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

第23部分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23部分

小说: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你刚开始准备经商的时候,你最好先调查一下同行的情况,了解市场上各种信息。而了解同行的信息则是你成功的关键,因为同行的经营状况是你日后经营的一个参照。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你多多了解同行的情况,你在经营方面必须能够学到许多经验,避免出现低级的错误,在经商的道路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从同行嘴里获得相关的信息也不是那么容易,对方必然会对相关商业信息做好保密工作。因此,如何与同行相处也是非常有技巧的。    
    首先,你不要把同行当成冤家,而是要当成战略伙伴,在必要的时候联合在一起,维护好市场秩序。在市场竞争方面,争取以质量、服务取胜,避免相互抵毁、竞相降价等不必要的恶性竞争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在华盛顿经常采访白宫的报纸主要是《华盛顿邮报》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    
    1972年水门事件发生后,《华盛顿邮报》最早批露了这一事件,尼克松政府对此非常反感。此后,尼克松政府表示,只接受《明星新闻报》的采访,再也不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了。    
    尽管《华盛顿邮报》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是竞争对手,但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华盛顿明星新闻报》表现得相当有修养。《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对此发表社论说,它不会作为白宫的泄愤工具来反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邮报记者不能进入白宫,那么他们也将停止采访该机构。这一立场获得了全世界媒体的支持和赞扬,结果,尼克松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来的立场。    
    尽管这是一个政治上的例子,但是,在市场上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你与另外一家公司同样生产糖,你们的产品都是供给糖果公司做生产原料。如果你们两家生产糖的公司互为仇敌,互相抵毁,得利的就是糖果生产公司,糖果公司就可以趁机压价,这样,你们两家公司就遭受严重的损失。正所谓鹬蚌持争,渔翁得利。因此,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对于竞争对手,要以朋友的心态对待,并与对方结成战略同盟,一起维护共同的利益。    
    其次,你要让你的同行多得到好处,有时候,哪怕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都要搞好与同行的关系,避免同行背后捅你一刀的情况出现。不管你与谁谈判,不管生意是否成功,经验老到的人总是会面带微笑地说:“希望下次有合作的机会!”遇到同行缺货时,可以大方地为对方提供相关的货物,而不要趁机抬高价格,想大赚一笔。    
    有位商界老手说:“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也许,今天两个商业对手为了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了争夺一单生意而两败俱伤,但是,说不定明天两方就会携手共进,结为联盟。    
    在浙江人眼里,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容忍。浙江人如果跟人发生了争执,但又觉得对方有义气,够朋友,他们就会主动地与对方化干戈为玉帛。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是无法容忍的。但是,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该伸时伸,该屈时屈,这并不是缺乏志气,而是办大事所需要的一种谋略。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人脉即财脉吃亏是福

    浙商商道:    
    宁可做蚀,不可做绝。    
    有时看似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    
    有一次,皇上把一群外番进贡的活羊赐给了在朝的官吏,要他们每人得一只。    
    在分配活羊时,负责分羊的官吏犯了愁: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怎么分群臣才没有异议呢?    
    这时,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    
    有人说:“把羊全部杀掉吧,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分。”    
    也有人说:“干脆抓阄分羊,好不好全凭运气。”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时,甄宇站出来了,他说:“分只羊不是很简单吗?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可以了吗?”说着,他就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走了。    
    看到甄宇牵了最瘦小的羊走,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专牵最肥壮的羊,于是,大家都捡最小的羊牵,很快,羊都被牵光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    
    后来,这事传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美誉,称颂朝野。    
    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从表面上看,甄宇牵走了小羊吃了亏,但是,他却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实际上,甄宇是得了大便宜。故意吃亏不是亏,而是有着深谋远虑的精明之举。吃小亏占大便宜,古今亦然。    
    浙江商人深深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他们看来,以“吃亏”赢取声誉不失为一种精明。    
    有一位温州籍商人刘老板,他在陕西铜川开了家机电设备公司。    
    有一次,一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遗憾的是,刘老板找遍了公司的库存,就是没有这个配件。但是,这位客户着急得很,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他所在的企业就面临停工,而停工一天的损失将达5万多元。    
    看到客户如此着急,刘老板一边安慰,一边承诺一定在一天之内把货搞到。    
    客户刚走,刘老板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供货方。谁知,西安也没货了。没办法,他只好连夜乘飞机回杭州,然后再叫车赶往温州老家。    
    回来折腾一番后已经是清晨四五点了。刘老板不顾饥饿与疲劳,又在温州联系相关的生产厂家,结果,在连续联系了十几个厂家后,终于让他找到了这个电器配件。    
    拿到电器配件后,刘老板火速打车直奔温州机场,连下车看望一下父母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天,当他把货交到客户手中时,客户感动得无法言语。    
    但是,这次生意对于刘老板来说,却是一桩赔本的生意。因为一个配件才300元,利润也就30元,但是,刘老板却付出了3 000多元的交通费。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刘老板亏了好几千元,但是,他却得到了客户的信任。第二天,客户所在的企业就敲锣打鼓地送来大匾,还带上当地媒体来采访刘老板,宣传他这种一心想着客户的事迹。就这样,刘老板吃亏待客户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刘老板生意自然是越来越红火,得到的财富自然比区区几千元的损失要多得多。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有时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这就是吃亏是福。    
    商业俗语说,“钓鱼需长线,有赔也有赚”。对于生意场上的得失,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千万不要“只见锥刀末,不见凿头方”,只顾一时的利益,从而失去长远的利益。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点不肯吃亏。一种人肚量太差,吃了亏就想不开,茶不思饭不想,好像被剜了肉一样。一种人火气太大,吃了亏就要双脚跳,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还有一种人心眼太小,吃了亏就要睚眦必报,常常让别人怨声载道,让自己因小失大。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吃亏,表现自己的肚量,往往能够获得他人的青睐,获得经商所需要的人脉资源,从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亏,有付出必然有回报,生活中有太多的这种事情,如果过于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只有放开肚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吃亏实际上就是一种商业投入,吃亏就是福呀!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牢牢抓住市场善于捕捉商机(1)

