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明 >

第174部分

晚明-第174部分

小说: 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唐坤感觉到了压力,所以他连春节都没休息,带着几个组员一起来赶工。

    寒暄之后。陈新便开始打量那门火炮,比红夷炮小很多,身管很短,只有一米多一点,确实很轻便。行军时两匹马拉,作战时平地上两三个人就能推动。

    唐坤在一边介绍道:“大人,这是四磅炮,打四磅的铁弹,按咱们大明衡制是三斤(明制每斤折1。33磅),全重四百七十余斤。炮身长四尺,用青铜做成,铜八锡一,制模的时候,铜钱作坊的黄先生也来帮过忙。”

    陈新先问了作战性能,那唐坤颇有自信的道:“大人,这炮用棉布定装弹,比火枪还打得快,只用炮手三四人,最少两人亦可,若是炮手熟练,火枪打六发,这炮能打发,弹药用铁弹和散弹两种,铁弹三斤,用药一斤半,三百步内能将盾车彻底打碎。用散弹时,最好在百步内使用,但一百五十步外仍能杀伤无甲敌兵。原来的铳规改在炮架上,如此瞄准时更为方便,若是快速射击,可以用炮身上的简易望山。”

    “炮兵有没有在试用?”

    “炮兵有十个炮组,他们一直在轮流试用,按我们定的操炮手册在空炮训练。”…;

    陈新听了十分满意,赞叹道:“唐坤你做得不错。”然后他对其他几个工匠说道,“大家也都不错,这门炮做好了,以后还要做更大的炮,炮兵对我文登营来说,跟火枪一样重要,必定要大大发展,以后各位就是咱们文登营的火炮功臣,职位收入都会有的,不会比那些文官、军官差了。”

    几个炮手都听得兴高采烈,陈新接着道:“你们把武器做好了,也是一种胜利,以后本官还要给你们发勋章,就像那些战兵勇士一样。”

    唐坤等工匠两眼放光,唐坤虽然刚来不久,但知道文登营很重勋章,是一种荣誉象征,发放数量很少,去年的勤王之战总共也只发了几十枚,普通士兵一般是作战纪念章,某次战役表现最突出的队伍可以获得纪念臂章,缝在手臂上,比如滦州之役的第一部第二局最先阻断建奴退路,全军就只有他们有四城之战的臂章,其他部队便只有纪念章。这些东西都能佩戴在军服上,随时都让百姓知道他们的功勋,所以许多士兵相亲的时候都要戴在身上,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陈新勉励完,接着就对唐坤提意见道:“火炮本身这样就不错了,但你需要把其他配合的器材准备好,一是定装弹药,铁弹散弹分别编号,你们让炮兵估算一下,多少弹药能击溃一次进攻,或是需要停下散热,以此为一个基数。二是弹药车,不必装很多弹药,一个基数就好,但上面要能坐炮手,弹药车挂在马后,炮车再挂在弹药车后,这样只用两匹马就能快速转移,到达阵地能马上投入作战,另外,这个弹药车的车轮等等组件要和炮车通用,大小要基本一致,以便维护。”

    唐坤连连点头,让助手拿过笔一一记下。陈新等他记完才问道:“何时能定型开始制炮?”

    唐坤稍稍停了一下道:“只要保证制炮车的木匠和铁匠,一月内就能开始大量制作。”

    陈新在心中估算了一下,他打算给每个农兵队配一门或两门四磅炮,作为营级支援火力,战兵那边也同样需要这种轻型火炮,以前的虎蹲炮虽然很轻,但每次设置阵地需要把支架用铁钉固定到地上,战场机动能力不如有轮的四磅炮。不过在山地等地形还是有用,他打算暂时保留虎蹲炮作为每局的火力补充,再给每个司配一到两门四磅跑,由把总直属,在千总一级则建立单独的炮队,使用以后更大口径的六磅或八磅炮,最后是直属中军部的炮兵队。作战时根据情况加强到某一战线。

    这样算来,目前四磅炮大概需要准备二十门,装备之后还要与步兵合练。以完善战术,修改条例等等。

    “尽快开始量产炮身,不必一定等炮架定型。炮架制作很快,让炮组尽快开始实弹练习。”

    陈新伸手摸着冰凉的炮身,他的战争之神终于有点眉目了。

    

