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战车 >

第1部分

战车-第1部分

小说: 战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翔
            现代坦克的鼻祖——古战车
    提起坦克,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它驰骋黄沙黑土的钢铁英姿,但是,人
们或许并不知晓,早在4000年前,现代坦克的鼻祖就出现了。
    现代坦克的鼻祖是古战车。据史料记载,我们华夏的始祖黄帝最先使用了车。
到了夏代,一个名叫奚仲的车辆管理官(当时叫“车正”)对原始车辆进行了改造,
使车的行驶性能大为改进,所以,民间将他奉为“车神”,认为他是车的发明人。
    大家都知道,早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争夺食物和领地,就相互进行攻击。最
初使用的武器是天然的石块和树棍。后来,人们发现火,并能用石头“造”火,于
是出现了青铜器,进而出现了刀、矛和弓箭。
    刀、矛和弓箭都是进攻性的武器,可是人们发现,在战场上不光要巧妙进攻,
更要灵敏防守,于是出现了盾。盾是一种防御性武器,那时的参战将士都是一手拿
刀、一手拿盾牌,用刀去进攻敌人,用盾防卫敌人的进攻。然而,人们发现这种
“一手拿刀、一手拿盾”的战法很不方便,迫切希望发明一种既能向敌人发起进攻,
又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武器。
    这种武器在夏朝诞生了,人们将狩猎用的田车改成了马拉战车,并很快成为主
要武器。据资料记载,夏朝的第二代君主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战斗就是战车之间的战
斗。战前,夏启向待命而发的将土发出庄严的战斗誓言,誓言中规定了每辆车上的
车左、车右和御者的职责。在商汤灭夏的战斗中,商王成汤率战车 70 辆和敢死士 
6000人参加剿杀,大败夏桀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
    商代战车已经比较先进,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在河南安阳就曾发掘出
一处商代车马坑,战马的遗骨和战车的轮廓清晰可见。这种战车是木质结构,只在
重要部位装有青铜件,车厢为方形,独辕,两个车轮,车轮的直径较大,每车有
“车左”、“车右”、“御者”三人,“车左”是一车的首领,手拿弓箭,主管射
击;“车右”手拿长矛,主管击刺,并有为车辆排除障碍的任务;“御者”主要负
责驾驶车辆,只配供自卫用的随身短兵器。
    公元前1066年,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打响了。当时正值商朝末年,
商纣王暴行劣政,杀害老臣比于,宠爱妃子组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周武王在姜
子牙的帮助下,亲自率领300 辆战车和3000名武士、45000 名甲士进攻商朝的首都,
两方军队在牧野发生了激战,周武王借助战车的威力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在
周朝,几乎所有的作战均使用战车,战车成为当时军队的主要突击力量。部分历史
学家甚至将夏、商、西周直至春秋绵延达千年之久的时间称为战车时代,也正因为
如此,我们从祖先创造的象形字“军”、“阵”等字中均能找到“车”的痕迹。《
说文·车部》对“军”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军,兵车也。”《玉篇》和《广韵》
又将“阵”解释为:“阵,旅也”,“阵,列也”。把战车按一定作战意图排列起
来,叫做军阵。由此更可看出战车在军队中的地位。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诸侯间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战车的发展达到
鼎盛。“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万乘之君”(拥有一万辆战车
的国君)等都是表示了这些国家的国势强大。春秋末期的晋和楚,拥有战车的数量
已达4000辆以上。公元前505 年的柏举战斗中,秦。楚军与吴军交战双方出动的战
车约2000辆以上,可见当时车战规模之大!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
