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乾隆帝 >

第25部分

乾隆帝-第25部分

小说: 乾隆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舷蛲炼杼夭空鞅鞴保迨指貌磕诓渴挛瘢虼嗽獾揭凿装臀刮椎墓愦蟛恐诘那苛曳纯埂G∪迥辏装臀挂闳宦嗜咳蚨嗷蚨嗳朔祷刈婀赝纠∏淹蛳眨酱镆晾缡薄敖鲆园爰啤薄G⊥咨瓢仓猛炼杼啬撩裰螅鬃孕聪隆锻炼杼厝抗樗臣恰泛汀队判敉炼杼夭恐诩恰罚⒈谄胀幼诔酥砟冢⑶业靡獾厮担骸吧阶胀佑胛鞑刂胀樱蝗缬《戎胀印薄冻械赂尽罚19,35页。,布达拉宫译成汉语就是普陀宗乘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普陀宗乘之庙东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的七十寿诞。早在两年前,六世班禅就表示“欲来称祝”《清高宗实录》,卷1072,28页。,乾隆专门派出皇六子出口迎接。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赴北京,清朝为其造西黄寺供居住。乾隆因此下令在承德又为班禅建造行宫,须弥福寿之庙是仿班禅在日喀则所居札什伦布寺而兴建的,藏语札什伦布,汉译即为须弥福寿之庙。乾隆想得可谓周到。    
    乾隆帝大兴寺庙,他本身并不完全信佛,但他深知“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清高宗实录》,卷1427,7页。。利用藏传佛教统治少数民族,是自皇太极以来的一贯政策。然而,顺治年间,五世达赖来京,“实以敦请”,世祖福临要借重达赖的声望稳定蒙古各部落,当时一些满族大臣,甚至提出由顺治亲自远迎达赖,由于汉族大臣的反对作罢。六世班禅之行,“则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来京,以观华夏之振兴黄教”。一百多年之后,班禅需要清政府维护其宗教领袖的地位了。乾隆在避暑山庄周围建起的宏伟壮观的寺庙群,确实起到了“绥靖荒服,柔怀远人”的目的,这些庙宇本身就是乾隆宗教政策成功的历史见证。    
    乾隆的秋狝木兰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了一定作用,八旗兵的战斗力因此造成的气氛而能有所提高。乾隆说:“比年来勘定准夷,两路用兵,我满洲大臣官兵等皆能踊跃奉命,克奏朕功。亦由躬亲整率,习之有素,是以临事赴机,人思自效,即此亦其明验矣。”《承德府志》,卷首第2,9页。避暑山庄的建立使清政权与蒙古各部的联系更加紧密,乾隆通过接见、册封、赐宴、赏赉等形式,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政治威信。在统一新疆的战斗中,喀尔沁贝子扎尔丰阿、科心沁额附索诺木巴尔巴尔、喀尔喀亲王定边将军成衮扎布、阿拉善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等人,都率领蒙古骑兵效力战场,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凡其名王部长,皆令在御前行走,结以亲谊,托诸心腹,故皆悦服骏奔。”    
    当然,木兰秋狝活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每次离京之前,要派向导人员前往查看道路,确定驻营地点,“获是差者,皆为美选,沿路苞苴,肆意征索,稍不满意,则以修治道涂为名,凡坟墓陇亩,任其蹂践,有司畏之如虎,罔敢拂其意”昭梿:《啸亭续录》,卷1,《向导处》。。对这些行径,乾隆以“所全者大,则其小者有不必恤矣”,而巧妙开脱了事,这自然是他身居九重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秋狝和巡谒谒祖陵申孝思:初谒祖陵盛况

