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明 >

第179部分

晚明-第179部分

小说: 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新嘿嘿一笑,这些都是朝廷应对乏力,让这些辽民刚出苦海又入火坑,加上毛文龙被袁崇焕擅自杀死,辽民辽兵到现在既恨后金,又对朝廷没有丝毫忠诚,孔有德等人能在登州一呼百应,便是因为这里有着动乱的土壤。

    陈新问周世发:“登州军力你们掌握了没有。”

    周世发对陈新说道:“登州正兵、奇兵、标兵兵额合计两万出头,东江两万上下,加咱们文登营三千五,总数超过四万,按说登州城附近该有两万左右,据咱们在逃兵中核实,实兵不到八千,吃了一半多的空饷。”…;

    这时小二过来上菜,陈新等人都停口不说,等那店伙离开,几人吃了些酒菜。陈新对登州兵力一点不觉得惊奇,吃一半空饷也不算多,最多的有吃八成空饷的,孙元化虽然比一般官员有进取心一些,但总不能在官场特立独行,那样当官是当不长的。

    陈新问周世发道:“标营实在兵马有多少?”

    “标营连辅兵在内不到三千人,里面的精锐就是东江兵,孔有德等人的兵饷近半需要孝敬上官,到手之时已经短了一截,然后他们自己贪墨部分,另外孔有德自己养了三百多家丁,都能拿足饷,剩下的寻常标兵,一月只能拿到几钱银子,刚好够吃饭而已。”

    周围的食客大声谈笑,仍在谈论刚才的辽兵,言语之间颇为蔑视。自从文登营去年一战成名,超过两万辽民去文登投奔,但登州附近辽民仍多,民间矛盾并未化解多少。

    陈新对标营的普通辽兵并不放在心上,他关心的是红夷炮,没有合格的红夷炮手和制炮知识,后金自己摸索的话,攻坚能力不会有长足进步,徐光启积极引入火炮和弗朗机人,但曾经多次强调红夷炮不可落入建奴之手,尤其是观瞄和制作之法,他曾说,“火炮我之所长,勿与敌共之,如西洋大铳之法为敌所得,自此之后;更无他术可以御贼;可以胜贼。。。若不尽如臣法;宁可置之不用;后有得用之时。。。万一偾事;至於不可救药;则区区报国之心;翻成误国之罪”,偏偏怕什么来什么,被他视为强军希望的登州军居然叛乱,最后带着红夷炮、炮手、制炮工匠尽数投了后金,而使得建奴一夜间得以拥有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火炮,这也是历史上孔有德造成的最恶劣影响之一。

    陈新对周世发道:“那些弗朗机人来了后是在何处?”

    “正是在训练标营,包括孔有德部,孙大人也时常亲自操练炮兵,标营中设有专门的火器把总、火器守备、火器百总等官职,配大量双轮车、炮车,有红夷炮二十余门,其他火器无数,除军将家丁是骑兵外,其他多半皆用火器。”

    陈新盯着桌面,对周世发道:“情报局还有一个重任,所有会制炮和观瞄之法的炮手。都要监控,炮手所在那处兵营周围,至少布两个点。”

    周世发赶紧又记上,陈新端着茶杯,心中开始琢磨,崇祯四年,最大的战役就是大凌河。接着就是登州之变,这两个事情他都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唯一确定的是大凌河之战在前,登州之变在后,对于那些炮手。他宁可杀掉也不能让他们有机会逃去后金。

    陈新只希望能稍晚一些,让自己先把挣钱的事情办完,现在大凌河还没有开始修建,也没有听说有人提出来这个意见,陈新自己曾经在地图上看过大凌河城的位置,此处在孙承宗上次督师之时就修建过,高第放弃后被后金兵拆了。现在孙承宗再度出山,估计是希望能以大凌河屏护锦州,以图给后金造成压力,防止后金再次绕道入关。在陈新看来。若是明军具有一定的野战力量,这个战略没有问题,但以明军目前望风而逃的情况,则并不适当。

    他转头看着河上的书桥,手指在桌子上不停得点着。计算着自己需要的兵力,也包括农兵在内。

    ………

    文登营三号屯堡校场上,农兵正在散去,关大弟又被钟老四留下,遭遇了一番劈头盖脑的臭骂,中间还伴随着军棍的抽打。…;

