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我的侦探路 >

第10部分

我的侦探路-第10部分

小说: 我的侦探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我也要感谢你们,很多人生的真谛都是我在办案的过程中悟出来的,可以说,你们是我的顾客,也是我的老师。” 
  郭永波说:“您太客气了,还是让我们做朋友吧。” 
  我说:“好吧,我喜欢和善良的人做朋友,不过,我希望你们不要再成为我的客户了。” 
  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们的第一案,就其性质而言,既是一起民事案件,又近乎刑事犯罪案子,当事人似有婚外情色彩,又设置着诈骗圈套,侦探的介入,仿佛还进行一场关于儿子的打假行动。在这一案件里,我们通过事实真相的还原,还原了人心的良善和法律的尊严。     
  第二章 破解婚外情结   
  丈夫失踪了(1)   
  这是一个夏日雨后清新的下午,3点钟刚过,一阵悦耳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我拿过电话听筒一接,就听一个女人的声音问到:“你们侦探所办不办查找人的案件?”我说:“办!”接着她又问侦探所的详细地址,并说如果我有时间,她想到侦探所来跟我面谈,我说好。 
  下午4点,一位看上去有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这位中年妇女叫吕丽华,小女孩是她的女儿。她们母女俩进屋之后,吕丽华面带羞涩、欲言又止,谈话也绕来绕去的不说正题。我意识到了她不说正题的原因,可能对我的这个私人侦探所还不了解,或者是她的小女儿在场,她所谈的事情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于是我便主动向她介绍说:“我办的这个私人侦探所,就是专办那些法院不管、检察院不查、公安派出所立不上案的民事案件,如果涉及个人隐私,我们首先替客户保密。至于收费问题,也请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的收费原则是根据所调查案件的难易程度定价。我们在进行调查时,所发生的差旅费先由委托人承担,案子办完后,如符合委托人要求,则按合同签约的价格结算;如果案子没办成或办得不符合委托人的要求,我们将不再收费。” 
  听我说完以后,吕丽华说了一句:“只要你能把人给我找着,钱多点少点不是问题。” 
  她委托我寻找的是她的丈夫陈东,她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男人的照片,照片上的男人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从相貌上看十分平常。她说她丈夫陈东于5年前跟一个年轻女子出走后,至今没有回家。听说陈东和那个女的在外边正儿八经过上了,还有了私生子…… 
  我听后觉得,办这样的案子对我们来说也许不难。于是我就和和吕丽华签订了一个委托调查合同书,合同书上注明:我们侦探所只负责找人,只要我们为她调查清了她丈夫陈东的下落,并且得到她的确认后,我们就算完成任务。 
  合同书签好后,我提出有必要向她了解一下她和她的丈夫陈东的一些情况,以便寻找出线索展开调查。吕丽华表示同意。随后她借故将小女儿支了出去,便向我讲述了她的故事。 
  吕丽华时年刚好46岁,丈夫陈东长她8岁。说起吕丽华和陈东的结合,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被欺骗的色彩。 
  还是在吕丽华20岁的时候,她从沈阳考入大连一所大学读书。刚到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时,吕丽华心花怒放。她喜欢这座美丽的城市,喜欢自己所就读的学院,特别是她喜欢上了一望无边、水天一色的大海。入学后,一连几个星期天,吕丽华几乎都是在海边度过的。不过欣喜之余,她也时常产生一丝丝孤独和愁闷。虽说大海的涛声是那么悦耳,大连人那带海蛎子味的口音听起来也很有趣,但总不如乡音来得亲切。也许正是乡音奇妙而特殊的魅力,使她和陈东刚一认识就莫名其妙地拉近了距离。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星期日,吕丽华又一次到海边去玩。这天,吕丽华的心情特别好,她穿上了自己新买的泳装,鼓足了勇气,准备实现她向往已久的下海愿望。