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观战笔记:一名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 >

第18部分

观战笔记:一名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他能不能就此画圆这个句号?
  
  二
  世事难料。原先,阿拉维和萨达姆是同党,后来成为政敌。他俩曾一起参加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地下活动,当时在巴格达医学院上学的阿拉维,曾为出生入死的萨达姆治过胃病。
  后来两人产生分歧,分道扬镳。萨达姆追随贝克尔发动政变成功,先在贝克尔手下当了11年副总统,后来当了总统。阿拉维流亡海外,在美英情报机关资助下开始了“倒萨”活动。萨达姆曾想招安阿拉维,阿拉维不从。萨达姆的异母兄弟提克里蒂派人到伦敦去暗杀阿拉维,一斧子砍下去,砍在他腿骨上,流了很多血,却没有砍死他,屋内呼救声乍起,杀手越窗而。2。
  114逃,为伊拉克历史留下了一个悬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流亡海外30年、大难不死、留下跛行残疾的阿拉维,终于借助美英联军的力量回到了伊拉克,不可一世的萨达姆反倒成了阿拉维的阶下囚,等着接受审判。阿拉维已经放出话来,他个人认为,萨达姆应该被处以死刑。不管将来审判结果萨达姆是死是活,都会让人心生感慨。
  伊拉克这个国家,历史悠久,却多灾多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获得了半独立、独立地位,却陷入长期内乱。乱世争雄出人物。萨达姆和阿拉维,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投身于政治活动的。他们两人都梦想着要使自己成为缔造伊拉克历史的英雄人物,两人找到了同一座政治平台——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治歧见一产生,同志成政敌。两人争雄的第一回合,萨达姆成功登上伊拉克政治舞台,阿拉维落荒而走。现在是第二回合,萨达姆落马,阿拉维上马。
  伊拉克向何处去?萨达姆道路代表的是一个方向,阿拉维道路代表的是另一个方向。现在,萨达姆道路已经走到头,阿拉维能走多远,尚难料定。不过,即使下一步中途换马,阿拉维道路代表的方向已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了。
  30年前,阿拉维和萨达姆究竟产生了哪些政见分歧,目前无从查询。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在伊拉克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他们两人的政治主张是对立的。何以见得?因为他们两人的出身背景完全不同。不要小看这一点,它有时会像血缘感情一样,影响一个人选择的政治道路。
  萨达姆从小丧父,*叔父将他抚养成人,艰难玉成。萨达姆的出身背景,不仅造就了他的倔强性格,也使他的精神世界更具伊拉克本土化特点。他吸收的主要是伊拉克本土文化营养,而不是外来的西方文化营养。萨达姆念念不忘的是伊拉克历史上的巴比伦文明,他最崇拜的英雄是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是阿拉伯民族英雄萨拉丁。他一向崇尚阿拉伯民族的强悍性格:要么不站立,要么站立在高山之巅。萨达姆最终的惨败,除了他个人性格中的悲剧因素,也包含着伊拉克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某些悲剧因素。
  阿拉维的出身背景则不同,他出身于伊拉克封建王朝旧臣家庭,他的祖父与英国殖民者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走向崩溃,英国乘机在伊拉克扶持哈希姆家族建立了费萨尔王朝,将伊拉克从奥斯曼帝国中分离出来,成为英国殖民地。1932年英国撤出伊拉克后,名义上“独立”的费萨尔王朝仍受英国控制。直到上世纪50年代,阿拉维的祖父还担任费萨尔末代王朝的卫生大臣。阿拉维本人学医,也与家族背景有关。
  阿拉维毕业于巴格达医学院,在英国流亡期间继续求学,先后获得伦敦大学医学硕士、英国皇家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在伦敦郊区的一家医院当了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商人。他曾先后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机构聘为顾问,有过一些国际机构工作经验。
  阿拉维的出身背景,使他对外国势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附心理。他依附的并不是阿拉伯世界的王室豪门,而是英国和美国这样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当年选择英国作为流亡地,是来源于其家族背景的一种“政治本能”,在流亡的日子里,谁能帮助他在政治上找到出头机会,他就依附谁。他为美英情报部门效力,借助美英占领军的力量重返伊拉克政坛。如今,阿拉维对外国势力的个人依附变成了国家依附,这将会给伊拉克历史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不难分析。
  对于美国来说,一个土生土长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布什父子发动了两场战争才把他搞掉,太费事了。现在,阿拉维和伊拉克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不少人都是长期生活在美国或英国的政治流亡者。他们的底细、把柄都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手心里,美国什么时候觉得他们不顺心、不顺意了,想换就能换,好办多了,也省事多了。
  