    清朝始建于东北,盛京(今辽宁)向来被称为“龙兴之地”。清朝入关后,这里留下了著名的永陵(清肇祖猛哥帖木儿之墓)、福陵(太祖努尔哈赤之墓)、昭陵(太宗皇太极之墓),总名为祖陵。此外还有清初众多的王公贵族及文臣武将的陵墓。从康熙起,清朝的皇帝大多都有东巡盛京谒祭祖陵之举。乾隆帝在第一次东巡时对此有如下的论述:    
    我国家肇兴盛京,邠岐之地,桥山在焉。昔皇祖六十一年之间三谒丹陵,用展孝敬。皇考在位,百度维新,日不暇给,适西鄙有事,征役已劳。又藩邸时,曾奉皇祖命往谒祖陵。是以十有三年中未举是典。予小子缵承丕基,惧德弗嗣。深惟祖宗缔构之勤,日有孜孜,敬奉神器。言念盛京为天作之基,永陵、福陵、昭陵,巍然在望。不躬亲祀事,其奚以摅悫忱而示来许。爰以乾隆癸亥(八年)秋,恭奉皇太后发轫京师,届我陪都。孝思以申,祖武是仰。    
    这是乾隆八年(1743年)所作《盛京赋》中的一段话,充分体现了乾隆帝怀念祖宗的深厚情感。但是谒陵的目的不仅只为祭祖,还有其他方面,如说:“因周览山川之浑厚,民物之朴淳,谷土之沃肥,百姓之繁庑,洵乎天府之国,兴王之会也。”以上引文均见《盛京赋?序》,载《满洲源流考》,卷8。    
    盛京之名,清代广泛使用,以名城则指今日沈阳市,以名地则或指今日辽宁,或泛指整个东北地区。清代凡山海关以外内蒙古、外蒙古以东,奉天府尹及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所辖地区,皆属盛京统部。因其重心在沈阳,所以清朝皇帝经常说:“盛京乃我朝龙兴之地”或“盛京为根本重地”。    
    乾隆前往谒陵的盛京,确指今天辽宁地区,因为清在关外兴修的三处祖陵,都坐落在今日辽宁辖内。永陵初建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位于努尔哈赤的都城赫图阿拉附近的启运山下(今辽宁新宾)。永陵埋葬的是努尔哈赤的始祖猛哥帖木儿,清朝尊谥为肇祖原皇帝;曾祖福满,谥号兴祖直皇帝;祖父觉昌安,谥号景祖翼皇帝;父亲塔克世,谥号显祖宣皇帝。附葬的还有武功郡王礼敦等人。福陵里埋葬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纳喇氏,建于天聪三年(1629年),位于今沈阳城东二十里的石嘴山下。陵墓修成后,皇太极亲定其名曰福陵,因位于沈阳城东部,当地人习惯称东陵。昭陵是埋葬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皇太极死后,清朝于沈阳城北修建他的陵园,故当地人又将昭陵称做北陵。清朝统一中国后,由于康熙曾三次赴盛京谒陵,动用大量人工修葺这三座陵墓,所以形成了极为可观的规模,迄今风光宜人。    
    乾隆八年七月初八日,乾隆奉皇太后钮祜禄氏圆明园启銮,首途谒陵,心情十分兴奋。他在诗中写道:    
    虞采绥旌次第排,金风凌爽满天佳。王途于迈高秋净,帐殿承欢爱日谐。望里关东多王气,行经塞北畅清怀。绵绵宝穑秋成近,触拨吾悰讵有涯。    
    时虽值季夏,出发时却有金风送爽,令人振奋。乾隆奉皇太后及大队随行人员经怀柔、密云县,出古北口长城即进至内蒙古地界,到避暑山庄后稍事停留休息。七月十九日,乾隆一行从避暑山庄出发东向盛京,沿途经由中关、波罗和屯、张三营入木兰围场,乾隆先后在永安莽喀、巴颜喀喇、爱里等处行围,沿途尽是蒙古游牧场区。乾隆在《过蒙古诸部落》诗中叙述了牧区见闻:    
    苇室毡庐尽可居,羊膏酥粥美何如。生来未解机关巧,浑噩犹荐太古初。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泉。儿童骑马寻亡牯,只有东沟西谷边。……三冬九夏一身裘,游牧常随清浅流。羊胛马通生意好,缓歌独漉不知愁。小儿五岁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猎罢归来发子围,露沾秋草鹿初肥。折扬共炙倾浑脱,醉趁孤鸿马上飞。    
    蒙古民族男女老少一派质朴、勇武、洒脱、安适的游猎生活画卷跃然纸上。乾隆率领的谒陵队伍由哲里木盟入吉林将军辖区,至克尔素河(今吉林伊通),奉天官兵来迎,由英峨边门进入盛京地区,此处距目的地永陵已不远了。    
    九月十四日,礼部向乾隆进呈谒陵仪注:“皇上御素服,至正门外降舆。礼部堂官导引,由正门之左门进永陵,入启运门之左门,经启运殿东旁行,以地狭,拜褥设阶下,行三跪九叩礼。福陵、昭陵入隆恩门之左门,经隆恩殿东旁行,诣祭台处,行三跪九叩礼,兴,诣东旁立。俟设奠几毕,上进谒陵。永陵凡四跪,祭酒十二爵。福陵、昭陵各祭酒三爵,每一祭酒行一叩礼。礼毕,诣东旁立,西向举哀。”随行的皇太后、皇后、王公官员也各有与身份地位相应的谒陵仪式。《清高宗实录》,卷200,10~13页。    
    两天后,乾隆奉皇太后及随行人员进至永陵,举行庄重的谒陵礼。第二天,乾隆再入永陵行大飨礼,其仪式是:“(乾隆)步入启运门,诣香案前跪,上香,复位,行三跪九拜礼。初献,奠帛、爵,读祝毕,行三拜礼;亚献,三献,各奠爵拜,行三跪九拜礼。王以下官员,均随行礼。上诣望燎位望燎。礼毕,入陵寝左门,至明楼前,西向立,举哀。王以下各官咸举哀。”《清高宗实录》,卷201,2页。由此可知大飨礼比谒陵礼更为复杂。    
    九月二十二日,乾隆经抚顺前往福陵行谒陵礼,次日行大飨礼。当日又由福陵往谒昭陵。第三天行大飨礼,其谒陵、大飨二礼仪式完全按仪注所定,如永陵。至此,乾隆完成了关外三陵的谒陵典礼。九月二十四日进入盛京城,庆祝谒陵礼成,赏赐随行办差人员,加恩地方百姓。    
    十月初二,乾隆奉皇太后启銮回京。途中,乾隆又诗兴大发,寄托情怀,其中一首曰:    
    荏苒翠华移,祥风左右吹。千官陪警跸,万姓仰威仪。    
    御道如弦直,名山入画奇。二陵佳气绕,步马动留思。    
    初谒祖陵,关外的山山水水给长居深宫之中的乾隆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乾隆的回途大致和今天沈阳至北京的铁路线相近。从沈阳出发,渡过辽河,经广宁(今北镇)、锦县、宁远(今兴城)、山海关、卢龙、丰润、遵化,十月二十五日回到北京,历时三个半月。