可就在她刚走进海里才六七米远的时候,一个浪花打过来,她吓得身子晃了两晃,险些摔倒在水里。她知道自己是旱鸭子,下海也仅限于趟水的水平。于是心里一害怕,就急急忙忙的往岸上走。就在这时,一个站在海岸上注视她许久的小伙子,猛地把一个胶圈向她甩过来说:“来,带上这个,我教你游泳。”小伙子看上去有二十七八岁,不足一米七的个头,长相如海边的鹅卵石一样毫无特色,所以开始时并没有引起吕丽华的注意。尽管吕丽华一直都想学习游泳,但她对一个陌生男人对她所表现出的热心还是具有一种本能的防范心理。若是本地口音的男人,吕丽华会啥也不说就当即走开,可听他说话的声音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这就使吕丽华问了一句:“你是沈阳来的吧?”小伙子回答说是沈阳A厂的,在大连驻在。一听说他是A厂的,吕丽华眼睛一亮,因为A厂是沈阳有名的大企业,吕丽华的家就住在距A厂不远的地方。 
  他乡见老乡,一种亲切感顿时使吕丽华放松了防范心理。二人简单的唠了一会儿之后吕丽华便不客气地将胶圈套在身上,在小伙子的呵护下,尽情地享受起大海带给她的快乐。这天,吕丽华和小伙子足足在海里泡了半天,直到傍晚的时候,两人才恋恋不舍地分手。打这以后,也用不着什么约会,每到星期日,吕丽华和小伙子都会准时出现在海边。时间长了,吕丽华知道小伙子叫陈东,28岁,已经连续驻在大连三四年了。慢慢的,吕丽华觉得这个叫陈东的小伙子尽管其貌不扬,但他特别会说,也特别会来事。有时候,两个人游累了,陈东会领她坐在沙滩上,给她讲许许多多希奇古怪的见闻;有时候饿了,陈东会带她去海边的小饭店品尝海鲜;特别是每次分手的时候,陈东总会捡吕丽华爱吃的小零食买上几样,塞在她的手里。 
  和陈东来往之后,吕丽华觉得特别开心,别的什么都没多想。直到大三的时候,陈东建议两个人搬到一起住时,吕丽华才猛烈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时她才开始认认真真地重新审视起陈东来。不过,想来想去,她觉得陈东除了大自己8岁、个子不高、长的不帅、学历不高之外,其它方面样样都不错。尤其是陈东说话总是能说道自己心里去,还特别知冷知热,懂得疼爱自己。其实,一个女人找男人不就是让他疼爱的吗?想来想去,吕丽华理智的天平开始向陈东一方倾斜。又被陈东甜言蜜语地哄过几次之后,她终于下定了决心、背着校方和陈东住到了一起。直到吕丽华在临毕业时身体有了反应,急着追问陈东下一步怎么办时,陈东才坚决而又痛苦的向吕丽华表态:“孩子留着,我近日就回沈阳和妻子办离婚手续,等你毕业分配回沈阳之后咱们就登记结婚。”   
  丈夫失踪了(2)   
  第一次听说陈东在沈阳还有妻子,吕丽华惊得目瞪口呆。在此之前,吕丽华一直单纯地以为,各工厂派出驻在的业务员都应该是未婚的小伙子。所以,她从未询问过陈东是否结婚,现在听陈东这么一说,她气得又哭又叫地大闹了好几天。可闹归闹,事已至此,她最后还得按陈东给她安排的路子走。 
  吕丽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回沈阳之后,以自己漂亮的容貌、苗条的身材、文雅的气质和高等学历,很快就引起了单位内外一些优秀未婚男士们的注目。有的人托人介绍,有的人发来情书,有的人干脆以送电影票的方式直接向她表露心迹,但都被吕丽华拒之门外。当吕丽华闪电般地嫁给了离过婚的普通业务员陈东时,以前向她求婚的男士们无不大跌眼镜。好在他们结婚和时候正是文革时期,那时候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知识分子并不吃香。因此,吕丽华和陈东这种不般配的反差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活。婚后,陈东被工厂调回了沈阳。这以后许多年,两个人一直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并有了三个女儿。 
