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乾隆帝 >

第1部分

乾隆帝-第1部分

小说: 乾隆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储君一瞥序言

    明代具有独到之见的史学家李贽,曾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这是发生在乾隆以前的事,如果李贽再晚生二百年,知道乾隆的一生,能否把他的这句评语,戴在乾隆的头上呢?大概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以李贽的慧眼,定会看出乾隆不仅和普通人有其诸多不同之处,即在中国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同千百个当过皇帝的人相比,也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    
    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有着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个人经历。他是满族人,生当爱新觉罗氏统治下的清朝盛世,一生经过了四个朝代。从呱呱坠地,至读书习射,略懂文武,他是康熙帝的皇孙,雍亲王的王子。这是十二岁以前的一段虽然幼稚的经历,却成为后来终生难忘的奇遇。十二岁以后,父亲继承大统,成为皇帝,他则不仅出落为一位英武的皇子,咨决军国大计的宝亲王,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秘密建储制度时,他就第一个中选,被密立为皇太子。雍正朝十三年,倏忽而过,秘密保存了一代的锦匣打开,他一帆风顺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继太祖、太宗之后,大清入关开始的第四位满族出身的皇帝。这个皇帝一当便有些不可遏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翻了一番又一番,直到一个“周甲”,从乾隆元年至六十年。他说不能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可是,康熙是八岁登基,即使当了六十一年皇帝,也才六十九岁,而乾隆二十五岁为帝,当到六十年,已经八十五岁了。所以他要归政嗣皇帝,自己当太上皇。于是他在活着的时候,交出了“皇帝之宝”,继续过着晚年的太上皇帝生活,时间为三年有余,于嘉庆四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九岁。翻开中国历史看一看,乾隆这样的经历,能找到第二个人吗?    
    从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到乾隆帝即位,已经过了近百年,他自己又统治了六十年,而且传子若孙。这本身足以说明乾隆即使是守成之君,也很不简单,何况他“不敢存豫大丰亨之见”,励精图治,把祖宗创建的大清帝国,推进到了鼎盛时期,使人公认有个“康乾盛世”。    
    作为一位统治亿万庶民的大清皇帝,乾隆的确开拓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道路。在乾隆之前,清朝的康熙、雍正二帝,皆为英主,但是他们的治国之道,各具千秋。康熙以“宽”成功,雍正则以“严”取胜。乾隆在其后,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既不“宽”也不“严”,提出“宽严相济”的另一条新路。他主张去掉雍正朝的“严刻”,但不是宽大无边,一味放纵。他说明“宽严当得其中,若严而至于苛刻,宽而至于废弛,皆非宽严相济之道”。在这一治国方针指导下,乾隆帝“乾纲独揽”,大权在握,同时注意“用人行政”,既让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臣,如即位之初的鄂尔泰、张廷玉与宗室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处理军国大事,也提拔重用如讷亲、傅恒及汪由敦、于敏中、阿桂等能文或能武或文武兼备的能臣。在他们的操纵之下,国家机制在那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运作,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长足发展。由于“承平日久,生齿日繁”,乾隆一朝的人口由一亿多增至三亿以上,但是“因天之道,顺天之时”,采取了奖励垦荒、增加耕地、兴修水利、蠲免钱粮、赈济灾荒等各种措施,基本上保证了广大人民的温饱。乾隆一朝几十年里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政治比较稳定,乾隆帝被称为“太平天子”。乾隆朝虽发生了一些贪赃枉法的大案奇案,但多数在晚期,而且惩治贪官污吏也是相当严厉的。军事上的成功,虽不能完全相信乾隆自我炫耀的“十全武功”,可也不能否定一次次开疆拓土的成就,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至于文化上的建树更举世瞩目,一部皇皇巨著《四库全书》,可谓代表。    
    当然,无论对乾隆个人,还是对他所统治的那个社会,我们现在去评说,问题都很多。特别是乾隆一朝长达六十年,前前后后也不完全一致,总的来看,前期、中期,以二十年一期计,就是四十年以前,孜孜进取;四十年以后,开始了逆转,已有的盛世也从峰巅向下滑落了。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当世界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乾隆以中国封建的传统思想巩固和发展清朝的统治,更影响了以后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不前。他及其继承者不只是镇压了“官逼民反”的白莲教大起义,而且早已束缚了中国人民开辟历史新纪元的聪明睿智和一切奋发向上的革命豪情。    
    我们有兴趣并愿意付出应有的艰辛,以乾隆帝为主人公,撰著这部《乾隆帝》,主要认为乾隆的个人经历是无人可比的,乾隆在位的六十年,业绩突出,值得总结和吸取的经验教训很多。乾隆的一生就是一部大著,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传奇故事,打开来看,既是一部漫长的历史画卷,又是一幕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我们要把本书献给学生、工人、农民、官兵、干部和一切喜爱历史的朋友,欢迎读书的、做工的、种田的、经商的、习武的、从政的各界人士共同来欣赏和受启迪。    
    本书的写作酝酿多年,动笔时,初稿由我和张杰及郑川水完成,其中张杰写了大部分初稿并改写了部分初稿。孙琰做了大事年表。在此基础上我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写,并统一了体例,完成最后定稿。在撰稿过程中,参考了先辈和诸多师友的学术成果,辽宁大学图书馆和历史系资料室给了大力支持,提供了许多必要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兴振芳先生给予了更多的帮助。中国历史博物馆刘如仲、李泽奉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搜集有关乾隆的图片。在本书即将问世之际,特对以上诸位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储君一瞥皇孙王子:不凡的身世