    浙商商道:    
    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浙商自白:    
    我告诉他,我们温州商人就算是在伊拉克的炮火硝烟中也能嗅到商机,而且拎起包就直奔目标去了。    
    ——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曾昌飚    
    《世界名言博引辞典》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是谁?”    
    “我是征服一切的机遇。”    
    “你为什么踮着脚?”    
    “我时刻在奔跑。”    
    “你脚下好像长着双翼?”    
    “我在乘风而行。”    
    “你的前额为什么长着头发?”    
    “好让幸运者把我抓牢。”    
    “你的后脑勺为什么光秃秃的?”    
    “为了不让坐失良机者从背后把我抓住。”    
    所谓“机不可失”,机遇的特性是稍纵即逝,如果你没有及时抓住,就会落个时不再来的下场。但是,机遇对商人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    
    商业的利润来源于买卖之间的差价,因此,商人一定要善于捕捉商机,抓住时机买入便宜的商品,并以高价卖出。    
    “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这是商人应该奉行的准则。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白圭却精于观察时机的变化。当粮食丰收时,他就买进谷物,卖出丝漆。而当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他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    
    1995年的一个中午,温州商人罗云远和一大帮朋友一起吃饭。当时,罗云远随便问一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朋友,下一步有什么动作。那么朋友说,湖北省电网马上要开始改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是这句不经意的话,却让罗云远获得了商机。    
    罗云远心想:改造电网,必定离不开电表、电线、电缆之类产品的需求。每家每户都需要电表,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呀!    
    于是,罗云远赶紧赶到浙江老家,找到一家中外合资的五金厂,签到了该厂电表的湖北地区独家代理权。当时,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商机呢,因此,罗云远的谈判不费一点周折。    
    当电网改造的消息正式传开的时候,罗云远手上的优质产品已成为湖北地区的畅销产品,其他人再想要去浙江进货的时候,独家代理权已经被罗云远签走了。    
    在湖北电网改造的五年当中,罗云远的销售额达两三千万元。    
    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曾昌飚的座右铭是: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没有一个理想是不能实现的。他曾说:“温州商人既能住酒店又能睡地板。早期来沈阳时,大部分温州人干的都是别人很少干、不愿干、嫌脏怕累的零活儿,卖的是别人嫌钱少不愿卖的小商品,但我们不怕利小,踏踏实实地去做,正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过程。现在我承包了平壤百货大楼10年的经营权,别人问我要是朝鲜情况变得不利了如何办?我告诉他,我们温州商人就算是在伊拉克的炮火硝烟中也能嗅到商机,而且拎起包就直奔目标去了。”事实上,他正是这样做的。    
    1997年,曾昌飚第一次去朝鲜考察。当时的平壤供电严重不足,晚上一片漆黑。曾昌飚发现朝鲜人民的物资严重缺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朝鲜的阿妈妮的身上穿的白衬衫由于没有肥皂清洗,显得很是邋遢。    
    但是,当时的朝鲜政治气候和经济环境还不适应投资,人民币兑换朝元的官方汇率远低于两种货币间的合理汇率,进口关税极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强。精明的曾昌飚一直在等待机遇。    
    自2002年开始,朝鲜政府就大幅度地提高了物价和职工工资,同时允许个体经营、商店租赁、土地承包,设立经济开发区,企业也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003年9月,朝鲜确立了“经济政策调整”,曾昌飚感到,机遇终于来了。    
    2004年,曾昌飚发现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平壤第一百货大楼里面竟然空空如也。于是,他决定把它作为进入朝鲜市场的切入点。曾昌飚认为,朝鲜市场的利润空间很大,他举例道,一个打火机在温州只卖0。5元,在朝鲜就能卖3到5元。而且,朝鲜政府只收取我们5%的进口关税和5%的所得税。于是,曾昌飚果断地签订了10年的承包权,并决定投资5000万元对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的大楼进行改建装修,然后在朝鲜的土地上大干一场。    
    尽管朝鲜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