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

第7部分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7部分

小说: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云说:“依靠市场而不是依靠‘市长’发展起来的浙商,在我看来是全国诚信度最好的商人。”    
    浙江商人曾经一度遭遇过诚信危机,但是,那并不是浙江商人的本意,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马云是这样看待浙商的诚信的:“以前,浙江商人曾经因假冒伪劣产品而受到大众关注,但这是计划经济下出现的社会现象,而非浙江现象,更不是浙商现象。假冒伪劣不是浙江创造出来的,而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浙商是最早醒过来的,现在更多的浙商在讲究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清楚地明白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是的,最早进入市场的浙商们,在市场经济初期的一路摸爬滚打中,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作用,更加珍惜诚信的品质。    
    在风险投资界有句名言:“风险投资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还是人。”这说明风险投资家非常重视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在他们看来,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企业模式都可以适时而变,惟有创业者的品质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而且决定着创业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空间。诚信是创业之本,更是做人的根本。不守诚信,或许可“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要有拼搏精神

    浙商商道:    
    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就能挣别人挣不了的钱。    
    浙商自白:    
    这里的企业都能积极进取,主动性很强,我们学习浙江的经验,主要是学习浙江精神。这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    
    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一定要有拼搏精神。唯有拼搏精神,才会让一个人迎着困难而前进。    
    1977年,年仅16岁的邱继宝开始走上了补鞋之路。之后,他先后做过泥水工、学徒工等。    
    1986年,邱继宝租了5间平房,办了一家小缝纫机厂,这就是飞跃集团的前身。“飞跃”刚起步时,市场已经被国内国外的产品瓜分殆尽。    
    1989年,只有初中文化的邱继宝来到广交会,却因是乡镇小厂而被拒之门外。然后,邱继宝在深圳罗湖口岸,花了500元请一个香港老太太代买了一本香港的黄页电话簿。通过这本电话簿,他给香港国际经销商寄信询问需求。后来,人家告诉他,“飞跃”的产品在中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可能有市场。于是,他带着从省外办借来的一位翻译,踏上了去拉美各国的推销之路。结果,1989年,“飞跃”在这些地区的销售额达到2万美元。    
    如今的“飞跃”年产各类缝纫机60多万台,年出口创汇6 500万美元,是全国缝纫机行业的排头兵。    
    没有不赚钱的产业,只有不赚钱的企业。只要敢于拼搏,不低头,不认输,善于捕捉市场机遇,“事”不惊人死不休,就能够做到干一行,精一行,赚一行。    
    1986年,一场可怕的血液病——溶血性贫血突然降临到年仅25岁的徐冠巨的身上。这个病在当时治愈的希望极其渺茫。为了医治儿子的病,父亲徐传化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借了许多债务。债台高筑的父亲为了摆脱贫困一直在努力地思考着出路。    
    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徐传化得知一种叫液体皂的新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尽管对液体皂一无所知,为了给儿子筹措医药费,为了还清家里的债务,徐传化毅然决定生产液体皂。    
    徐传化东拼西借,终于凑足了2 000元的本钱。当他怀揣着这些钱来到几十里外的化工原料仓库时,人家告诉他,这些钱根本不够购买整套的设备和原料,甚至连一桶原料都买不了!    
    这对徐传化的打击是巨大的,苦恼的徐传化在仓库门口徘徊了三四个小时,一直在思考怎么办。最后,好心的仓库管理员找了一些边角料卖给了徐传化。    
    就这样,徐传化用一口大缸、一只铁锅开始在家里制作液体皂。为了迅速制作出质量较高的液体皂,徐传化请了“星期日工程师”来指导生产。但是,那个老师傅还是留了一手,生产出来的洗涤剂像水一样,一点都不稠,要使洗涤剂变稠,必须往里面再加一点东西。而这东西是什么,徐传化根本不知道。    
    后来,徐传化走访了许多学校和相关企业,终于找到了知道往洗涤剂里加什么的人。但是,他们对徐传化说:“老徐,这件事情我会跟你说,但你要请客。”    
    徐传化毫不犹豫地说:“请客当然。”    
    “请完客还不行,这真是技术,你要出点钱。”对方要求道。徐传化欣然同意。但是,对方要求他支付2 000元。在徐传化支付了“技术咨询费”后,对方才告诉他,只要往洗涤剂里加点盐就可以了。    
    这件事对徐传化的触动挺大——知识真是太重要了。面对自己已经缺乏的素质,徐传化认识到,只有拼搏才能弥补知识的缺少,只有拼搏才能让自己快速赶上其他竞争对手。果然,在拼搏精神的支撑下,徐冠巨取得了成功。    
    浙大网新兰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平在创办浙大网新兰德科技有限公司时也是凭着一股拼搏的精神。    
    当有人问起陈平,做企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陈平认为自己的“运气”比较好。他说:“最大的感受是我的运气特别好。我小学一毕业,就顺利地考上了杭一中,杭一中毕业又很轻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当时的分数可以上清华大学。因为父母不同意,所以才上了浙大。上浙大,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又很运气地听取了邻居的意见,上了计算机专业。后来的导师是著名的计算机博导何志均。留校任教后,又遇上一个很好的教研室的头,张德馨教授,是他把我引进了电信行业。到了1997年,又是好多朋友怂恿我开公司,开了公司又有源源不断的单子找上门来;再后来,又有人会来投资;有了这个投资,又加快了公司的上市……我的运气真的很好。”    
    表面看来,陈平确实比较幸运,但是,运气的背后是他的拼搏。因为他的拼搏精神,他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他才能够顺利地抓住机遇。如果没有不断的拼搏,陈平怎么可能这么幸运地遇到这么多的好事呢?    
    夏建统,是天夏集团(TEAMAX)董事长,美国XWHO设计公司?中国机构总裁、首席设计师,国内多个城市的市长建设顾问。同时,还担任浙江研究会副会长。    
    出生于1976年的夏建统是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2001年,夏博士回国成立天夏集团与美国XWHO设计公司?中国机构,致力于GIS地理信息科技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并积极探索和形成中国现代设计文化。    
    如今,夏建统的天夏科技X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由构想变成现实,并相继应用于中国北京、扬州、成都等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工程。2005年,他又开始涉足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他的XWHO设计公司主持了包括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在内的等数百个影响力广泛的设计项目,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很多人都很奇怪,以夏建统的年龄,他何以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和担子?“也许,我的‘早熟’与家庭环境和自己的经历有关系吧。生命对我来说特别珍贵,母亲生我时,原本是一对双胞胎,但生产时只留下了我。也就是说,在只有50%的生存机会时,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而我,似乎有生以来就感到自己的肩膀上扛了两个人的担子。我没有理由偷懒,没有理由不活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夏建统这样解释道。    
    这就是浙江商人,他们总是为自己的努力寻找着各种理由,而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的那股拼搏精神。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做人要脚踏实地

