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我的故事--琼瑶 >

第3部分

我的故事--琼瑶-第3部分

小说: 我的故事--琼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夜,我睡得很甜,半夜里,却被母亲仓皇的摇醒了。我睁眼一看,父亲正手忙脚乱 的给麒麟小弟穿衣服,满屋子的人奔来奔去。我胡乱的下了床,怔忡不已。然后,我听到 了枪声,此起彼伏,惊心动魄。我跑到窗口一看,不得了,农庄中到处都是火光。人声、 枪声、追逐声、鸡鸭犬吠声乱成了一团。我还没从睡梦中完全清醒,这时,吓得完全呆住 了。父母和祖父已急忙拉著我们三个孩子,匆忙的说: 

  “嘘!不要出声音,我们要躲到山里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躲到山里去,但,已完全体会出周围的紧张气氛。于是,我们摸黑 离开了居住的农家,父母扶著祖父,抱著小弟,拉著我们这对双胞胎。大家跌跌冲冲的走 入山里。山中遍是荆棘和杂草,我们刺到了,割伤了,却没有人敢哭。一直摸到一个山谷 里,大家藏在巨石堆中,紧紧拥抱在一起。整夜中,我们看到火焰冲天,处处都冒著火舌 ,天空都染成了红色。慢慢的,天亮了。枪声逐渐远去。当黎明终于来临,四周变得特别 的安静。然后,我们听到黄才余的声音,在呼唤著、找寻著我们。我们从蛰伏的地方跑了 出来,黄才余找到了我们,见我们完好无恙,又惊又喜。接著,却又哭丧著脸告诉我们: 一队日本兵连夜侵袭了农庄,他们果然没有抢劫农舍,却很干脆的放了一把火,把整个农 庄烧成了平地。烧掉了阁楼,烧掉了我们全部的箱笼,也烧掉了我的小锦旗。 

  于是,我失去了心爱的小锦旗,于是,我也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和喜悦——在记忆中, 这是一连串苦难的开始。

五、在山沟里 

  接下来,日军大量的拥到了乡间,洗劫村落。他们所过之地,杀人放火,搜刮一空。 据说,日本兵最恨知识分子,凡是搜到读书人,一概杀无赦。我们家,祖父、父亲和母亲 都在教书,又都是积极的反日分子。平时在教室中,祖父和父母都不厌其烦的灌输学生民 族观念,此时,想当然耳,会成为日军杀戮的目标。事实上,那时日军铁蹄践踏之处,生 灵涂炭,满目疮痍,不论老弱妇孺,士农工商,都惨遭杀害,又岂是读书人而已。但,读 书人,尤其是教书的,确实更难幸免!因而,我们一家六口,祖父、父母,和我们三个孩 子,有一段时间,完全隐藏在深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条山沟。 

  这条山沟原来是有泉水的,现在水已经干了,我们用油布铺在地上,露天席地而坐, 已经坐了整整三天。山沟的出口处直通山下的小路,黄才余砍了许多松柏树木,伪装的种 满了那出口,遮住外界视线。我们就待在那窄小的泥土沟中,靠黄才余冒著生命危险,每 天送食物来给我们吃,并报告我们外界的消息,那消息一定越来越坏,因为父母的眉头是 越皱越紧了。我真不知头两日是怎么挨过去的,只记得麒麟总是哭,总是吵肚子饿了。母 亲为了安抚他,把皮包里的钥匙链、发夹、口红套子、小梳子、小镜子……都搬出来给他 玩,他藏了一口袋的叮叮当当,仍然又哭又闹。小弟才只有四岁,更是无法讲道理的年龄 ,他爱动物,抬起头来,他就研究松树里有没有鸟窝,低下头去,他就在草丛里猛抓蚂蚱 ,他惟一的好处是爱睡,一无聊就哭,哭哭就睡著了。三个孩子里我最安静,坐在那儿, 我一直在追悼我的小锦旗。 

