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告慰真情 >

第11部分

告慰真情-第11部分

小说: 告慰真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下方,边上角则对称地翩飞着一双彩蝶,蝴蝶下面用瘦金书题着一首五言绝句:“秋劲拒霜盛,峨冠锦忌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枭弈。” 
  右下方靠边署着:宜和殿御制并书。 
  乾隆凝视良久,故意不发自己的意见。说:“纪卿,永容,永琪,尔康你们先来谈一谈。” 
  小燕子围着这幅画,上上下下地瞧了一通,说道:“皇阿玛,就是一朵花,一只公鸡,而且这只公鸡画得好丑,怪模怪样,活像只断头鸡。” 
  小燕子的话引得乾隆大笑:“什么艺术品到了小燕子眼中,都只是废纸一堆,锦鸡竟成了断头鸡。”众人也哈哈大笑起来,刚才那种沉静的气氛打破了。都觉得心中一轻,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了。 
  永熔是顺妃所生,非嫡生儿子,有些才学,也有些野心,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在乾隆面前表现自己。好不容易有这个随驾出巡的机会,他决心要牢牢地把握。 
  永熔仔细地再看了看这幅画,不知从何谈起,忽然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个细微的错误,不由得心中一喜。 
  永熔对乾隆说道:“皇阿玛,你瞧那首诗,第一句‘秋劲拒霜盛’的‘盛’字,显系‘威’此处下一‘盛’字,不惟平厌欠工,而且不通!须是‘威’字方诗意畅达,而且谐韵。岂有堂堂御笔,而荒廖不径若此!所以皇阿玛,这幅图一定是赝品无疑。” 
  乾隆先前还不曾注意到,听永熔一说,走上前去,再仔细瞧一下那首题画诗,随即微笑起来。他不立刻说破,反而点点头:“永熔的话不错,这画或许并非宋代道君皇帝真迹。” 
  永熔听到乾隆这么一说,心中暗喜,以为自己讲对了。 
  一直在目不转睛地凝视这幅画的紫薇此时对乾隆轻轻一拜:“皇阿玛,紫薇才学粗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清皇阿玛不要见笑。 
  乾隆含笑颌首:“紫薇丫头尽管说。” 
  紫薇委委道来,字脆珠圆:“宋时画院中确有画师曾为道君皇帝代笔,那种‘供御画’就是。不过,我想,如果这幅画属这一类的话,那么题诗内断断不至出现误字。即使当时确实有误字,也不敢进呈天子,更不敢任其流传,必定会烧毁。” 
  紫薇说到这,稍稍停顿了一下,望望大家,才又接着说:“其实‘拒霜’,仍木芙蓉之别称。‘拒霜盛’,是谓此花盛开,放‘盛’字并无不通。若改作‘威’字,反而不妥了。” 
  大家都觉得紫薇说得有理,纷纷点头。 
  小燕子满脸敬佩,为有这样的紫薇妹妹而自豪瞪着大眼睛,敬佩地望着紫薇。 
  尔康目光炽热,充满仰慕地凝视着他的爱妻。 
  乾隆,永琪,纪晓岚,和坤,都在心中为紫薇的见识叫好。不禁地转过头去看着紫薇。 
  永熔眼中带有一点妒恨之情。 
  一时间,紫薇成了聚焦点,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紫薇脸色微红了,道:“让各位见笑了。” 
  乾隆见纪晓岚这个辨别书画的高手一直没有发表意见,对纪晓岚说到:“纪卿,晚辈们都已经各抒己见了,该你了吧。” 
  纪晓岚应道:“是,皇上,臣认为世上之事,阴差阳错,未可以常理度之者止复不省,所以亦不能以此认定。我观此画布局严谨,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色泽鲜研,渲染精妙。即使是左下角上那丛不起眼的小菊,亦摇曳多姿,刻意求工。故此画纵非道君御笔,亦当系北宋院画工精品……臣戌见如此,不知皇上认为如何?” 