法》中就曾多次提到战车及其车战。例如,在《作战篇》中,孙武就曾这样写道: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
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在这里,孙武为我
们描绘了一场无比壮阔的古代车战,你看,“驰车千驷”中的驷指的是四马战车;
“革车千乘”的革车指的是用于后勤保障的车辆;“带甲十万”指的是兵卒十万。
    然而,当时的战车太庞大、太笨重,一辆战车宽约3 米,架上4 匹马后,全长
超过3 米,这样,一辆战车占地面积就达9 平方米,因而,必须在广阔平坦的地面
上才能进行车战。
    战国时期,弓箭的射程日渐增大,机动作战能力日益提高,目标高大的古代战
车日渐失去优势。当然,战车退出战争舞台的过程是相当漫长和持久的,到战国时
期,仍不时发生大规模的车战,如《史记·张仪列传》中就曾记载秦军“带甲百余
万,车千乘,骑万匹”。当然,这时战车的主要地位已开始让位,尽管如此,一直
到秦汉时期,战车在战争中仍发挥一定作用。
    到汉代,汉王朝为了与匈奴军队作战,大量发展了骑兵。敏捷、机动的骑兵很
快就崭露头角,日渐取代了战车的主导地位。昔日驰骋疆场、如排山倒海之势的凛
凛战车终于被各种地形上均能机动作战的步兵和骑兵所取代。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车,但不是战车的最先使用者。约在公元前26世纪古代两河
流域的苏美尔人最先使用了战车。苏美尔人的战车为木质,4 辆,由2 头驴牵引,
车轮是很重的实心小轮,行驶速度很慢。
    公元前2000年前后,辐条式车轮和马拉战车出现了,战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辐条式车较轻便,马又比驴要敏捷得多,故战车的机动性大增。公元前1674年,希
克索人运用机动的战车和投枪、弓箭入侵埃及,以致于埃及人自认为“未经战争”
就被希克索人征服了;之后,希克索人统治埃及长达一个世纪;最后,埃及人仿效
希克索人,秘密制造出自己的战车,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并称雄于中东之区。
    古埃及的马拉战车有二或4 个车轮,由1 匹~3 匹马牵引,车上有2 名士兵,
其中,一名是驭手,一名是兵器手。兵器手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或投枪,士兵身着铠
甲,作战时,车马飞奔,直向敌阵冲杀。
    埃及战车使古埃及国威、军威大振。公元前14世纪末,埃及19王朝法老拉美西
斯二世调集20000 余人,战车2000辆,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与小亚细亚的赫
梯国王在卡迭石地区展开了会战,赫梯人也调集了20000 余人,战车2500辆。起初,
拉美西斯二世中计进入赫梯人的埋伏圈,险些全军覆没。后来,埃及的援军以严整
的队形三线配置(一线为战车并有轻骑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步兵和战车各半),
每25辆战车编成一个中队,猛攻对方侧翼。由于赫梯人的战车也较为先进,双方征
战多日未分胜负,在之后的16年中,双方不断征战,但都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由
此足以可见赫梯战车的性能也极其优良。赫梯战车比埃及战车稍重一些,每辆战车
上有3 名乘员,第3 名乘员是盾牌手。
    公元前10世纪后,亚述帝国取代了赫梯人的地位,成为西南亚的霸主。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7 世纪末,亚述帝国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取得一系列
的胜利。亚述帝国之所以胜利是由于其军队兵种较为齐全,包括有轻装步兵、重装
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其中,战车兵配备的重型撞城车是攻坚破城的有效
武器。撞城车的车头有巨大的金属撞角,车体外有金属或棉被保护层,顶部很像现
代的坦克,里面的弓箭手可以向敌人射箭。亚述战车较重,由牛牵引,有1 名驭手,
互名~二名弓箭手、两名盾牌手。在100 多年的征战中,亚述战车与骑兵、步兵配
合,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公元前6 世纪,波斯人取代了亚述人,成了横行西南亚的霸主,波斯人进一步