    “你娘的。你们关家的是不是都这么笨,统共就几种号声,差得那么大,你还是要记错,两百多人就你还不会,真上了阵,听错了乱动,军法官一枪就能打死你,要不是看关帝庙脸上,老子一刀劈了你。”

    钟老四口水飞溅,喷了关大弟一脸,抽打一番之后,接着就让号手过来吹号,让这个最笨的关大弟继续熟悉,那个号手一脸不高兴,拿着一个铜号吹着不同的号音,每吹一个钟老四就解说一次,这样又折腾了一刻钟,关大弟总算有所进步,钟老四才放他走了。

    关大弟行个军礼离开,一路上不停得揉自己的肩臂,虽然他每次来校场都胆战心惊,生怕哪里做不好丢脸,但每月五钱的银子让他只有坚持下来,关帝庙战死后,他们一家拿到了关帝庙的抚恤金三十两,还有关帝庙存的军饷和杀敌奖励,总共有六十多两银子,但毕竟少了最大的经济支柱,关大弟是四兄妹中最大的,他用这笔钱修了砖瓦房,让一家人都住进去,用掉近三十两银子,所剩也不多,紧跟着他还得帮弟弟存彩礼,给妹妹置办嫁妆,他连自己的亲事都不及考虑,所以这每月五钱的银子对他很重要。尤其现在分了地之后,也不许他们这种屯户随意出去做工,能挣钱的路子也不多。

    他走到屯堡路口,那里吊着一具尸体和一个人头,树干上还贴了此人的罪行,关大弟不识字,但听屯长说,这人是建奴的细作,已经被斩首示众,屯长又专门开会讲了,要大家随时注意那些形迹可疑的人。

    关大弟抬眼看了一眼,那人的头发在斩首前还被剃成了鞑子的小辫,据说这样能让他认不了祖宗,关大弟对着那尸首轻轻啐了一口。

    他走入屯堡后,里面的环境让他心情轻松了一些,屯堡就是普通的十字街结构,大街两旁分了一些巷子,也是平直的,基本上每一甲为一巷,里面瓦房和草房都有,街面很整洁,上面铺了青石板,路旁修了阳沟以免内涝,路上并没有其他地方那种遍地粪便和垃圾的情况,这得益于教官和屯长的严格处罚,因为民政和军部同样以整洁考核他们,关大弟走过街道,摸出腰牌和银子,到综合门市买粮。

    粮店前排起了长队,大多是训练完才来买粮的农兵,大家都很自觉的排队,这也不是他们素质高,而是教官和屯长的棍子教会的,现在排队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轮到他的时候,那个女店员已经累得够呛,一脸的不耐烦,关大弟小心的说道:“我领三日的。。。”

    那女子看了他的腰牌,打量他两眼没好气的打断道:“这月的一起领了,哪像你这三日两日的领,五百多户都像你这样,得添多少活,咱们这里事儿多得很,你把二月剩下的的一起领完,三月四月也是一次领完,五月你们自己收了粮,就不能再领口粮了。”

    关大弟人老实,陪着笑答应了,那女店员在册子上把他们家的二月的口粮全部注销,和另外一个店员把一大袋粮食称了之后,放到了柜台上,这两人虽是女子,但天天就在店中干体力活,看起来力量很强。

    关大弟扛上粮食,走回了自己家里,他家中是砖瓦房的院子,同甲中也只有十来户,大多是有子弟在军队或是工坊。不过他一想起是弟弟的命换来的,心中又有些难过。…;

    推开门进去后,妹妹正好在院子里面喂鸡,连忙过来接了粮食,家中的黄狗亲热的上来蹭他的脚,关大弟高兴的摸摸狗,他妈从厨房出来,上来就端着关大弟的脸查看。

    他妈看了一下道:“嗯,今日倒好,没挨耳光。”

    小妹在旁边吃吃的笑,关大弟挡开他妈的手,自己进了正屋,用柴刀在门槛上刻了一道,上面已经刻了几道刀痕,他用这个法子记账,看看拿了多少军饷。

    他妈过来傻呵呵道:“那啥,今日有人来跟你妹提亲,俺没看上,是一户新来的破落户,那后生倒是虎头虎脑的,就是家里差了些,还住着窝棚,没准就指望着咱小妹的嫁妆。”