  乾隆点头称是,命和坤把《芙蓉锦鸡图》收起。 
  和坤听乾隆一说,悬在空中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生怕跑出一部幅假画出来。 
  永熔自觉不得意,竟在心中妒恨上了紫薇。 
  和坤对乾隆说:“皇上,下面一幅可是非凡杰作。” 
  乾隆说:“哦,快打开来看看。” 
  和坤挂出了一幅马。“这不是普通的骏马,而是赵子昂的那幅《双马涉溪图》。” 
  乾隆一听,顿时更加来了精神。 
  大家都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瞧着墙上。 
  只见画轴在和坤手里缓缓转动着。 
  首先露出一个仰着的马头,筋肉毕现,鼻孔张开,眼睛里闪着桀骜不驯的光芒,神采焕发顾盼惊人。 
  然后是健壮的脖颈,飞扬的鬃毛…… 
  第二匹马出现了,那是一匹花嗯马。它正低着头,顽强地向前行进。下面是八条强有力的腿,或屈或伸,在一道宽阔湍急的溪涧上踏起飞溅的水花…… 
  全场人都被这幅杰作的不寻常魅力吸引住了,静静地观赏着;谁都没有说话,乾隆更是如醉如痴。一会儿退得远远地,眯起眼睛欣赏全貌,一会儿又走上前去,几乎把鼻尖贴着画面作细部的观摩,许欠,才连连点头,叹道;“神品,神品!”和坤见乾隆如此陶醉,不由得面带喜色。 
  和坤的反应,全被永琪收在眼底。永琪对他的反感不断加深。 
  和坤紧接着又进献了书画七件:董其昌行书两册,文证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鉴山水一轴,浑寿平花卉一轴和王维山水一轴。 
  乾隆已如痴如醉。完全没有想到和砷用什么手法弄到这些书画的。对和坤说的是老百姓献给圣上的话,深信不疑。 
  和坤道:“天下大治承平极盛,民殷而府实,礼兴而乐介,文物典型,春华繁茂。百姓感念皇上的恩德,主动进献收藏品,表达了他们对皇上的感激。” 
  乾隆非常高兴:“难得他们一片孝心,朕准备给献画的人家,每户赏五百两银子,这件事由和坤去办妥。” 
  和坤喜滋滋地答道,“皇上放心,臣一定会办妥贴。” 
  太后派人来请乾隆去用膳,大家纷纷告退。 
  和坤一心想巴结永琪等人,一走出乾隆的御舟。就对永琪等人说:“五阿哥,福少爷,两位格格,下官在舟上准备了一些各地特产,请两位爷和两位格格赏个脸,前去品尝一番,如何?” 
  小燕子一路上吃过来,一听说又有各地特产,忍不住就要叫好。刚张开嘴要出声,忽见永琪使过一个好严肃的眼色,且微微摇头,就把要答应的话硬咽了下去。 
  永琪较冷淡地道:“多谢和大人一番心意,只是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活动,改日再登舟致谢。” 
  和坤见永琪态度冷淡,客气中带有一种疏远之意,不由得觉得有些尤趣。说道:“既然这样,臣下告辞。” 
  尔康,小燕子,紫薇等人见和坤走远了,小燕子就问道:“永琪,你为什么要拒绝和大人?” 
  紫薇道:“我想永琪肯定有他的道理。” 
  永琪回答道:“小燕子,你不明白,宫廷之中,官场之中充满了争斗,甚至有些黑暗。我见和坤这个人,极会察言观色,投皇阿玛所好,就拿刚才的字画来说吧,大部分是他命令知府去百姓家强取豪夺而来。我们不能和这种人靠得太近了。” 
  尔康沉思片刻,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还要加强提防,俗话说:‘不近之,则远之’。我们可以说已经有些得罪他了,他又是皇阿玛身边的得宠之人。我们可得要提防着他。” 
  小燕子那对明亮的眸子,一下子暗淡了不少,叹了一口气:“自从进了宫之后,才发现宫廷中那么多的规矩,那么多的不自由,那么多的争斗,如果不是为了……为了……。” 
  小燕子想说“为了永琪。”又有些难为情,小燕子难得有这么真情的表白。 
  永琪知道小燕子想说什么,就凝视着小燕子说道:“小燕子,怎么说话那么吞吞吐吐了,有话就直说吧。”故意使用激将法。 
  小燕子把背一挺,一副满有豪气的样子:“说就说嘛,如果不是为了皇阿玛和永琪,我老早就出宫去了。在民间,多自由自在啊,天地广阔,任小燕子邀翔。” 
  永琪柔声道:“小燕子,委屈你了,谢谢你能为我做出那么多牺牲。在宫中生活,要处处留个心眼,难为你,但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小燕子理解地点头:“我尽量去做吧。做一个阿哥的妻子也会好辛苦。不过呢,也觉得好幸福。”说完依偎到永琪的肩上。” 
  尔康,紫薇不由得相视一笑,觉得小燕子也慢慢成熟起来了。 
  浩浩荡荡的船队,很快来到了徐家渡,徐家渡是一个很大的渡口,船队要从这里渡过黄河。之后就进入了大运河。 
  清江浦是山东界第一个码头,皇上御舟从济南充州一带行过来,待得御舟一到,那两岸接驾的官绅排列跪着好似长蛇阵,乾隆帝在御舟中望去,只见远山含黛,近树列屏,行了一会,御舟到了船埠,那接驾的臣民,齐声欢呼:“皇太后万岁!皇上万岁!” 
