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

第17部分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17部分

小说: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存辉这样回答:“作为一个企业,政治应该是天,天气好的话,出太阳了,被子霉了可以晒晒呀!外面刮风下大雨,你却拿被子出去,肯定不合时宜嘛。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    
    南存辉说:“企业做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取决于企业是否充分利用政策或关注政策的变化。”南存辉一直强调,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南存辉认为,正泰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因素。而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天时,就是企业最大的政治。    
    因此,南存辉对于政策,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可能产生影响的政策非常敏感。因为南存辉深刻地体会到,企业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政治大气候往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商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做企业一定要搞清楚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定要根据政府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2005年2月28日,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正举行着2004年度“风云浙商”的颁奖典礼。庄吉集团董事长郑元忠等十位浙商荣获此项奖项。    
    郑元忠的当选理由是庄吉集团在“庄吉”商标之争中,最终胜了国际强企“沃尔玛”,这是境外企业对温州市首例商标撤销案。    
    评委会给郑元忠的颁奖词是:他曾以186天牢狱的代价,开启浙商驰骋经济疆场的大门。他以“真心朋友”的友情,谱写浙商抱团合作的典范。他以无畏不惧的勇气和智慧,维护了国产品牌的声誉和荣耀。    
    站在领奖台上,郑元忠感慨万分,他是这样说的:    
    “站在领奖台上,我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挽救了我,感谢党把民营经济写入宪法,我也感谢最近国务院出台《三十六条》意见,彻底解放了民营企业。”     
    “温州人说我胆子大,敢到商海里闯,我有一个秘方:随时注意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动态。所以我至今还敢在商海里闯,但是感觉市场比以前难做了。国家的支持力度大了,但是竞争对象也多了。”    
    186天牢狱的代价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要从20世纪70年代说起。    
    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处于贫困当中的郑元忠也抓住机遇,从事温州柳市电器行业。谁知,1982年12月,一场运动把温州的8个从事商品经济的致富者逮捕入狱,他们的罪名是“投机倒把罪”。其中,郑元忠被扣上了“机电大王”的帽子,以“投机倒把罪”关了186天。    
    1984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郑元忠得到了平反。后来的郑元忠非常重视国家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他弃商就学,为的就是多学习一些知识,能够在政策中牢牢抓住市场。    
    1993年,郑元忠投资2 000万元,创立庄吉服饰企业,成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的创业者之一。    
    1996年,组建了庄吉服饰集团,同年,庄吉获温州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荣誉称号,并成为温州市第一家跻身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    
    1997年,郑元忠创办了温州第一家民办服装研究所,他自己也被评为改革开放20年温州10大风云人物。    
    在郑元忠的领导下,庄吉已经创造了许多第一:全国第一家利用品牌做质押贷款的民营企业;温州市第一家民办服装研究所;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配制股份;创办了庄吉服装文化研究所;等等,庄吉还与中国美院、杭州丝绸等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把庄吉定位于高层次的服饰品牌。    
    2004年,庄吉集团在应诉“沃尔玛”商标纠纷中胜出。    
    在“2004度十大风云浙商”颁奖之际,正值国务院颁发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三十六条》之时,郑元忠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并感慨:“《三十六条》感动中国,感动浙商,更感动我自己。”    
    郑元忠是光明磊落的,但是,政策在他的身上却体现出了威力。有时候,你在经商的时候并不是有意与国家政策对着干,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政策的含义,如果你不懂得避开政策的雷区,意外的结果就会让你措手不及,无法应对。    
    “这是个很特殊的事件,我一直以来做的事情都没有违法过,这一点我问心无愧。事实证明我不会投机倒把。”郑元忠在谈到此事时还心有余悸地说。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说:“依靠政府,团结企业,拿出有力证据,一致对外。这就是我打反倾销官司的绝招。”事实证明,政策永远是经商的向导,得政策者得市场,失政策者失市场。    
    曾昌飚想打开朝鲜市场,但是,他却等了整整7年才进入朝鲜市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曾昌飚“等的是朝鲜改革开放的决心。”他说:“2003年10月份,他们派了200多人到上海学习。我一看,机会来了。这表明他们改革开放的决心,也透露了对中国开放的信息。我主动找到朝鲜大使馆的大使,他派了他们的安全部部长来跟我谈话。我很真诚地对他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拒绝真诚与金钱。我还告诉他,我去过朝鲜,深深感觉到朝鲜人民十分勤劳。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推动朝鲜经济的发展。”    
    后来,曾昌飚果然顺利地进入了朝鲜。进入朝鲜市场后,曾昌飚又以朝鲜政府为导向,抓住先机,从而取得了成功。    
    曾昌飚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我每一步的发展,都可以说与一个城市的发展,与一个政府努力的方向一致(包括朝鲜政府),这样,就使自己的发展是顺势而为,可以得到一些优惠与鼓励。问题是,如果仅仅是跟在政府鼓励的后面还是不能赢得先机的。这就要求你站得高、看得远,并用你的真诚与人格力量去影响政府,以得到政府的支持。”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自己的老板用利益换发展