  三
  萨达姆倒台后,阿拉维并未“一步登天”。他在“临管会”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遇到了另一个强劲的政治对手:艾哈迈德·沙拉比。
  美国最早选择的是沙拉比。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沙拉比家族是伊拉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沙拉比早年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数学,又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回到黎巴嫩,在贝鲁特某大学任教,脑子极好用,被称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再后来,成为约旦第二大银行家。1989年银行投机事败,转而投身政治,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标。
  1991年海湾战争后,沙拉比看准时机,投美国所好,于1992年成立了伊拉克最大的反对派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他担任主席。沙拉比下决心要以这个组织为资本,同美国做一笔比在约旦办银行获利更大的买卖。果然,美国立刻对他寄予厚望。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解放伊拉克法案》,拨出9700万美元巨款支持“倒萨”活动,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是其扶持重点。据披露,过去4年间,美国共向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提供了2700万美元巨额资金支持。作为交易,沙拉比向美国提供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条“重要情报”,也成为美国向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萨达姆政权倒台后,沙拉比大摇大摆地回到伊拉克,以伊拉克第一大反对派组织主席的身份,担任了伊拉克“临管会”第一位轮值主席。许多人曾认为,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非他莫属。
  沙拉比哪里知道,他身边有一个人正在同他暗暗较劲。谁?阿拉维。无论沙拉比多么风光,阿拉维始终耐住性子,不张扬、暗使劲。
  主要是美国要对他们两人进行考察比较。
  经过“临管会”一年多试用考察,美国发现沙拉比有一裤裆屎,不但不能重用他,还必须狠狠收拾他。美国最最恼火的一件事,就是他提供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则假情报,成了“情报门”的导火索,在美国朝野掀起轩然大波,把小布什和美国政府搞得狼狈不堪。再回头一查,发现沙拉比向美国提供的情报大部分是假的,骗走了美国不少钱。
  沙拉比的旧账,美国并不是不知道,但美国的实用主义堪称世界第一。当时,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等人认为,沙拉比是美国手里的一张“倒萨”王牌,他在国际上名声好不好,不用管。直到沙拉比用假情报糊弄美国的伎俩被揭穿后,美国重新想起他在约旦办银行拆的烂污,就像吃了一只大苍蝇,想吐吐不出。
  沙拉比提供假情报的问题暴露后,有关他贪污腐败、弄虚作假、欺诈捣鬼等一连串的不端行为都被揭露出来。美国又发现,沙拉比还充当伊朗间谍,玩弄两面手法,一面把美国在伊拉克的意图向伊朗通风报信,一面有意误导美国。
  美国特别不能容忍的是,沙拉比还没有真正掌权,就敢一次又一次同美国唱反调、做手脚、闹别扭。美国出于政治考虑,准备有条件地允许部分复兴社会党人重返伊拉克政府部门和军队,沙拉比立刻攻击美国:“这不亚于二次大战后让德国纳粹重新执政。”美国发现石油换食品计划中的大量资金被萨达姆政权的官员贪污了,准备搞调查。沙拉比却说,他已经组织人调查过了,请美国向他支付500万美元调查费,如果美国不肯向他支付这笔钱,他就要把有关情况向外公布。实际上,沙拉比自己从中搞了名堂,他想用这个办法阻止美国调查。沙拉比还提出,伊拉克的重建基金也应该交给伊拉克人来管。2004年5月,伊拉克“临管会”轮值主席萨利姆遇袭身亡,沙拉比又借此攻击美国说,这件事表明“美国在伊拉克的安全计划失败了”,唯一办法是把伊拉克安全部队交还给伊拉克自己指挥。至此,美国对他只剩下最后一个感觉:“这条狗疯了。”
  怎么办?明天就收拾他。
  5月18日,美国国防部就向外透露,每月向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提供的34万美元资助已被取消。5月20日,美军士兵和伊拉克警察将沙拉比在巴格达的“伊拉克国民大会”总部团团包围,进行突击搜查。美军士兵用枪口顶住沙拉比的脑门,不许动。美军士兵和伊拉克警察呼啸而去后,沙拉比用一句阿Q式的语言掩饰内心的无比尴尬,他对记者说:“当美国以这种方式对老朋友下手的时候,它的麻烦可就大了。”
  美国主子对付一条走狗还不容易吗?老子一心想把你喂大,你却反咬老子一口,不识相的东西!狠狠一脚,踢得沙拉比“汪”的一声,夹起尾巴灰溜溜走了。
  5月28日,美国正式宣布了伊拉克临时政府组成人员名单和临时总理人选,从中再也找不到沙拉比的名字。
  