秋狝和巡谒谒祖陵申孝思:再谒及耗费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四十八年(1783年),又复进行了三次东巡谒陵。在第二次谒陵之前,乾隆提早半年就发布上谕说:“朕于五月初六日启銮前往热河,于七月初五日,自热河启銮,由吉林诣盛京。所有一切事宜,著各衙门照例预备。”《清高宗实录》,卷455,3页。按照这个计划,乾隆于七月初五日从避暑山庄出发。谒陵队伍在中关停留后,没有前往木兰围场,而是向东北方向直趋吉林城。经喀喇沁旗、敖汉旗、喀尔喀左翼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等蒙古部落,由伊屯边门入吉林将军辖区。八月初七至吉林城,时年四十四岁的乾隆生平第一次来到白山黑水地区,于是亲自登上温德亨山祭祀长白山神。在《望祭长白山作》中,这位大清皇帝记叙了祭神情况:    
    诘旦升柴温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诚。椒馨次第申三献,乐具铿锵叶六英。五岳真形空紫府,万年天作佑皇清。风来西北东南去,吹送膻香达玉京。    
    乾隆在吉林将军傅森的陪同下游览了松花江,然后取道西南途经辉发城由英峨边门入盛京界。九月初五,乾隆至永陵开始了一系列的祭陵活动,其仪式与前次相同。九月十一日,乾隆奉皇太后入盛京城,七天后启銮踏上返程,十月十一日回到北京。二次谒陵前后历时五月有余。这次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准噶尔部三车凌,谋划对准部用兵,耗去近一个多月的时间。    
    乾隆四十三年三谒祖陵。前一年九月乾隆发布上谕:“拟于明年秋间诣盛京恭谒祖陵以申积悃,所有跸路往来俱由内地出山海关而行,于置地安营较为妥便。”因为这年之初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去世,他尚在二十七月服内,又规定途中不行围,至盛京时不升殿不筵宴,朝鲜国不用遣使朝贺,蒙古王公毋庸朝觐。乾隆此次赴盛京,去路为新的一条,而返程与前两次回程路线相似。从北京城出发后,经三河、丰润等县后,即循渤海沿岸行走,乾隆自己也说:“此次前诣盛京,恭谒祖陵,跸途循海而行。”《清高宗实录》,卷1064,4页。七月二十日从北京启銮,八月十七日已抵永陵。可能是生母去世的缘故,乾隆谒永陵时,触景生情,“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启运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清高宗实录》,卷1065,4页。。年已六十八岁的乾隆这一哭,随从的王公大臣文武官员当然也要跟着落泪,并且谒福陵,谒昭陵,乾隆都是未走到碑亭即失声痛哭,以后谒陵时放声大哭就成为一项固定的仪式。九月初二,乾隆回返,二十六日到达北京,历时仅六十六天,为时间最短的一次。    
    乾隆四十八年四谒祖陵。按照乾隆上谕的日程是:“朕于五月二十四日启銮至热河,驻跸避暑山庄。七月十一日即由热河至盛京、兴京恭谒祖陵。”但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