    浙商商道:    
    发展才是硬道理,眼前的利益并不值得珍惜,长远的发展才是令人兴奋的。    
    浙商自白:    
    现在回想起来还算幸运,因为当年绝大部分经销商都宁愿选择毁约,以避免这笔损失。而我,不仅仅给供应商带去了资金,也确立了自己在巴西良好的名声,其他供应商也都倾向于给我供货。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    
    在生意刚开始时,在企业刚开始发展时,你是想迅速地赚钱还是先为自己挣点信誉,获得长远的发展。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要放弃眼前的利益来换取发展,这似乎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因为,眼前的利益是很容易估量的,以后的发展却让人感觉是一件不可估量的事情。    
    这基本上是大多数商人的想法,而正是这种想法,束缚住了他们在商场上的发展。浙商则不这么认为。许多浙商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他们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眼前的利益并不值得珍惜,长远的发展才是令人兴奋的。    
    2004年,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在巴西亚逊河畔收购了1000平方公司的原始森林。    
    卢伟光做的是木地板生意,2004年11日,卢光伟随同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西,随团访问的企业家包括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等。    
    在这次访问中,卢伟光趁机又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畔添置了8。5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加上此前他在巴西购买的另外1。5万公顷原始森林,卢伟光在巴西已经拥有了10万公顷原始森林。卢伟光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森林大王”。对此,卢光伟直言不讳地说:“就此次出访而言,企业家队伍中直接获益最大的应该是我。”    
    事实上,卢光伟在巴西的发展早就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卢光伟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用自己的利益换取了现在的发展。    
    那次事件发生在2001年。2001年,卢光伟在巴西做了一次赔本生意。这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卢光伟却并不这么认为。    
    2001年春节前夕,因为市场被普遍看好,很多亚洲商人都增加了木地板订货量。但按照传统习俗,绝大部分装修工程在那时候都停工暂歇,没人买货,这样,商家手头的现金一下子窘迫起来。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印尼盾暴跌,1美元本来兑换8 500印尼盾,一下子跌到了1∶13 000,大部分供应商都转向印尼采购,包括和巴西合作多年的台湾人。    
    当时的卢光伟也非常犹豫:如果按照原来合同中规定的汇率从巴西订货的话,自然能够赢得巴西人的尊敬和喜爱,今后就能够得到更优惠的价格,但贷款利率加上汇率损失,折合起来要亏损1 700多万元人民币,这几乎是当时卢光伟一整年的利润;可是如果毁约的话,自己这3年在巴西辛苦经营的渠道和信用都要毁于一旦。    
    怎么办呢?要做这个决策实在太困难了。    
    当时的卢光伟敏锐地意识到,未来两三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必然还会发展,自己是有机会把这笔钱赚回来的。尽管面对这笔巨额的损失,卢光伟无法确定自己需要多久才能赚回来,但是,最终他还是把钱打到对方账户上。    
    卢光伟认为,就像森林里的树木一样,一年长一个轮儿,所有的事物也都有周期。这是该做的事,不得不亏的钱。整个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今后两三年只要保持增长,这个成本我承担得起。    
    正是卢光伟这个明智的决策,获得了巴西商家的信誉,从而使他在巴西的商业发展越来越红火。卢光伟在回想当初的决定时,曾经感慨地说:“现在回想起来还算幸运,因为当年绝大部分经销商都宁愿选择毁约,以避免这笔损失。而我,不仅仅给供应商带去了资金,也确立了自己在巴西良好的名声,其他供应商也都倾向于给我供货。”    
    许多时候,当你在哀叹商场上的失败时,你不妨仔细地想想,自己是否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过分追求眼前利益,无异于杀鸡取卵,给自己的发展设置障碍。用利益换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愧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自己的老板安心做好一件事情(1)

    浙商商道:    
    纵使蜈蚣有千万只脚,它也只能走好一条路。    
    浙商自白:    
    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好,做好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久。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一个人去烧水,一壶水烧到99度,他满以为差不多了,就撒手去烧另一壶水,待另一壶烧到99度时,他又去烧其他壶的水……烧到最后,他连一壶水也没有烧开。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给所有的经营者讲过这样的话:“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住这个篮子,不要让任何一个鸡蛋掉出来。”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做大还是做强?这是每一个创业人士都会遇到的两难问题。一般来说,做大不等于做强,当你刚开始经商或者创业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做大,但是一定要做强,而做强就需要专心做一件事情,不要盲目地一些看来似乎有发展的项目,从而分散自己精力,废弃主业,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主业无法做强,做大也只是一个空壳子。    
    许多浙商认为,在创业阶段,要使企业发展,要把生意做大,必须安心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把企业的专业做强、做大。    
    被称为“中国新兴民营企业的代言人、温州人奋斗发家史的缩影”的南存辉是正泰集团创始人。    
    1984年,南存辉开始创办乐清求精开关厂。    
    1994年,南存辉正式成立温州正泰集团。当时的南存辉把“和谐、科学、求实、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理念,他带领全体员工不断努力,“振兴民族工业,争创世界品牌”。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泰集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形势。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南存辉听到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有人主张应该多元化、跨行业,有人则主张应该专业化、强主业。    
    面对这些截然不同的意见,南存辉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对比,慎重地选择了专业化道路。南存辉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强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