物甚多,一旦着火就得烧一大片,崇祯元年宁远大火,烧了几千户房子。

    刘民有也没办法要求他们建造合格建筑,王徵的奇器图说里面有一种灭火的水龙,但是实用性并不强,暂时只能是让各个屯长多留意,减少人为因素。

    莫怀文和傻和尚一直跟在他身后,刘民有仔细检查了附近,他走过的窝棚中还有不少的病号。在里面咳嗽和呻吟。刘民有掏出炭笔记下,准备回去后让军队支援些医生来一趟。

    几人回到施粥的地方时候,陈新已经完成演讲,在马车边给难民们发棉衣,难民们群情激动。领到后都跪下高声称颂。

    陈新发过一阵,看已经达到宣传效果,便让其他亲卫来发,自己到了刘民有这边问道:“你要不也去发一下,这些可是屯堡的人,都是你下属,先留个印象,以后好管理。”

    刘民有不悦道:“我不去,你这是作秀。这些棉衣按民政的流程发下去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