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战车 >

第17部分

战车-第17部分

小说: 战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声响,碰出一连串火花外,根本起不了其他作用。
    中国远征军车队的遭遇激起了邓中华的义愤。尽管邓中华是一名炊事兵,但他
不仅会开车,而且还钻研了不少军事知识,对交战各方的兵器性能都有所了解。特
别是当时被誉为“陆上霸主”的坦克,他更是对其性能、武器装备、装甲防护、行
驶速度了解得较为清楚。
    现在,他看到日本95式坦克欺负没有什么防备的中国远征军后勤人员,心中怒
火中烧,心想,你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大用处,跑到这里来逞什么能,他暗暗发誓说
:“我一定要把你这可恶的家伙干掉。”
    然而,想法只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现在,邓中华手中没有能与坦克抗衡的武器,
他只有一辆几乎毫无战斗力的卡车。
    他立即与助手商量开了,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突然,他想到了手
中的卡车,他想,GMC 卡车自身有3 吨,加上载重7 吨,共10吨重量,如果用自己
手中10吨重的卡车开足马力,向山下的这辆坦克冲过去,而日军95式轻型坦克只有
7 .5 吨的战斗全重,装甲也不厚,仅6 毫米~12毫米,凭卡车的惯性可以把它撞
翻。经过一番思考,邓中华把助手叫到身边,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一合计,立即
做了一番分工,由邓中华开车去撞日本坦克,助手则下车等着,万一发生情况,可
以接应。
    邓中华沉着地开动卡车,尽量将噪音压低,悄悄地驶出树丛,向山下冲去。此
刻,日本坦克还在公路上耀武扬威地转来转去,不断向中国士兵和卡车扫射。邓中
华悄悄地将卡车开到距日本坦克一段距离后,把卡车油门加到最大,卡车在飞快地
向敌坦克接近,只听耳边风呼呼作响,顷刻间,“蹦!”的一声巨响,那辆日本坦
克被卡车撞得飞离地面几米高,翻了几个滚后翻下了公路,顺着山坡滚到了沟底,
“轰”的一声爆炸起火。
    由于邓中华的卡车开得太快,惯性太大,与日本坦克相撞后,卡车自身也被撞
得漏油而起火,邓中华已被震得昏了过去,他的助手连忙赶上前去,把他拖出卡车。
    这一下,尽管将日本坦克撞翻了,自己的卡车也被撞翻了,一车的给养无法送
到目的地,使那支部队又忍饥挨饿了两天多,为此,邓中华险些被送上军事法庭,
好在那个助手证明邓中华确确实实撞翻了一辆日军坦克,挽救了许多中国士兵的生
命,这才被免予起诉。
             独树一帜的摇摆式炮塔
    在现代坦克大家族中,有一种名为AMX13 的轻型坦克,它外表并无太多的过人
之处,却也小有名气。
    AMX —13轻型坦克的出名并非是由于它装有什么独特的武器,而是源于它那堪
称一绝的摇摆式炮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军方总结二战经验时认为,在原子战争条件下,
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比装甲防护更重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军方决定发展
3 种装甲车辆,其中之一要求重量轻、火力猛。
    重量轻和火力猛是一对矛盾,苦思冥想之后,法国的坦克设计师们想出了这样
一个高招:建造摇摆式炮塔坦克。
    法国坦克设计师从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坦克炮塔的旋
转运动和火炮的上下运动分别处理,就可将炮塔的座圈做得较小,这样将有利于整
车减重。也就是说,所谓的摇摆式炮塔,就是将传统的炮塔“一分为二”,将火炮
刚性地安装于上炮塔,两者成一体绕火炮耳轴作俯仰运动(即炮口抬高或降低),
没有防盾。上塔体则靠耳轴支承在下塔体上,而下塔体则支承在炮塔座圈上作旋转
运动。出于重量平衡的考虑,火炮耳轴的位置偏后,这样,当火炮炮口仰角较高时,
炮尾不至于降到座圈之下,从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径可以做得较小,有利于减轻炮塔
部分及整车的重量。
    摇摆式炮塔的另一个优点是便于实现炮弹的自动装填,由于火炮和上塔体连结
成一体,所以,只要将炮弹布置在上塔体的适当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将炮弹推入弹
膛。而传统式炮塔的自动装弹机的输弹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空间运动过程,且实