    黄功成搂着个丫鬟在书房中看书,他一手拿书,一手在钻到丫鬟的衣服下面,那丫鬟身子在他怀里扭动着,发出嗯嗯的声音。

    虽然丫鬟一意迎合他,但黄功成心情还是没有太好,他原本在靖海卫倒卖些夹带粮,家中本身也有不少田地。日子过得不错,现在文登营一来,拦了多半夹带粮,他的利润大受影响,唯一让他放心的是。文登营现在只卖粮食给他们自己的屯户,每户每月有定额,并不对外发售,否则靖海卫城里面哪还有人去买黄功成的粮食。…;

    上次去拦路告状,最后碰了一鼻子灰,事情没办成不说。那个文登的吏员一直找他们吵闹,让他不胜其烦。

    现在文登营在靖海卫大搞建设,不可避免影响本地人生活,土地、水源、娶亲等等,与本地人多有冲突,打架斗殴隔几天就有一次,开始时候还是百姓之间自己打,后来文登营驻守的战兵也加入进来,本地人就再也打不过。卫指挥使对文登营从来不敢说个不字,一直压着下面的人,但黄功成却看明白了,他与其他秀才年前一直在串联其他地方的民户,准备一起发力,闹一次大的,然后再去宁海州告状,同时请京师的两位御史弹劾文登营,不怕他陈新不低头。

    黄功成憧憬着美好前景,兴奋的使劲一捏,那丫鬟痛得啊哟一声,抛着媚眼问道:“老爷想着啥好事了,那么来劲。”

    “老爷我想着把你纳为小妾了,小心肝天天把老爷伺候得更舒坦。”

    那丫鬟贴到他身上发嗲,“那老爷倒是快些,现在这么陪着老爷,三娘每日看奴婢不顺眼,奴婢心里一怕,自然要差了。。。”

    黄功成哈哈一笑,正要把这丫鬟就地正法,外面的仆人喊道:“老爷,三爷来了。”

    三爷就是那个黄英常,也是闹事的主力,黄功成一把推开丫鬟,那丫鬟一下摔在地上,啊哟的叫唤起来。

    “滚滚滚,老爷我有事,出去。”黄功成不耐烦的把丫鬟骂了出去,然后整理了一番仪容,刚刚弄好,黄英常就一头撞进来。

    黄功成迎上去拱手道:“三弟。。。”

    “大哥,出事了,那个白二被人杀了。”

    黄功成愣了一下,半响后才露出笑容道:“白二被人杀了,杀得好啊,我正嫌他烦。”

    黄英常打量黄功成两眼,“大哥,不会是你派人去杀吧。”

    黄功成连忙否认道:“我岂会干这等事,不过是嫌他时常来烦扰,有感而发。他如何死的?”

    黄英常疑虑的看他两眼,见他不像说谎,这才满脸焦急道:“前几日死在文登县治一处茶楼,而且我就在场。”他压低声音,“死得可怪,那日我答应见他,给他点银子,免得他再四处找咱们麻烦,到茶楼坐下咱们三人喝茶,茶楼中有客人打架,我也过去看,回头过来就看他趴在桌上,脖子,脖子被人给扭断了,背心还有一个刀口,闹事之中无声无息就给人杀了。”

    黄功成惊讶的张张口,“会不会是文登营那些人干的?”

    “我也觉着是文登营干的,可别人不如此看,前日就到处传言说是咱们买凶杀人,他家里闹翻了天,结果前晚有人在他们家后面墙上写了些血字,告诫他们不要再来烦扰,你看看,谁都知道他最近老找咱们,而且那日正好是我见他,结果人人都说是咱们干的。。。你知道白家在县里也是大族,总有给他出头的,听说已经有一户远亲答应给他家出银子,已经请好了一个讼棍告我,现在闹得满县皆知,知县大人假也不休了,叫仵作连夜验尸,打算明日升堂,传我去堂上问话。”

    黄功成觉得脖子有点凉凉的,他倒不是为黄英常担心,而是担心文登营还有其他报复,转眼看到黄英常满脸焦急,忙劝道:“三弟,你也不需担忧,他们亦只是怀疑罢了,还能定你罪不成,他们请了讼棍,咱们也请。。。”…;

    书房门突然被一把推开,家仆闯进来急道:“老爷,知县大人和典史大人来了,说是有人举报咱们这里有凶手。”

    黄功成两人对望一眼,赶紧到门口,知县已经带着几个快手进来,两人连忙去施礼,知县一见黄功成还是客气的道:“黄公子,有人投书到县衙,举报你家中有杀白二的凶人,本官自然是不信的,但年节之时出命案,本官职责所在,只能来看看,黄公子就当是走个样子,让本官在你院中看看。”