  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头脑灵活的陈东看自己在工厂里已没什么发展,就和厂里办了个停薪留职手续,在沈阳繁华的太原街租了一个门点干起了经营五金机电产品的生意。陈东凭着自己在厂里当业务员时认识人多、路子较广的优势,又通过请客户吃饭、给客户送礼等方式,一时把生意搞得比较不错。后来,随着吕丽华所在的企业开始不景气,吕丽华也一狠心辞去了厂里的工作,跟着丈夫陈东一起经起商来。吕丽华的加入,很快就给陈东的小买卖带来了一个升级式的变化。原来陈东一个人干的时候,采用的是小打小闹的方式:规模不大、存货不多、品种较少、等客上门、小富即安。吕丽华加入后,她让陈东主外,负责进货和开发客户;而自己主内,负责销售和结算。在销售上,她也采取了个人买让利,公家买给个人回扣等相对灵活的经销方式。结果,生意越做越火,买卖越干越大。没几年的工夫,他们已由一个仅两个柜台的小门点,变成了一家拥有10个柜台和一个库房、6个雇员的销售部,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成了富翁之后,陈东购置了一台丰田牌客货两用汽车,有事没事他几乎总在外跑。慢慢的,他由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变成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吕丽华问起,他不是说陪客户吃饭就是说和朋友一起玩牌,有时候一连几天不回家就说去外地了。对此,吕丽华并没有多想,一是知道他确确实实是忙;二是觉得他那么大年岁了,还能怎样?再加上吕丽华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根本也顾不过来多想什么。直到1988年7月的一天,丈夫陈东一去不回不说,还从帐面上提走了80多万现金,这时吕丽华才明白:陈东是离家而去了。 
  陈东一走,里里外外的事就全压在吕丽华身上了,吕丽华也把一门心思全都扑到了经营上。沉重而纷繁的商务在为她带来了可观的效益的同时,也使得她对陈东的事儿根本没时间去想。直到陈东出走后第二年,她才从一些客户的嘴里,隐隐约约地听说陈东是和一个30多岁的女人在外面另搭锅灶了,而且还有了儿子。这时,一句当年陈东说的话才在吕丽华心里清晰起来。记得在他们步入百万富翁行列之后的一个夜晚,陈东和吕丽华亲热之后曾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这辈子什么都有啦,就差了个儿子!”吕丽华清楚地记得陈东说完这话的时候自己还逗了他一句:“你想要儿子,谁能给你生你就找谁去,我是生不出来了……”吕丽华此时才明白,陈东当初说的这话并不是开玩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于那个30多岁的女人,吕丽华似乎也有点印象。曾经有段时间,陈东跟吕丽华说要做一个路牌广告,这时就有个30多岁的女人经常来找陈东。开始吕丽华听陈东说这个女人是来拉广告的,可那女人来了几次也没拿出个设计图样来,还和陈东眉来眼去的。吕丽华一来气就对陈东说,广告咱们不做了,你也别让她再来了……现在看来,跟陈东在一起的,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女人。遗憾的是吕丽华当初既没问那个女人叫什么名字,也没打听她是哪个广告公司的。 
  陈东出走后,吕丽华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陈东伤透了她的心,他爱哪儿去、就哪儿去吧!促使吕丽华寻找陈东的决心缘于她的3个女儿。由于大女儿、二女儿婚事临近,父亲的角色便显得十分重要。自父亲出走后,3个女儿都一直在鼓动母亲,哪怕是离婚,也得先把父亲找到再说。吕丽华经女儿们一说,原来说啥也不想找陈东的心也开始动摇了。可茫茫人海,上哪儿去找 ?谁去找?这都成了难题。 
  吕丽华也不止一次地想过:中国若是像外国似的有私人侦探该多好!正是因为这样,当小女儿从报纸上看到克顿调查事务所的消息并对她说了之后,她甚至连想都没有多想就拨通了侦探所的电话。 
  听完了吕丽华的讲述,我很想知道她内心深处的真实用意,便问到:“我们为你找到陈东之后,你会怎样对待他呢?” 
  吕丽华低头不语,想了老半天后才说:“找到他之后我不会打他、也不会骂他,他提出离婚我也同意,我只是想让他把心里想法说清楚,对自己、对女儿们也好有个交待。”摸准了委托人的真实用意,我就把案子接了。   
  丈夫失踪了(3)   
  二、丈夫找到了 
  案子接了下来,调查工作从哪儿展开呢?我最先想到的是应在吕丽华雇员中寻找线索。一般来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陈东平日里跟哪个女人来往最多,吕丽华也许一点也不知道,但她身边的人却心知肚明,特别是给陈东开车的司机应该最清楚。陈东出走之后,尽管吕丽华再三追问,司机从没向吕丽华透露过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