现这一过程很麻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AMX —13轻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种装有
自动装弹机的坦克。
    当然,与任何先进的武器一样,有优必有弊,摇摆式炮塔也有不少缺点。最突
出的一点就是防护形状不理想,上下塔体之间的密封难以保证,所以,AMX —13坦
克的上下塔体之间是由帆布等同类材料“密封”起来的,细心的读者从照片上都会
看到这一点。应该说,作为战斗车辆,用帆布一类材料来密封,似乎不太可靠,这
也是摇摆式炮塔未能被更多的国家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AMX —13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5吨,乘员3 人,装一门105 毫米火炮,带自动装
弹机,战斗射程达10~12发/分,其车身苗条,虽为轻型坦克,但具有中型坦克的
火力,至今已生产了7000多辆,成为战后法国乃至世界生产数量较多的一种轻型坦
克,除装备法国军队外,这种独辟蹊径的坦克还出口到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且从20世纪扣年代一直使用到今天,其旺盛的生命力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神神秘秘的栅栏式坦克
    在世界坦克大家族中,有一种个头最矮的坦克,这种坦克降生于20世纪50年代,
它就是瑞典的S 坦克。
    S 坦克的有名并不仅仅因为它最矮,实际上,它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它
没有炮塔,车体前甲板上安装了栅栏式装甲和带助装甲。然而,这一切或许并未能
够给它披上神秘的面纱,真正给它披上神秘面纱的是瑞典政府,它将这种坦克整整
保守了30年的秘密,直到1992年10月1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瑞典装甲
部队成立50周年庆祝会上,这种 1957 年就已经发明的新式坦克才公开面世。
    那么,瑞典人为何会将一种如此简单的栅栏式装甲保密30年呢?
    S 坦克公开露面后,瑞典军方作出了这样实实在在的解释:正因为栅栏式屏蔽
装甲结构非常简单,容易仿制,所以才采取一切措施来严守秘密。那么,别国为什
么要仿制呢?因为,瑞典人经过多次实践发现,这种栅栏式装甲对付破甲弹非常有
效,能保证坦克装甲不被敌破甲弹击毁。
    事实上,栅栏式屏蔽装甲的构造确实极其简单,它实际上就是用坚硬而有一定
韧性的钢材制成圆棒,再连接成类似炉算比)的样子,然后将圆棒的锥形端插人坦
克装甲的锥形孔内,这就成了阻拦敌方射来炮弹的“栅栏墙”。当破甲弹碰到栅栏
墙时,弹头产生的高速金属射流就将栅栏的一部分破坏,但伤不到坦克的装甲,而
破坏掉的栅栏又极容易换掉,也就是说,栅栏式装甲是牺牲自己,保护装甲。
    此外,S 坦克的前下装甲板上还装有和车体几乎同宽的推土铲,这种推土铲平
时挂在装甲板顶缘上,当推土铲处于自由悬挂状态时,具有拖刮作用,可防止敌方
撒布在路上的地雷爆炸后侵入坦克内部或炸毁坦克的履带。
    善于提问题的人一定会问,S 型坦克为什么要将个头建得最矮呢?这要从普通
坦克说起。在战场上,普通坦克体形高大,易被敌方的炮火击中,而且,随着各种
新式穿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不断出现,为提高坦克的防护性能,就必须将炮塔的装
甲增厚,使坦克越来越重,打起仗来机动性较差。于是,人们决定从根本上改善坦
克的性能,如对炮塔进行改进,改变炮塔的形状,降低炮塔的高度等,但这些措施
的收获均不大。
    1956年8 月,瑞典陆军军械部车辆分部坦克设计局负责人斯文·博格终于决定
向传统的炮塔进行挑战,他认为要解决传统坦克的缺点,只有消除现有坦克炮塔的
弊病,最好的办法是将炮塔去掉。他同时指出,研制无炮塔坦克对瑞典更为重要,
瑞典地广人稀,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多沼泽地和冰雪地,对坦克的机动性有特殊
的要求,坦克的战斗全重更加要轻小。基于此,瑞典陆军与博福斯公司于1958年签
订了研制无炮塔坦克的合同。
    斯文·博格从战斗机飞行员单人操纵飞机飞行和射击的模式中得到启发,试图
设计出一套驾驶一火炮射击操纵装置,终于获得成功。这套装置的执行部件便是可
以控制车辆俯仰的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
    无炮塔坦克1961年研制成功样车,1966年定型并正式投入生产,到1971年6 月