  第一天,我们全家只吃了黄才余送来的两大碗白饭,第二天,仍然只吃了两碗白饭。 第三天,长工一直没有出现,我们饥肠辘辘,麒麟和小弟又开始哭。我听到父亲在悄声对 祖父说,他真担心黄才余的安危。时间从清晨一直挨过去,太阳从山沟的那一边移向山沟 的这一边,在饥渴交加之下,最安静的我也不能安静了,麒麟叫饿,小弟叫渴,我开始抽 抽噎噎的哭。一时间,我们三个孩子闹成一团,父亲喝骂著,祖父直摇头叹气,母亲左手 搂著弟弟,右手搂著我,不停口的安慰,整个山沟里都是我们的声音,就在此时,山沟外 面,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接著,有一个人影从我们掩护著的松柏外面闪过去。我们 全吓怔了,忘了哭,也忘了叫,瞬时间,山沟中寂然无声,我从松树的隙缝里望出去,正 好看到那奔跑著的人——一个平凡的农人,腿上滴著血,一跛一跛的飞跑著逃走,然后, 就是一阵日本人的呼喝声,又一排枪声,那农人倒了下去。我呆住了,第一次了解死亡是 怎样突然就能来临的,第一次看到鲜血从一个活生生的人体里流出来。母亲的脸色雪白, 她紧搂著麒麟,用手按住他的嘴,阻止他哭出声来,小弟的头全埋在父亲的长衫里,吓得 身子发抖,祖父的嘴唇颤动,在那儿不出声的诅咒。时间似乎过了有一世纪那么久,然后 ,那批日本兵从山沟出口的松柏掩护之处,一个个的走了,居然没有人发现我们。 

  目送那群日本兵走得看不见了,母亲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来,脸色依然发青,麒麟挣出 了母亲的手心,坐在地上直喘气,也忘了吵肚子饿了,小弟抬起头来,那对又黑又亮的眼 珠骨溜溜的转著,嘴里结结巴巴的叽咕著: 

  “枪,枪,好长……好长……的枪!” 

  母亲伸手要去抱小弟,小弟仍然结巴著: 

  “枪,枪,有枪!有枪!” 

  母亲的脸色猛然间僵住了,我们都不由自主的抬头向上看,这才发现,居高临下,一 排日本兵站在山沟外,俯身注视著我们,一管管长枪,正对著我们。我和弟弟挤在一堆, 全倚进母亲怀里。有几秒钟,山沟里的我们,和山沟外的日军,大家彼此注视著,都没有 出声。然后,一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跳进了山沟,拿枪对著祖父指了指,用中文说: 

  “站起来,给我检查!” 

  祖父不得已的站了起来,那军官在祖父的口袋里搜出了钱、名片、钢笔、校徽……等 一大堆东西,他收起了钱,紧盯了祖父一眼:“教书的,嗯?”祖父拒绝答复,那军官也 不再问,同样的,他又搜查了父亲,洗劫了父亲身上的钱,母亲早已悄悄的把皮包塞进了 草丛中,站起身来,她主动的拍了拍自己的身子,她只穿了件旗袍,实在无处可以藏钱。 

  那军官仍然握著枪,望著手里的校徽、名片等物,犹豫的看著父亲和祖父。山沟里的 空气僵著,母亲的嘴唇越来越白,忽然间,我那孪生弟弟麒麟排众而出,大踏步走到那军 官面前,昂著头,清清楚楚的说: 

  “你不用检查我,我身上的东西,都给了你算了!” 

  他从口袋里,叮叮当当掏出他那些钥匙链、口红套、梳子、小镜子、发夹、弹珠,还 有些小石头子儿,全递给那个军官。一时间,那军官怔著,接著,一丝笑意忽然掠过他的 嘴角,同时,山坡上的日军,也发出一阵哄笑。在这突然爆发的笑声里,那军官跳出了山 沟,对他的部下挥了挥手,示意离去。显然,祖父和父亲的命是捡回来了。那些日本兵正 要走开,其中却有个身材高大、相貌粗鲁的大汉,突然窜了出来,用日本话吼了几句,就 一下子跳进了山沟,直奔母亲而来。这一下变生仓促,我们全呆了,母亲慌忙说: 

  “我身上没有钱!”那日本大汉敞著胸前的衣服,军装上一个扣子也没扣,手里没有 拿枪,却握著一根大木棒,他咧著嘴,面目狰狞而凶恶,一伸手,他抓住了母亲的手腕, 用生硬的中文,口齿不清的说:“跟我走!”说著,他就死命的把母亲向山沟外面拖,一 向文质彬彬的父亲,立即爆发了,他陡然间冲过来,抱住母亲,对那日本兵大吼大叫:“ 放手!你这禽兽!放手!” 

  一切发生得好快,我看到那日本兵举起木棒,对父亲拦腰一棒,父亲站立不稳,那山 沟又是一个往下倾斜的斜坡,父亲摔了下去,顺著斜坡,就一直往下滚。祖父忍无可忍, 也冲上前去,日本兵再一棒,把祖父也打落坡下,然后,他继续拉著母亲,往山沟外面拖 去。母亲用手抓紧了山沟两壁的青草,哭著往地上赖。我眼看父亲和祖父挨打,母亲又将 被掳走,恐惧、愤怒,和无助的感觉一下子对我压了下来,我用双手扯住母亲的衣服,放 声大哭。同时,麒麟和小弟都扑了过来,分别抱住母亲的腿,也放声大哭,我们三个孩子 ,这一哭哭得惊天动地,我们边哭边喊著: 

  “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走!” 