  四
  阿拉维在同沙拉比暗暗较量的过程中,采取的是“龟兔赛跑”的策略,沙拉比是兔子,他是乌龟。阿拉维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在加紧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对内,做好“临管会”多数成员的工作,暗中拉票,争取支持;对外,雇请美国前外交官帕特里克·特罗斯开办的咨询公司,花大钱派人到美国去游说,通过华盛顿的政治说客和纽约的政治评论家们为他造舆论。阿拉维成功了。他在这场“龟兔赛跑”中胜出,当上了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
  人们忽然发现,不能小看阿拉维。
  阿拉维简历:他学生时代就秘密加入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26岁时已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地区领导成员之一,1971年出走贝鲁特。第二年,阿拉维从贝鲁特前往伦敦定居。流亡中,他密切关注着伊拉克国内局势,结识了不少伊拉克流亡人士。1974年,他与部分流亡人士成立了一个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秘密组织,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1975年,他宣布退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1990年,阿拉维的“倒萨”活动由地下转为公开。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阿拉维宣告成立“伊拉克民族团结阵线”,任主席。他这个组织比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早成立一年。1996年,“中情局雇用了阿拉维”,他秘密策划,准备在伊拉克内部发动一场推翻萨达姆的军事政变,美国提供了600万美元经费援助。此事被萨达姆情报机关侦破,参与者均被逮捕处决,阿拉维在伊拉克国内的亲属也受到牵连。
  那次军事政变虽然破产了,阿拉维却由此积累了一笔重要资本:秘密结识了一些伊军将领。伊战爆发,阿拉维回到国内,亲自找拉马迪地区和巴格达以西地区的一些伊拉克将领谈话,使这些人“一枪未放就投降了”。
  萨达姆政权倒台后,阿拉维也进入了美国选定的“临管会”,成为9名主席团成员之一。
  阿拉维能当上临时政府总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英国背景。英国是伊拉克殖民地时期的宗主国,伊拉克旧王室、旧贵族、旧官僚的后辈们,对英国都有一种依恋之情。
  英国伦敦是萨达姆时代反对派人士的汇集之地。阿拉维流亡英国30年,在伦敦市郊安家落户,成家立业,等于成了英国的“养子”。
  英国也对伊拉克这个老殖民地旧情难忘,寄居在英国的大批伊拉克流亡者,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英国政府对萨达姆政权的政策取向。
  美国虽然想一口独吞伊拉克,但伊拉克战争是“二布”联手发动的,对英国在伊拉克的传统影响、传统利益也不能一点不顾及。美国要想在伊拉克站住脚,英国对伊拉克的传统影响是一笔可以借用的重要资源。另外,留美的亚瓦尔是逊尼派,留英的阿拉维是什叶派,安排这样两个人分别担任伊拉克临时总统和临时总理,恰好找到一种平衡,也算是美国给了英国一个面子。
  
  五
  阿拉维取得了美国的信任,伊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