  乾隆一行来到修聋一新的行宫,行宫内林木葱茂,道路两旁摆满了怒放的秋菊,秋海棠,月季等花草一派喜气洋洋。 
  乾隆道:“本朝虽称盛世,但黄淮两河为患,灾情频繁怎样来解决水患?朕叫你们来,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永琪你先说。” 
  永琪道:“皇阿玛,儿臣认为要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在清口和高家堰,此两处为江河交口处,黄河带泥沙容易堵塞,水漫出堤,带来灾害。” 
  乾隆一听,连连点头:“纪卿,你认为如何?” 
  纪晓岚说:“五阿哥说得在理,江南河口。清口为黄淮交汇处,河南第一要区。” 
  乾隆道:“说得好,与朕的看法不谋而合,所以朕准备明日带你们去这一带视察河务。” 
  永熔各见永琪处处占上风,心中非常不平,充满妒意地望了永琪一眼。永熔的这一举动,被和坤看在眼里。 
  和坤对乾隆说:“启禀皇上,臣已预先安排好了梨园的演戏,两淮盐务中的梨园弟子非常突串。他们专门排演了《群仙祝寿》。《万寿无疆》、《王母宴》和《封神榜》几出戏,来为皇上解乏。” 
  乾隆道:“正好,明天我们去视察河务,让紫薇,小燕子她们侍候皇太后看戏。” 
  第二天一清早,清口的文武官员还在忙碌着设酒宴,装饰戏台。乾隆已交待好紫薇和小燕子,然后一行身穿便衣出去视查河口去了。 
  乾隆一行来到河边,登上艘小船,沿河堤去巡查。 
  青口的水势凶险,乾隆身着一身青色衣袍,身披蓑衣,立于船头。 
  乾隆道:“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水患不除,朕彻夜难眠啦。” 
  永熔说道:“皇阿玛以慈悲之心,忧天下之民,黄河运河的水患,一定会在圣上的睿智之中慢慢平息的。” 
  青口河道,水势较凶险,一个浪头打过来,小船颠簸了几下。乾隆身体摇晃了几下,永琪,尔康赶紧上前扶住乾隆。 
  永琪关切地叫出声来:“皇阿玛,好大的浪,要小心。” 
  乾隆笑道:“不碍事,朕毕竟年岁大了,不比当年了。” 
  看了永琪,尔康,永熔三人一眼:“你们要替朕多多分担了。” 
  乾隆有心考考他们三个人:“好,你们三个人来谈谈,要解除水患,要做哪些事情。” 
  永琪早就留心河口事务,当即委委道来:“皇阿玛,儿臣留心了青口河的堤坝,发现都是土坝,如水势凶猛的后,往往要开坝泄水,堤坝一开,即刻危及下游百姓的生命。儿臣认为要建石坝来保护百姓,天然土坝则立石永禁开放,另外儿臣发现此处只有三座,以清口处的水势来看,似乎少了,难以泄洪。儿臣认为最好添两座坝,这样就有五座坝可以用来减轻水势了,这些减水坝调节了流速和流量,可以保证提防河下游河槽的安全,大水之年,虽不能保证下河全不受淹,但比起决堤来说,要强得多。” 
  乾隆点点头,命知府记下来,道:“尔康呢?” 
  尔康答道:“臣刚才见到河堤的堤坝,只有一部分是用石基砖彻而成的,石堤有首无尾。臣认为要把其余部分也用石基砖彻,这样才不易溃堤。” 
  知府把尔康的话一一录下。 
  乾隆心中对永琪,尔康的回答比较满意。乾隆知道永熔的学识较为浅陋些。鼓励他说:“永熔,你也谈一谈。” 
  永熔眼中光芒一闪,说道:“回皇阿玛,儿臣见沿堤坝所某的柳树很少,可以在堤面堤坡宽空之处多为栽种,这样柳树可以巩固河堤,还可以用来做工料。” 
  乾隆赞扬道:“永熔也说得不错。这几个孩子正好把朕的意见说出来了。朕这一趟不虚此行啊,你们几个都是辅助联治理好国家的好帮手。纪卿,你的高见呢?” 
  纪晓岚沉吟道:“去年这一带受水患,臣见道路上还有许多的无家可归的老百姓,皇上要施以赈济,最好是实行以工代派。” 
  乾隆:“纪卿说得有理,减免黄河沿岸一带州县的赋税一年,马上实行以工代赈。纪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