    关大弟闷头坐在门槛上,也不接话,他妈继续道:“俺想着,隔壁杨家娶媳妇,人家给的嫁妆说是有十多两,那媳妇的爹是工坊的,那媳妇在家里可不吃苦,杨家婶子从来不说重话,咱们给小妹的嫁妆也别少了,还有你弟,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俺不让他去地里,就让他去识字班,以后进工坊,进门市当账房,你弟比你和二弟都聪明,都进了账房班了,会算数,哪像你这样划道子。咱还得多存银子,你别那么笨,二弟原来不也是从屯户争到战兵营去的,那里月饷可多。”

    他妈唠叨完,用围腰搽搽嘴巴,又回厨房去了,关大弟起身关上门,一头倒在床上,身上挨打的地方还在隐隐作痛,他看着屋顶喃喃道:“银子、弟弟、妹妹,妈啥时候能想到给我说一房媳妇。”(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十三章 暗流

    靖海卫的码头上,第二批烟草正在发货,这次用的两艘鸟船,开年后南方的烟草不断运来,除了左昌昊之外,刘民有还自己派人去更近的淮安府和天津等地购买,基本能保证产量。

    南下的船送去烟草后,带回江南的丝绸、砂糖、烟叶、棉布等南货,因为用自己的水师运送,没有钞关和税卡的盘剥,许心给的价格又很优惠,所以成本比登州更便宜,既可用于日本贸易,又可以在文登附近销售,陆续有登州商人发现后,逐渐开始来文登进货。

    所以这些船只是文登营的经济命脉,靖海卫这个私港条件良好,目前有四个木桥可以停靠海船,因为靖海卫的重要性慢慢增加,保卫力量也在增强,这处私港驻扎有一个局的战兵,还有一个屯堡的农兵连,二月有一批淘汰下来的合机铳和腰刀送这里,武装了两个厂里的男工人,目前训练比较少,他们的职责是在战兵离开的情况下威慑附近的本地人,并不是用于战阵决胜的。

    按照陈新给他的时间表,五月农忙完之后,农兵要转为战兵一样训练,刘民有不知道陈新的计划是什么,但他还是制定了民政的新计划,为了提高收割效率,为每个屯堡购买了麦钛、麦绰、麦笼等成套的收割器具,这些器具都是文显明按《王祯农书》做出来的,它们能组合在一起,大大节省人力。

    开春之后照样的没有下雨,周围的几条河水流也少了很多。大量的人力是用在提水上,目前用的工具还是桔槔、轱辘等,效率并不高,若要保证种植所需,每百亩需要打井五口,分别在四角和中间,好在屯堡的组织力体现了优势。大量灌井被打出来,周围靖海卫的军田则只有忍受干旱,他们今年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

    刘民有也预见了今年的饥荒。去年通过综合门市的打击,屯堡的粮店基本全军覆没,那些店铺纷纷该做其他生意。但是不远的卫城有其他粮店,他们可能会在粮食成熟后来收粮,毕竟本地收粮不需要运费,他们能稍稍提高收购价,刘民有不愿与那些粮店拼价格,也不能允许粮食流失。他已经在开年后向屯长传达了命令,强制所有屯户不得向外卖粮,抓的可能被收回土地,综合门市的价格仍然维持去年每石八钱的收购价。

    另外便是通过南下的船只带回一些粮食,淮安等地的粮食比登州便宜很多。走海路的运输成本也很低,刘民有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希望水师壮大,能免费给他搞运输,所以刘民有正在对港口进行扩建,更远的地方还有几个船坞。一群流民在五名福建船工指挥下正在修建,按那些福建船工所,算在沙滩上挖个坑,也能造船,整个港口区如同一个大工地。

    李冉竹拿着货册正在点卷烟的货,点过一堆后。商社接货的人抽查一箱,然后签字确认,李冉竹开年后还是被安排靖海,负责卷烟和箱包的生产。

    刘民有在李冉竹身边,不时打量一下这个妾,李冉竹虽然是妾,实际上刘民有没有打算再娶,李冉竹比天津时显得年轻了许多,脸上泛着圆润的光泽,一身朴的打扮,原来头上的少许白发也没有了。

    李冉竹点完最后一堆货,长长出一口气,把货册交给自己的助手。转头见刘民有正看自己,抿嘴笑了一下。…;

    这时她的助手看一队行商模样的人正在上船,连忙跟李冉竹了,一般运货的船只有水手和商行的人,都是她们认识的,这一队人完全陌生,而且行走间有一种不出的感觉。

    李冉竹正要让人去拦下,刘民有已经看蒲壮在里面,知道是特勤队的人,估计是随船南下,然后还要去福建,连忙叫住李冉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