    一、乾隆,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以此称呼一位闻名中外的清朝皇帝。其实这样称呼他并不准确,因为这是他当政时的年号,他本人另有真名实姓。以其年号作为人名,不仅容易将二者混淆,而且有的地方二者不得不连用时,也甚感别扭。但是既然已经普遍使用,现在也无须改变,真的要改变过来也比较困难。有人在称呼这位皇帝时,为与年号有别特意加上一个“帝”字,称“乾隆帝”或“乾隆皇帝”,一般情况下,似亦不必强求一致。    
    乾隆帝,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如从入关后算起, 则为第四帝,满族人,姓爱新觉罗氏,名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是其父雍正皇帝胤禛的第四子。其母钮祜禄氏,为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后代,在雍正十来位后妃中是唯一一位生了儿子的满洲旗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5,9页。乾隆帝诞生时,他的祖父康熙帝玄烨健在,为“今上”皇帝,父雍正于两年前受封为雍亲王,他的出生地就在雍亲王府邸《清高宗实录》,卷1,1页。,雍正当皇帝后这里升为宫(今雍和宫)。    
    反映乾隆帝长相的有他青少年、中年和老年时期的各种肖像,也有许多历史文献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这些肖像和描绘难免不落入俗套,对他进行美化甚至神化,但是大体上也能显现这位君临天下半个世纪以上的大清皇帝的本来面目。文字描绘以《实录》为较有代表性,如说:“上(乾隆)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颀身,发音铿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嶷然拔萃。”《清高宗实录》,卷1,2页。这样说来,乾隆长得和普通人很不一样,既特别地漂亮,又格外地出奇。但是若和清朝以来官书对其前任几代皇帝长相的描绘相比,他又不那么与众不同了。按照清朝以来的官书所说,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生来就“龙颜凤目,伟躯大耳,天表玉立。声若洪钟,仪度威重,举止非常”《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1,8页。《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所记与此稍异。。清太宗皇太极及乾隆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一个个都是“天表奇伟”均见各该朝《清实录》。。每个人的体魄都有一个“伟”字。事实却并非如此,亲眼目睹过努尔哈赤风采的朝鲜人申忠一曾说,这位清朝皇家的祖先只是“不肥不瘦,躯干壮健”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辽宁大学校注本,24页。,没提到雄伟的体态。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的长相与乃父有个相同之处,这就是“隆准颀身”,即高鼻梁长个子,此点应当视为他的特征,就像说努尔哈赤“不肥不瘦”,皇太极是个“胖子”一样。    
    乾隆的身世来历,原本班班可考,十分清楚。偏偏有些好事者说得别是一番情景。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乾隆并非雍正的亲儿子,他的生父是海宁(今属浙江)陈阁老(陈元龙)。在雍正还是亲王之时,为了想当皇位继承人,苦于王妃生不出个儿子,正在为难之际,一天王妃又“哇”的一声生了一个公主,碰巧当时在京的陈阁老也添了个公子。这公主和公子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降生,唤起雍亲王心头一条妙计:叫陈阁老把公子抱进王府来给他看看,再利用这看看的机会,把陈阁老的公子留下,而把自己的公主送给陈阁老。雍正果然得手,并大言不惭地斥责这位言听计从的老夫子把女儿说成是儿子,欺骗了王爷。陈阁老有苦难言,便承认了既成事实。雍亲王以公主换来的公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乾隆帝。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却流传很广,以致在此基础上节外生枝,编造了更多的离奇故事,迄今历数百年久传不衰。参见蔡东藩:《清史演义》,上册,300页;又有《乾隆下江南的传说》等。     
    历史就是要讲事实。说乾隆不是雍正的亲儿子,其要害问题即违反事实。雍正从亲王到当皇帝,可以举出姓氏的后妃共有九人,即乌拉纳喇氏、钮祜禄氏、年氏、耿氏、李氏,刘氏,武氏、宋氏、贵人李氏。在乾隆帝出生之前,为雍正生儿育女的妻妾有:乌拉纳喇氏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生长子弘晖,死于四十三年六月六日。侧妃李氏于三十六年六月二日生弘昐,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死,未排行;三十九年八月七日生第二子弘昀,死于四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生第三子弘时。此外,格格宋氏于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生长女,未满月而卒;四十五年十二月五日生三女,亦未满月而卒。侧妃李氏于三十四年七月六日生二女。总括以上,(乾隆出生前)雍亲王府里共有过四子三女,除去死了的不算,尚有一子一女,继而便是钮祜禄氏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第四子乾隆;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格格耿氏又生了第五子弘昼。以后生的儿女暂且不论,即在此时,假如乾隆不是男孩,而是女孩,雍正仍有活蹦乱跳的一子二女,而且三十四岁的雍正与其众多妻妾尚可继续生儿育女,实在没有必要演出那场以女换男的“掉包”戏,何况乾隆生来就是个英武的男子汉。因此所谓乾隆不是雍正亲生儿子之说,绝对不可信。