加强了骑兵的力量,使战车兵开始退出战场,尽管马拉战车开始在波斯销声匿迹,
然而,波斯攻城车却独具特色。后面的章节,我们将专门介绍几种独具特色的攻城
车。
    到公元前3 世纪,战车已被骑兵和步兵取代,然而,各大会战(如公元前333 
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波斯王大流世三世的伊苏斯会战)仍投入了相当数量的战车。
    到公元前1 世纪,尽管在欧洲还有少数国家使用战车,然而,从总体上讲,骑
兵已成为当时战场的主宰。
    将车辆用于战争,是战争的一大进步,战车从战场上消失,也是战争的进步,
经过数千年历史长河之后,坦克这一类似战车的热兵器出现,更是战争的进步,这
就是军事辩证法。
            大镰刀战车和大象攻城车
    大镰刀战车和大象攻城车都是波斯帝国发明的,其中,大镰刀战车是这个古国
的国王居鲁士发明的。大镰刀战车的整个形状像一只巨形马蹄,在车首装了两把大
刀,弯弯的像特大的镰刀。战车由两匹马拉着,但这两匹马装在车里边,士兵们也
在车内驾驶着马,一旦战车驱入敌阵,“大镰刀”就挥动起来,飞舞着砍杀敌人。
    公元前546 年,居鲁士大帝在延姆布拉战斗中使用了300 辆战车,用以开路和
向敌人冲击,获得了成功。然而,在以后几百年的征战中,尽管也多次使用这种战
车,但却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有军事学家认为,大镰刀战车把动力、士兵纳为一体,与现代坦克相似,然而,
它绝不是现代坦克的先驱,它只不过是一种可以战斗的马车而已。后来毫无建树的
大镰刀战车之所以如此落泊,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太笨重,也经不起步兵的弓箭和投
枪的猛烈攻击。
    大象攻城车说开了不是车,但它却有战车的性质。大象攻城车并不复杂,在大
象的头部挂上可以冲撞敌人的金属利器,再在大象的背上驮着木质或革质的“堡垒”,
“堡垒”上有3 个~6 个投枪手,可以向敌人投枪或射箭。
    公元前326 年,波斯亚历山大大帝与印度国王帕鲁士的战斗打响了,亚历山大
首次将大象攻城车用于战争。起初,波斯军队无声无息,静待敌军十几支步兵部队
的进军。忽然间,吼声大作,大象攻城车出发了,大象们甩着长鼻和金属利器向敌
军猛冲过去,敌人见到发怒的象群向他们冲击,纷纷夺路而逃。一时间,敌阵大乱,
与此同时,象背上的投枪手立刻把弓箭和投枪雨点般地射向敌人。四处逃散的敌人
不是被乱箭射死就是被大象踏死,阵地上丢下了上千具尸体,而大象战车却毫无损
伤。
    一夜之间,大象战车名声大振。
    大象战车在初期发挥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引起了波斯敌对国希腊的不满,为了
能克敌制胜,希腊举国想起了对策。很快,一条妙计经过秘密试验酝酿而成。
    这条妙计也很简单,就是在猪的尾巴上涂满松脂。公元前270 年夏季,波斯与
希腊间的一次战争打响了,希腊的步兵刚刚出动,波斯的大象战车又满怀信心压了
过来,面对几百只巨兽,希腊步兵忽然间退人了壕沟。波斯人以为希腊步兵胆怯了,
哪料一群尾巴上燃着熊熊烈火的猪嚎叫着从希腊的阵地向波斯大象战车群冲了过来,
大象哪里见过如此燃着熊熊烈火的动物,吓得东奔西窜,相互撞的撞、踩的踩,甚
至把背上的“堡垒”摔了下来。
    几百头价格极低的猪打败了经过长期训练的大象战车群,从而宣告了大象战车
的消亡。
            从盾、盔甲到达·芬奇战车
    大家都知道,矛出现后不久,盾就诞生了。盾是士兵手持的用于防守的兵器。
然而,盾的携带在增加防护能力的同时减少了进攻能力,而且不方便。金属诞生之
后,盔甲终于出现了,盔是头盔,甲是甲衣,金属做的甲,后来也叫铠。公元前200
年左右,铁制盔甲逐渐普及。到公元10世纪,中国已经能锻造质量很好的钢了。宋
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一种名叫青堂羌族猴子甲的盔甲,据说在50步之外
用强弩也射不穿。中世纪时,欧洲铠甲制造水平达到高峰,盔甲种类很多。金属盔
甲是很重的,仅一只头盔就有二三千克,而最重的铁甲可达25千克~30千克。可以
想像,穿上这种盔甲打仗,是很不方便的。然而,这种趋势却没有好转,后来,骑
兵们的盔甲更重了。14世纪,银光闪闪的大白盔甲甚至把骑士的躯干、四肢、头部
全都遮掩起来,达到“刀枪不入”的程度,重达40千克。每次穿盔甲,都要有人帮
忙,每次上战马,同样要人帮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