共生产同型车300 辆,他们给这种坦克取名为strv103 坦克,简称S 坦克,stry是
瑞典文stridsvngn的缩写,意思是坦克和战车。由于没有炮塔,S 坦克仅重39.7 
吨,最快行驶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乘员3 人,主要武器为一门105 毫米线膛炮,
是世界上最早实现3 个乘员组的主战坦克。由于S 坦克直接固定在车体上,无需火
炮相对于车体上下俯仰,所以没有必要在炮尾的上下方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也就
减少了战斗室的体积。S 坦克外型低矮,至车体顶部的高度为1 .9 米,至指挥塔
的高度为2。3 米,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矮的主战坦克。这样,坦克正面中弹面积
也相应缩小了,不易被敌方发现和击中,从而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S 坦克的瞄准射击与一般坦克不同,而与战斗机相似。战斗机的武器固定在机
身上,随着飞机飞行来瞄准,也就是说,要对左边的敌机进行射击,驾驶员得将飞
机向左转,对准敌机。S 坦克虽然不能像战斗机那样一人操纵,但无论是车长,还
是驾驶员兼炮长,都可以单独操纵坦克进行战斗。它实现火炮瞄准的方法与战斗机
极为相似:靠履带的转向来代替炮塔的旋转,靠车体的上下俯仰来实现火炮的高低
俯仰。
    S 坦克这种将火炮瞄准、射击操纵和车辆驾驶操纵装置合为一体的办法使其能
在最有利时机和位置进行瞄准射击,从而能准确地射中敌目标,而且,它在瞄准和
射击时,始终以防护力最强的前装甲面对敌方炮火。为了完成这种将瞄准、射击和
车辆驾驶合为一体的方法,设计人员专门设计了一套驾驶一射击操纵装置,驾驶员
可以一边开车,一边使火炮概略瞄准目标。同样的装置在车长处还有一套,另有一
名机电员。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极端的情况下,哪怕车上只有一名乘员,也能完成
开车、瞄准、射击的任务。
    S 坦克的另一个独到之处是采用了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有了它,驾驶员通过
操纵左、右手柄使车体前面抬高或降低,从而使火炮一起随之俯仰。火炮的俯仰角
为… 10~+12,最大高低瞄准速度为每秒钟 5度。S 坦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液气悬
挂装置的主战坦克,这种装置是专为S 坦克设计的。
    S 坦克还是世界上最先采用自动装弹机的主战坦克,从而省去了装填手。由于
火炮炮尾与自动装弹机的弹舱I 卜对着,故装弹人膛很方便。S 坦克火炮理论射速
为 10 发/分~15发/分,但由于火炮的精确瞄准稍困难,所以实际射速要低于这
一数值。
    S 坦克还有不少独到之处,比如,它较早采用了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
装置,较早采用了静液差速转向机构和离合器一制动器式转向机构这两种复合转向
机构等等。特别是转向机构,其中,离合器一制动器式转向机构用于急转向、转移
火力和概略瞄准,而由T 形杆操纵启动的静液差速转向机构主要用来实现小角度转
向和精确瞄准。
    不过,S 坦克也存在着不少致命的弱点,其火力转移和火炮精确瞄准精度远远
低于炮塔式普通坦克,不要说行进中的射击,就是静止中的精确瞄准,也不如炮塔
式坦克来得便利。正因为此,30多年来,再没有第二例无炮塔坦克出现。
    不过,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炮塔坦克定能扬长避短,步人
世界坦克的前列。
             战后第一代坦克的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互为盟国的同盟国内部出现了分歧,不久,以美国
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出现了,冷战的帷幕悄悄拉开。
    于是,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在这两大阵营中展开了,作为“陆上猛虎”的坦克首
当其冲地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要内容。
    战后,为了保持前苏联坦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苏联最高当局命令由莫洛佐
夫领导的苏联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