储君一瞥皇孙王子:启蒙的教育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农民军攻入紫禁城,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走投无路,又不肯让他的后宫粉黛及儿子女儿沦为阶下囚,便疯狂地挥剑砍毙袁妃,逼周后自缢,当加刃于女公主之时,一边施暴,一边绝望地大吼:“汝奈何生我家?”文秉:《烈皇小识》,上海书店印行本,233页。只有到这个地步,皇家人们才会痛切地感到不如做个普通百姓。乾隆帝没有遇到这种厄运,他生逢清朝盛世之始,作为皇孙王子,从小过着最为安定和富裕的生活。但是祖父、父亲不允许他只知道享尽人间幸福,而不懂得应当承担的责任。    
    原来大清帝国的统治者,也像中国以前的封建皇帝一样,都把国家视为一家一姓的产业。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国家,他的子孙就认为这是爱新觉罗氏一家的私有财产,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能由这个家族出人来当最高统治者,这叫“缵承大统”清朝自清太宗皇太极时即有此说,当时称“缵承皇考基业”,到乾隆时,明确说“缵承大统”。见《清高宗实录》,卷1,9页。。但是,中国古代向来依照宗法制度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坚持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偶有“兄终弟及”也被视为破例,其余概斥之为“篡位”、“夺权”等不正当行为。虽然实际上不遵守这个宗法制度的事例很多,而人们的观念却始终未改。清朝建立以后,不是不知道这个宗法制度,而是前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