    黄功成倒不怕他搜查,但还是满脸不高兴,典史与黄功成无甚交情,挥手带几名快手进去了,黄功成过去招呼道,“你们不要惊了我家眷,别碰坏东西。”

    几个快手搜得也颇为用心,这类凶案一是重要,二来黄功成家中比较有钱,本身嫌疑也有,要是能找到点蛛丝马迹,能敲出不少银子。他们到各屋都搜了一遍,床底柜子都看了,没有什么发现,典史不死心,在各处细细查看。

    黄功成对知县不快的道:“大人,到处都看过了,现在可还晚生清白,这摆明是有心人诬告,以后还请大人不要如此贸然。。。”

    知县没有什么发现,也没有了脾气,正要道歉,那典史突然喊道:“这里有一块新土,你们挖开看看。”

    知县和黄功成赶过去一看,花园中一棵花树下确实有一块新土,颜色与周围都不同,两个快手找过铲子挖起来,黄功成正奇怪是谁翻了土,一名快手大叫道:“有东西,是刀。。。”

    黄功成眼睁睁看着一把短刀从土中挖出,典史接过刀,拆开上面的布条,递到知县面前道:“还有血迹,刃口似乎与那白二背上伤口差不多大小,大人看。。。”

    知县一指黄功成两人,“黄功成,你亲眼看到从你院中挖出来的,你两人还有何话说?哎,你们怎能干这等事出来。”

    黄功成张口结舌,他旁边的黄英常突然转身对他破口骂道:“竟然真是你做的?你还骗我。”

    典史眼看有财可发,一挥手叫来快手,“你两人不要装了,都带回牢里。”

    黄功成狠狠看着知县和典史,对身后的家仆道:“快去济南找堂兄,让他帮我做主。”(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十八章 招抚

    崇祯四年正月二十,京师各部开始陆续办公,开始新一年的艰难维持,去年打了半年仗,下半年才有精力在京畿附近恢复一些生产,缺钱的总体情况不变,所以增加了一次辽饷,十二月初一正式明发天下,从原来的九厘变为了一分二厘,皇帝就希望今年能好过一些。

    宫墙重重的紫禁城中,崇祯在乾清宫中召集了各部官员廷议,各官表情凝重,他们所商讨的不是东奴,而是越来越浩大的山陕流寇。

    崇祯二年武之望病死后,杨鹤接任三边总督,他上任后情况还不算太坏,流寇虽多,但基本被限制在一些地区,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正好这时候建奴入寇来了,陕西三边的延绥、甘肃,宁夏都有调兵勤王,加上附近的固原、山西等军镇,共计三万余边军调动勤王。

    这些军队离开后,杨鹤在陕西没有精锐可以动用,崇祯二年的大旱使得情况更加恶化,流寇乘着明军离开的势力真空,开始在各处流动,年底时东路流寇有部分进入山西,同样大旱的山西成为流寇的又一温床,大量贫苦百姓从贼,生产更加被破坏,产生更大的恶性循环。

    各路勤王的边军中,甘肃、山西两路成为溃兵,吴自勉的延绥兵在路上也逃得不少,大批逃散的边军不敢回原伍,一些落草为寇,一些则投入了流寇队伍混日子,使得流寇的战斗能力慢慢增强,尽管他们对官军仍然有根深蒂固的恐惧。大多时候望风而逃,但他们开始敢于主动攻击一些小股的明军,或是攻打较大的县城。

    四城战役结束后,三边军队开始陆续回到陕西,流寇压力骤然增大,东路各贼便开始大量往更空虚的山西转移,老回回十月攻陷了两省间的重镇河曲。占据了重要的黄河渡口,大批流寇开始涌入山西,分别有八金刚、王子顺、上天猴、王嘉胤、张献忠、横天王、一字王等数十家。其中名声最大力量最强的就是王嘉胤。

    兵部为了应对流寇,除命令各边军归伍之外,又从关宁军抽调了一支骑兵。以遏制乱民的流动,曹文诏因为四城之战战功卓著,加上又有点被其他将领排挤,被关宁扔了出来,兵部任命他为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连建奴也敢野战,岂会把这些乱民放在眼中,他很快带着本部人马到了陕西,打得各路流寇鸡飞狗跳,常常几百人追得上万流寇入地无门。这位剿杀流民的名将开始崭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