  我们哭,母亲也哭,那日本大汉却用日文大声咒骂,顿时间,哭声、喊声、咒骂声, 闹成了一片。而母亲的身子,逐渐从我们手中滑了出去,我和弟弟们惊恐之间,哭得更加 惨厉。就在这时,那戴眼镜的日本军官似乎动了恻隐之心,忽然用日文喝叫了一声,那大 汉立即松了手,抬头和那军官争执著,军官叽哩咕噜的讲了一大串,一面用手指著哭成一 团的我们,脸色非常严厉。终于,那大汉悻悻然的一摔手,跳出了山沟,背著他的木棒, 扬长而去。我们惊惶之余,都扑进了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双手紧抱著我们,都哭得上气不 接下气。好半晌,才发现那日本军官并没有走,一直站在那儿望著我们发愣。等我们哭声 稍歇,他就跳进山沟,把小弟拉到他身边,我们以为他要掳走小弟,又都惊恐的扑过去抓 小弟,谁知,他却用手帕拭去了小弟的泪痕,转头问母亲: 

  “他几岁?” 

  母亲颤声回答:“四岁。”那军官仰头看了看遥远的云天,若有所思的轻声说了句: 

  “我儿子和他一样大!” 

  说完,他转身走出山沟,手一挥,带著他的队伍,头也不回的走了。我们惊魂未定, 实在不相信就这样度过了一场大难。我那时还不能了解,即使是日军,也有妻儿,也有子 女,在他们残杀无辜的当儿,也会有几个无法全然泯灭“人性”的军人。这个戴眼镜的日 本军官,想必也是个知识分子吧!当时,父亲和祖父都从山坡下爬了上来,一家人我望望 你,你望望我,刹那间已恍如隔世。父母执手相看,惊吓未消。我们三个孩子,用手臂紧 拥著父母,仍呜咽未已。祖父用拐杖一跺地,毅然的对父亲说: 

  “湖南不能待下去了。我已经老了,不拖累你们,你们还年轻,给我趁早离开!你们 到后方去,想办法回四川去!走!一定要走!”父母和祖父在山沟中默默相对,彼此心中 都明白,大难已在眼前,分离是必然的事。只是当时,谁也无法就去面对这个事实!

六、在柴房中 

  从山沟到柴房,这两个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之间到底隔了几天,还是一星期?我已 经完全记不清楚。童年的记忆,往往只是一些片段的“面”,而不是一条清晰的“线”。 只记得那些日子里,日军整日在乡间搜刮抢掠,杀人纵火之事,更是每个村子中都经常遭 遇的。我们一家东迁西徙,到处躲避日军的耳目。主要的,仍然因为父母是“读书人”的 缘故,日军可以放过一般农民,却杀掉了无数的知识分子。 

  似乎在离开山沟后没几天,我们一家就和我表叔的一家会合在一起了。表叔是父亲的 表弟,年纪很轻,表婶在我记忆里是个娇小玲珑的小美人,他们有个一岁大,还抱在襁褓 中的儿子。我那小表弟长得白白胖胖,面貌清秀可人。很明显的,他是我表叔和表婶的命 根子。当我们结伴迁移的那些日子中,他们最关心和最保护的,就是那个怀抱中的小儿子 。 

  那天,我们到了祖父以前的一位老佃农家中,这位老农夫已经自己有田有地有农庄, 是个敦厚朴实善良的典型农人。他的房子占了一个极好的地理环境,是建造在一座竹林的 深处,因为单独隐蔽在密林之中,极难被外界所发现。更妙的是,这屋子背后就是一座未 开发的山林。万一给日军发现,往这深山里一躲,那就更难被找到了。所以,我们投奔到 这老农夫家里来。到了老农夫家里,我们才发现那儿已成为附近所有知识分子及乡绅们的 避难所。老农夫热情而慷慨,来者不拒,家里已挤满了人。这是父母始料所未及,而最没 料到的,是这“避难所”早被日军所发现,据老农夫说: 

  “昨天一天,来了三批鬼子,到处抓人。我早派了人守在竹林外面,一有鬼子来,我 就叫大家躲,十分钟之内,所有的人都可以疏散到山里去。所以,日本鬼子一个人也没抓 到!”湖南人称“日本人”,都称“鬼子”。 

  那老农夫一股得意样儿,他的太太是个憨厚的老太婆,老夫妇俩对祖父和我们招呼得 无微不至,细心的告诉我们如何躲藏,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