    浙商商道:    
    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说话。    
    浙商自白:    
    时髦不可赶,形式不可搞,假话不可讲,碰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绝对不能消极悲观。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梦自己圆。    
    ——万向集团鲁冠球    
    据说,楚庄王当上大王后的三年内,竟然没有管过国家大事,整天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他的大臣伍举着急了,就对楚庄王说,自己有一个不明白地方,想请教一下。楚庄王同意后,伍举说:“南山上有一只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我想不通是什么原因。”    
    楚庄王明白伍举的意思,就对他说:“那只鸟三年不飞,是为了让翅膀长得更加坚强有力;三年不叫,是为了把周围的情形看得更清楚。你等着吧,那只鸟一飞起来便会直冲云霄,一叫起来便会一鸣惊人!”    
    许多人都喜欢在做事之前就大声宣扬,自己要如何如何。但是,精明的商人一开始却并不声张,他们总是默默地先实干,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其他人看不上眼的小生意,浙江人都非常乐意去做。他们做得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成功就这样降临了。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都是“一鸣惊人”的典型表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大事业的成功都是从一点点小的事情做起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失败就在于他们心中总是抱有很大的幻想、很大的目标,而对于眼前的工作却看得很简单,不努力去做,结果导致了失败。    
    一次,世界船王包玉刚与邓小平会谈后,邓小平高兴地对包玉刚说:“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是实干家,干实际事情的,不是只说不干的,欢迎常来。”    
    浙江商人非常注重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他们总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浙商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说话。”    
    以精明闻名的温州商人,在做生意时,几乎什么生意都做,诸如修理鞋子,买卖纽扣、打火机等,但是,他们却很少炒股。这让许多投资于股市的人非常纳闷。实际上,并不是温州人不想从股票中获得利益,而是他们觉得股票是一种过于投机的投资行为,不如做一些小生意来得稳当。因为,做一些稳当的小生意,踏踏实实地,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而在股市能否成功则往往不受自己的控制。这就是浙商奉行的不熟不做、不实不做的原则。    
    1996年,安徽省桐城市农民桂小欢听说皮鞋厂对用来抛光鞋面的布轮需求量很大,利润也不错,就在家里办起了做布轮的小作坊。    
    布轮一做出来,桂小欢就带着样品去温州推销。他推销的第一家鞋厂是温州泰马鞋厂,结果,第一笔单子很顺利就做成了。根据温州人的生意规则,一般是一段时间结一次账,而不是每次拿货都付现金。但是,桂小欢希望能够拿到现金,泰马鞋厂的经理陈海永爽快地付了现金。    
    就这样,陈经理每次都向桂小欢破例支付现金。当第四次去泰马鞋厂送货的时候,桂小欢主动对陈经理说:“你打个条给我就行了!”    
    6年后,桂小欢的客户已经有20多家了,他也已经习惯了送货时打条,一段时间后结一次账的做法。温州商人的诚信让桂小欢觉得很放心,只要有条在,他都高枕无忧。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2002年10月底的一天,桂小欢不慎在回家的长途汽车上丢失了自己的包。这下可急坏了桂小欢,因为,包里装有一年来20多个客户打的36张欠条,面值共计134 000元。    
    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下子就瘫了,好久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13。4万元钱不仅仅是桂小欢的利润,还有他自己压的本钱呀!这意味着桂小欢这几年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自己得从头再来。    
    望着失落的桂小欢,回过神来的妻子反而这样劝他:“算了,破财消灾,钱丢了是找不回来了,只要人健康,钱还会挣回来的!”    
    但是,桂小欢还是想去温州碰碰运气。于是,他又踏上了去温州的车。    
    桂小欢先来到泰马鞋厂,陈海永经理得知这件事情后,说:“欠条丢了?多少货没结账?谁收了货就叫谁补个条吧!”真没想到,“要债”居然这么容易,这让桂小欢太出乎意料了,他赶紧去财务室补了条,领了钱。    
    从泰马鞋厂出来,桂小欢的心情好了许多。他又去了其他四家大一点的鞋厂。因为这些厂子进货的时候都有电脑记录及备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